各式各樣剽竊刺激「反抄襲」軟體市場?

2021-01-15 中國青年報

    劉小姐是北京一傳媒集團老總的秘書。她工作的一項內容是驗收員工的培訓心得,但隨之而來的網上搜索讓她不勝其苦。

    她說,「每次都有上百篇文章交上來,老總要求每篇都在網上搜索一下,看看是不是抄襲的。有時候,老闆自己也親自搜。」上個月,她查出兩份學習心得是一字不改抄襲來的,老闆很生氣,當即開除了這兩個經營部門的人。

    劉小姐覺得,對每篇文章都上網搜索,工作量比較大。而且,遇到剪刀加漿糊式的抄襲,也不好判斷人家是不是抄的,總不能把每段都拆開去搜。她希望能有個軟體來自動完成這個工作,「這樣,得罪人的事兒,就不用我來幹了。」她從新聞上看到大學開始使用「反抄襲」軟體檢測學生論文時,很感興趣,也去網上註冊想要使用這個系統,但至今未獲授權。

    與劉小姐一樣想找個「反抄襲」軟體的,還有出版社的編輯嚴燕。她主要編輯文學類小說,「抄名著還好發現,但有些抄襲對象不是有名作品,我也不可能都看過,不好發現,一旦出版之後會很被動。」她也希望有個「反抄襲」軟體幫她篩一下書稿,減輕一下工作量。

    目前,國內的反抄襲軟體主要有兩套:一套是由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與清華同方知網共同研製的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另一套是武漢大學副教授瀋陽研發的ROST反剽竊系統軟體。這兩套軟體都只對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進行檢測服務,而且免費,但並不對公眾開放。

    但記者在淘寶網上發現,用這兩種系統提供檢測服務的店鋪為數不少,而且大多生意不壞。在開發這兩家系統還都免費的時候,已經有人從中賺取了「第一桶金」。

    「反抄襲」軟體:一天註冊用戶6000個

    今年年初,全國各大高等院校使用「反抄襲」軟體檢測畢業論文的新聞見諸報端,,「反抄襲」軟體隨後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現在幾乎天天都有人來找我們,要求授權他們使用『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中國知網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孫雄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每天大量用戶註冊申請使用,年初最高峰時,一天註冊了6000個用戶。」

    孫雄勇說,雖然每天都有大量註冊,但目前開放授權的,基本都是學術科研領域——機構用戶和研究生導師,並且要籤保密協議。因為擔心一旦開放給個人用戶之後,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後果。

    這個「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是世界首個用全文文獻為比對資源檢測抄襲行為的軟體系統,由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與同方知網公司聯合研發。其耗時3年,2008年12月底研製成功,2009年3月研究生院開始使用。據孫雄勇介紹,到6月底,已有3000家期刊編輯部和360多家高校的研究生院在使用,基本上覆蓋了全國重點院校。

    雖然用戶很多,但基本都是免費使用。因為這樣的用戶,都是知網的論文供應商。知網的主營業務是數字出版,主要是通過合法渠道收集論文,再把這些論文整合後打包賣出去,但近年收稿質量開始下降,「用戶經常投訴論文庫中有重複,編輯部也為此頭疼。所以要求公司開發一套系統來檢測。」孫雄勇說。

    該系統的技術核心使用了「自適應多階指紋特徵檢測技術」,能夠防止抄襲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替換一些詞句、顛倒順序、重組段落等等。「指紋」是這篇文章的信息特徵,簡單的手段改變不了這些特徵。每一次檢測,待檢文章首先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層級分層處理,然後創建指紋,而比對資源庫中的比對文獻,也採取同樣技術創建指紋索引,根據其重合處的比例,判斷該論文是否存在抄襲行為。目前,這個系統用做比對的資源庫,是有6000萬條學術文獻的資料庫及上百億網頁的網絡資源庫。

    反抄襲需求五花八門

    目前,上述系統每天增加的用戶,主要是企業的科研機構和各類科研院所。從用戶反饋看,孫雄勇覺得效果挺好,「基本都是要求增加比對範圍。」

    「有個知名出版社試用時檢測了兩部準備出版的書,一部60萬字,一部80萬字。其中一部檢測出,作者大量發表過的文章充斥其間。而編輯約稿時明確要求,不能使用發過的文章。」

    「還有來檢測公務員出國考察報告的,一次,檢測出了兩篇考察德國和澳大利亞經濟運行模式的報告,都是抄的。」

    今年3月,給各高校研究生院做培訓的時候,有一知名大學的老師提出,應該開發跨語言檢測系統,「有些作者不參考中文材料,而是直接拿英文文章翻譯成中文屬上自己名字。」孫雄勇說,目前正在開發跨語言的檢測系統,已經接近完成,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

    還有各種需求找到知網的,都要使用這套「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包括,有的單位人事處要查職稱論文的,也有導師想查學生作業的,還有要查徵文是否為抄襲的。目前,各種行業的這類需求都非常多。

    期間,也有各種聲音在質疑這套系統——除了在校等待畢業學生的很多抱怨外,也有專家質疑這套系統治標不治本。有觀點稱,每年研究生畢業好幾萬人,不可能每篇文章都有新觀點。

    孫雄勇也認同這樣的判斷。但他認為,是大家誤解了這套系統的目的——不是檢測創新,只是防止抄襲。沒有新觀點和文章抄襲別人文章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套系統的定位應該是學術成果的驗收輔助工具。」孫雄勇表示,他們最近曾經幫助科技部做過一次重點科研項目的論文檢測,「結果就很好,只有個別文章有部分雷同,相關專家只需要比對這些部分就可以了。」

    檢測不可能永遠免費

    反抄襲系統無論多優越,可以反剽竊,但是反不了代寫。在這兩家反抄襲系統推出之後,網上代寫論文的標價應聲而漲,而且都聲稱可以通過反抄襲軟體的測試。

    「不能相信他們說的。」在一個代寫論文的廣告帖中,一網友留言說,「收到論文之後,最好到淘寶找個檢測論文店鋪看看能不能通過。」而在這個帖子之前,有兩個跟貼詢問,是否真能通過反抄襲檢測。

    截至目前,上述系統已經累計檢測了20萬篇次。由於每天檢測數量比較多,伺服器的運算壓力很大。以後是不是還要免費提供檢測,孫雄勇說,雖然公司目前沒有具體的收費計劃,但也不可能永遠免費下去。

    而更廣泛的檢測抄襲,跨越「學術不端」到非學術領域,孫雄勇表示,只要擴大比對庫就可以實現,在技術上沒障礙,「但是否把這個需要當作市場來開發,公司目前還沒計劃。」

    據悉,目前國外也有類似的檢測系統,早已廣泛應用於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最受歡迎的是反抄襲服務公司Turnitin.com,能夠將學生的論文與網上所有內容以及該公司的論文資料庫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問題。目前Turnitin.com的客戶遍及世界5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劍橋和牛津等世界名校在內的英國700所公立大學,幾乎都已同反抄襲服務公司籤約要求提供這項服務。據數據顯示,Turnitin到目前已阻止了世界範圍內將近600萬的學生和教育者的剽竊行為。而在這個網站上進行檢測並不免費,他們是向用戶收費的,使用的學校要交數千到數萬美元不等的服務費。

    而以此前估算,國內提供同類服務的系統也有相應的贏利空間,而且國內還有大量非學術和科研用戶等待著他們能使用的反抄襲軟體。

    

相關焦點

  • 反剽竊軟體調查:72%的論文是全文抄襲
    【IT168 軟體資訊】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昨日披露,濫下論文指示,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  瀋陽和他的團隊開展了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
  • 武漢大學論文反抄襲軟體遭學生破解
    學生們總結出「漢英互譯」等四招;軟體發明人瀋陽建議取消非研究性的本科生論文  「反抄襲軟體沒用了,我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非研究性的本科生論文乾脆取消。」武大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直呼無奈。歷時6年,瀋陽研究出「ROST反剽竊系統」,意圖遏制學術不端行為。
  • 海南高校啟用學術反剽竊軟體 論文抄襲一查就知
    海南高校啟用學術反剽竊軟體 論文抄襲一查就知 比如,海南省教育學會將建立學會論文評審中的誠信管理制度:對所有參評論文進行反抄襲檢測,檢測結果重複率在40%以上的論文,其作者為疑似有學術不端行為的作者。經進一步確認後,被認定為有學術不端行為的論文作者將入黑名單,省教育學會(含各專委會)4年內不受理其論文的參評。
  • 英國高校大討論:反抄襲軟體是否該開放
    最近,一個軟體是否應向學生開放在英國高校間引起了討論。這個軟體就是檢測作品是否有抄襲行為的「Turnitin」,絕大部分英國高校都是這個軟體的客戶。學生在網上提交的論文都會被這個軟體篩查,但並非文章一旦被軟體警示為有高文義相似率,就被斷定為剽竊。一般情況下,老師都會通過人工查看文獻標註情況來判斷其作者抄襲與否。
  • 學術不端大討論:自我抄襲算不算剽竊
  • 反剽竊軟體向論文欺詐者宣戰
    學術出版商告訴《自然》雜誌說,他們希望專門用於防止學生作假的軟體能很快用於學術論文的審稿中,以揭開剽竊其他研究人員或重複自己研究成果的學者的真面目。    總部位於荷蘭的Elsevier公司和總部位於英國牛津的Blackwell公司是學術界的兩大出版集團,一共出版了2500多種期刊。因為剽竊正在變成一種普遍情況,兩個集團被迫採取行動。
  • "論文測謊儀"登場 "反抄襲"軟體遭遇"反反抄襲"
    與小羅的干著急不同,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開動了「腦筋」:畢竟從小就在應試教育中摸爬滾打,大家早就練就了一身超頑強的反偵察功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對付「反抄襲」軟體,大學生想出了五花八門的「反反抄襲」招術。  「反反抄襲」招數一:改寫  張心彤是北京某重點文科類院校的大四畢業生。
  • 新技術條件下的反抄襲問題
    迷信軟體,是管理一大弊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規則和軟體是死的,人是活的,青年一代玩電腦長大,早已學會規避。把自己抄襲的文章先打一遍假,按電腦標出的抄襲處,修改幾個字,再查就查不出來了。學術教育界每年授予各種學位數十萬,如果學生剽竊抄襲,相當於企業賣假貨,可惜的是,假貨早已為法律禁止,而「天下文章一大抄」卻仍舊是潛規則,抄襲不臭,反抄襲不香,反可能受到「動機不純」的責難,甚至各種形式的打擊報復。教育部2004年發布學術規範規定,標誌著反對抄襲剽竊的公共政策出臺。
  • 大學生用「反反抄襲軟體」確保自己抄襲過關
    昨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通過這個鐵面無私「包公」的嚴格檢測,各種應對論文反抄襲檢測的「招數」悄然而生,針對反抄襲檢測軟體更形成了「論文檢測市場」,考生只需花點錢,就可以確保自己來路不明的論文輕鬆通過檢測,而這種方法被稱為「反反抄襲」。
  • 高校:我們有論文反抄襲系統
    這兩年,河南不少高校啟用了論文檢測反抄襲系統,防止學生論文「剽竊」。一旦查出後,將影響論文答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項名為「論文反反抄襲檢測」的服務在網上受熱捧,系統可提前檢測出論文哪些部分涉嫌抄襲,「保證不被查出問題」。
  • 郭敬明承認抄襲,公開道歉莊羽,成立反剽竊基金,這篇小作文S卡
    郭敬明深夜髮長文就十五年前自己的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小說《圈裡圈外》一事進行公開道歉。「莊羽女士,對您造成的傷害,我鄭重道歉,非常對不起。我也要向公眾道歉,向所有原創作者們,和中國來之不易的創作環境道歉,對不起,我做了非常不好的示範,請大家以我為戒,拒絕抄襲,尊重創作。並表示將把《夢裡花落知多少》出版後獲得的所有收入賠償給莊羽。如果莊羽不願意接受則會將這筆錢捐給公益慈善機構,接受公眾的監督。
  • 郭敬明、於正終於承認抄襲並道歉,郭敬明還要做「反剽竊基金」
    對抄襲採取不在乎的態度——比抄襲本身還要讓人無法容忍。12月31日,郭敬明、於正先後在微博承認抄襲,分別向被抄襲者莊羽、瓊瑤道歉。於正微博同時宣布離開《我就是演員3》郭敬明、於正的抄襲事件,都曾在圖書及影視行業內造成很大影響,風波至今仍未平息。兩人在被法院判定抄襲成立之後,依舊拒絕承認抄襲指控,拒絕公開道歉。
  • 國家版權局支持用郭敬明賠償成立「反剽竊基金」
    「莊羽對成立反剽竊基金的態度是很明確的,非常堅定的,現在就看郭敬明本人對此基金的推進態度和具體舉措了。」在張洪波看來,「反剽竊基金」的設立有利於解決被侵權人舉證難、維權難問題。莊羽:接受郭敬明遲來的道歉並建議成立「反剽竊基金在百餘名影視行業人士等的聯名信和輿論壓力下,郭敬明、於正趕在2020年最後一天,先後通過個人社交媒體帳號發出了遲到多年的道歉。
  • 論文反抄襲軟體「變味」 你有軟體我有攻略
    ▲檢測結果顯示記者提供的論文全文複製率達54%紅線處為疑似抄襲部分又到一年博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緊張時段,截至今年,廣東高校導入論文反抄襲軟體已經進入第三年。然而,記者在一周來的調查採訪中發現,論文反抄襲軟體在不斷成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悄然「變了味」,從最初的單純高科技檢測工具,異化出了了某些佔據資源人士的「賺錢機器」、投機取巧人士的「投機工具」和反反抄襲攻關對象等多個身份。
  • "反學術剽竊"成考題 "論文檢測系統"專防抄襲
    記者了解到,不久前山東省教育廳剛剛出臺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淨化學術環境的意見》,在17日舉行的省屬事業單位考試試題的最後一個寫作題就是要求就目前存在的學術剽竊、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寫一篇反駁「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議論文。  記者從多所駐青高校了解到,由於近來國內接連出現一些學校的教授抄襲論文的情況,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機構,目前島城各大高校對論文抄襲現象抓得很嚴。
  • 高校畢業生網檢論文雷同率 反抄襲檢測並不可信
    為了嚴把質量關,不少大學規定,對申請畢業答辯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進行反抄襲檢測。為此,這些高校引進了「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作為檢測手段。近日,有網友反映,為了通過論文檢測,不少學生花錢「自檢」,網上甚至形成了反「論文反抄襲」的檢測市場。網上論文檢測軟體從哪裡來?可信嗎?合法嗎?       焦點一:檢測軟體從哪裡來?
  • 莊羽談郭敬明等道歉:非自發,抄襲剽竊是精神食糧的假冒偽劣
    莊羽談郭敬明等道歉:非自發,抄襲剽竊是精神食糧的假冒偽劣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微信公號 2021-01-09 15:13
  • 郭敬明《晴雅集》下線 一次反抄襲的「小勝利」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郭敬明《晴雅集》下線,一次反抄襲的「小勝利」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月5日,被風傳多日的《晴雅集》下線成為事實。在貓眼、淘票票購票平臺上,已經搜不到這部影片。多家影院表示,收到相關通知,從1月5日起,院線不再排映《晴雅集》。《晴雅集》於2020年12月25日上映,按照慣例,一般會上映1個月。
  • 論文反抄襲軟體「變味」:你有軟體我有攻略(圖)
    又到一年博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緊張時段,截至今年,廣東高校導入論文反抄襲軟體已經進入第三年。然而,記者在一周來的調查採訪中發現,論文反抄襲軟體在不斷成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悄然「變了味」,從最初的單純高科技檢測工具,異化出了了某些佔據資源人士的「賺錢機器」、投機取巧人士的「投機工具」和反反抄襲攻關對象等多個身份。
  • 郭敬明時隔15年就抄襲一事道歉,接受莊羽提議一起成立反剽竊基金
    之前報導莊羽回應郭敬明道歉:一起成立反剽竊基金時隔十五年,收到郭敬明的道歉,如郭敬明先生所說,這的確是一份遲來的歉意,我接受郭敬明先生的道歉。對於郭敬明先生提出的將《夢裡花落知多少》這本小說出版後獲得的線上線下所有的版稅以及全部收益賠償給我的這個提議,我有一個新的建議,我也將《圈裡圈外》這本小說出版後獲得的線上線下所有版稅以及全部收益同《夢裡花落知多少》的收益合併在一起成立一個反剽竊基金,用以幫助原創作者維權,並接受公眾的監督,請郭敬明先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