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發現肉食性海綿動物新物種(圖)

2021-02-07 中國網

  太平洋發現肉食性海綿動物新物種

鳳凰科技訊北京時間2014年4月22日消息,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近日科學家們宣布在北美太平洋海岸的深水域裡發現了四個肉食性海綿動物新物種,它們主要以端足目動物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雖然這類動物沒有令人害怕的爪子,但那看上去類似小細枝的海綿其實暗藏殺機。

大多數海綿動物是濾食動物,它們有一種名為環細胞的特殊細胞,後者長有的小型尾巴能夠吸入周圍水域裡的細菌和單細胞生物。然而肉食性海綿動物缺少這些水流動細胞,但卻有著誘捕獵物的另一種策略。

「環細胞像鞭子一樣的尾巴在擊打過程中會耗費大量能量,」研究作者、美國蒙特利海灣海洋生物研究所(MBARI)生物學家倫尼·倫德森(Lonny Lundsten)這樣表示。「在深海裡獲得食物並非易事。因此這些海綿動物會利用美麗精密的微型鉤子誘捕更大、更富含營養的生物體,例如端足目動物。」在數小時之內,肉食性動物會逐漸消化獵物,最終剩下的只是一張空殼。

倫德森和同事利用遙控深潛器(ROVs)發現了這四個肉食性海綿生物,ROV拍攝了這些生物,並利用機械手臂獲得了海底的樣本。其中一個物種Asbestopluma monticola首次於2006年發現於美國加州外海的戴維森海山(Davidson Seamount)。這個物種生活在一個由珊瑚、海綿動物和棘皮動物(這個家族的生物包括海星和海膽)組成的群體裡。

另外三個新物種主要發現於以化學合成為主的棲息地,在那裡光線非常少,氧氣稀缺。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的能量創造有機物,而化學合成則是利用分子——例如甲烷——的氧化形成無機化合物,例如硫化氫過程中的能量來產生支持生命存在的有機物。

另一個新物種Asbestopluma rickettsi發現於美國南加州海岸蛤蚌和管蟲群落附近,管蟲會利用甲烷氧化菌從海底滲漏的天然氣裡獲得營養物質。第三個海綿動物Cladorhiza caillieti發現於溫哥華島嶼胡安·德·富卡洋中脊(Juan de Fuca Ridge)的巖漿流裡。第四個物種Cladorhiza evae則發現於加利福尼亞半島名為Alarcon Rise的海底火山熱液噴口區。

科學家們於20年前首次發現肉食性海綿動物。在太平洋東北部已經發現了另外7個肉食性海綿動物物種,其中包括一個看起來豎琴的怪異物種。這項研究被發表在4月9日的期刊《動物分類學》上。(編譯/嚴炎劉星)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太平洋斷裂區發現新異性物種,我們對海洋認識仍然很有限
    作者:有鉗出品圖 1 科學家們,在太平洋海底的深海地貌中,發現了四個新物種和兩個新屬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發現了一些以前科學界不知道的深海生物,它們生活在海洋表面以下5公裡(3.1英裡)深的地方。這些實例被稱為是「Xenophyophorea」,是一種巨大的單細胞原生動物的分支,屬於有孔蟲門。
  • 科學家在太平洋斷裂區發現新異形物種,我們對海洋認識仍然很有限
    作者:有鉗出品圖 1 科學家們,在太平洋海底的深海地貌中,發現了四個新物種和兩個新屬克拉裡昂-克利珀頓區是太平洋中部一個巨大的凹陷斷裂區,面積約為450萬平方公裡(170萬平方英裡) ,由於沿海床沉積的多金屬結核中含有豐富的貴重金屬和稀土礦物,被視為採礦業的一項「藏寶地
  • 科學家稱:地球上又出現「新物種」外形奇特,過去10年添加了8種
    人類從未停止過了解地球的步伐,在過去20年中,世界各地研究動植物的科學家,不懈地搜尋著地球上最熟悉和偏遠的地方,共發現了1300多種新物種。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些有趣的新物種吧。食肉海綿這是一種奇特的肉食性海綿,在澳大利亞海域內海平面以下2197米處被發現。
  • 2014十大新物種:無眼蝸牛一周爬行兩釐米
    雖然人類成為了我們家園的主宰,但地球同時還孕育著其它大量生物,而它們當中的很多仍有待我們去發現。近日,2014年迄今新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出爐,除了自然界動物之外還包括微生物。Spiculosiphon oceana這是一種複雜的單細胞生物,它使用海綿骨針建立其外殼,具有模擬海綿進食的能力。它的高度為3.8-5釐米,為了模擬肉食性海綿,它採集海綿殘片,像樂高積木一樣搭建一個外殼結構。這種不同尋常的生物發現於西班牙海底洞穴中。
  • 「物種」是誰把豎琴扔進了深海?-豎琴海綿
    是植物還是動物?一塊珊瑚?或者一塊海星或蛇尾一類的棘皮動物?其實這種美麗的生物是一種深海海綿。它們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3300-3500米的深海,2012年才被首次發現,目前能查到的資料非常有限。這篇也是你目前能看到最全面的中文科普啦。
  • 發現恐龍新物種英良迅猛龍 是一種小型肉食性恐龍 網友:能當寵物養...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網友:那麼小,能當寵物養嗎?  11月26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北京發表聲明,他們在河北豐寧看到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  這是生活在早白堊世的中小型肉食動物恐龍。不僅是亞洲地區美頜龍類中最開始出現的,也是該種群中最少的種群。  該發現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市)@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研究,論文發表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這對於研究美頜龍類恐龍的棲息的地方偏好和多樣性方式具有關鍵實際意義。
  • 世界上十大最奇怪的動物,每年發現新物種近百種
    世界上十大最奇怪的動物在科技爆發的一百年裡,人類又發現了不少新物種。據說,每年都會發現近百種呢。每當發現一個新物種,都覺得這玩意長得真奇怪。今天我們說說十大最奇怪的動物,也是被發現不久的新物種。恭喜發現另一隻神奇動物」。食根鼠食根鼠,是在印尼蘇拉威西島上發現的雜食性老鼠,它與肉食性的親戚不同,喜歡以植物的根為食。 2017年被美國國際物種檢定研究所評選為2016年10大最奇特的新物種。它們的耳朵小而圓,一條長尾巴上幾乎沒有毛,在鼠科中食根鼠屬於中型。
  • 那些令人驚嘆的海洋/湖沼新物種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物種勘測協會每年都會適時發布十大新發現物種名單,以紀念5月23日瑞典著名博物學家、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奠基人卡羅勒斯-林奈的誕辰紀念日。這些動物必須滿足最有趣、最獨特、最神奇等特點。每年發布的十大新物種中,海洋以及河流湖泊中發現的新奇生物佔據多數。
  • 2014十大新發現地球物種
    從貌似幽靈的小蝦米到樹棲浣熊,它們都是今年十大最新發現物種中怪異而美麗的動物。一個專家委員會從過去一年中命名的約1.8萬個物種裡選出代表性成員,然後列出這個名單。一種發現於宇宙飛船清潔室的細菌就名列其中。這是一隻以前未被發現的小型犬浣熊。它生活在厄瓜多的「坦達亞帕鳥屋」。
  • 盤點2009-2011年30大新物種:尤達蝙蝠受熱捧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物種勘測協會每年都會適時發布十大新發現物種名單,以紀念5月23日卡羅勒斯-林奈的誕辰紀念日。林奈出生於1707年,是瑞典著名博物學家,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奠基人,252年前建立了科學的植物與動物命名系統。
  • 太平洋2000米深處,生物學家發現「壯麗外星人」,古人還用它擦澡
    為了避免引起大家的誤會,先解釋一下,不久前生物學家在太平洋2028米深的地方發現一種新物種,它們的樣子非常像是影視作品《ET》中外星人的形象,後來科學家把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Advhena magnifica」,翻譯過來就是「壯麗外星人」的意思。
  • 科學家在海底2028米深處發現新物種,有細長「脖子」,大「眼睛」
    因此,很多生物群體可能在還沒被人類發現時,就已經悄悄地消失了。而作為生物,當然也避免不了自然發展的規律,舊的生物種群消失後,自然也會有新的物種出來頂上。於是,對於時常報導的新物種的出現,我們也就不那麼大驚小怪了。
  • 中科院公布5個深海新物種,地球到底在經歷物種滅絕還是更替?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8月1號對外公布了5個新發現的海洋物種,目前新發現的物種大多都在此前難以勘測的深海領域,由於技術的突破人類已經探索了海洋95%以上的區域,深海區域的生物有一套特殊而獨立的生態系統,在這些高壓而黑暗的區域中能發現完全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生物,下面來看看這5個新發現的物種到底是什麼吧。
  • 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近日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外媒: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當地時間周一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俄羅斯發現新物種,長相像極了豬鼻子,刷新人類對地下生物的認知
    1在近段時間俄羅斯的科學報告指出,它們在地下2000多米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2這一物種的發現是在太平洋附近這是太平洋海底2028米的區域,這一物種長著細長的脖子和巨大的眼睛,尤其是它的頭部,簡直就是豬鼻子的翻版。。
  • 南極冰層下發現不明生物:形似海綿,或為未知新物種
    在距離公海260公裡的地方,在完全黑暗和零下2.2°C的溫度下,很少有動物在這種條件下被觀察到。但這項研究首次發現了固定動物的存在——類似海綿,可能還有一些之前未知的物種——附著在海底的一塊巨石上。英國南極調查的生物地理學家和主要作者Huw Griffiths博士說:「這個發現是一個幸運的意外,它將我們的觀點推向了一個不同的方向,並向我們展示了南極海洋生物是非常特別的,並且令人驚訝地適應了冰凍的世界。」「我們的發現提出了比答案更多的問題,比如它們是如何到達那裡的?它們在吃什麼?它們在那裡多久了?這些巨石在生活中有多常見?它們和我們在冰架外看到的是同一物種嗎?
  • 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新物種今天揭曉
    近年來,依託「科學」號科考船和「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等先進裝備,海洋所從近海走向深海,在西太平洋熱液、冷泉、海山等深海極端環境探測與研究領域獲得一系列新發現。截至目前,共在學術期刊發表深海生物 1個新科、2個新亞科、6個新屬、83個新種。
  • 太平洋史前海底發現ET外星人?其實是一種你熟悉的陌生動物!
    然而這確實是一張真實的照片,來自於太平洋史前區域,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探索與研究辦公室的科學家拍攝。發現這傢伙的地方是在東太平洋的皮加費塔海山(Pigafetta Seamount)——海山是海底火山活動形成的平頂巖石區域,皮加費塔海山相當古老,可追溯到6550萬年前至1.455億年前的白堊紀,是太平洋中古老的史前區域。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
    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王敏8月1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正式發布了5個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