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精子庫,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機構.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人在捐獻精子?捐獻精子像捐血那麼簡單嗎?捐獻的精子又怎樣保存……帶著這些疑問,帶著一點點好奇心,記者近日走進了這個神秘的地方
廣西目前僅有一個合格精子庫
取精室溫馨 檔案室機密 實驗室消毒嚴格
在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裡有一棟普通的灰色大樓,神秘的人類精子庫就設在這裡的四樓。上到四樓,穿過厚厚的防盜門,沒有想像中嚴格的進入程序,也沒有想像中的難為情,記者大大方方地進到了精子庫。一進門,在走廊的右面牆上,掛著有關精子庫的詳細介紹及捐精的整個過程,讓人一目了然;走廊左邊是冷凍室,透過窗口往裡看,幾個碩大的罐子整齊地排列著,這裡就是儲存精子的倉庫;走廊盡頭是接待捐精者、來訪者的接待室,精子庫的王志強副主任在這裡接待了記者。知道記者的來意,王志強笑了笑,說:「其實精子庫並不神秘,主要是大家對它缺乏了解。」
據介紹,精子庫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幫助那些婚後由於男方的原因引起不育的夫婦延續後代,享受人間天倫之樂。第二,提供生育保險,主要針對某些特殊人群,比如即將接受的工作有可能對精子產生不良影響;即將接受放射治療等特殊治療的癌症病人;丈夫長期在外工作,而目前還未生育或不想生育的夫婦等。這些人可以取出精子,保存在精子庫,待今後想生育時使用。第三,供科學研究。王志強說,由於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人類精子庫正在申報國家級評審,因此目前庫裡的精子只存不供,等評審通過,就可以實現這三大功能了。據介紹,該精子庫也是廣西目前惟一合格的人類精子庫。
王志強首先帶記者參觀了取精室。取精室不大,面積約四五平方米,但十分溫馨。室內燈光柔和昏暗,靠牆擺著一張鋪著潔白床單的鋼絲床,床頭柜上放著鮮豔的塑料花和消毒用的酒精,淺色窗簾低垂。除了牆上兩幅稍顯曖昧的圖片及「取精須知」的規定,這裡看上去和普通房間沒有什麼不同。王志強說,最多半小時,捐精者就會用個小瓶裝著精液出來。精子庫的工作人員在小瓶上寫個編號後,這些活蹦亂跳的精子就會被送到冷凍室冷凍。
記者隨後來到冷凍室,該室中間擺著的類似美國大片裡核反應罐的罐子就是精子「冬眠」處———大型液氮儲存罐。光是這個儲存罐,就能存一萬份精子標本。旁邊兩個碩大的液氮罐,正源源不斷向儲存罐提供液氮,讓精子在裡面安穩地做「春秋大夢」。王志強說,精子標本先被放在耐低溫、無毒的冷凍管裡,一個個冷凍管又用儲存桶裝著,然後才把儲存桶放進液氮儲存罐冷凍。每個精子標本都有固定的編號、固定的位置,並由電腦程式嚴密監控,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弄亂,否則也「人命關天」。
除了冷凍室,檔案室也是個戒備森嚴的地方,所有捐精者的詳細資料全都存在這裡,分別用文字資料和電腦資料庫保存兩套。這些資料處於絕密狀態,檔案櫃鑰匙、專用電腦的密碼只有一位醫務人員知道,記者也只能在檔案室門口看了看,不能進去參觀。而精子庫實驗室對空氣消毒很嚴格。進去時首先要換雙乾淨的拖鞋,然後經過一個風淋室,風淋室風力大到可以把身上細菌吹跑。在實驗室裡還有個24小時運行的自動空氣過濾器,經過過濾的空氣裡沒有細菌,這樣才能保證精子標本不受汙染。
捐獻精子需「過五關斬六將」
經過一系列嚴格篩查,最後僅有10%捐精者合格
「捐獻精子和捐血一樣,是件很光榮的事,但它對捐獻者的要求更為嚴格。」王志強告訴記者說,捐精者首先要達到的標準是年齡必須在22~45周歲之間;大專以上文憑;身高在168釐米以上。
這些標準達到後,捐精者要取出首次精液,通過冷凍、再解凍來測試精子活力,如果冷凍之前精液裡有60%快速活動的精子,冷凍之後再解凍還有40%活動的精子能「復甦」,這樣活力旺盛的精子才符合要求,才能進入下一關。據王志強介紹,光是這項精子活力大測試,就能刷掉捐獻者中的一大半,特別是有些大學生,不經常排精,第一次排出的精液中大多是死精,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身體調養,測試幾次後才通得過。
測試通過後,接著就要填寫體貌卡,體貌卡不僅僅只填身高、體重,還包括身材、臉型、眼皮、膚色、氣質特點、愛好等,還有專門的遺傳學專家進行遺傳學篩查,了解捐獻者有無遺傳病史、嚴重全身性疾病或嚴重器質性疾病;有無生殖泌尿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有無接觸放射線、有毒有害物質;有無吸毒、酗酒、嗜煙等不良嗜好和同性戀史以及家族成員有什麼遺傳病等。光是這項遺傳篩查,就得花費一個多小時時間,只要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標準,捐獻也就前功盡棄。
接下來的體檢也是十分詳細、嚴格,精子庫醫務人員會對捐獻者的精子進行染色體檢查、B肝抗原抗體、C肝抗體、梅毒、淋病、愛滋病、衣原體、支原體、巨細胞病毒檢查。通過篩查後才可以捐獻精子。王志強介紹說,從2002年精子庫成立至今,捐獻者大概僅有10%合格,能通過這一系列繁雜檢查,最後成為合格捐精者的,也就二三十人。
一般情況下,合格的捐精者會到精子庫捐獻5~6次,每個星期來一次,每次供精前必須禁慾7天。在供精期間,仍必須向精子庫報告身體狀況的任何變化,尤其是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性傳播疾病以及性伴侶的變化。捐獻出的精子,被保存在冷凍室裡,通過電腦控制的降溫系統,逐步降溫,最後保存在-196℃的液氮罐內。因為愛滋病病毒潛伏期長達半年之久,為避免愛滋病毒作祟,精液必須在凍存6個月後,再次複查HIV抗體,如果檢測為陰性,這些精子才能派上用場,「大展拳腳」。
廣西男子捐精人數稀少
傳統觀念讓許多男性卻步不前捐精者大多為大學生
既然捐精程序如此複雜,那究竟是什麼人在捐獻自己的精子?記者本想實地採訪一下捐精者,但讓記者失望的是,在精子庫呆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也沒有見到一名捐精者前來。王志強副主任看到記者失望的神情,笑著說,從今年1月到4月,來初篩的捐精者也只有30人左右,記者沒能見到捐精者,很正常。
王志強說,捐獻精子在國外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國內其它省市,捐精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廣西捐精人數之所以這麼低,關鍵還是傳統觀念仍讓許多男性卻步不前。古語中有「一滴精,十滴血」、「養精蓄銳」的說法,人們一直認為精子是很寶貴的,經常排精會對男性身體有危害。對於這些顧慮,王志強明確地說,捐獻精子對身體不會有什麼損害。
正常的精子在人體內有一定時間的存活期,過了存活期就要隨著尿液排掉,可以說,不用的精子就是「廢物」,而較長時間不排精,還會產生性情煩躁、記憶力不集中等不適應感。另外,每個捐精者在精液分析和各項體檢合格後,都要和醫院籤訂供精同意書。捐精者在賠償精子庫損失後,有權在任何時候退出,醫院也會對捐精者的身份嚴格保密。
據了解,目前該精子庫80%的捐精者為在校大學生,其中又以醫學專業的大學生為主。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思想觀念比較新,更容易理解建立精子庫的意義,而且時間也比較充裕。王志強副主任說,大學生的精子質量雖然好,但其實最理想的捐精者應是生育過小孩的男性,因為這些人事實上已證明自己有生育能力。所以,他呼籲更多符合條件的已婚男士能衝破傳統觀念,為他人捐獻一份幸福。
說到捐精者,王志強還和記者聊起了一些趣事。他說,因為精子庫有女醫務人員,一些大學生感到難為情,就提前打電話和他預約,選在早上7時許女醫務人員還沒有上班時來捐精。一些社會上的人士,有些看了新聞報導,有些是在家人的鼓勵下來捐精。王志強印象較深的是個年輕帥哥,他說是女朋友叫來捐精的,要他來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因為每次捐精精子庫會補助150元的誤工費及交通費,所以有些人打起這些錢的主意。
一次,王志強副主任就收到一封來信,信中說因為他們那個村子太窮,想組織一些青壯年來捐精,以此賺些錢。還有一次是個「精頭」和他們聯繫,說只要給些錢,精子庫想多少人來捐精就有多少人捐。
像這些人,都被王志強婉言謝絕了。他說,捐獻精子不是買賣關係,而是一種無償的人道主義行為,這些人捐精動機不純,人類精子庫寧願不要。
一個供精者的精子最多供給5名婦女受孕
人類精子庫後代近親結婚機率與自然出生人相當
建立精子庫帶來的倫理問題一直深受人們關注,許多人擔心,捐獻的精子被多名婦女使用,會不會引起近親結婚的情況?而且,如果有一天捐精者知道自己的精子被哪個家庭選擇並生下小孩後,忽然想認回孩子怎麼辦?這些倫理問題其實也是精子庫積極想辦法所避免的。
根據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一個捐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提供給5名婦女受孕。據科學測算,這種情況下發生後代近親結婚的機率和自然出生人的近親結婚機率基本等同。一旦精子庫違反此規定,將按照《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進行相應處罰,所以人們過多地擔心精子庫會導致近親結婚比率升高,其實沒有太多必要。
另外,捐精者在捐精前會被要求籤署一份知情同意書。同意書裡面明確規定,捐精者不得追問贈精受者與出生後代的信息,對捐獻精子出生的後代沒有任何權利、也不承擔任何義務;捐精者也必須保證,不得到除這家精子庫之外的任何地方捐精。
精子庫也有相應應該遵守的原則。據王志強副主任介紹,平時有很多人打電話或上門到精子庫要求提供精子,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其實,精子庫只向持有供人工受精或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批准證書的生殖中心提供冷凍精液,個人要想獲得精子,只能通過生殖中心間接獲得。而且,他們也不提供新鮮的精液,提供的精液都是冷凍半年並經過復檢合格,這樣才能保證提供的精子「優秀和安全」。
在精子庫向生殖中心提供精液時,精液捐獻者的姓名、地址都被嚴格保密,只提供密碼編號,而生殖中心也對接受贈精受者的詳細情況實行保密,只能告知精子庫這份精子的受孕情況:有多少例成功懷孕;有多少例流產;有沒有分娩不正常嬰兒等。除了精子庫與生殖中心實行互盲原則,生殖中心與贈精受者也必須保持互盲。受者並不知道精子的來源,只能根據體貌表來挑選與丈夫相同血型、相似體貌特徵的捐精者精液,儘量避免孩子長大後越來越不像爸爸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