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氣衛星」之稱的高空無人飛機漸露真容,平流層之戰即將打響

2020-12-06 墨風蒜瓣

平流層,一個離地表10-50公裡的空中區域,人類在過去幾乎很少涉足,相對來說一般正常客機的活動高度在1.3萬米以下,而軍事用間諜衛星的高度則在100千米以上。只有一些測試中的飛行器為了挑戰自身的極限會來到這個層面一會,部分軍用飛行器會在平流層的下部活動,除此之外,沒有人來到這裡。不過在最近十幾年的時間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片未開發的區域,在民用方面谷歌、Facebook、軟銀、NASA、ESA等公司和航天局紛紛立項研製可以在這個高度使用的飛行器,以拓展自己的通信和其他業務,尤其是5G的普及,這種高空無人機可以作為移動基站來使用。

在我們頭上遊弋的各種飛行器

既然民用公司都開始注意到這個區域了,那麼在軍事上各大國也早已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平流層位於電離層之下,在這個高度上如果使用高空無人機執行空中偵察任務,那麼它的監測效率和安全性較普通的偵察飛機而言要高得多。首先在這樣的高度之上,飛機可觀測的區域非常廣;其次,在這個區域的中、上層基本上不會受到任何的威脅,因為到目前為止現役的防空飛彈和戰鬥機(可以進入,但無法作戰)尚無法在這個高度實施有效的攔截;另外,相比於衛星來說,在平流層中、上部飛行的飛機可以根據需要在一個位置停留很長時間,衛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最後,所有開發的平流層高空無人機都統一採用了太陽能供電的方式來解決能源問題,在這個高度上,太陽能電池板對於太陽能的吸收效率更高,只要電池板足夠大理論上產生的電能非常充足,可以滿足飛機無限續航的要求。而且還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性價比高,發射一個衛星的費用可以造上百架類似的無人機。

在平流層中部以上,電離層(50-1000公裡範圍)之下的軍事價值極高,所以從80年代起美國就率先針對性的研製可以適應這樣高度的無人偵察機。不過在此之前由於偵察設備和太陽能電池板轉換效率的局限性,過高的飛行高度對於地面物體的解析度會有一定的影響,像U-2這類最高可以達到2.7萬米飛行高度的偵察機在執行任務時也只能停留在1.5萬米的高空。

高空無人機又被稱為「大氣衛星」

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高空偵察設備和薄膜太陽能電池板技術的完善已經讓平流層不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了,所以最近幾年類似的高空無人偵察機研製進入到了一個白熱化的階段,各個國家都紛紛立項高空無人機研製計劃,包括我國、美國、印度、俄羅斯、韓國、日本和英國等等。

第一個高空無人飛行器「探路者」

「探路者」太陽能無人飛機計劃始於上世紀80年代,是美國軍方開發的首款用於執行高空、長航時偵察任務的無人飛機,也被人稱之為大氣衛星。1983年6月首飛成功,在此後共進行了9次試驗飛行,不過由於當時的無線控制和太陽能電池技術尚有缺陷,無法滿足持續飛行的需求,因此被封存。十年後國際環境發生巨變,這類飛機短時間內還沒有實用價值,且相關技術仍達不到軍方要求,在1994年它被轉交給NASA,用於科學研究平臺繼續使用。

美軍研製的「探路者」高空無人機

該機的最初型號翼展29.5米,機身長3.6米,自重252公斤,有效載荷54公斤,由六臺電動馬達作為動力,太陽能電池板輸出功率7.5千瓦左右,續航時間在14-15小時之間。因為該機機身全部使用複合材料製作,包括碳纖維、nomex、凱夫拉縴維和塑料泡沫等,所以機身很輕,為的就是減輕重量,提高飛行效率。在測試中該機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5萬米,這與設計目標2.4萬米尚有一定的差距。

美軍在最近幾年開發的高空無人機

在此之後美國又先後上馬了「全球觀察員」和「幻影之眼」高空無人機計劃,不過最後都未能進入到空軍服役,最近美國空軍又確認了一項由斯威夫特公司開發的Swift高空無人機項目,已進入到試飛階段。

「和風」太陽能高空無人機

「和風」(Zephyr)高空無人機由英國的內蒂克公司在2003年研製,最初的目的僅是為了打破高空飛行記錄而開發。在2008年曾創下在1.9萬米高空連續飛行82小時的記錄,不過由於是秘密飛行,官方並不認可這一數據,但在第二次飛行中創造的2.1萬米高空飛行33小時的記錄仍然打破了當時無人機的最長飛行時間記錄。後該公司推出的「和風7」號又創造了無燃料連續飛行336小時的超長滯空記錄,這也直接表明了高空無人機時代的到來,太陽能技術有了突破。「和風」無人機也成為那個時候世界上首個可以跨晝夜飛行的無人機。

「和風」(Zephyr)高空無人機

2013年內蒂克公司被空客收購,「和風」高空無人機也正式成為英國大氣衛星(HAPS)計劃的一部分,2016年英國國防部採購了三架「和風8」高空無人機用於軍事偵察任務。

「和風」(Zephyr)高空無人機

「和風」無人機是世界上第一款被部署的高空無人機,它現在共有兩個版本,分別是S型和T型,用於執行偵察和通信任務。以「和風7」為例,該機整體重量僅為53公斤,其中電池重量為24公斤,有效載荷為5公斤,機身全部使用碳纖維製作。翼展25米,配備有兩臺電動馬達,巡航速度56千米/時,最大飛行高度2.1萬米左右,續航時間14天。

Phasa-35高空無人偵察機

除此之外,英國的BAE公司與澳大利亞的稜鏡公司還聯合開發的了一款名為Phasa-35的高空無人偵察機,目前正在測試中。

日本的不同選擇

日本進入該領域也比較早,在1998年日本航空航天局已經有了平流層平臺計劃(SPF)。不過在形式上與英、美等國無人機不同,它採用的是飛艇式無人平臺。

SPF計劃目標是研發一款大型無人飛艇,能夠在離地面20千米的高度飛行。飛艇長度245米,重量32噸,有效載荷1噸左右,白天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夜間使用可再生燃料電池供能,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連續飛行三年。2003年首次試飛成功,不過後來由於預算問題項目被取消,但相關技術被轉移到下一代高空無人機項目中。

平流層之戰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高空無人飛機也被陸續推出,比如韓國的平流層飛艇計劃、美國陸軍的HALE-D高空飛艇和禿鷹計劃等等。

各國不管是在軍用還是民用方面,在高空無人機的研製上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不過他們都面臨著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材料強度不足。由於此類無人機為了獲得更大的升力和表面積,體積都很大,同時重量要求也十分嚴苛,所以複合材料被廣泛使用,不過這也導致了許多飛機的結構非常脆弱。在飛行過程中表現很出色,可在起飛和著陸的兩個環節上經常出現飛機損毀的情況發生。很多試飛中的飛機都毀在了這兩道程序上,不過解決此類問題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在平流層上,人類在未來可能要爆發一場「制高點爭奪」大戰了。

相關焦點

  • 平流層之戰已經打響,被稱為「大氣衛星」的高空無人飛機成熱門
    平流層位於電離層之下,在這個高度上如果使用高空無人機執行空中偵察任務,那麼它的監測效率和安全性較普通的偵察飛機而言要高得多。首先在這樣的高度之上,飛機可觀測的區域非常廣;其次,在這個區域的中、上層基本上不會受到任何的威脅,因為到目前為止現役的防空飛彈和戰鬥機(可以進入,但無法作戰)尚無法在這個高度實施有效的攔截;另外,相比於衛星來說,在平流層中、上部飛行的飛機可以根據需要在一個位置停留很長時間,衛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最後,所有開發的平流層高空無人機都統一採用了太陽能供電的方式來解決能源問題,在這個高度上,
  • 平流層「主宰」即將出世,「大氣衛星」被各大國競相追逐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平流層,一個離地表10-50公裡的空中區域,人類在過去幾乎很少涉足,相對來說一般正常客機的活動高度在1.3萬米以下,而軍事用間諜衛星的高度則在100千米以上。只有一些測試中的飛行器為了挑戰自身的極限會來到這個層面一會,部分軍用飛行器會在平流層的下部活動,除此之外,沒有人來到這裡。
  • 平流層「主宰」即將出世,被稱為「大氣衛星」的高空無人機被各大國...
    平流層,一個離地表10-50公裡的空中區域,人類在過去幾乎很少涉足,相對來說一般正常客機的活動高度在1.3萬米以下,而軍事用間諜衛星的高度則在100千米以上。只有一些測試中的飛行器為了挑戰自身的極限會來到這個層面一會,部分軍用飛行器會在平流層的下部活動,除此之外,沒有人來到這裡。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平流層-對流層交換(STE)——是朋友,有交流隨著一聲呼嘯,飛機衝上雲霄,飛過厚厚雲層,穩穩在在一片晴朗之間翱翔。此時,你已經身在3萬英尺以上(10km以上)的高空,珠穆朗瑪都在你腳下。在這裡,沒有狂風暴雨,沒有鳥群略過,雲海之間,只有你和你身邊耀眼的陽光。
  • 飛機為什麼喜歡在平流層中飛行?它有5個神秘之處
    平流層是商業航空公司經常光顧的地方,是地球大氣中第二低的層次。它是臭氧氣體和疾風的堡壘,那裡雲層稀少,但生命得以延續。以下是平流層的5個事實。我們大氣中臭氧的供應主要局限於臭氧層,這一層90%都處於平流層中。臭氧層的存在還能解釋平流層內溫度隨高度升高的原因。它不僅吸收太陽的紫外線,還吸收對流層的紅外輻射。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
  • 對流層與平流層
    我們通常稱其為「大氣層」。二、平流層平流層有如下三個特點:1、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平流層大氣的下層溫度隨高度的變化較小,但在平流層的上層因為該層溫度的特點,該層大氣不會產生對流運動。2、空氣以平流為主相對於對流層不穩定的上冷下熱,平流層內的大氣是上熱下冷的。所以,大氣是以水平運動為主,氣流平穩。3、大氣內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少、能見度高
  • HAPSMobile嘗試成功讓飛機在平流層飛行,並建立機載基站
    打開APP HAPSMobile嘗試成功讓飛機在平流層飛行,並建立機載基站 無人機之家 發表於 2021-01-13 11:38:05
  • 平流層:鳥和飛機的空間,細菌繁盛的地方!
    平流層是地球大氣層的第二大層,恰好在對流層之上和中間層之下。但是,即使你從來沒有去過罪惡之城,你也可能(至少)參觀過真正的平流層一兩次。對於任何坐飛機旅行的人來說,這個地區都是難以避免的。在對流層之上,我們依次有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遊層。讓我們回過頭來談談前兩個層次。對流層-平流層邊界,或稱對流層頂,將溫度趨勢相反的兩個區域分開。在對流層內部,全球平均溫度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有什麼區別?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都處在很高的高空,它們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01 高度 高層大氣在平流層頂至2000到3000千米的高空中。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當然,厚度超過1000千米的大氣層也不是均勻分布的,一般來說我們根據大氣的溫度、成分、密度等因素的變化,可以把大氣層大概分為三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的厚度,除了不同緯度厚度不同,在同一個地點,也會有季節變化,一般來說夏季氣溫較高時,對流層較厚;而冬季氣溫較低時,對流層較薄。由於對流層溫度上冷下熱,空氣運動對流劇烈。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擁有大氣的,比如像水星那樣個頭太小的行星,就無法吸引大氣從而形成大氣層。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的體積和質量,促成了地球目前擁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厚度的大氣層,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層之於人類,就相當於水之於魚類一樣的重要,不僅僅人類的呼吸需要依賴大氣層,可以說大氣層的存在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面面,關係重大。
  • 世界翼展最大飛機試飛,可將火箭載至平流層發射
    (觀察者網訊)世界上翼展最大的飛機首飛了!據CNN當地時間4月13日報導,世界最大飛機「平流層發射」(Stratolaunch)於當地時間周六(13日)早上完成了首次飛行。該飛機由火箭發射公司「平流層發射」(Stratolaunch)製造,重達50萬磅(約226.8噸),翼展385英尺(約117米),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後從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的莫哈韋航空和太空港口起飛。這是該飛機的首次試飛,據該公司稱,首航飛行持續了150分鐘,之後飛機安全降落。
  • 平流層和對流層是什麼?
    大氣層並沒有明確的邊界,直到1000多公裡的高空仍然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由於地球引力作用,大部分氣體集中在100公裡以下(熱層以下)。這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雲雨霧雪等天氣現象都存在這層飛機起飛直到對流層頂部和平流層底部滑翔機在這層利用上升暖氣流(這股氣流到平流層就停止了)滑翔
  • 空客波音以及軟銀子正在開發飛行高度在18000米以上的平流層無人機
    據悉,空中巴士公司使用澳大利亞北部的一個機場作為其平流層無人機起飛降落地。澳大利亞航空監管機構發言人表示,這架類似滑翔機的無人機已經被徹底損毀。空中巴士公司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再進行一次試飛。 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設計一種重量較輕,但機翼相對較長的無人機,以便在稀薄的平流層緩慢飛行時產生足夠的升力。監管機構還必須確信,在可能有數百架同類無人機飛上天空之前,這種無人機是安全的。
  • 科普動畫 |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有什麼區別?
    科普動畫 |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有什麼區別?,它們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01高度高層大氣在平流層頂至2000到3000千米的高空中。而平流層則在對流層頂至50到55千米的高空中。
  • 火災的氣候危害有多大?專家:可直達平流層
    大規模火災的氣候危害有多大?近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陳文教授撰文評述了火災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地球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大規模火災、活躍的火山活動、小行星撞擊等都有可能將黑碳、硫酸鹽等氣溶膠粒子噴射入平流層,通過平流層環流輸送到全球,影響地球系統的輻射平衡,放大成全球氣候事件。
  • 平流層爆發性增溫
    去年(2020年)年底,一些氣象研究人員注意到了一次比較明顯的平流層爆發性增溫現象,那什麼是平流層?什麼是平流層爆發性增溫?
  • 高空氣球追蹤平流層的汙染物
    亞洲對流層頂氣溶膠層氣球測量運動(BATAL)利用氣球頂測量儀器,收集數據,以更好地了解這一季節性大氣現象及其對水資源、臭氧、天氣和氣候的潛在影響。美國-法國聯合雲氣溶膠雷射雷達和紅外探路者衛星觀測(CALIPSO)衛星的數據探測到,在亞洲夏季季風期間,對流層上層經常出現氣溶膠。之前來自SAGE II傳感器的數據提供了潛在的線索。在20世紀90年代末,西藏拉薩的陸基雷射雷達探測到一個潛在的氣溶膠層,距離地面10到12英裡,在西藏高原上空的多次氣球有效載荷測量證實了這一點。
  • 軟銀將攜手谷歌啟動平流層手機基站項目:有望擴大偏遠地區網絡連接
    (觀察者網訊) 日本軟銀將攜手美國IT巨頭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啟動使無人機搭載手機基站在平流層飛行的項目。預計將活用於即將全面引入的第五代(5G)移動通信系統。此舉旨在控制投資額並實現大面積的通信覆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