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寫過壞鰓變形蟲,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這個蟲體越加了解,今天就來寫下真正的變形蟲。
變形蟲屬於原生動物門,內足綱,根足亞綱變形蟲目,變形蟲科,有體外自由生活與體內寄生之分,就有點類似於人的阿米巴蟲,有種阿米巴蟲痢疾病,讓人產生腹瀉。但人的這個阿米巴蟲與魚上的變形蟲,是不同的屬種,魚是變溫動物,而人是恆溫動物,環境溫度不一樣,不具備共患的基礎條件,所以不必擔心人魚共患。
了解更多視頻內容,歡迎大家關注微視視頻號
平時在魚病診斷時,很容易將變形蟲引起的腸炎與細菌性腸炎混淆,這是許多魚病工作者都容易犯的錯誤。細菌引起的腸炎,症狀是腸道充血發炎,出現紫紅色,嚴重的化膿潰爛,有黃色的粘液,上皮組織脫落,腸壁變薄,肛門紅腫,把魚擰起來,肛門就有腹水流出,或是輕輕一壓,就有血水流出。
而變形蟲引起的腸炎,與這個症狀是一樣的,雖然原發病屬於寄生蟲,可繼發性的細菌性感染卻是一樣的,這就給診斷帶來了難度,但經驗豐富的漁醫,還是有方法區別的,就是變形蟲一般聚集在離肛門6-10釐米的後腸附近,而中前腸則很少有症狀,尤其是前腸基本無症狀。
診斷中,取後腸的腸容物,用水稍做稀釋,置於載玻片上,防止震蕩;然後濾去汙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變形蟲的蟲體淡灰色,體表覆蓋著一層薄的質膜,膜內為較透明的細胞質;胞質分內外兩層,內質比較濃密,有細小空泡,內質又可細分成不能移動的凝膠質和可隨蟲體的移動而移動的溶膠質;外質透明,能不斷伸出偽足,偽足呈指狀、葉狀或針狀等,能向不同方向產生運動,使蟲體呈現出不同的形狀,所以稱之為變形蟲。偽足除了運動,還兼有攝食的功能,偽足包裹食物後,進行細胞內消化。
變形蟲寄生於腸道後,能溶解腸壁上的細胞,所以對魚體產生危害。當腸壁上的細胞脫落後,產生細菌的繼發性感染,容易誤診成細菌性腸炎,而忽略了真正的病原——變形蟲。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抗原蟲的藥內服,效果比較好,比如魚康安內服。
更多魚康產品諮詢,請點擊網址http://www.cdyuk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