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下一次捲土重來:鼠疫桿菌在變形蟲體內存活複製

2020-11-26 和訊科技
鼠疫是一種極具傳染力的疾病,在過去1400年間奪走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生命。圖為2017年10月馬達加斯加爆發鼠疫時、一所學校中的情景。
而在每次爆發的間隔期,病原體究竟是在何處、以何種方式存活的?這大概是與鼠疫有關的首要未解之謎。圖為天然鼠疫爆發的全球分布圖。
近期由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傳染病研究中心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變形蟲也許在保護這種危險病原體熬過爆發間隔期中發揮了一定作用。變形蟲是一種常見的土壤和水體微生物。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鼠疫是一種極具傳染力的疾病,在過去1400年間奪走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生命。如今,全世界仍有36個國家會間斷性出現鼠疫爆發。而在每次爆發的間隔期,病原體究竟是在何處、以何種方式存活的?這大概是與鼠疫有關的首要未解之謎。

  和其它許多病原體不同,引發鼠疫的鼠疫桿菌無法在缺少保護的環境中長時間存活。儘管如此,在很多地區,鼠疫依然會不斷捲土重來。這說明該細菌能夠設法找到庇護、存活好幾年時間,然後不知從哪裡冒出來,開始又一波掃蕩。

  如果能弄清鼠疫桿菌的藏匿地點和存活方式,將對今後預防鼠疫爆發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近期由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傳染病研究中心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變形蟲也許在保護這種危險病原體熬過爆發間隔期中發揮了一定作用。變形蟲是一種常見的土壤和水體微生物,能夠以細菌為食。它與鼠疫桿菌之間可形成一種獨特的關係,讓鼠疫桿菌能夠不斷複製、靜候時機,等到條件成熟,再開始新一輪的爆發。

  古老的神秘殺手

  鼠疫曾引發三次致命的全球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541至750年間的拜佔庭帝國,史稱查士丁尼大瘟疫,共殺死數百萬人。第二次是在1330年至1480年間席捲亞歐大陸的、臭名昭著的黑死病,共殺死了當時歐洲全部人口的30%。最近一次瘟疫於1855年發生在中國,隨後從港口傳至世界各地,在接下來一個世紀中,總共奪走了約1200萬人的生命。而在每次大爆發之間,還總共有數千次規模較小的鼠疫爆發。

  鼠疫之所以令人捉摸不透,部分原因就在於它能夠傳染250多種哺乳動物和部分昆蟲,且傳染途徑多種多樣。例如,它可以通過受感染的跳蚤叮咬宿主傳播,也可以通過受感染的動物咳嗽時噴出的飛沫傳播。

  鼠疫爆發的環境也十分多樣。從美國西部的草原生態系統,到馬達加斯加中部的高地森林,再到中國西部的溫帶荒漠,都可能成為鼠疫爆發的溫床。這些地區鮮有相似之處,說明鼠疫病毒在不同地區可能採用了不同的生存機制。

  然而,有一點特徵卻是這些地區所共有的:土壤中都存在變形蟲。

  充足的宿主

  變形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全球各地的土壤和水體中幾乎都有它們的身影。變形蟲以細菌為食,但科學家發現,有些細菌對其有抵抗力,不會被變形蟲消化。有趣的是,這其中就包括鼠疫桿菌關係最近的「近親」假結核耶爾森桿菌(Y。 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Y。 enterocolitica)。

  這些細菌要在土壤中與變形蟲比鄰而居,就要設法避免被變形蟲吞食。研究團隊據此提出假說,認為當假結核耶爾森桿菌在約1萬至4萬年前演變成鼠疫桿菌時,也許保留了這種在變形蟲體內存活的能力。

鼠疫桿菌可以通過受感染的跳蚤叮咬宿主傳播,也可以通過受感染的動物咳嗽時噴出的飛沫傳播。圖為變形蟲體內發出綠色螢光的鼠疫桿菌。

  天然疾病孵化器

  為驗證該假說,研究人員從科羅拉多州東北部草原犬鼠聚居的灌木叢中收集了土壤樣本,因為草原犬鼠是鼠疫桿菌的宿主之一。為此,他們首先找到了正在爆發鼠疫的草原犬鼠聚居地,然後將一根長長的、柔軟的探針插入灌木叢中,採集深處的土壤樣本,以避免灌木叢中帶菌跳蚤的叮咬。

  接著,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將土壤中的變形蟲分離出來,並確定了五種不同種類的變形蟲,用於接下來的實驗之中。下一步,研究人員讓鼠疫桿菌與不同的變形蟲接觸,觀察會發生何種情況。

  為避免危險病原體洩漏,該實驗在一處管理極嚴的特殊實驗室中進行。研究人員從美國疾控中心位於科羅拉多柯林斯堡的實驗室中獲取了幾種不同的鼠疫桿菌菌株,然後將其與變形蟲混在一起。

  研究人員選用的是一種經過基因編輯、能夠發出綠色螢光的鼠疫桿菌,並在強大的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判斷變形蟲是否、以及何時會消化鼠疫桿菌。

  接下來,研究人員採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獲得受感染變形蟲體內的細節圖。結果顯示,鼠疫桿菌不僅能在變形蟲體內存活,還有可能繼續複製。為證實這一點,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點「剖開」變形蟲,並比較其體內細菌的數量。

  該研究結果首次證明,鼠疫桿菌能夠在變形蟲體內存活和繁殖。接下來,科學家還要弄清鼠疫桿菌能在變形蟲體內存活多長時間。

  在變形蟲的生命周期中,會有一段時期變為包囊(cyst)形態,最長可休眠20年,然後再重新復甦,恢復進食和繁殖。因此變形蟲在極端氣溫或乾旱等不利條件下也能繼續存活。如果鼠疫桿菌能夠在休眠狀態下的變形蟲包囊中蟄伏數年,它們在每次爆發之間的去向和存活方式也就得到了解釋。

  變形蟲:疾病訓練基地
此次研究發現,鼠疫桿菌能夠設法找到庇護、存活好幾年時間,然後不知從哪裡冒出來,開始又一波掃蕩。圖為2000至2016年間美國患鼠疫人數和死亡人數的統計圖。

  變形蟲在超過225種細菌、病毒和真菌的演化過程中都發揮了一定的保護、強化或引導作用。1976年首次爆發的軍團病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變形蟲為軍團菌提供了一處「庇護所」,讓它們在其中安全地繁殖。此外,變形蟲還可擔任病原體的「運輸工具」,幫助病原體進入新的宿主體內、造成感染。

  還有科學家認為,變形蟲也許能引導無害的細菌演變成危險病原體。因為變形蟲與巨噬細胞非常相似,即哺乳動物體內負責尋找和殺滅入侵細菌的白細胞。如果原本無害的土壤細菌演化出了在變形蟲體內存活和繁殖的能力,那麼它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主力軍——白細胞或許也能故技重施,繼而成為新型人類病原體。

  上述假說與科學家對鼠疫感染的了解不謀而合。在感染人體時,鼠疫桿菌會被白細胞吞噬,但它們總能躲開細胞中負責將其摧毀的那部分,因此不會被白細胞殺滅。隨後,鼠疫桿菌便可在白細胞內部不斷增殖,最終離開白細胞、擴散到人體各處。這一過程與研究團隊在變形蟲體內觀察到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許多人類病原體都擁有這種避免被白細胞吞噬、並在白細胞內部增殖的能力。這是否與遠古時期的土壤細菌利用變形蟲的方式有關呢?也許「熟能生巧」確實不假。

  被病原體寄生的變形蟲可對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為我們目前還無法有效在環境中監測其行為、或預測它們何時可能釋放感染源。此外,敵對勢力還可能用其傳播已有病原體、或創造新型病原體。

  我們需要針對病原體存活、擴散和演化的複雜機制開展進一步研究,從而更好地預測和預防疾病爆發,並做好相應準備。(葉子)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變形蟲與黑死病:埋藏在土壤和水中的古老殺手,如何捲土重來?
    像許多其他病症一樣,引發鼠疫的病原體是鼠疫桿菌,這種細菌是一種很脆弱的細菌,如果失去保護暴露在環境中,很快就會死去。儘管如此,在全球30多個國家中,鼠疫疫情仍然在斷斷續續的重現。比如2017年10月,鼠疫在馬達加斯加爆發。鼠疫曾導致了三個致命的全球大流行。
  • 內蒙古發現腺鼠疫,曾致300萬中國人死亡的黑死病是否會捲土重來
    在發現病例之後,很多人將鼠疫等同於黑死病,擔心曾經奪取2500萬歐洲人生命,300萬生命的黑死病會捲土重來。但其實鼠疫一共分為三種。1910年,哈爾濱鼠疫爆發,中國醫學家伍連德製作了口罩,這就是現代醫學口罩的原型——伍氏口罩,有效阻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鼠疫傳播。他提出的隔離、消毒、阻斷交通仍是目前防控傳染病的主要措施。
  • 鼠疫進擊的全過程,被還原了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斯菌引起的甲類傳染病鼠疫桿菌是咋跑到人身上的呢?肚子裡一堆鼠疫桿菌剛吸就...鼠蚤體內的鼠疫桿菌就這麼被吐進人的身體這種現象叫「返流」然後,鼠疫桿菌就開啟了殺戮模式。但鼠疫桿菌有個招兒:隱身鼠疫桿菌能改變自己細胞膜外層的分子結構讓人體免疫系統檢查不到靠這招,鼠疫桿菌能夠暫時潛伏一段時間」
  • 內蒙古出現兩起鼠疫疫情,鼠疫還是以前那個「奪命瘟神」嗎?
    △螢光染色的鼠疫桿菌,來源:CDC最早有記載稱,古埃及時代的採石場曾爆發瘟疫,並且採石場被強制封閉,任由內部人員全部死亡,但當時的瘟疫也可能是曾經流行的天花。另外,6000年前古埃及木乃伊的肺和肝臟中曾經發現過鼠疫桿菌的核酸痕跡,但並不能由此斷言當時鼠疫已經開始深入人類生活。
  •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臨危受命的鼠疫志士 1907年,伍連德應袁世凱之邀,出任天津陸軍醫學堂副校長。1910年12月東北鼠疫暴發,他臨危受命急赴哈爾濱調查並處理鼠疫。 伍連德到達疫區3天後,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中國第一例人體解剖,從鼠疫病人屍體的器官和血液中發現了鼠疫桿菌,同時派人到滿洲裡查明肺鼠疫的疫源來自旱獺,從而確定這次流行的是肺鼠疫,傳染方式是直接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染,因此制定了通過隔離疑似患者防治肺鼠疫的全新策略。
  • pyrin蛋白的古地中海熱突變幫助個體抵抗鼠疫桿菌感染
    pyrin蛋白的古地中海熱突變幫助個體抵抗鼠疫桿菌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0 20:43:29 2020年6月29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Jae Jin Chae
  • 同時感染炭疽和鼠疫怎麼辦?這種疫苗或許可以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美國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既能預防炭疽又能預防鼠疫的疫苗,可以預防這兩種傳染病。在動物身上進行的試驗表明,這種炭疽鼠疫疫苗有效,即使它們感染了兩種病毒。相關研究人員稱,對付生化武器的恐怖襲擊,這種疫苗能夠發揮防禦功能。
  • 重塑人類歷史的鼠疫,到底來自哪裡
    至 1353 年,鼠疫造成歐洲約 2500 萬人死亡,在隨後的 15~17 世紀又幾度捲土重來。它極大削減了歐洲的人口,間接導致了文藝復興和近代歐洲的崛起。· 受黑死病的衝擊,死亡之舞成為晚期中世紀歐洲常見的藝術主題第三次大流行的範圍更廣。1855 年,疫情在在中國雲南出現。
  • 變形蟲
    以前我們寫過壞鰓變形蟲,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這個蟲體越加了解,今天就來寫下真正的變形蟲。變形蟲屬於原生動物門,內足綱,根足亞綱變形蟲目,變形蟲科,有體外自由生活與體內寄生之分,就有點類似於人的阿米巴蟲,有種阿米巴蟲痢疾病,讓人產生腹瀉。
  • 趣味實驗——變形蟲
    變形蟲身體僅由一個細胞構成,沒有固定的外形,可以任意改變體形。同時變形蟲也能在全身各處伸出偽足,主要功能為運動和攝食。
  • 加繆《鼠疫》: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叫做奧蘭城的地方,人們都在各自的軌跡上無聊地生活著,忽然發生了一場鼠疫。當鼠疫發生時,很多人並未察覺。但是裡厄醫生最先發現並向上匯報,可是相關部門遮遮掩掩,認為鼠疫這種傳染病已經消失多年了,不可能存在。他們沒有去核實,沒有去調查,就這樣掩蓋了過去。可是鼠疫卻不會因為掩蓋而銷聲匿跡,終於瘟疫爆發了。
  • 美國科學家合成新鹼基可體內複製 基因語言多了兩個字母
    美國科學家合成新鹼基可體內複製最遲在上世紀60這些鹼基被研究者稱為「滑稽字母」,但結果毫不滑稽、相當振奮人心——DNA在試管中能自我複製,並能轉錄成RNA,合成蛋白質。近些年來,還有不少關於「新鹼基」的報導。但它們要麼是不能在體內穩定複製的人工鹼基,要麼是在生物體內從「普通」鹼基修飾而來,在嚴格意義上,都不是真正的「新鹼基」。這怎麼能讓科學家們滿足呢?
  • 美國出現食腦變形蟲,喜歡在潮溼環境中生活,或和全球變暖有關!
    沒想到根據12月21號報導,美國竟然出現了食腦變形蟲,專家推測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蟲子,有可能和全球變暖有關係,如果遇到了食腦變形蟲該怎麼辦呢?美國出現食腦蟲早在今年9月27號根據美國報告,他們發現在飲用水裡發現了福氏耐格裡變形蟲,這種蟲子一旦進入人體內,會讓人體頭痛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出現頭暈噁心的狀況,這種蟲子通常生活在溫暖的湖泊河流內以及在一些溫水中,能夠發現它們的身影,當天已經宣布至少有8座城市內發現了變形蟲的存在,讓很多人感到恐懼和害怕。
  • 精子在體內存活時間 精子在體內存活時間長而導致懷孕好嗎
    精子在體內存活時間眾所周知,生男生女決定權在男方,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那一刻就決定了。專家指出,男性精子中X精子和Y精子沒有什麼特殊的區別。男性精子女性在體內存活的時間是20-72個小時,也就是說如果男女在性生活後精子在這個時間段沒有碰上卵子的話,就不會懷孕了。
  • 美國人心態崩潰,恐怖變形蟲正在全境蔓延,致死率竟達97%!
    據北晚新視覺網報導,美國又出現了可怕的食腦變形蟲了。據悉,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出現這種駭人聽聞的「食腦蟲」了,早在前幾十年裡食腦蟲就曾感染了145名美國人,只有4人存活下來。這種奇怪的食腦蟲似乎在美國發生的概率高的離譜,據美專家表示:這次食腦蟲的蔓延很可能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湖水溫度上升影響了食腦變形蟲的分布範圍。
  • 傳播鼠疫的不止有老鼠,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感染?
    鼠疫從動物傳染給人一般是通過鼠蚤叮咬皮膚。攜帶鼠疫桿菌的鼠蚤叮咬人後,鼠疫桿菌從皮膚侵入身體,首先到達最近的淋巴結,引起淋巴結炎症反應,導致人出現高熱和淋巴結腫痛,腫痛的淋巴結區域可以摸到從鴿子蛋到雞蛋大小的淋巴結,這就是腺鼠疫。腺鼠疫的患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腫痛的淋巴結可能會化膿和破潰。這些膿液也有傳染性,如果接觸了可能會被感染。
  • 鼠疫究竟多可怕?聽聽佑安醫院專家怎麼說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引起鼠疫的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鼠疫耶爾森菌」的細菌,也稱為「鼠疫桿菌」,1894年第三次大流行期間由法國科學家耶爾森(Alexandre Yersin)和日本科學家北裡柴三郎(KitasatoShibasaburo)從香港的鼠疫病人身上分離出了鼠疫桿菌,並在動物身上證明了鼠疫桿菌就是導致這場瘟疫的元兇。
  • 張文宏:鼠疫——黑死病離我們並不遙遠
    一、鼠疫的前世今生 鼠疫桿菌又被稱為鼠疫耶爾森菌。許多年來,關於鼠疫桿菌到底是誰先發現的,一直都有爭論。 鼠疫已經折磨人類數千年了。考古發現表明,在距今2800~5000年的亞洲和歐洲的人類牙齒中,已經檢測到了鼠疫耶爾森菌的遺傳物質。
  • 清末東北爆發「黑死病」,31歲的他用四個月時間成功撲滅鼠疫疫情
    清末,東北爆發「黑死病」(肺鼠疫),四個月內波及五省六市,死亡達六萬多人,一時屍骸遍野,舉世震驚。危急時刻,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用了四個月時間成功撲滅鼠疫疫情。 之後,伍連德解剖了一具因病致死的日本女人的屍體,從標本裡他發現了鼠疫的桿菌,同時得出結論,這次流行的是肺鼠疫。肺鼠疫並不像以往的腺鼠疫是通過跳蚤傳染,而是通過人的呼吸和飛沫傳染。 確定病原和傳播途徑後,在缺醫無藥的條件下,伍連德採取了防疫措施——隔離法。
  • 鼠疫疫苗是如何誕生的?瑞士科學家的冒險之旅,讓人類遠離鼠疫!
    從1347至1353年,由鼠疫引發的「黑死病」大瘟疫, 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