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還不錯,隨手訂閱我們吧。↓↓↓
民聲天下7月26日北京快訊 一提起「上甘嶺」,人們立即會想到電影《上甘嶺》中那一幕幕經典的片段。「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役。
中國人自古便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之說,而好客又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禮節。在電影《上甘嶺》中,其中的主題歌,創作於戰後的1956年。最初給這首歌定名為《一條大河》,發表時被編輯改成《我的祖國》。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為歌曲原唱。
據史料記載,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這場戰役,歷時四十三天,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發展為戰役。志願軍參戰部隊依託坑道與敵反覆爭奪二十九次,擊退敵營以上規模衝鋒二十五次,營以下衝鋒六百五十三次。最終只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兩個班陣地。
在戰鬥中,湧現了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衝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孫佔元、牛保才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上甘嶺」的精神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也激發許多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等。(責編/翔宇)
附:《我的祖國》歌詞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小夥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闢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編者註:
以上文字,旨在傳遞更多新聞資訊。
(您可將新聞線索私信我們,也可在文章末尾評論留言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員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
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互動話題:你對此怎麼看?】
↓↓↓歡迎在底部留言,發表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