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午吃飯老是看見三五個人,在飯桌中間放一瓶白酒,有時候會燙熱了喝,他們覺得喝完身體會很暖和,我感覺喝那麼多酒,空氣裡面散發那麼多的酒精,一點都不好聞。酒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酒的?它的存在到底對人類是好是壞?
應該是猿人時期都有酒了,猿人喜歡把水果存放在洞中,夏天的時候時間一長,水果受山洞溫度較熱的影響,水果會隨著溫度升高而發酵,發酵後產生酒精,那時候猿人對這個產生好奇,就會喝一點,那是最早的酒了,是果酒,感覺很好喝,喝多了之後會上頭,飄飄欲仙的感覺很美,以後就專門在樹洞中放些水果。代代相傳,不斷改進, 就有了酒。
還有人說酒是古代祖先無意中發現的,那時候古代人都喜歡吃大鍋飯,吃不完就把剩下的熟米飯用樹葉包起來放在山洞中,幾天後才想起來去取。剛打開樹葉都聞到異香,他吃著感覺味道很不錯,就拿去給同族人品嘗,人們吃過後很興奮,又跳又叫的撒歡,過後還沒有不適感,從此人們會釀酒了。這個是最早的糧食酒。
還有個傳說是由「酒神」杜康那演變過來的,杜康,有人說他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就命杜康來管理生產糧食,杜康非常負責,糧食越打越多,但是沒有保存的良好辦法,打的糧食在梅雨天氣都發黴了,黃帝很生氣,將他降職了。但那時候的人也非常的負責任,他非要想出一個保管糧食之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黴壞了。於是,他把樹林裡凡是枯死的大樹,都進行了掏空處理。
以後打下的糧食全都裝進樹洞裡面,誰知,兩年以後,裝在樹洞裡的糧食,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慢慢地發酵了。他在一棵樹前看到了很多山羊和野豬,兔子,在地上睡大覺。他躲在暗中觀察,有隻山羊在樹上舔了幾下,也搖搖晃晃的倒下去了。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子,裡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嘗了一口。味道辛辣醇美,越喝越想喝,他翻起身來,只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於是把水灌起來去找了黃帝,黃帝也並未責怪他,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於是杜康酒仙的稱呼就得來了。
酒!這種特殊產品被佛教伊斯蘭教給禁忌,因為它喝多了起到助性的作用亂人正常行為。但作為一個心智正常的人能有效管控自己的行為,來點小酒提神助性賽神仙。多美。酒雖好喝,但是不能貪杯奧。不能酒後做壞事,凡事都要有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