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進
電機的閉環控制最早是採用編碼器的形式。初始狀態,系統受一相或幾相激磁而靜止。開始工作後,先把目標位置送入減法計數器;然後,「起動」脈衝信號加到控制單元上,控制單元在「起動」脈衝的作用下,立即把步進命令送入相序發生器,使激磁變化一次,後續的脈衝則由編碼器裝置產生。
編碼器每產生一個脈衝,就對法計數器減1,因而,減法計數器記錄的是實際的轉子位置。當減法計數器的計數減至零時,發出一個停止信號到控制單元,禁止以後的步進命令,系統停止工作。
對於低解析度的步進電機,通常使用一個開了槽的圓盤和光電
傳感器作為反饋編碼器的組合件,槽口的數目等於電機每轉所走的步數。
對於高解析度的步進電機,則需採用高解析度的增量編碼器,如旋轉變壓器增量編碼器,感應同步器增量編碼器等。
由於反饋編碼器價格昂貴,而且為了把編碼器安放到步進電機的軸上,要求系統具有更大的體積,山社電機認為這兩大缺陷限制了編碼器形式的步進電機閉環控制系統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