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5年起,由埃及、法國和日本專家組建成的「掃描金字塔」團隊開始利用最新的渺子(μ子)檢測技術對胡夫金字塔內部結構進行透視掃描,給金字塔「拍X光」。
埃及金字塔是數千年前尼羅河畔璀璨文明留給世界的寶藏,至今仍然縈繞著無數謎團,吸引人們的探究。11月2日,「掃描金字塔」團隊(Scan Pyramid)在《自然》(Nature)上發表論文,宣布用宇宙線成像技術在胡夫金字塔中發現巨大密室。儘管密室用途不明,但是考古專家稱「可能是法老的墓室」,期待新發現能解釋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給金字塔 「拍X光」
開羅郊區的吉薩大金字塔(又稱胡夫金字塔)是由埃及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公元前2509年—公元前2483年)所建,是現存最高最古老的金字塔,也是現存至今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胡夫金字塔原高達146.5米,地面呈正方形,每邊長220餘米,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在4500多年前耗費了10萬人力和20年時間才完成修建。
金字塔內部結構與建造過程一直是考古界研究的焦點。此前人們已經在金字塔內發現3個密室,分別為國王墓室、王后墓室和地下密室,這些密室由幾條走廊相連,其中宏偉的「大畫廊」(big gallery)是連接金字塔中心的法老和王后的墓室的上升走廊。
上個世紀60年代,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路易斯·阿爾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就曾經嘗試利用來自大氣的介子射線為埃及的哈夫拉金字塔拍攝類似X光片的透視圖,以此考證該座金字塔內部是否存在更多的墓穴和坑道,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張金字塔「介子透視圖」。
自2015年起,由埃及、法國和日本專家組建成的「掃描金字塔」團隊開始利用最新的渺子(μ子)檢測技術對胡夫金字塔內部結構進行透視掃描,給金字塔「拍X光」。μ子源自宇宙射線,能夠以接近聲波的速度穿透堅硬物體。科學家能夠根據μ子在穿過石頭或空氣時的不同的軌跡,判斷中空結構和實體結構,從而以非入侵的方式對金字塔中已知和潛在的中空結構進行成像。但因為胡夫金字塔本身過於龐大,檢測團隊每次發射出的μ子大約只有1%能夠到達探測器,因此積累數據需要數月時間。
為了進行這次探測行動,「掃描金字塔」團隊進行了技術革新,並分成了三個小組,用不同的μ子探測器來勘探。他們最終在金字塔深處,發現了一個與「大畫廊」完全一致的秘密「空間」(void)。新確認的空間全長超過30米,位於大畫廊的空間正上方,空間截面積與寬1—2米、高8.6米的大畫廊幾乎相同。
哈佛猶太博物館館長、埃及學教授彼得·德·曼努埃爾(Peter Der Manuelian)表示,此次發現「可能將對我們對大金字塔的了解作出重大貢獻」。但是他也承認,金字塔會有空室或者其他洞穴,而此次發現的具體意義,仍然有待時間證明。
畫廊、密室、空洞?胡夫金字塔又添未解之謎
此次發現給埃及考古界留下了新問題——新發現的空間是什麼?此前發現的墓室中的寶藏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甚至法老胡夫的木乃伊也下落不明,那麼新空間是否保留有法老的珍寶?
有學者認為金字塔內部就像奶酪一樣存在各種各樣的空洞,發現新空間不足為奇。但「掃描金字塔」團隊成員、名古屋大學特任助教森島邦博(粒子物理學)表示:「儘管尚不清楚(新發現的)空間的詳細結構和用途,但將成為弄清金字塔建造方法等的線索。」此前基於2013年發現的胡夫時期資料,考古學界才確定了金字塔的建築物流過程,比如運輸巨石的方法等,但是金字塔本身的建築方法仍然是未解之謎。
埃及文物部前部長,考古學家扎伊·哈瓦斯(Zahi Hawass),對此次發現的新空間保留謹慎態度,認為新密室可能是建築金字塔內部墓室時遺留下來的建築準備空間,建築像大畫廊這樣的內部結構需要有額外的洞穴或者空間。但「掃描金字塔」團隊成員開羅大學教授邁赫迪‧塔尤比(Mehdi Tayoubi)稱這次發現的空間可能是建築過程中隱藏起來的密室,因為沒有與之相連的通道。
也有人揣測這個密室可能是真正的「國王墓室」,畢竟已發現的國王墓室的花崗巖石棺中沒有發現法老胡夫的木乃伊。
「掃描金字塔」團隊在論文中稱,此次發現是物理學與考古學跨學科研究的一次成功範例,歡迎埃及考古學界對他們的發現進行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自騰訊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