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業發展 服務企業創新——上海召開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作推進...

2021-0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積極整合行業內的各類產學研優勢資源,以支撐產業發展為目標,面向企業技術創新共性需求,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

  研發平臺開通七年來,累計對外服務近4300萬次,服務功能拓展,服務成效突顯

  形成面向全市重點產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集聚區的一站式服務網絡,創新服務資源禮包覆蓋全部30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12月5日下午召開的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作推進大會上獲悉,《上海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實施四年來,大型儀器加盟總量增長347%,服務總數增長641%;共享儀器的開機率達到96.94%,共享率達到54%,都提高近三倍。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僅2011年上半年就提供服務近2萬次,服務企業2500多家。從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各項服務數據可以看出,平臺的服務內容不斷增加、服務亮點不斷湧現,為優化本市創新創業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為平臺更好地發展打下了基礎。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燕群、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技術創新平臺有力支撐產業創新  

  在軟體信息領域,上海市軟體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通過技術服務支撐軟體孵化器,促進孵化器的80多家企業順利成長,形成產值達10億的產業集群。在線纜領域,上海市超高壓及特種線纜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更是為佔行業總產值90%的6600餘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而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可提供覆蓋新藥研究、工藝開發、成果轉化、信息諮詢和專業培訓等全方位、「一體式」的鏈式服務支撐。  

  目前,上海市已經重點打造了擁有綜合性服務支撐能力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首批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這些平臺針對產業創新鏈中的各個關鍵環節,通過提供科技資源共享保障、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工藝開發服務支撐、技術標準制訂指導、創新成果中試檢測與轉化、諮詢培訓與人才培養等創新服務,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與改造、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帶動中小企業通過創新實現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超過2500家企業用戶提供服務近2萬次,服務收入達4.73億元,為用戶創造的間接經濟效益高達17.73億元。  

  近年來,研發平臺還針對各關鍵共性技術領域,組織建設了61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這些平臺既能為產業內的不同技術領域提供專業服務,同時也是對12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形成業務補充及支撐,成為技術創新工程的「第二梯隊」。  

  會上,為「上海市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和「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舉行了授牌儀式,生物醫藥平臺作為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  

  大型儀器共享服務為企業創新加速  

  來自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韶遠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開發高端化學試劑庫,每個化合物尤其是全新的化合物都需要進行結構確認,頻繁使用核磁儀。而一臺機器價值200萬元,再加上使用、人工等費用,企業根本無法承受。在使用研發平臺各類大型儀器的服務後,一年的檢測費雖然也高達30萬,但已大大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而在市、區二級用戶補貼的支持下,使成本得到了進一步降低。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得到支持,公司資產從成立時的不足600萬元,到目前已達3300萬元,發展初顯成效。  

  大型儀器共享既增強了專業化研發服務的供給能力,又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激發了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和活力;既實現存量儀器資源的開放共享,又較好地避免了大型儀器的重複購置難題。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始終堅持「體制、機制、法制」三位一體,不斷完善制度保障。2007年,在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上海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激勵和促進儀器共享的地方性法規。法規實施四年來,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大型儀器加盟總量(入網儀器6508臺(套)、原值總計約82億元)和服務總數分別增長347%和641%,共享儀器的開機率(96.94%)和共享率(54%)提高近三倍。  

  會上,還為儀器共享服務先進集體授牌、先進個人舉行了頒證儀式。研發平臺對儀器共享服務提供方進行獎勵的政策已實施了多年,大大提升了儀器服務單位及個人的服務積極性。而相對的,儀器使用補貼也從使用方進行鼓勵,雙管齊下,共同推進著上海的大型儀器共享工作。  

  研發平臺是創新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會議要求,研發平臺的服務要在近年來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轉變思路、優化平臺建設運行機制與模式,不斷提高服務效能;要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服務網絡功能、專業服務隊伍建設以及專業技術服務業的培育,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海市科委)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盤活科技資源存量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盤活科技資源存量7年共提供服務4300萬次用戶總數逾36萬  本報訊(記者黃辛)位於張江的韶遠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之初
  • 打造國內領先的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
    作為中國氟矽之都,衢州正加快推進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通過充分發揮「飛地」和「引智」模式,聚焦高端創新要素,整合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共享科技成果轉化福利,為產業內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轉型提升和創新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為企業全面高質量發展補齊短板。
  • 8大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發布 鍾南山院士點讚深圳防疫工作
    公共服務平臺將整合產業鏈資源會上,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重大公共服務平臺及寶龍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先導區同時發布。此次發布的公共服務平臺包括:「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基礎設施平臺」「深圳市坪山區實驗動物資源與技術研發基地」「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深圳BT產業信息與人才綜合服務平臺」「深圳市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與標準研究平臺」「深圳市生物醫藥安全評價中心」。
  • 上海發布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
    為搶佔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創新制高點,實施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推進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科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實施期限為2020-2023年)。
  • 南安市黨群服務中心和機械裝備產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揭牌
    ­  6月30日,南安市黨群服務中心和機械裝備產業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揭牌暨入駐單位籤約授牌儀式在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舉行,標誌著這兩大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南安市領導王春金、王連贊、洪永佳和全國14所高校院所代表參加儀式。­  儀式上,市政府與入駐單位籤訂了合作協議,入駐單位與企業籤訂了合作項目。
  • 陳蕾:創新服務方式 做大金融產業規模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會議現場)婁底新聞網訊 (記者 潘琳 通訊員 李志) 8月1日上午,婁底市政協加快金融產業發展對口暨界別協商會議召開,就婁底市金融產業發展問題進行對口協商。市委常委、副市長陳蕾出席並強調,各金融機構要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做大金融產業規模,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市政協副主席蘇旻出席。為推動婁底金融產業健康發展,增強金融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2017年,婁底市政協組織經濟界的部分市政協委員,就婁底金融產業發展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課題由市政協副主席蘇旻帶隊,市政協經科委組織實施。
  • 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在滬召開!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曄指出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名列前茅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平臺之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當中的一支重要核心力量,在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引領重點產業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王曄副主任表示,期待未來幾年普陀區能湧現出更多具有代表性企業,形成更好更高水平的創新集群集聚和產業集群的湧現。
  • 上海人工智慧發展這一年:布局運作四大創新平臺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已經在上海成功舉辦兩屆。在過去的兩年中,大會聚集了近千位國內外人工智慧企業領袖、頂尖科學家。有500餘家重量級企業、300餘項頂尖產品參展亮相。在過去的一年,上海人工智慧得到了十足發展,尤其是在創新平臺布局運作和創新項目落實和推進上。
  • 青海省熱處理公共服務平臺讓多家企業共贏發展
    通過資源整合,我省建成集熱處理生產、檢驗服務為一體的熱處理公共服務平臺,在為我省裝備製造業提供配套協作服務的同時,實現了多家企業的共贏發展。熱處理公共服務平臺採用節能、環保的新型設備取代能耗高、效率低下的設備,在推進節能減排的同時實現降耗增效。
  • 德州市用實招硬招破解人才、平臺、資金瓶頸,助推企業創新發展...
    鯤程電子總部在上海,國內大型爆破使用的電子雷管晶片基本都由他們生產,同時還承擔著軍用雷管晶片和煤礦專用雷管晶片的研發和生產任務。但因生產場地受限,產值一直沒有實現大的突破。正當企業發展陷入瓶頸時,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伸出了橄欖枝,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場地問題,而且通過建設集成電路模組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大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2018年4月,鯤程電子正式入駐園區。
  • 推進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依託山東省、中國科學院共建的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面向鹽鹼地農業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聚焦鹽鹼地現代農業前沿和關鍵技術,整合國內外現代農業領域的科技力量,建設八大創新平臺。農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與智慧農業研發平臺。開展鹽鹼地農業的基礎數據應用研究和定位觀測,為鹽鹼地現代農業技術研發團隊提供水、土、氣、生等大數據公共服務。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為依託,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為載體,進一步提升浦東新區開放水平,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為重點,加強貿易領域規則銜接、制度對接,推進粵港澳市場一體化發展。提升中西部地區貿易佔比。
  • 上海金山區搭建研發共享平臺,助力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
    現場發起了長三角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聯合倡議、「長三角碳谷綠灣示範區——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聯合倡議等,同時出爐上海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研究院發展報告。產業園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毗鄰上海化工區和上海石化,可就近供應豐富石化下遊原料,目前已形成環保塗料、新型助劑、藥物中間體及高分子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群,並建成專業倉儲、公共實驗室、化學品檢驗檢測、碳纖維研究院等配套功能平臺,已吸引了德國BASF、科凱、美國Huntsman、SI GROUP,瑞士Clariant、日本三井化學、花王、帕珂、東邦化學、中遠關西、立邦、香港紫荊花、以及國內匯得、群力、赫騰等知名企業落戶園區
  • 粵「三重」創新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粵藥監)1月12日上午,廣東省藥品監管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地區創新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三重」管理辦法》),助推廣東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企業創新技術提升
    12月10日,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與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舉行。
  • ——甬舟一體化推進工作一周年紀實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從2019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寧波舟山一體化」議題,到同年8月甬舟一體化推進會召開,再到一年以來甬舟互動頻頻、一體化實質性舉措相繼出臺,兩地合作共贏的鼓點如馬蹄聲般迅疾。    根據《寧波市推進甬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到2025年,寧波、舟山一體化發展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 漳州市召開跨境電商線上線下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會
    近日,漳州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跨境電商線上線下平臺建設有關事宜。副市長張翼騰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聽取了關於跨境電商展示體驗中心、產業園核心園區、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線上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的匯報。
  • 溫嶺:大力發展科創服務中心促企業轉型升級
    引智引才,集聚科技資源  科技成果只有從實驗室走入車間,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真正實現科技價值,而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就是科技成果轉化鏈上的重要一環,「為此,圍繞溫嶺市的特色支柱產業,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大力引進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務機構,集聚智能製造、3D列印技術、流體技術、新能源產業技術、海洋生物技術研發等高端技術和科技研發人才,促進全市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傳統產業升級
  • 加力打造千億新興產業集群 寫在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這裡集結超過800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形成涵蓋核心原料零部件研發、產品研發生產、臨床轉化研究、醫藥流通、生物服務等全環節的生物醫藥產業鏈,闊步向千億產業集群邁進。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領域同樣逆勢增長,一季度增速達到20.5%。前行的戰鼓擂響,新一輪產業創新發展大幕將啟——去年召開的全市「三高」企業發展大會上,廈門市推出一系列給力政策,精準「滴灌」、貼心服務企業發展。上月,市委市政府再召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企業代表座談會,研究精準扶持的辦法舉措,努力做強做大千億產業集群。
  • 湖南召開創新型省份建設院士諮詢會 以創新驅動湖南高質量發展
    上個月,科技部正式批覆同意湖南建設創新型省份,要求我省以此為抓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力爭在2020年前率先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杜家毫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為湖南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謝,並要求省直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梳理各位院士的真知灼見,充分吸收融入到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和工作部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