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積極整合行業內的各類產學研優勢資源,以支撐產業發展為目標,面向企業技術創新共性需求,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
研發平臺開通七年來,累計對外服務近4300萬次,服務功能拓展,服務成效突顯
形成面向全市重點產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集聚區的一站式服務網絡,創新服務資源禮包覆蓋全部30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
在12月5日下午召開的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作推進大會上獲悉,《上海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實施四年來,大型儀器加盟總量增長347%,服務總數增長641%;共享儀器的開機率達到96.94%,共享率達到54%,都提高近三倍。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僅2011年上半年就提供服務近2萬次,服務企業2500多家。從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各項服務數據可以看出,平臺的服務內容不斷增加、服務亮點不斷湧現,為優化本市創新創業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為平臺更好地發展打下了基礎。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燕群、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技術創新平臺有力支撐產業創新
在軟體信息領域,上海市軟體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通過技術服務支撐軟體孵化器,促進孵化器的80多家企業順利成長,形成產值達10億的產業集群。在線纜領域,上海市超高壓及特種線纜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更是為佔行業總產值90%的6600餘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而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可提供覆蓋新藥研究、工藝開發、成果轉化、信息諮詢和專業培訓等全方位、「一體式」的鏈式服務支撐。
目前,上海市已經重點打造了擁有綜合性服務支撐能力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首批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這些平臺針對產業創新鏈中的各個關鍵環節,通過提供科技資源共享保障、關鍵技術集成示範、工藝開發服務支撐、技術標準制訂指導、創新成果中試檢測與轉化、諮詢培訓與人才培養等創新服務,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與改造、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帶動中小企業通過創新實現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超過2500家企業用戶提供服務近2萬次,服務收入達4.73億元,為用戶創造的間接經濟效益高達17.73億元。
近年來,研發平臺還針對各關鍵共性技術領域,組織建設了61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這些平臺既能為產業內的不同技術領域提供專業服務,同時也是對12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形成業務補充及支撐,成為技術創新工程的「第二梯隊」。
會上,為「上海市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和「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舉行了授牌儀式,生物醫藥平臺作為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
大型儀器共享服務為企業創新加速
來自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韶遠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開發高端化學試劑庫,每個化合物尤其是全新的化合物都需要進行結構確認,頻繁使用核磁儀。而一臺機器價值200萬元,再加上使用、人工等費用,企業根本無法承受。在使用研發平臺各類大型儀器的服務後,一年的檢測費雖然也高達30萬,但已大大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而在市、區二級用戶補貼的支持下,使成本得到了進一步降低。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得到支持,公司資產從成立時的不足600萬元,到目前已達3300萬元,發展初顯成效。
大型儀器共享既增強了專業化研發服務的供給能力,又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激發了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和活力;既實現存量儀器資源的開放共享,又較好地避免了大型儀器的重複購置難題。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始終堅持「體制、機制、法制」三位一體,不斷完善制度保障。2007年,在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上海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激勵和促進儀器共享的地方性法規。法規實施四年來,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大型儀器加盟總量(入網儀器6508臺(套)、原值總計約82億元)和服務總數分別增長347%和641%,共享儀器的開機率(96.94%)和共享率(54%)提高近三倍。
會上,還為儀器共享服務先進集體授牌、先進個人舉行了頒證儀式。研發平臺對儀器共享服務提供方進行獎勵的政策已實施了多年,大大提升了儀器服務單位及個人的服務積極性。而相對的,儀器使用補貼也從使用方進行鼓勵,雙管齊下,共同推進著上海的大型儀器共享工作。
研發平臺是創新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會議要求,研發平臺的服務要在近年來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轉變思路、優化平臺建設運行機制與模式,不斷提高服務效能;要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服務網絡功能、專業服務隊伍建設以及專業技術服務業的培育,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海市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