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海金山區搭建研發共享平臺,助力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

2020-11-22 騰訊網

10月29日,2020浦江創新論壇——第二屆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金山舉行,吸引了國內頂級碳纖維材料專家及行業領袖匯聚一堂,重點討論如何大力整合資源、開展合作研發、創新體制機制、以技術、人才、資本為核心要素,為打造面向長三角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生態圈提供重要支撐。

現場發起了長三角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聯合倡議、「長三角碳谷綠灣示範區——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聯合倡議等,同時出爐上海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研究院發展報告。

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新材料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130多種關鍵新材料中,32%的品種為空白,52%的品種依賴進口,如高端功能材料、高端電子化學品、高端聚烯烴等。特別值得關注的,如堅如磐石、韌如髮絲的「黑色黃金」、堪稱大國競爭的「新材料之王」碳纖維材料。

2019年,中國碳纖維的總需求為37840噸,比2018年增長了22%,其中,進口量為25840噸,佔總需求的68%,比2018年增長了17.5%。與會專家指出,對部分新材料的進口依賴,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的突出短板。進一步加快發展具有上海特色的新材料產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引領國家材料工業創新換代、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據了解,此次倡議發起的長三角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首批加入單位13家,總儀器設備數500餘臺套,涵蓋了碳纖維複合材料通用研發設備,以及力學、理化、表徵等測試儀器。平臺將以國家戰略和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滿足產業鏈各環節資源共享需求為目標,通過建立和完善碳纖維複合材料資源開放共享機制,促進資源高效匯聚,實現資源開放最大化、共享最大化,從而推動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的飛速發展。

當天,上海「碳谷綠灣」特色產業園也在論壇上對外發布。該園區位於金山第二工業區,規劃面積8.58平方公裡,以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及研發檢測等為主導產業,其中,新材料重點發展碳纖維複合材料,已發展成為生產製造、研發檢測為一體化的專業新材料基地。2020年該園區被市經信委列入全市重點發展的26個特色園區之一,納入張江高新區範圍。產業園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毗鄰上海化工區和上海石化,可就近供應豐富石化下遊原料,目前已形成環保塗料、新型助劑、藥物中間體及高分子材料等四大產業集群,並建成專業倉儲、公共實驗室、化學品檢驗檢測、碳纖維研究院等配套功能平臺,已吸引了德國BASF、科凱、美國Huntsman、SI GROUP,瑞士Clariant、日本三井化學、花王、帕珂、東邦化學、中遠關西、立邦、香港紫荊花、以及國內匯得、群力、赫騰等知名企業落戶園區。

截至目前,產業園區先後榮獲國家級、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69項,上海市「質量標杆」企業2家,上海市名牌產品10項,市、區級科技小巨人企業33家,市、區級專利試點示範單位26家,市、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0個,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32家。未來,產業園將對標國家綠色及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標準,打造成為環杭州灣經濟帶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高地,並創建成安全生產、綠色生態的國家級示範園區。

據悉,上海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研究院由金山區政府、上海石化、上海電氣集團、東華大學等7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研究院身兼「雙重使命」,既是肩負科研攻堅重任的「破冰船」,又是提供公共服務的「航空母艦」。

研究院成立以來,不斷明晰發展目標,重點圍繞五大功能定位,著力打造「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技術創新平臺、成果轉化與孵化平臺、高端人才培養引進平臺、產業資源共享平臺。目前,研究院已參與並實現成果轉化多個項目;面向行業20多家企業開展技術研發與諮詢服務;建立的行業專家庫中已超過100位專家;完成了碳纖維複合材料探索展示館的建設。

未來,研究院將成為服務大飛機、高鐵、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新材料戰略應用發展的重要技術策源地與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支撐平臺。研究院將通過重大需求引領,匯聚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實現在輕量化新材料領域內的顛覆式發展,打破西方國家在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領域內的技術壟斷,打造「中國高端製造」的世界名片。

論壇還提出了「長三角碳谷綠灣示範區——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聯合倡議,將面向重大市場需求,聯合長三角區域各地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及應用主體,共建共享長三角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創新生態圈,通過提供產業鏈各環節研發與轉化技術服務,加速「孵化」科研成果和技術產品,帶動我國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全面升級。

相關焦點

  • 碳纖維:引領製造業的未來
    把視角拉得更宏大一些,輕質高強的碳纖維也是建造探索宇宙所需航天設備的優質材料。太空飛行器足夠輕,加速它就越容易,人類的觸角要探向更遠的深空,碳纖維將給予強大的助力。   碳纖維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以下遊的需求帶動上遊的研發生產,在餘木火看來,上海在這兩端都具備優勢。
  • 上海金山打造長三角無人機產業高地,已實現跨海物流運輸
    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是上海金山正在踐行的一條產業轉型之道。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在9月10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打響「製造品牌」的動力。除了加快推動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建設,金山也在大力推進華東無人機基地建設。
  • 長三角擴展現實行業組織攜手打造中國首家XR產業協同平臺
    但國內各從業企業間協同較少,對於XR基礎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進展緩慢,不利於XR產業在中國的長期良性發展。為繼續加快XR技術產業化進程,響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2020年11月20日上午,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期間舉辦的「2020上海文創投資商務洽談會」上,上海市多媒體行業協會、上海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產業聯盟,聯合安徽省虛擬實境產業協會、浙江省虛擬實境產業聯盟、江蘇AR/VR產業聯盟(籌)、杭州市虛擬實境行業協會、成都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協會等業內行業組織,共同發布
  • 孵化「網際網路+汽車」產業聚集 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助力長三角汽車...
    央廣網上海11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未來空間·智行生態2020年阿里巴巴全球諸神之戰創客大賽「網際網路+汽車」賽道長三角地區城際賽昨晚(19日)在上海奉賢圓滿落幕。平臺支持上,本次城際賽由未來空間和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強強聯手,以「打造一個平臺,推動一個行業」,建設「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產業集聚區」為目標,共同打造南上海汽車產業中心,助力上海「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和長三角「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 國家藥品、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年內運營,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上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又傳來好消息。國家藥品審評和國家醫療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將落戶上海,預計今年底前啟動運營。這是記者從28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大會上獲得的消息。
  • 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在滬召開!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曄指出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名列前茅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平臺之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當中的一支重要核心力量,在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引領重點產業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王曄副主任表示,期待未來幾年普陀區能湧現出更多具有代表性企業,形成更好更高水平的創新集群集聚和產業集群的湧現。
  •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楊俊和:石墨烯走向冷靜發展期 長三角區域可構建...
    原標題: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楊俊和:石墨烯走向冷靜發展期 長三角區域可構建機制率先協同突破   日前,在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
  • 上海金山「飛到新高度」!未來將打造城市空中交通
    來自上海金山華東無人機基地的上海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展會上進行了400公斤級大型垂直起降智能飛行器——V400信天翁的全球首發。在全球首發式上,峰飛航空科技還首次公開了企業戰略規劃,以大型智能物流飛行器+「空中出租」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為主要產品布局,構建空中物流運營系統和空中立體出行方式,打造未來城市空中交通。
  • 區情| 上海西岸商標品牌指導站啟動,打造西岸卓越品牌生態圈
    上海西岸以雙A戰略驅動地區發展,打造「一港一谷一城一倉一灣」互為支撐的國際創新創意產業群,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目前,西岸已聚集眾多人工智慧、藝術傳媒、創新金融行業領軍企業、機構,匯聚大量知名商標品牌。
  • 從石化之城到「上海灣區」,海濱金山跨步轉型之路
    城市品牌就是發展指引,創新動能更強勁、產業特色更鮮明、鄉村韻味更濃厚、節點功能更完備、市域治理更精細、品質生活更美好,金山區立志打造成為產城融合樣板城市、濱海花園城市、門戶節點城市。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幕,「楊波們」奔波的腳步聲中,金山這座傳統的化工之城,正在向高質量發展的「上海灣區」邁進。
  • 「熱帶雨林」是怎樣打造的?——長三角創新觀察·浙江篇
    半個月前,西湖大學精密智造實驗室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微納級三維精密製造技術,這項國內最高精度的智能製造迅速轉化落地,再次見證了何為「西湖速度」。  分享交流、成長共生,這不僅是西湖大學,也是杭州發展數字經濟遵循的理念。一位著名創業家曾提出「雨林式創新」概念,即豐富的「物種」在創新產業鏈上擔當不同角色,並在相互競合中構建創新生態圈。
  • 聽金山區區委書記胡衛國這樣說
    兩年前位於濱海之地的金山區想要探索「飛翔」的人群,「無中生有」地打造出一座「天空之城」。據了解,如今,金山工業園區已集聚了數十家企業,華東無人機基地七個中心,有飛行服務中心、檢驗檢測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等7個飛行服務平臺,還有1條金山到嵊泗的無人機航線。兩年多的時間裡出臺了無人機的專項的政策,而且還設立了5個億的產業扶持基金,把整個無人機產業納入到大張江的覆蓋範圍。
  • 大國重器智驅數字產業新發展,柏睿數據長三角新產品發布會完美收官
    作為數字經濟核心算力的國際先進技術代表,柏睿數據面向嘉定-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打造國產資料庫+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全棧數位化新基建核心產品,及解決方案,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術支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表示,上海高度關注信創工作,大力加強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實施力度,優化信創產業布局。
  • 從集成電路到量子通信,今年長三角重大合作事項有啥特點?
    優勢產業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在科技創新方面,早間發布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就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快速提升,資源共享指標增幅最大,長三角區域內技術成果正在加速轉移。
  • 長三角教育一體化來了!浙江省與上海交大啟動共建海洋應用技術研究院
    6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在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基礎上,充分整合發揮浙江省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助力海洋強國建設。長三角地區擁有我國近五分之一的大陸海岸線,同時匯聚了一大批國內頂尖的涉海科研力量,是海洋強國建設進程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支點。而上海交通大學則是長三角地區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學校的海洋相關學科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戰略、物理/生態海洋、化學海洋、氣候變化、海洋技術、海洋生物、海洋運輸等領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實力。
  • 協同創新 開放共享 長三角科技合作凝聚共贏「向心力」
    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孫斌提出,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為骨幹節點,優化配置都市圈創新型城市資源,聯合發展G60、G42、G25科創和產業創新走廊及生態經濟走廊,共同推進「核級引領、圈層遞進、點帶聯動」的長三角科創圈建設。事實上,長三角對於構建區域一體化科創圈有著充足的底氣和基礎。
  • 聚焦| 第三屆長三角科交會開幕,看看有啥「明星科技成果」→
    共享:長三角之「芯」活力躍動指甲蓋大小的量子晶片,成排展示的半導體晶圓,可愛靈動的機器人「悟空」,靈活舞動的機械臂……「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展區」位於會場核心位置。這是由上海嘉定、江蘇無錫、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以及產業龍頭中電海康共同打造的。走進這片區域,仿佛走進一顆活力躍動的長三角之「芯」。
  • 揚州政企聯動共享「朋友圈」,換來生物健康產業集群「生態圈」
    今年是揚州市組織舉辦的第三屆生物醫藥論壇,每次論壇都是產業風向、創新理念的集中展示,成為技術研討、項目合作、科金融合的重要平臺。記者發現,這一屆論壇首次由政企聯動、合力舉辦,發出一個強勁信號——政企積極「搭臺」共享「朋友圈」,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形成生物健康產業集群的「生態圈」。
  • 簡陽: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
    周雪 攝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2日電 (吳平華 範宇)「產業功能區是打造區域經濟的新引擎,形成產業生態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主體……」5月13日,簡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第一次會議召開,總結了2018年全市產業功能區建設情況,安排部署了2019年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