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辛)位於張江的韶遠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之初,開發高端化學試劑庫,需頻繁使用價值200萬元的核磁儀,這讓企業難以承受。後來改用上海研發服務平臺提供的大型儀器服務後,大大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企業資產4年來增加了5倍。近日舉行的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作推進會上傳出信息:2011年,已有561家企業分享了公共研發平臺提供的低成本研發支持——共享使用總價值逾9.8億元的635臺大型儀器。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於2004年啟動。7年來,該平臺累積總服務近4300萬次,用戶總數超過36萬,平臺加盟服務機構總數已達696家。
幾十萬、幾百萬元採購的儀器如果閒置無人使用,就是一筆巨大的浪費,平臺的作用不僅讓急需儀器的企業找到了「橄欖枝」,本身也盤活了科技資源存量。
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為例,該所44臺大型儀器加盟公共服務平臺後,服務量、機時特別是共享機時等均大幅提升。以價值200萬元的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為例,開機機時由2008年的2895小時增至去年的4500小時,和其他單位的同類儀器相比,開機率達225%,共享服務機時增幅達100%,可謂儀器中的「勞動標兵」。
而平臺服務收入也創下佳績,上半年僅12家上海市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服務收入就達到了4.73億元。
近年來,上海市科委對涉及13個主管部門預算中申購預算總值超過6.25億元的434臺/套儀器進行了聯合評議和新購評議,共核減約2.31億元預算,核減比例達33.62%,有效地遏制了重複購置和財政資金的不合理使用。
2007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激勵和促進大型科學儀器共享的地方性法規。目前,上海已重點打造了擁有綜合性服務支撐能力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首批12家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中國科學報》 (2012-01-01 A4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