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企業高槓桿問題引發關注,部分企業債務規模快速增長甚至出現違約,加重了防風險的壓力。「應收帳款、庫存兩項資金佔壓較高,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 浙商銀行副行長徐仁豔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徐仁豔告訴記者,浙商銀行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企業一方面因有大量票據、應收帳款等資產「趴」在帳上,另一方面因缺乏經營性流動資金,不得不向銀行貸款和融資,增加了負債和槓桿。如何讓企業閒置資產「轉起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而實現「去槓桿、降成本」,成為浙商銀行在產品創新時著力思考和應對的問題,並促使浙商銀行進行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探尋「去槓桿」最佳途徑
「浙商銀行通過建立湧金票據池、出口(應收帳款)池、資產池,有效解決了這個難題。」徐仁豔表示,浙商銀行不是簡單為企業提供貸款,而是建設池化融資平臺,為企業提供流動性服務,有效盤活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少資金佔壓,進而減少外部融資,降低融資成本。
建設融資平臺,浙商銀行首先要為企業註冊一個資產池,根據企業需求開通相關功能,企業可以把暫時閒置、難以變現或變現成本高的各類流動資產,如應收票據、信用證、應收帳款、理財投資等,隨時放進「池」裡,生成相應的可融資額度。徐仁豔告訴記者:「企業持有的票據,哪怕是最小的金額,比如村鎮銀行籤的票據,我們都收。不過,我們也設定了總量額度的上限。」
若符合授信條件,銀行另再增加授信額度,企業可在總額度內隨時借款、開銀票、開信用證等,支持7×24小時在線操作,高效安全,資金實時到帳。銀行的計算機系統每天軋計企業融資額度使用情況,優先使用企業入池的資產質押額度,不足時再使用銀行授信敞口額度,按日計算利息,提高資金的時間價值,減少企業外部融資和利息支出。
徐仁豔介紹,池化融資平臺的最大好處是,企業可以按實際需要借款和使用授信額度,缺多少用多少,不浪費;同時通過在線操作,隨時使用或歸還借款、授信敞口額度,方便快捷,大大減少企業資金佔壓和授信敞口使用的天數,既提高了業務效率,也實現了去槓桿、 降成本。
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企業客戶,浙商銀行大力推行減費讓利,切實幫助企業降成本。一方面,浙商銀行給企業「減負」,減免池化融資平臺相關的各類收費,如平臺服務費,票據託管、託收、查詢、驗票費等,兩年來累計減免客戶各項費用超過億元。另一方面,浙商銀行支持票據託收回款資金靠檔計息,給予客戶活期存款的便利和定期存款的收益,幫助企業「增收」,僅此一項就為企業累計產生效益近8億元。
此外,浙商銀行還通過「超短貸」、「至臻貸」等定製化融資產品,支持客戶「隨借隨還」,貸款最短可以用半天。據統計,截至2017年3月末,池化融資平臺下累計發放超短貸1800餘億元,按節約客戶三分之二備付資金成本測算,企業節省利息支出5億多元。
票據池:流動性服務「去槓桿」
「去槓桿」不僅是宏觀政策的要求,對企業而言更是現實壓力所致。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體現為流動性管理。如有的公司貿易量很大,從下遊製造企業收到的票據很多,大都是小銀行承兌、小票面和短餘期的票據,使用很不方便。因此,許多企業一談到票據問題就十分頭痛,不僅驗票和管理票據非常繁瑣,而且大量閒置票據積壓在保險箱裡,無法發揮票據價值。
對此,浙商銀行創新推出湧金票據池,支持企業所有票據隨時入池質押融資,免費提供驗票、查詢、保管、託收等服務,不僅解決了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而且幫助企業盤活流動資產。據測算,通過上述服務,有效幫助企業降低了約20%的財務成本。
如浙商銀行服務的盾安集團是一家知名的民營企業,以前在銀行手工開票經常一次要開整整一本,甚至更多,費時又費力。現在他們把暫時閒置以及難以變現的所有票據隨時放進「池」裡,自動生成融資額度,需要時用來開銀票或提款,大大減少了日常備付資金,操作也很便捷。
資產池:統籌資源去槓桿
在提供單個企業流動性服務的基礎上,浙商銀行設計了「集團資產池」,幫助企業集團、供應鏈上下遊客戶去槓桿、降成本。徐仁豔介紹,「集團資產池」既可以實現企業集團的資源統籌,解決成員單位之間的餘缺調劑,減少對外融資總量,降低集團融資總額和成本,也可以為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上下遊客戶在線金融服務,方便供應鏈上下遊企業融資和降成本。
如浙江巨化集團有很多分、子公司,有些分、子公司資金或票據閒置,而有些分、子公司則因為缺少現金流不得不向銀行貸款。該公司與浙商銀行合作後,通過集團資產池,把集團內部的閒置資源調劑給需要的分、子公司使用,使得集團內部便可實現餘缺調劑,減少外部融資。2016年巨化集團節約流動資金貸款約13億元,節約利息約2000多萬元,有效地實現了去槓桿、降成本。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如北汽銷售公司通過浙商銀行為其量身定製的「池融資+在線汽車金融」模式,將電子商業承兌匯票入池應用到汽車金融,為符合核心廠商準入條件的4S店融資,從而拓展經銷商網絡渠道,幫助分銷商降低融資成本。
出口池:出口應收帳款貼心管家
和一般企業相比較,外向型企業融資成本高,操作效率低,問題更加突出。以山東濰坊英軒實業有限公司為例,這家生產檸檬酸的企業產品除內銷外,年出口規模達1.7億美元。公司內銷基本採取銀行承兌匯票結算,出口則一般給予國外買家3個月期限以內的賒銷帳期。
按照傳統融資模式,公司以出口應收帳款在銀行辦理押匯、貼現、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短期融資,拿到外幣後結匯使用,無法直接按照採購需求辦理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同時,由於貿易帳期短,每筆融資期限也短,公司每隔一兩個星期就需要歸集一批出口單據,跑銀行辦理融資手續,每次還要準備大量紙質申請材料,財務管理壓力很大。
針對傳統出口貿易融資業務存在的這些「一一對應」局限,浙商銀行在分析出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創新「網際網路+」應用和「池化」融資業務模式,打造出口企業流動性服務創新產品——湧金出口池。企業將出口應收帳款、出口退稅等資產持續滾動入池,浙商銀行配套池融資授信敞口額度,提供「貼心管家」式流動性服務,企業可以隨時隨需通過網上銀行辦理融資,且融資品種不限,融資期限也可與應收帳款期限錯配,大大簡化了企業財務管理。
「湧金出口池」是浙商銀行池化融資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與「湧金資產池」、「湧金票據池」打通使用。企業除出口應收帳款外,大量票面金額小,出票行分散的銀行承兌匯票也可入池。「額度打通使用,有效盤活了企業『閒置』資產。」徐仁豔說。
在解決企業流動性管理難題後,浙商銀行還進一步通過產品組合,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如利用外幣融資相對人民幣融資利率較低的優勢,配套掉期產品,在鎖定匯率風險的前提下,幫助企業使用到低成本人民幣資金(利率低於傳統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使企業享受到了服務創新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銀企雙方合作關係也進一步緊密。截至目前,企業在浙商銀行入池出口應收帳款5200萬美元,入池銀行承兌匯票2.2億元,提用出口應收帳款融資3200萬美元,辦理國內信用證2000餘萬元。
守住風控底線
「池化融資產品從研發到推廣應用,始終將風險防控放在突出位置。」徐仁豔表示。在他看來,池化融資模式的主要風險在於借款客戶的企業信用。因此,對於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等低風險入池質押資產,其單證的合法性和貿易背景真實性的把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池化融資產品開發過程中,為防範操作風險,浙商銀行在設計湧金系列池化融資平臺時,從客戶準入、交易真實性、操作風險管控等角度充分考慮各類風險防控,守住風控底線。
首先,把好客戶準入和業務轉入關。「我們一直以來對客戶準入要求非常嚴格,認真履行了調查、審查、審批流程,明確提出不能和一些票據中介、資金掮客發生業務往來。同時,我們對客戶貿易背景真實性也會進行調查。」如對於應收帳款入池的審核,浙商銀行會從海關獲取數據,排除一些虛假的應收帳款貿易。同時,他們也會從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了解企業的結匯情況,看看哪些資金來源是正常的。「只有全部符合要求的資產才能入池。」徐仁豔說。
第二,構建「機防和人防充分結合」的風險防控體系。一方面,浙商銀行構建系統自動監測和管控功能,充分發揮池融資平臺「線上化」的優勢,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參數化配置、池融資額度動態管控、業務風險實時監測,加強風險防控。另一方面,該行安排專人負責對全行資產池每日業務發生情況跟蹤管控,一旦發現客戶入池資產真實性存疑、融資行為異常、還款情況異常等問題,立即降低或凍結客戶池化額度,避免可能發生風險。
第三,實時監控風險票據。具體而言,浙商銀行積極推進電票在供應鏈金融、票據池、B2B電子商務等業務領域的應用,有效防範票據業務中的假票、挪用等風險。同時,創新票據實時查詢系統,通過與人民銀行票據查詢系統及各地法院公告催示系統的對接,對所有入池票據進行實時查詢,出現異常系統第一時間警示並通過網銀、手機簡訊、微信服務端等渠道自動反饋至客戶。
「正是由於多方面的管控,池化融資平臺設立兩年半,未發生任何重大風險事件或實質性損失。」 徐仁豔說。
截至2017年3月末,浙商銀行為企業提供流動性服務,助力企業去槓桿、降成本而開發的票據池、出口池和資產池等池化融資平臺客戶數已過1.1萬戶,入池票據超55萬張,入池金額超5700億元,累計融資7000多億元。企業通過池化融資方式盤活沉澱資產,不僅減少了20%左右的傳統融資,還累計節省了5億元的利息支出。
「在這一過程中,浙商銀行提供了很多資金中介的服務,自身的槓桿隨之也在降低,顯示銀行的服務是很有價值的。」徐仁豔介紹,浙商銀行可以為上市企業或者龍頭企業諸如資本市場再融資、市值管理等方面的業務需求,提供全鏈條、全價值的服務。同時,也可以介紹投資人給企業,幫助企業用股權融資的方式滿足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