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速度放緩,多家企業轉型,全車件平臺怎麼了?

2020-12-06 騰訊網

作者 | Gary

以2014年康眾汽配A輪融資作為時間節點,汽配供應鏈平臺在這個節點前後迎來了新生和發展,多家創業公司就此應運而生。

由節點向外延伸,可以梳理出兩條線。

一條是易損件,例如2015年成立的快準車服和三頭六臂。

另外一條則是全車件,例如2013年成立的巴圖魯,2014年成立的車通雲,2015年成立的開思,以及更早的中馳車福和好汽配。

這兩條線的最大相似性是相對較強的融資能力,這背後暗含著一定的歷史因素,在汽車後市場,以O2O為代表的消費網際網路式微,產業網際網路則藉機崛起,資本的焦點逐漸轉向模式較重的汽配供應鏈平臺。

融資之外,這兩條線更多地呈現出迥然相異的風格特性、崛起路徑和發展趨勢。

易損件賽道的模式相對單調和固化,利用中心倉-省倉-前置倉三級渠道滿足修理廠對快速採購的訴求,受限於SKU體量,幾大頭部平臺還達不到汽配城全面的程度。當然,品類管理能力提升也只是時間問題。

全車件賽道則複雜得多,一方面,目前還未出現行業公認的穩定模式;另一方面,有幾家企業經歷過多次轉型,甚至遭遇了一定的經營困境。

一邊持續融資,一邊變數重重,全車件平臺的道路仍然遍布荊棘。

差異性的模式

不確定性意味著更多可能性,全車件賽道便是如此。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汽車配件SKU超過5000萬,體量巨大的市場背後暗含著複雜性和困難度,也蘊藏著無限機會。

自中馳車福以來,全車件賽道湧入了一批創業公司,嘗試用不同模式挖掘這個市場的潛力。

成立於2010年的中馳車福,董事長張後啟算是跨界創業者,他對這個行業的認知是「在所有行業裡汽車是最複雜的行業,在汽車產業裡配件是最複雜的行業。」

早期中馳車福採取「去中間化」的B2B自營模式,搭建線上銷售平臺,同時自建物流和倉儲渠道,負責配件到修理廠的零售服務,經營的配件品類是易損件+車型件。

張後啟後來在訪談中回顧:「當時我們既做電子又做商務,直接打通上遊配件廠商和終端修理廠,開始自營模式。買貨、備貨、地推、銷售、送貨,運營了好幾個區域。」但問題很快顯現,「模式太重」。

在第一階段的模式沒走通後,中馳車福第一次轉型,從自營轉為「整合+自營」,首先停掉車型件,同時以省為單位整合當地配件商,所謂的B2R模式。

在整合報表的合規要求下,第二種模式很難找到盈利空間。2018年,中馳車福第二次轉型,完全退出交易環節,專注供應鏈金融,並在2019年啟動納斯達克上市計劃。可惜的是,上市計劃未能如期實現。

時間走到2020年,中馳車福再次迎來轉型,借著車險綜合改革的風口,業務延伸至車險口,為終端門店提供保險新零售、保險理賠服務、保養件新零售、維修件供應鏈、汽車新零售等五大供應鏈體系。

十年三次轉型,從全車件自營走向整合模式,再切入金融和車險,一路越走越輕,卻可能還未走到終極模式。

雖然一路坎坷,但中馳車福的經歷和經驗為後來很多企業帶來了借鑑和幫助。

巴圖魯創始人曾萬貴是廣東地區的傳統汽配經銷商,2014年乘著資本市場的東風成立全車件汽配供應鏈平臺。不同於中馳車福早期的直營模式,巴圖魯在廣東建立中心倉,吸納本地批發商的庫存,幫助他們管理庫存並銷售到終端修理廠,也就是所謂的寄售模式。

廣東市場跑通後,巴圖魯提出七倉聯動的戰略,推出城市合伙人體系,把廣東模式複製到全國市場。但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一個難題:廣東市場的批發商不做零售業務,因此相互合作不存在衝突;而在其他市場,批發商在傳統業務壓力下紛紛兼營零售業務,造成業務模式上的衝突。

2019年,巴圖魯和廣東一山合併,雙方資源互補著手轉型。2020年,巴圖魯開始面向三四線城市試點並推廣全車件連鎖門店,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

成立於2014年的車通雲一開始瞄準SaaS系統,隨後切入交易,聚焦保險公司和事故件業務板塊,走的是大B客戶的路線。隨著不斷融資,車通雲著手研發AI智能定損系統,試圖以AI+大數據+供應鏈模式打通理賠全流程,打造保險生態的閉環,類DRP的業務邏輯。只不過,這一路徑在今年也遇到了阻力。

開思的核心團隊來自於華為的開發人員,一開始就從數據和系統入手,切入高端車這個相對細分的領域,以撮合模式介入交易環節,這是典型的網際網路打法。

如果說開思像天貓,成立更早的好汽配則開發了一個類似淘寶的配件交易平臺,修理廠客戶大多來自於三四線城市,依靠地推團隊拉到線上交易。相比於開思,好汽配不太重視靜態配件資料庫,更看重動態交易數據。

另外,市場上還存在百川聯合這樣的全車件直營企業,自營中心倉、庫存和物流配送,但只服務杭州及中心倉150公裡半徑的市場,聚焦區域以降低運營難度。

可以看到,全車件賽道呈現出紛繁複雜的競爭局面,百花齊放,令人炫目,也從側面印證這個賽道的難度。

細分車型、細分業務、細分區域……本質上,大家希望通過找到一個切口抓住產業鏈上下遊,縱向滲透,橫向開拓,從而攫取更大的蛋糕。但這條路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融資速度放緩

在資本市場,全車件賽道比易損件賽道更受青睞。

這種現象也很好理解。第一,全車件的整體容量和複雜程度比易損件更高,構建護城河的壁壘更難,企業價值更大;第二,易損件賽道呈現出來的生意本質更多的是買賣交易層面,想像力有限,而在全車件賽道,大數據、AI技術、供應鏈金融等概念和故事更受資本歡迎。

我們看到,易損件賽道的快準車服和三頭六臂這種融資較快的企業僅僅走到B輪,而在全車件賽道,不少企業已經走到C輪甚至D輪。

中馳車福在2010年完成創始人注資的天使輪1000萬元,2011年拿到投資公司的Pre-A輪數千萬元。從2015年到2017年,中馳車福三年分別完成A輪1.6億元、B輪3.8億元和C輪3億元。

巴圖魯也是從2015年到2017年連續三年完成A輪5000萬元、B輪1億元和C輪1億美元,其中不乏鐘鼎和華平這樣在汽車後市場較活躍的投資機構。另外,巴圖魯在2019年完成C+輪。

車通雲的融資節奏更為密集,自2016年拿到經緯中國領投的500萬美元A輪後,在2017年連續完成三輪融資,總金額達到2.3億元。2018年,車通雲完成C輪5億元,是當時汽配供應鏈賽道最大金額融資。2019年,車通雲完成C+輪。

開思在2016年分別完成Pre-A輪3000萬元和A輪5000萬元。從2017年10月到2018年8月,開思完成B輪3個輪次共6.5億元。2019年,開思完成C輪8000萬美元,又在2020年完成C+輪5000萬美元。

好汽配一直是一家披著神秘面紗的企業,不斷爆出融資消息。2017年,好汽配完成A輪數千萬美元,2018年完成數千萬美元的A+輪和B輪,2019年完成C輪6000萬美元和D輪6000萬美元。連續的美元融資讓行業看不清猜不透。

一方面,這些全車件平臺的融資速度確實很快,融資金額也相對較高;另一方面,不容忽視的一點,這些融資行為大部分集中在2015年-2018年這個時間段。

巴圖魯和車通雲在2019年的C+輪都未透露金額,再結合今年的發展,資金情況可能不太樂觀。中馳車福從2018年開始就拿不到融資,好汽配到2020年停下了融資腳步,只有開思在疫情期間堅持融資。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全車件賽道已經很久沒出現受資本青睞的新企業。與此相對的,易損件領域的奔世達和好美特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完成首輪融資,兩家企業的投資人楊興濤和李劍都參與過康眾汽配的早期投資。另外,還有和汽這種新晉拿到融資的企業。不太性感的易損件賽道,漸漸吸引了資本市場的更多注意力。

全車件平檯曆經過去幾年的試錯,以及新康眾這種易損件賽道的企業脫穎而出,資本的嗅覺非常靈敏,轉向速度也很快,全車件賽道融資速度放緩似乎已成事實。

趨近線下

中馳車福早期的重資產模式率先為整個行業排雷,後來的創業公司紛紛避重就輕,放棄了自建庫存的路徑。開思、好汽配甚至沒有建立中心倉,巴圖魯的中心倉也只是寄售批發商的配件。

相較而言,易損件賽道必須依賴於典型的重倉儲物流模式,拉近與修理廠客戶的距離並與之達成更為緊密的交互關係。

不過,單純的撮合交易雖然可以利用短時的低價策略拉高平臺交易額,卻也對平臺和修理廠之間的粘性提出考驗,畢竟,傳統的汽配城體系已經能滿足修理廠的大部分採購需求。

配件交易不同於傳統消費品交易,前者具備明顯的專業和服務屬性。與此同時,還面臨著數據不統一的問題。

以保險槓為例,就需要從品牌、車型、款式選擇,直至對應到具體車架號,才能從上百萬種保險槓中匹配出唯一的產品,這是一個上萬款汽車和上千萬個配件做重新排列組合的過程。

一方面,修理廠還不習慣於利用系統和數據進行採購行為,而且數據應用的便利性存疑;另一方面,在採購過程中,修理廠希望更多人為的參與。雖然全車件平臺不需要自營產品,但繞不開和修理廠的不斷交互。

以開思和好汽配為例,兩家企業都建立了一個超過1000人的地推團隊,據了解,好汽配的地推團隊負責人是美團早期員工。

地推團隊的工作之一是對接修理廠,把他們拉入到平臺上進行交易,與此同時,還擔負著幫助修理廠下單的職責。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成本並不低,而且交互需要持續性,對人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對於開思和好汽配這樣的撮合平臺而言,重資產體現在不可或缺的人力團隊上,短時間內難以擺脫對其的依賴。在此基礎上,這些平臺還表現出越做越重的趨勢。例如開思在今年啟動了小馬物流項目,更加深入地介入到線下落地當中。

巴圖魯在2019年和一山合併,並在2020年轉做全車件汽配連鎖門店,也打破了原來的城市合伙人體系,以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趨近線下修理廠。

當下的現狀確實展現出一定意外性。最早的中馳車福由重資產越做越輕,直到完全退出交易;而走到這個階段,幾家全車件平臺卻選擇越走越重,甚至又繞到汽配連鎖門店的道路。

這背後隱藏的原因,可能要回到那個問題:全車件平臺到底應該如何介入線下修理廠的配件採購行為?

這個答案還沒有定論。

路徑爭議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全車件還未顯現出一個明確的發展路徑,仍需時間觀察,在他們看來,SKU太複雜,標準化難以建立,上遊供應商過於分散,以及最終的落地能力,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反而,新康眾和快準車服這樣的易損件平臺已經開展全車件業務。

新康眾早就建立了友商在線平臺,以試水的心態撮合交易全車件;快準車服則直接把全車件業務當作戰略重心之一。

今年9月,快準車服召開全車件啟動大會,宣布全車件項目是「快準的另一隻翅膀」。

站在易損件平臺的角度,切入全車件業務的優勢在於和修理廠之間的客情關係,修理廠有一站式採購的需求,在前期建立了市場口碑的情況下,全車件業務更多考驗上遊供應商的穩定性和品類管理能力,省去了全車件平臺利用地推團隊掃店的工作。

在快準車服五周年上,創始人蔣仁海表示2024年銷售額目標突破450億,其中易損件200億,全車件250億。數據對比出來的信號很明顯:全車件業務更能跑量。

當易損件平臺的網點數量和基盤客戶達到一定數量,以中國市場的競爭狀況,切入全車件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過來,站在全車件平臺的角度,如果核心業務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切入易損件也是必然,理由也很充分:SKU複雜如全車件都能搭建完善,易損件業務反而更簡單。

然而,這兩塊業務的底層邏輯其實存在較大差異性,業務融合併不如想像中容易。

全車件考驗基礎數據能力、穩定可靠的供應商、利益分配機制和線下服務落地;易損件考驗品類管理(包括自有品牌)、產品質量、網點密度,以及如何打破價格戰的藩籬。

到底是由全車件切入易損件,還是從易損件切入全車件,路徑的爭議還沒有答案。

也許,哪個業態先走到終局,就能抓住業務融合的先機。目前來看,全車件賽道可能已經落後了。

相關焦點

  • 出海日報|印度初創企業融資周期放緩;Facebook在非洲多國啟動社區...
    印度印度初創企業融資周期放緩。據 ET Tech 報導,由於疫情爆發,印度初創企業的增長和後期融資可能會受到打擊。紅杉資本的 Rajan Anandan 稱,未來幾個季度,融資周期將開始放緩和推遲,融資難度也將顯著增加。優步建立數據共享系統,解決班加羅爾交通問題。
  • 平臺融資、政府發債、PPP,城建融資如何可持續?|原子智庫
    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城市建設投融資需求仍然十分龐大,而投融資領域體制性、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範、融資平臺公司轉型的挑戰日益嚴峻。如何尋求新的突破口?對於政府融資平臺,吳有紅認為,由於融資平臺公司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特定關係,將其轉型為與政府毫無關聯、完全獨立的市場化主體,既無必要也不可行;可行的轉型路徑選擇是,在政府和平臺之間建立公開透明、清晰明確的權責利關係基礎上,以市場化運作為核心,將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從地方政府的融資主體轉型成為政府授權的公共資源利用主體、公共項目實施主體和公共利益實現主體,通過創新模式和業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 上海數位化採購轉型高峰論壇開幕 多家上海企業與京東企業業務聯合...
    16家企業獲數位化採購先進獎 京東企業業務提供商品、技術、管理的全流程服務支持 一瓶消毒液從生產到出貨,關聯供應商超千家,一個環節阻滯,企業就無法正常運轉;一輛汽車零部件上萬個,一個小部件供應不及時,就會導致整車交付推遲。新冠疫情衝擊下,供應鏈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 中海集運更名轉型金融平臺 航運企業如何自救度低迷
    航運業的持續不景氣,已經令韓國最大的航運企業面臨破產的尷尬,而作為國內最大的航運企業,正在通過重組整合自救度危機。9月8日,中海貨櫃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海集運」,601866)正式更名為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集團董事總經理萬敏告訴記者,中遠海運發展的揭牌,意味著公司金融產業集群正式組建完成,將作為集團金融產業的上市發展平臺,圍繞航運產業鏈發展金融產業,打造世界一流航運金融企業。
  • 科技型企業突破1000家!沙坪垻是怎麼做到的?
    2020年6月2日,光寶聯合(重慶)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為重慶市科技型企業。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沙坪垻區新培育科技型企業超700家,較2018年增長220%,今年已突破1000家大關,躋身全市千家科技型企業區縣行列,位列全市第8位。
  • 新數科技:讓雲時代企業資料庫轉型變得簡單
    新數科技的資料庫生態軟體產品系列,立足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雲管理平臺,整合智能化、分布式和雲原生技術,切合滿足企業客戶新技術變革時期所面臨的資料庫轉型需要。  近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資料庫技術大會上,筆者有幸採訪到了新數科技創始人CEO王偉斌,王總就資料庫技術的發展和新數科技在資料庫領域的實踐與探索展開了深入探討。
  • 大慶產融平臺「零代碼」系統上線 企業融資更暢通
    ,12月23日上午,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臺「零代碼」系統正式上線,這一技術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個原生支持區塊鏈的系統,將幫助企業迅速實現數位化轉型,提升管理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使企業融資更暢通。  所謂「零代碼」系統,是將編碼的能力賦予企業相關業務人員,即使不了解代碼編寫的相關知識,也可以通過「託拉拽」的方式構建企業管理系統。通過應用「零代碼」系統,可以實現業務人員根據自身的需要編寫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極大地提高了系統開發效率,能夠快速實現數據維度的輸入和輸出能力,特別適用於現今業務不斷調整和變化的環境,避免出現耗費大量精力開發系統後,需求發生變化,系統無法應用的情況。
  • 【芯融資】超60家企業融資額或超80億元,Q4融資「聚焦」四大熱門領域
    集微網報導,據公開信息統計,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半導體相關企業超60家,芯融資規模或超80億元,第三代半導體、傳感器、存儲、射頻依然是熱門領域。    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企業中(除未披露具體融資金額的企業),28家企業融資金額達近億元或超億元。其中,思特威、億咖通融資金額超10億元。
  • 北京朝陽:中小微金融服務平臺上線一年 助三千餘企業融資逾150億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中小微金融服務平臺助三千餘企業融資逾150億元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朝陽區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上線一年來,依託全方位全周期智慧金融服務優勢,幫助3100餘家中小微企業融資成功
  • 新東方投資旅行文化平臺三毛遊 全產業布局趨勢明顯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冉學東 傅碧霄 北京報導10月19日消息,全球旅行文化內容平臺三毛遊近日獲得千萬級A+輪融資,由新東方教育集團投資。新東方表示,看好三毛遊作為一個內容服務平臺,從文旅內容到涉及泛教育內容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新東方與三毛遊在業務上有較強協同性。
  • 2020年廈門創業企業最全融資榜
    2.本榜單以融資時間排序。3.本榜單數據為不完全統計,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正確性,請適當參考。根據【觀瀾財經】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廈門有80多家創業企業獲得了融資。從企業所在地來看,2020年廈門6個行政區、自貿區廈門片區及火炬高新區均有企業獲得融資。其中廈門火炬高新區、思明區、集美區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位居前三。
  • 百貨會轉型線上,加速企業變革,用友薪福社成企業轉型催化劑
    近年來,線下門店銷售增速持續放緩,為提升企業業績,越來越多的百貨零售企業開始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轉型線上。如今,網絡購物、新零售、直播帶貨等運營模式逐漸成為百貨零售業新的發展方向,傳統零售百貨業正在經歷一場新的產業變革。
  • 工程機械設備服務平臺​眾能聯合獲國家電投產業基金C1輪融資
    )北京】8月3日報導獵雲網獲悉,工程機械設備服務平臺眾能聯合宣布完成C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家電投產業基金投資,資金將用於對工程設備行業全鏈條數位化改造、服務網絡建設和人才引進,以助推公司長期持續高速發展。天眼查信息顯示,眾能聯合在2018-2019年內共獲得7輪融資。
  • 傳統型企業股權融資路徑探索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融資難,股權融資更難,傳統企業股權融資難上加難!一方面中國熱錢湧動、創業熱情熱火朝天,一方面資本開始紮緊口袋、放緩投資步伐,對廣大創業者而言,融資依舊困難,許多走在股權融資路上的企業,更是步履艱難!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而隨著前幾年IPO的開閘和全民PE熱潮,那一撥韭菜已經割完,剩下的中小型企業只好轉戰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
  • 池化融資平臺 盤活企業流動資產
    徐仁豔表示,浙商銀行不是簡單為企業提供貸款,而是建設池化融資平臺,為企業提供流動性服務,有效盤活企業的流動資產,減少資金佔壓,進而減少外部融資,降低融資成本。  建設融資平臺,浙商銀行首先要為企業註冊一個資產池,根據企業需求開通相關功能,企業可以把暫時閒置、難以變現或變現成本高的各類流動資產,如應收票據、信用證、應收帳款、理財投資等,隨時放進「池」裡,生成相應的可融資額度。
  • 淺談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成因及對策
    ——基於南陽市小微融資現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企業生存備受挑戰。而相較於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無論是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還是信貸支持方面,都存在劣勢,其發展過程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問題尤為凸顯。
  • 賽迪智庫丨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之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擺在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中小企業面前的數位化轉型命題,已不再是一道「需不需要做」的選擇題,而是一道「要怎麼全力以赴」的生存題。一、發展現狀數位化轉型市場需求旺盛。數位化轉型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以雲化平臺為支撐、數據共享為核心、智能應用為關鍵、輕量服務為特色、可信環境為保障」的基本架構,助力企業單環節技術工具應用向全要素、全流程、全鏈條的優化重構升級。
  • PerfMa獲1.5億元A++輪融資,助力企業IT系統穩定性
    2021新年伊始,國內首家專注於IT系統穩定性保障的企業服務公司PerfMa(杭州笨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高瓴創投領投、老股東嘉御基金跟投的1.5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這家成立於2017年底的技術創業公司,自2019年下半年獲得同創偉業的數千萬元A輪投資以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完成了融資三級跳。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1場 | 融資平臺債務是否加劇了企業排汙...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1場 | 融資平臺債務是否加劇了企業排汙?本次工作坊邀請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毛捷教授做主題報告,主題為「融資平臺債務是否加劇了企業排汙?——基於土地引資競爭的視角」。國家發展研究院周詠梅教授,經濟學院平新喬教授、劉衝助理教授等老師以及來自兩個學院的同學們參加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由國家發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主持。
  • 流式細胞儀領先企業Cytek完成D輪1.2億美元融資
    本輪融資由RA Capital和高瓴資本共同領投,OrbiMed和LYFE Capital跟投,公司原有投資人五道口資本、本草資本、北極光創投和夏爾巴投資等再次跟投。北極光創投曾於2018年與本草資本共同領投了Cytek C輪融資,持續陪伴企業成長至今。本輪融資將用於拓展Cytek的全球布局,強化其高速增長勢頭,並幫助公司向客戶提供其強有力的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