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成因及對策

2020-12-06 和訊銀行

  ——基於南陽市小微融資現狀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企業生存備受挑戰。而相較於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無論是在融資渠道、融資成本還是信貸支持方面,都存在劣勢,其發展過程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問題尤為凸顯。

  因此,此次調研分析主要針對於小微企業所面臨的困境提出對策建議。

  一、現階段小微企業融資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由於小微企業自身發展規模限制,缺少上市、債券等融資渠道,其融資方式主要以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為主。同時結合南陽市具體情況,15年以來我市非法集資案件頻發,小微企業民間融資受到重創;民間借貸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8月末,我市銀行信貸餘額1861.0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672.6億元。小微企業數量佔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所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利稅均為全市總量的50%以上,所提供的就業崗位佔全市城鎮就業總數的80%以上,但所獲貸款餘額只佔全轄銀行業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的36.14%。

  (二)銀行貸款門檻效應降低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截至2016年8月末,我市對公保證類貸款餘額414.81億元,僅佔全部貸款的22.29%,信貸模式仍以抵質押為主;但同時從行業來看,小微企業中一、二、三類產業佔比分別為4.4:19.5:76.1,相比較傳統農業及工業,第三產業偏重於服務性,缺乏有效的抵質押手段。另一方面,小微企業不良貸款較年初增幅為17.4%,比全部不良貸款較年初增幅高出9.57個百分點,進一步抑制銀行業向小微企業貸款衝動。貸款的門檻效應與銀行業風險偏好雙重作用下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

  (三)中小企業擔保、P2P等社會融資渠道進一步縮緊。一方面,面對經濟下行期企業不良貸款率突增,我市眾多中小擔保公司紛紛通過嚴控擔保對象、提高保證金比例等手段來降低自身風險;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我市P2P融資規模驟減,截至8月末,P2P平臺累計交易金額較去年減少85.54%,平臺累計交易筆數減少80.87%。逐步緊縮的社會融資渠道使小微企業舉步維艱。

  二、小微企業銀行融資的難點解析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主要包括小微企業自身層面、社會層面、和金融層面三方面的原因。

  (一)自身層面的原因。一是財務制度不規範,增加了內、外源融資難度。很多小微企業的負責人,在企業創立伊始,就沒有建立起規範的財務制度。與此同時,管理者往往按照個人意願行事,經常通過隱瞞收入、編造支出、偷逃稅款來增加收入,財務帳目設置比較混亂。二是資本相對匱乏,缺少合格的抵押擔保。銀行最主要的貸款方式是抵押擔保,尤其在經濟下行區間,通過信用擔保獲取貸款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而小微企業因受制於資金、設備等因素,無論是固定資產還是流動資產存量都相對較少,銀行等金融機構青睞的土地使用權、門面房更是缺乏,無法迎合銀行的貸款偏好。三是經營管理理念落後,風險抵禦能力弱。和西方企業平均40年的存活年限相比,我國小微企業的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2~5年,這無疑推高了小微企業破產的可能性。

  (二)社會層面的原因。一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緩慢。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市場正處於平穩起步階段。眾多小微企業由於信息不對稱、缺乏信息交流平臺等原因,使投資者顧慮重重,從而失去了利用「資本的翅膀」實現騰飛的機會。二是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從擔保機構的營運環境來講,信用擔保的相關法律條文《擔保法》也明顯無法跟上現階段信用擔保業的快速發展。如目前地、市、縣級擔保機構進入擔保行業的準入問題,仍無明確的法律依據。從擔保業的監管環境來看,存在著監管部門缺失和多頭管理並存的混亂局面。

  (三)銀行層面的原因。一是銀行缺少對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積極性。考慮到小微企業對貸款定價的較低承受能力以及更高的違約風險,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難以做到「收益覆蓋風險」。二是商業銀行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活動的成本太高。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具有單筆金額小、頻率高的特點,從而使貸款銀行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三是缺少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更多的是出於政策性的因素,而銀行自身相對缺乏服務小微企業的內在動力。

  三、對策建議

  (一)堅持「一改」,改善融資環境。健全徵信系統信息容量,引入納稅額、資金流、貸款歷史、貸款需求等信息納入徵信資料庫,建立徵信雲數據體系;同時對雲數據「活用」「巧用」,提高小微企業信貸管理效率;同時,搭建政、銀、企溝通交流平臺,促進三方之間良性互動、合作共贏,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外部政策支持與激勵機制,推動小微企業貸款貼息等扶持優惠政策的落實。

  (二)著力「兩降」,一是降低小微企業信貸利率,銀行業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需提高社會責任感及公益性,糾正片面追求利潤高增長的做法,審慎確定收費項目和調整收費標準,切實降低小微企業信貸利率;二是降低服務收費,實行差異化風險計量及績效考評制度,適當放寬小微企業金融市場準入的標準,同時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為企業提供結算、票據和財務管理等多種金融服務,力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三)強化「三優」,一是優化社會融資渠道,督促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的,加大對小型企業貸款的投放力度。成立專業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團隊,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一站式服務;二是優化網絡金融資源配置,加強P2P行業規範,提高民眾信任感及社會資金參與度,引導民間資本向小微企業項目轉移;三是優化金融服務水平,為小微企業貸款開闢「綠色通道」,簡化信貸審批程序,優化信貸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

(責任編輯:張倩 HF006)

相關焦點

  • 問診融資難:為解小微「心病」尋良方中行董事長陳四清深入調研與小...
    為進一步深入調研當前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尋求破解之道,近期,中國銀行可謂動作頻頻。隨後,中行更加廣泛地啟動了研究應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專項調研「1120」工程——即對1000家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對100家企業開展非現場調查,對20家企業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調查和研究。目前,中行已派出四個專項調研小組前往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進行明察暗訪,廣泛聽取企業對銀行服務的意見建議。
  • 黃奇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僅是銀行自身的問題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主題為《5G背景下數位化平臺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演講中表示,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的現實意義在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是中國的問題,還是世界性難題,不僅僅是銀行自身的問題,還與中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有關。
  • 楊濤:金融科技賦能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痛點,金融科技在供給層面可做更多優化,推動機構數位化與產品線上化,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使傳統金融機構把中小微金融服務領域作為新的藍海。同時,應充分利用新技術給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賦能。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協助小微企業提升管理能力、人才能力等。監管部門應在政策性金融手段中直接鼓勵新技術應用,促使市場化金融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場景合作落地。
  • 李克強:進一步推動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360...
    海南省鼓勵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網信辦約談學而思網校APP負責人。  重要資訊   首先,先讓我們看看幾條國家支持創業的相關利好訊息:   李克強:進一步推動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證券時報 7月1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
  • ...解決文創企業融資難問題 文創板構建文化金融精準服務生態系統
    千龍網北京5月29日訊(記者 劉雯) 「解決一直以來困擾文創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我們要做文創企業投融資服務及培育孵化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幫助他們走向資本市場,甚至上市!」京交會上文創板負責人劉騫向記者表示。
  • 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垃圾圍城」的成因是什麼?面對垃圾步步緊逼,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在固廢處理方面,人們有著太多的問題。中國環保在線現就我國城市垃圾佔地問題的危害、成因和對策等進行解讀。淺析「垃圾圍城」問題的危害、成因及對策    城市垃圾一般指城市區域內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商業垃圾等。
  • 中小微企業融資存在哪些問題?如果解決這些問題?
    在企業的問題中,融資是企業運作的一個難題,中小微企業在融資上更是難上加難,因為種種原因,中小微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一般較弱。下面給您淺要的分析一下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及相關的對策。長期以來,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實行向大企業傾斜,而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歷史原因。大型企業能夠容易地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得到資金,而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卻相應被提高了許多,中小企業要取得貸款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
  • 興業銀行「數據畫像」讓小微企業信用「變」貸款
    原來興業銀行是綜合了該公司領先的技術創新、良好的信用等數據指標進行企業畫像和風險評審後,為這家「隱形冠軍」開通了綠色通道,快速審批信用貸款500萬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小微企業因各種原因陷入流動性困難,急需資金「輸血供氧」。但與此同時小微企業手中可抵押資產少且信用記錄不足,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
  • 北京朝陽:中小微金融服務平臺上線一年 助三千餘企業融資逾150億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中小微金融服務平臺助三千餘企業融資逾150億元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朝陽區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上線一年來,依託全方位全周期智慧金融服務優勢,幫助3100餘家中小微企業融資成功
  • 「輕資產」型高新企業貸款難成為阻礙企業創新發展的普遍性問題
    央廣網北京9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連日來,國務院督查組在北京、天津、雲南等地調研發現,「輕資產」型高新企業貸款難成為阻礙企業創新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公司董事長劉柏呈反映說,企業打算投資建設新的研發技術總部大樓,但在與銀行商討貸款事宜時卻碰了釘子。劉柏呈:我們一開始找的天津的一些銀行,都是必須得有抵押物,就你的現金流、利潤再好,帳上有很多錢,那也不行,但高科技企業沒有更多的資產可做抵押。成立25年,一直以輕資產重研發創新在業界享有很好口碑的昆明塔迪蘭電信設備有限公司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
  • 央行副行長:小微企業佔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徵信查詢總量的60%,是徵信...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從數據來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徵信查詢的總量中,小微企業佔比高達60%,應當說是徵信系統最大的受益者。在今年疫情期間,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查詢費用減免近10個億裡面,小微企業受益佔比也將近60%,受益涉及到270多萬家小微企業。
  •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2005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目前中小企業有4 240多萬戶,佔全國企業的99.6%,中小企業銷售額佔所有企業銷售總額的58.9%,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國家GDP的58%左右,稅收佔48%左右,專利佔全國專利的66%,新產品佔全部新產品的82%
  • 財稅貨幣金融支持將保持連續性 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2021年,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金融機構如何加大力度、創新服務手段,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2021年,第一份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送來了一顆「定心丸」。
  • 吳曉靈牽頭專題報告: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近日由學術總顧問吳曉靈牽頭完成了《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提升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專題報告。
  • 穿越生死線——招商銀行小微企業調研報告
    融資方面,半數受訪企業的壓力主要源自及時還款和融資成本。3/4受訪企業一季度營收顯著下滑,且預期上半年難有改善,超過五成企業預期上半年營收將下滑50%以上。對上半年營收預期最悲觀的是住宿餐飲、教育和文娛體育行業,預計營收顯著下滑的企業佔比將近九成。受訪企業的利潤和營收整體上高度相關,但對上半年利潤的預期相對更為悲觀,近3/4的企業預期上半年利潤同比下滑超過25%。
  • 大學生眼中的小微企業:不懼風吹雨打 努力追尋陽光
    當大學生們問起過去一年來的生意情況時,47%的小微企業主表示2018年比2017年賺得更多。他們發現,小微企業也有自己的「煩惱」。一些小微企業主常把「湊合」掛嘴邊,因為46%的人感覺生意更難做了。  「難做」難在房租漲、人工貴、進貨成本也在漲。調研結果顯示,小微商家們開銷最大的三項依次是:進貨墊付、房租成本、人力成本。
  • 「銀行創新視角」興業銀行「數據畫像」讓小微企業信用「變」貸款
    但與此同時小微企業手中可抵押資產少且信用記錄不足,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痛點、堵點、難點,興業銀行發揮金融科技優勢,自主研發上線小微企業線上融資系統,對接人行徵信、工商、稅務等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匯集+線上模型審批」,打通中小企業融資「最後一公裡」,今年上半年已實現線上融資審批金額67億元。
  • 【振峰兩會觀察】扶持小微企業,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2月28日表示,他預測今年「兩會」將重點關注城鎮化與經濟發展、深化改革與推動轉型、扶持小微企業與緩解實體經濟困境、重構社會保障制度與醫療改革制度、空氣品質和飲水安全等五大熱點問題。
  • 個體小微企業福音!興業銀行「快速經營貸」,有房就來貸!
    作為個體、小微企業的老闆,您是不是也曾遇到類似這樣的困難呢?據不完全統計,個體、小微企業對我國GDP貢獻已超過60%(數據來源:《紅刊財經》)然而,個體、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是多年未解的難題個體、小微企業的老闆們,想要解決公司的燃眉之急?興業銀行快速經營貸,您不妨了解一下!
  • 農戶要貸款 衛星當「參謀」(財經眼·小微融資新故事①)
    智慧財產權難抵押、企業信用難評估、放貸成本難下降……在小微企業和農戶辦理貸款過程中,一系列痛點、堵點成為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原因,不利於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目標的實現,也成為小微企業和農戶發展的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