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科學儀器共享如何擴大「朋友圈」?上海已執「先手」,後程需繼續發力

2020-08-23 上海科技

兩個月前,清華大學團隊通過上海光源分離得到了新冠病毒高活性中和抗體。上海光源今年1月起開設了綠色通道,全力支持有關新冠病毒的科研攻關。

兩年前,上海君實生物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個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獲批上市。當它還是一家初創企業,買不起四五百萬的大型科學儀器時,上海張江藥谷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共享儀器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自2007年頒布實施國內首個、也是至今唯一促進大型儀器共享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大型儀器共享工作已走過13個年頭。這盤執先手的「棋」現在下得怎樣了?當政策推動仍是主要抓手時,該如何未雨綢繆引入市場機制的參與?


為中小企業降低近40%的研發成本

過去,很多中小企業不知道科研儀器在哪裡。現在,這些儀器信息被收入資料庫,消除了信息不通的壁壘,共享利用率也提高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入網的共享儀器數量達到14355臺/套,2019年新增1439臺/套。去年,平均開機機時為2277.56小時,比2018年提升了2.87%。在2019年中央級單位重大科研設施開放共享考核中,上海的優秀率和良好率最高。

上海張江藥谷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共享儀器


數字的背後,正是釋放共享潛能、提高使用效率的不懈努力。


為鼓勵更多中小企業創新,早在2015年上海就試點了「科技創新券」,2019年1月正式推出《上海市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有了科技創新券,使用共享儀器的部分費用由政府「買單」,減輕了中小企業負擔。截至2019年12月,共向2400家中小企業和創業團隊發放了總額達7.18億元的科技創新券,共有692家中小企業購買了1851次服務,為企業降低了近40%的研發成本。

工作人員正在「上海光源」線站內進行調試和實驗操作。海沙爾攝影

上海光源在建設之初曾被預估只有300位用戶,如今遠超2萬位用戶的數據使其成為我國用戶最多的大科學裝置。目前,在滬建成運行的大科學裝置有13個,在建設施9個。「它們既是上海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也是未來科技競爭的重要支撐,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程中將發揮更為深遠的影響力。」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副主任趙燕介紹。


尚缺乏市場機制的參與

科學儀器共享這盤「棋」,上海執了「先手」,後程還能繼續發力保持優勢嗎?

「目前的共享行為主要是依靠政策推動和補助激勵,尚缺乏市場機制的參與。」趙燕說。

儘管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公共儀器平臺和管理信息系統,仍有一些儀器分散在個別課題組或教授手中,單位對其缺乏約束,青年科技人員想用還用不上,儀器利用率不高甚至處於半閒置狀態,如何盤活?趙燕建議,有的機構如果不擅長與市場打交道,可與深諳市場運作規律的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構合作運營,具體的利益分配比例可以通過合同約定。或者,在不損害國有資產情況下,搭建一個網絡服務平臺,把科學儀器的閒置時間賣出去。

同濟大學國家汽車整車風洞中心

「在不改變所有權前提下,可探索開放共享的市場化運營。」科技部平臺中心業務二處處長王晉介紹,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廣第二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要求,可推廣以授權為基礎、市場化方式運營為核心的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授權專業服務機構對科研儀器設備進行市場化運營管理,提高科研儀器設備使用效率。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既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也加快了儀器設施的運行。」同濟大學國家汽車整車風洞中心執行負責人陳力對此深有體會。作為總體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國內第一座汽車整車風洞,它充分發揮了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的輻射作用,支撐了我國汽車研發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的自主研發。該風洞中心總共投入了5.2億元建設,2004年建設之初要籌集到這麼多資金並不容易。「通過向6家用戶收取試驗預付費用,我們融資了9千萬元,也獲得了首批穩定用戶。」陳力介紹,如果全部依靠政府投入來建設,周期會比較長,而通過引入一部分社會資本,提高了建設和運行效率。


作為信息平臺還能發揮更大作用嗎

登錄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官網,近一年服務次數最多的儀器,獲得點讚最多的儀器……一目了然。作為一個信息平臺,除了為供需方提供對接橋梁,還有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嗎?

「我們一直在思考,大型儀器對於產業鏈的創新融合能起到什麼作用。」趙燕說,比如對於像同濟大學國家汽車整車風洞中心、上海張江藥谷公共服務平臺有限公司等共享平臺來說,目前都不缺用戶,但如果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可以為他們不斷帶來新用戶,也會促發它們的升級與擴展。相比被動地等儀器入網,這就需要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更加了解產業鏈上下遊的關聯,增強資源配置能力,按地區產業集群分布狀況和產業需求制定科技資源共享策略,體現科技資源共享主導性。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官網

一臺共享儀器的利用率到底如何?當下是可以正常使用還是處於維修保養的狀態?這些信息還不是很透明。上海張江藥谷公共服務平臺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濤建議,使用物聯網監控儀器設備的使用狀態及利用率,增加信息透明度。


科技創新券對於中小企業的創新可謂是「雪中送炭」,使用流程是否還能進一步優化?姜濤介紹,以張江藥谷公共服務平臺為例,平均每個月服務150家小微企業,每家企業的檢測費約1萬元(其中一半用科技創新券支付),他們需要把所有的檢測合同、檢測圖譜以及單位資質材料上傳到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網站,才能兌現創新券。「這個過程相當繁瑣而且到帳周期較長,希望能進一步簡化。」


「長三角城市群共有41個城市,其中30個城市有科技創新券,我們希望實現科技資源的互聯互通互用,把一部分儀器資源納入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趙燕說。截至2019年,浙江嘉興和江蘇南通兩地共有505家企業使用了上海1917臺套儀器,合同金額達到3229萬餘元。「希望能進一步擴大這個『朋友圈』。」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擴大高校「朋友圈」 市校合作進入新階段
    創新的浪潮在不斷奔湧,城市如何踏浪而行? 匯聚科技創新力,11月25日,成都市與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籤署系列合作協議,市校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跨越千裡,這不是成都第一次與上海合作。今年6月,成都市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協議,將在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戰略投資諮詢、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
  • 2020上海「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學儀器領域擬立項項目公示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要求,今日將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科學儀器領域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
  • ACCSI2019「生命科學儀器發展與精準醫療」論壇:聚焦科學儀器臨床...
    2019第十三屆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ACCSI2019)於2019年4月18日在美麗的「島城」山東青島盛大召開。年會為期兩天,旨在讓參會者在最短時間內把握科學儀器行業的市場發展趨勢和最新技術進展,為政產學研用搭建一個思想碰撞的舞臺,加快行業健康發展。
  • 商業銀行如何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
    那麼,量子科技在銀行具有怎樣的應用前景,銀行又該如何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了解量子科技是什麼,應用領域有哪些,以及發展現狀和趨勢如何。一、量子科技原理和主要發展領域量子科技,或言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力學與信息科學的交叉學科,它以量子力學原理為基礎對信息進行處理,從而在計算、傳輸、測量等應用領域表現出較經典信息處理的巨大優勢。量子科技應用領域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量、量子存儲、量子定位等。其中,尤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備受矚目,成為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競爭焦點。
  • 【聚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盛會長盛 未來已來
    原標題:盛會長盛 未來已來  【聚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歷史與現實在這裡相遇。百年外灘的衣香鬢影,日新月異的摩登繁華,開改革開放之先聲的上海,舞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龍頭。  機遇與合作在這裡雲集。
  • 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移動客戶端上線運行
    日前,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移動客戶端APP——「遼儀共享」正式上線運行,標誌著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工作向「網際網路+儀器共享」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 加強科技基礎條件 提升科技資源共享—新聞—科學網
    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重大科研設施達58項,涵蓋物理、地球、生物等20多個一級學科,神光III、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設施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校院所中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總原值超過900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85.4%;研製生產了一批關鍵核心設備,打破了國外禁運。科學數據總量快速增長,實驗材料資源保存品種和數量居世界前列。
  • 聚焦實驗室先進儀器設備,打造全方位實景空間展示
    聚焦實驗室先進儀器設備,打造全方位實景空間展示  ——第七屆InnoLAB系列主題沙龍正式拉開序幕  2019年1月29日,賽多利斯(Satorious)公布了2018年財報。
  • 江北新區聚焦「腦科學」研究
    其中特別提到將在全省率先開展腦科學研究,立足核心科學開展創新工作,切實擔當起國家級新區的使命。   發力「硬科技」 率全省之先發展腦科學   腦科學是當前自然科學領域的「終極疆域」。這一研究計劃也打破了江北新區在腦科學領域的空白,也為江北新區發力基礎科學核心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華為、字節跳動等16家企業籤約上海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
    一帶一路影視「朋友圈」又擴容了。7月29日,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在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正式啟動,16家「一帶一路」意向合作企業及落戶度假區重點企業籤約,同時揭牌運營的還有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副市長、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宗明出席籤約揭牌活動。
  • 2010儀器信息網特別聚焦之「儀器招標採購」
    那麼,究竟哪些領域是儀器需求大戶?哪些儀器的需求量大?在2010年歲末,我們再次聚焦2010年中國的「儀器招標採購」,試圖從中找到答案,並且對2011年的儀器市場需求進行展望。  (註明:下文中統計的信息來自儀器信息網招中標欄目及資訊欄目中部分儀器採購資訊。)
  • 兩會觀點:別讓開發共享的儀器設備成了「暗物質」
    公器公用服務社會  藍閩波同記者回憶起我國建設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平臺的歷程。「起先是一擁而上建平臺,但共享機制沒建好,分類標準、儀器名稱都不統一,檢索出滿屏的儀器設備,卻不知道哪個能用。」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後,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建立統一開放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之前各自為戰的平臺,大多都被收編。「統一的共享平臺解決了之前標準不清的問題。」藍閩波讚賞道。  平臺搭起來了,利用率、共享率是要繼續狠抓的事。
  • 盤點全球生命科學儀器公司Top 20
    該公司表示,在島津的分析和測量儀器部門,液相色譜儀和質譜儀向歐洲學術和研究機構的銷售變現強勁。同時島津向北美的醫療保健客戶銷售的色譜儀和光譜儀也很活躍。由於中國政府的政策,環境測量工具的銷售額增加。然而在日本,由於製藥和化學品客戶削減了設備投資,銷售額下降。島津表示將繼續投資醫療保健,並將應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來擴大其消費品業務。
  • 「創新100」系列盤點(一):聚焦國產儀器裡的「大傢伙」
    儀器信息網訊 臨近年末,國產科學儀器騰飛行動「創新100」的報名也接近尾聲。「創新100」於ACCSI2018上正式啟動,得到了業內多家權威機構的鼎力支持,以及國產科學儀器廠商的積極參與。
  • 上海市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連續三年成績優異
    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了2020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共有25個部門356家單位參加評價考核,涉及原值50萬元以上科研儀器共計4.1萬臺(
  • 擴大朋友圈,做強生態圈!華為雲「拍了拍」成都
    目前,成都已成立了華為成都軟體開發雲創新中心、華為成都物聯網雲創新中心和四川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為成都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發展,構建全市「5+5+1」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夯實基礎。其中,華為成都物聯網雲創新中心於2019年落地成都,聯合院、校、企、地,為技術聯合創新、人才培養、上下遊產業鏈生態合作等提供強力支撐。
  • 協同發力 精準施策——推動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已基本解決了儀器儀表的品種問題,但是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國家的儀器儀表開發長期處於跟蹤的狀態,基礎研究薄弱,產品聚集在中低端,高端儀器儀表和前沿引領性的科學儀器大量依賴進口,而且我們自主開發的儀器儀表普遍反應不好用。
  • 揚州政企聯動共享「朋友圈」,換來生物健康產業集群「生態圈」
    記者發現,這一屆論壇首次由政企聯動、合力舉辦,發出一個強勁信號——政企積極「搭臺」共享「朋友圈」,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形成生物健康產業集群的「生態圈」。安睿特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項煒博士說,智力密集、資本密集是生物醫藥的顯著特徵,建議揚州著力引進善謀實幹的企業家,通過他們帶來一個個企業家群、技術群、配套群,精準推動招商引資再發力,真正實現產業做大做強。
  • 2020上海國際材料分析測試儀器&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
    當前位置:首頁 > 培訓展會 > 2020上海國際材料分析測試儀器&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 2019-11-26 12:00:31 來源:中國檢測網 網絡轉載 閱讀: 次 2020上海國際材料分析測試儀器與實驗室設備展覽會2020中國上海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
  • 各類科學儀器新技術,絕對讓你腦洞大開!——ACCSI 2015之科學儀器...
    ACCSI 2015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儀器信息網聯合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我要測協辦,參會人數達800多位。     儀器信息網訊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提升與相關技術的進步,微型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一個科學儀器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