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促進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王小青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向社會開放,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近年來,市科技局立足破解科技資源碎片化、孤島化等問題,著力構建共享平臺與政策體系,制定出臺《淮安市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共享服務管理和經費使用辦法(試行)》,建立我市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獎懲機制,促進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
-
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的...
《辦法》制定的總體思路是以國家網絡管理平臺為依託,以解決開放共享工作中的問題為目標,以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科研儀器與設施的使用效率為重點,全面貫徹落實《意見》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要求。 《辦法》強調了以下原則:一是堅持開放為常態,不開放為例外的原則。
-
...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
科技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發布2020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2020-11-24 08 : 35 來源:科學技術部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 按照《國務院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以下簡稱《意見》)和中央改革辦督察組的要求,2020年6月至9月,科技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委託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組織開展了2020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
-
地球所在2020年科技部財政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
2020年6月,科技部和財政部啟動了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工作。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制度規範,設備運行使用效率高,對外開放共享成效明顯,考核結果為優秀。
-
兩會觀點:別讓開發共享的儀器設備成了「暗物質」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上海市納米科技首席科學家藍閩波委員說,「沒辦法,當地沒有檢測設備,只能通過開放共享的儀器設備去做。可拿回來的檢測數值又不敢用。」 他想說的,是科研設施與儀器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為此,藍閩波已經呼籲了很多年。 說起「打造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臺」被寫進了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藍閩波挺感慨:「進步多了,還有改進空間。」
-
聚焦 | 科學儀器共享如何擴大「朋友圈」?上海已執「先手」,後程需繼續發力
上海光源今年1月起開設了綠色通道,全力支持有關新冠病毒的科研攻關。兩年前,上海君實生物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個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獲批上市。當它還是一家初創企業,買不起四五百萬的大型科學儀器時,上海張江藥谷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共享儀器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
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移動客戶端上線運行
日前,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移動客戶端APP——「遼儀共享」正式上線運行,標誌著遼寧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工作向「網際網路+儀器共享」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
——記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副主任姚文清
姚文清不僅是清華大學分析中心高級工程師,還擔任著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副主任和清華大學分析中心表面分析室主任等重要職務,取得了卓越的成績。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提升科學儀器利用率國務院2014年70號文《國務院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範、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標準和機制更加健全,建設布局更加合理,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分散、重複、封閉、低效的問題基本解決
-
資源優化 物盡其用 長三角共創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網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國力和財力十分有限的條件下,近年來不斷加大對科研領域的投入,特別是在知識創新工程、211工程、985工程以及863、973等各項科技計劃和項目的支持下,我國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科技和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中已經發揮和正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平臺中心調研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
日前,平臺中心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調研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平臺建設和運行開放情況。平臺中心主任蘇靖、副主任王瑞丹、相關處室負責同志,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長胡江平、所務委員程金光、所務委員馮國星,懷柔研究部副主任郭建東參加了調研座談和實地考察。
-
加強科技基礎條件 提升科技資源共享—新聞—科學網
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重大科研設施達58項,涵蓋物理、地球、生物等20多個一級學科,神光III、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設施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校院所中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總原值超過900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85.4%;研製生產了一批關鍵核心設備,打破了國外禁運。科學數據總量快速增長,實驗材料資源保存品種和數量居世界前列。
-
中科院13家研究所聯合 要在青島做這件事!
據悉,這是中科院在全國建設的第四個大科學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由海洋科考船隊、開放支撐平臺、核心科研單元和交叉研究集群四部分組成,將承接海洋強國戰略,在青島構築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和面向國內外的海洋系統創新基地。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落戶青島西海岸 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
15日,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了解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選址西海岸新區的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以建成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研究中心為目標,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位於古鎮口融合區大學園內,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000畝。
-
去年約5萬名本專科學生獲國家獎學金,百名優秀代表公布
學業成績排名專業第一,連續三年獲國家獎學金,2018年獲天津大學優秀學生標兵稱號。傳播傳統文化,創辦北洋湖湘文化研究會;加入給排水技術與模擬實驗室,參與汙水資源化和能源化領域科研。高 天浙江大學經濟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獲浙江省政府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等。
-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1項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05-19
-
科研產出連續三年世界第一,北京穩步打造全球科創中心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一間實驗室裡,一張照片被攝像頭隨機拍下,科研人員輕點滑鼠,僅僅30秒後,這張照片就被「安全」地呈現在了用10多公裡光纜連接的另外一臺計算機屏幕上。「用量子光傳送,極難被第三方竊取。」量子院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自豪地說,這是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的經典應用。
-
集合中科院13家院所優勢力量 助推青島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介紹,現代海洋科學多學科交叉、研究目標宏大、投資強度高、依賴大科學裝置,具有鮮明的「大科學」特點,因此必須建立新的科研機構和組織模式。正在建設的海洋大科學中心,就是要面向開拓交叉前沿領域、建設美麗健康海洋、保障國家海洋安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需求,依託設施集群、組織大團隊協同攻關,為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政策建議和解決方案。
-
兩會閉幕 回顧科學儀器行業相關的兩會「好聲音」
國產科研儀器需政府採購「扶一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徐濤委員【好聲音回顧】我國科研儀器市場長期以來為進口儀器佔據,2014年,國產儀器與進口儀器之間的貿易逆差高達177億美元。孱弱的國產科研儀器裝備產業鏈,是導致市場競爭失利的根本原因。我國在採購環節的相關規定不夠完善,導致進口儀器裝備佔據大部市場。徐濤表示:「希望能細化落實國產科研儀器裝備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機制,對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實行加分和優先採購機制。同時應建立對自主創新產品的科學定價機制,以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對科研創新投入,促進儀器裝備的自主創新。」
-
桐樹基因連續三屆名列前茅,再獲第三屆全國NGS建庫技能大賽二等獎
11月18日,由上海市臨檢中心、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診斷分會共同主辦、上海市遺傳學會、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國家衛健委出生缺陷與生殖健康重點實驗室、基因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全國NGS建庫技能大賽順利落下帷幕。本次建庫大賽共分四個小組,分別是:病原微生物組、遺傳組、腫瘤ctDNA組和腫瘤大panel組。
-
...奮進新昆明」系列|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 滇池連續三年水質達IV類
市滇管局:滇池連續三年水質達IV類 滇池保護治理是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2016年,滇池水質由持續了20多年的劣V類改善為全湖V類,2017年滇池全湖水質繼續保持Ⅴ類,2018年上升為Ⅳ類,2019年、2020年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