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內斯特索爾維,是比利時化學家、業餘學者、企業家、政治家和慈善家。歐內斯特出生於1838年,他的父親擁有一個石礦,後來又創辦了一座鹽場。16歲時歐內斯特因病退學,他在一座玻璃廠中做學徒,在那裡他也做了他的第一次化學試驗。1863年歐內斯特索爾維(左)與他的弟弟阿爾貝(右)一起創辦了他們的第一座工廠,到1865年他發明了以他命名的索爾維制鹼法。至今為止這個過程依然是制蘇打的最重要的化學工藝。
23歲時歐內斯特獲得了第一份專利,隨後他和弟弟阿爾貝將工廠發展成為著名的索爾維公司。1865年,第一個純鹼廠在比利時古亦埃開始運作。從1870年起,索爾維開始向全球擴展業務,首先在英國、德國、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建立了工廠。直至今日,索爾維已成為活躍於化工、塑料和製藥等行業的全球性工業集團。圖為1913年索爾維公司成立50周年紀念牌。
成為比利時重要的企業家後,歐內斯特索爾維依然關心社會問題。索爾維希望能夠「將其部分財富償還給人類」,所以創辦了多座教育機構,在其一生中支持了許多福利設施。1897年索爾維為比利時的第一次極地探險資助了2.5萬比利時法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與比利時其他工業家和銀行家創辦了「國家救濟委員會」。他捐贈了許多錢來買糧食、衣服和煤救濟貧民。
1911年10月,索爾維邀請當時世界各國頂尖物理學家齊聚布魯塞爾,對前沿物理學問題展開討論。10月30日,會議成功召開,即第一次索爾維會議。第一次會議主席為德高望重的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前排左四)。主題為「輻射與量子」,通過物理學和量子力學的方法考察這一問題。其他著名參與者有龐加萊(右一)、居裡夫人(右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後排右二)等。前排左三為主辦者歐內斯特索爾維。
首次會議取得成功後,索爾維成立研究會,研究會繼續負責邀請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對前沿問題進行討論的會議。索爾維會議致力於研究物理學和化學中突出的前沿問題,每三年舉辦一次。由於前幾次索爾維會議適逢20世紀10年代-30年代的物理學大發展時期,參加者又都是一流物理學家與化學家,使得索爾維會議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圖為1913年第二次索爾維會議代表合影。
1927年10月召開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當時最頂級的物理學家都前來出席會議,此次會議主題為「電子和光子」,世界上最主要的物理學家聚在一起討論新近表述的量子理論。會議上最出眾的角色是愛因斯坦和尼爾斯玻爾。前者以「上帝不會擲骰子」的觀點反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而玻爾反駁道,「愛因斯坦,不要告訴上帝怎麼做」——這一爭論被稱為玻爾-愛因斯坦論戰。參加這次會議的二十九人中有十七人獲得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除了舉辦索爾維會議,歐內斯特也熱衷於其它科技發展項目,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立了多所研究機構,對比利時的科技發展貢獻巨大。索爾維兩次入選比利時參議院,80歲時被授命為國務大臣。1922年索爾維逝世於布魯塞爾的伊克塞勒,並被安葬在著名的伊克塞勒公墓內。索爾維開創的物理學會議和化學會議至今仍按照傳統定期舉辦,成為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