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星際穿越》
目前關於外太空的電影層出不窮,但是《星際穿越》可稱得上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影片帶給人的除科幻享受以外,更多的是啟發我們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之內,人類何其渺小,又何其偉大。看完影片,有的人說簡直燒腦,即便再看50遍也未必能看明白。我本人也是反覆觀看琢磨才敢下筆。其中多有參考,也摻雜個人觀點,如有不妥盡請指正。1.背景影片的主角庫伯是一位工程師,他和兒子女兒生活在農村,有一片玉米地。前蘇聯時期的北美地區自然災害惡劣,當地經常沙塵漫天,民不聊生。庫珀和女兒墨菲在家時常發現家裡有些東西不太對勁,比如沙塵暴後房間裡的灰塵擺成了獨特的形狀,好像留有什麼人為的印記,更明顯的事是靠牆的書架上的書會無緣無故地掉下來。求知慾極強的庫伯從中發現玄機,終於破解其中的奧秘,得到一組坐標,前往後才發現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秘密基地。期間得以見到女主,老教授,以及其他幾名太空人。科學家告訴男主,由於世界末日快到了,多年前執行了一個探索宇宙的計劃,他們發現一個「蟲洞」,另一端有12個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體,並派出12個太空人探索到蟲洞的另一端。可是太空人只能接受信息而不能發出,或者說無法傳達更複雜的數據供科學研究,只能再派太空人仔細考察。
A方案,教授要解決一個地心引力的問題,需要男主帶回黑洞數據,通過以上兩個條件(地心引力算法和黑洞數據),就可以在另一個星球建立根據地適合剩餘的人類居住。B方案,拋棄地球所有人,留一些冷凍受精卵到另一個星球上去繁衍新生命。教授其實已經解開了地心引力算法,只是他認為帶回黑洞數據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一直沒有告訴大家他已經解開了算法。
即便女兒墨菲已破譯書架掉落書本的密碼,是一個單詞「stay」,請你留下。可男主有一顆探索的心,雖然心中萬般不舍,也毅然決然踏上徵程。2.太空之旅來到三個星球之一——水球。在這裡他們經歷了驚濤駭浪。面對巨大的浪山,人類小如螞蟻。因為黑洞邊緣引力的問題,在水球的短短幾個小時後,地球上已經過了23年。發現水球不適合居住後,他們又來到不毛之地——冰球,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前太空人之一,但這個太空人只想盜用他們的飛船活下去,使男主幾乎喪命。早已發現端倪的機器人提前毀壞了自動對接系統,使得前太空人未能得逞並葬身宇宙。而在這時男主又給出好萊塢大片應有的表演,計算母艦自轉角度和速度手動對接並成功。在兩次探索的過程中,地球上已經過去了多年,男主的女兒墨菲已經長大,並成為老教授的副手,水球之旅過後回到母艦看到地球上的女兒和兒子傳來的訊息不禁讓男主淚奔。這時候母船安全了,但是受損並且燃料不夠了,這時候男主再次化身天文以及物理學家,想出一個方案,讓母船環繞黑洞外圍飛行,藉助黑洞的引力,把小飛船當作助推火箭,將飛行器彈向第三星球。男主和機器人配合女主的飛船,而自己和機器人則被黑洞吸引進去。3.五維空間與尾聲至此女主的劇情告一段落,開始了整部電影最精妙的部分:被吸入黑洞的男主到達了一個奇異的空間,這就是傳說中的「五維空間」。在這個五維空間中,若干個四維空間不斷重疊,重合在一起。男主可以任意切換到一個四維空間中。但他所在的x,y,z坐標,就是地球上他女兒的房間,w坐標,他可以隨意切換。他在多個四維空間中,看到了曾經女兒的生活,於是通過某種特殊的方式,移動了這個四維空間中的書架上的書,讓他們掉在地上,就是stay的秘密。同時也在五維空間中的機器人發過來訊息,告訴他已經拿到黑洞數據。男主於是給四維空間的另一個自己傳遞灰塵坐標(對應片頭屋裡掉落灰塵),再通過自己送給女兒的表的指針,傳遞摩斯密碼,把黑洞數據傳遞過去。這一切,都是一個可以切換四維空間任意坐標的五維空間實現的效果。而這個五維空間,其實就是未來的人所創造出來的。拿到數據的墨菲經過辛苦鑽研終於成功破解其中的奧秘。完成了科技革命,帶領了地球人大遷移到一個新的宇宙空間站中,成為了救世主。電影的結局是,地球人發現了漂浮在太空中的男主並救了他,此時女兒已經百歲高齡,而男主才30多歲。父女二人見面後,男主毅然決然前往三號星球,尋找多年來在那裡執行B方案的女主。1.情感影片一開始,呈現在眼前的情景頗讓人感到溫暖——太空人退役的工程師父親,聰明有靈性的女兒,懂事聽話的兒子,年邁但身體還算康健的爺爺。他們自在的生活,可以將車子開往田地不顧一切追尋無人機。只是滾滾而來的黃沙也讓觀眾的心裡蒙塵。原本安逸的生活即將結束,人類面對的將是一場空前的浩劫。除了對生與死的思考外,影片更注重對人性的訴說。人類無私的愛、自私的求生欲,都在死亡面前表現得淋漓盡致。探索水球後回到太空的男主,當看到兒女已經長大,聽到父親已經故去的消息,而自己卻一如當初,內心將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布蘭德教授放棄了地球上的人類,從頭開始就只想執行B計劃,但他一直在撒謊,也許還包括那句「地球是我們的」。在放棄了女兒,拋棄了情感,背離了「人性」,只是為了讓人類得以繁衍。他是孤獨的,「我不害怕死亡,我害怕的是時間」,「我們必須要遠遠地超越我們個體的生命範疇,不能以個體思維來思考問題,要以種群為前提」。曼恩博士也為他辯解:「人類的進化還沒有超越這個簡單的障礙,我們能為認識的人付出情感,甚至付出一切。但是這種付出很難超越過個人視野。不可原諒,他早就知道。他準備好了以毀滅自己的『人性』」。很多人只能看到顯性局部和目前,看不到隱性全體和長遠。不得不說,A計劃的成功是影片的理想化和一廂情願。也許布蘭德才是大愛真正的踐行者。然而太空人曼恩,在一個荒涼的星球上徹底絕望。他懷著拯救人類犧牲自己的信念來到外太空,但是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和死亡面前瀕臨崩潰,這是常人難以理解的一種瘋狂。整個影片中,曼恩的臺詞是最精華的。他和布蘭德教授,在某種意義上,是真正的英雄。他撒謊和殺人的動機與布蘭德一樣,都是為了實施B計劃。如果庫珀等知道冰凍星球無法生存,又不去執行B計劃,「我們就全部得死」——這是指整個人類的滅絕。曼恩在死前說,「這不是關於我的生命,也不是庫珀的,這關係到整個人類。」他並不是懦夫,而是經歷過瀕死狀態後迸發出的關乎個人及整個族群的求生本能。馬特達蒙戲份不多,但他的「人性」弱點、心理衝突,特別是自私和無私間的撕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返回地球與家人團聚,還是去另一個存在渺茫希望的星球做上帝,你會如何選擇呢?諾蘭兄弟的劇本技巧在這裡讓人嘆服。
劇中有兩個細節格外讓我為之動容。第一處是23年後庫伯看兒女發來的視頻訊息。另一處就是當曼恩撞破庫伯的頭盔後邊走邊回頭,吟誦著英國詩人Dylan Thomas的詩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面對死亡幽暗的寧靜,生命最本真的欲望會燃燒爆發。Dylan的這首詩,是人類對命運的最後抗爭:「人類發源於此,卻絕不會在此終結。」這和所有偉大的探索故事一樣驚心動魄,兼具豪情和悲壯,卻更加貼近生命,是文明斷絕退路的殊死一搏,混雜著希冀與絕望。在生死關頭,選擇屈服於對於死亡、孤獨的恐懼,還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傳承而奮不顧身,對此又怎麼能輕易判斷孰對孰錯?2.人類賴以生存的宇宙2.1人類何其渺小庫伯等幾位太空人在水球考察時,在巨大的海浪之前,人類如螞蟻般渺小,更何況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80多年前,我們人類以為整個宇宙是由目前已知的銀河系所構成,這個想法在當時頗為合理,因為銀河系已經相當龐大。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0萬光年,如果你在銀河系的一頭點亮電筒,這道光億18萬6千英裡的秒速前進,也要花上10萬年才能抵達銀河系的另一端。不過現在我們知道,銀河系也不過是宇宙中大約一千億個星系的其中之一。星係數目之多,若是它們突然都變成豌豆大小,也足以裝滿一整個運動競技場。每個星系裡,都有幾十億,甚至幾千億顆恆星,全部加起來,整個宇宙內所擁有的恆星數目多到讓大多數人無法想像。2.2恆星的發展恆星度過青壯年時期會變成紅巨星,紅巨星會演化成白矮星,之後是超新星,再之後是脈衝星,然後是中子星,再往後是假設中的還沒有發現實體的夸克星,最後會演化成黑洞。
2.3宇宙大爆炸宇宙在約138.2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能量激蕩,並產生光、熱。大爆炸後30萬年,最初的物質漣漪出現。大爆炸後20億~30億年,類星體逐漸形成。大爆炸後100億年,太陽誕生。38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開始逐漸演化。這個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合理的理論。2.4宇宙膨脹及結局大爆炸散發的物質在太空中漂遊,由許多恆星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這些物質構成的,太陽就是這無數恆星中的一顆。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有一種 「暗能量」會產生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脹。相對的,還有「暗物質」有巨大的吸引力。大爆炸後的膨脹過程是一種引力和斥力之爭,最終宇宙的膨脹會逐漸減速,但永遠不會停止。3.時空3.1時間《星際穿越》中最讓人迷惑和難以理解的問題是時間。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一直處於一個時間速率保持恆定的四維空間裡,我們生活的空間就是四維空間,三位解決了方位,時間是第四維,而我們總要用這四維描述事物的狀態。3.2蟲洞關於蟲洞是什麼,影片中一位太空人做了生動的解釋。可蟲洞的學名為:連結兩個遙遠時空的多維空間隧道。時空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也譯作蛀孔。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16年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的,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該理論。簡單地說,「蟲洞」就是連接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暗物質維持著蟲洞出口的開啟。蟲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嬰兒宇宙連接起來,並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蟲洞也可能是連接黑洞和白洞的時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理論上,蟲洞是連結兩個遙遠時空的空間隧道,就像是大海裡面的漩渦,是無處不在但轉瞬即逝的。這些時空漩渦是由星體旋轉和引力作用共同造成的。就像漩渦能夠讓局部水面跟水底離得更近一樣,能夠讓兩個相對距離很遠的局部空間瞬間離得很近。不過有人假想一種奇異物質可以使蟲洞保持張開,也有人假設如果存在一種叫做幻影物質的奇異物質的話,因為其同時具有正能量和負質量,因此能創造排斥效應以防止蟲洞關閉。不過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觀察到蟲洞存在的證據。為了與其他種類的蟲洞進行區分,一般通俗所稱「蟲洞」應被稱為「時空洞」。在影片中,庫伯等人穿越蟲洞時出現了時空扭曲等等奇妙現象。3.3黑洞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視界逃脫的天體」。電磁波也逃脫不出。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所以老教授即便解開了公式也不願將真相告訴庫伯等人,計劃A難以實施正是因為宇宙飛船難以到達黑洞奇點,更不必說將信息傳回地球。4.人類的歷史使命劇中女兒墨菲領會了父親通過錶針傳達給他的電碼,並成功製造宇宙飛船,使人類免遭滅絕。地球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已承載了萬億生靈的生存和發展。影片表現了人類對其未來命運的關注與擔憂。我們難以保證多年以後,隨著人類規模不斷擴大,地球資源不會枯竭。而這也正是我們一直以來為太空探索事業不斷努力的原因之一。早在1883年,俄國航天時代的先驅者奧爾科夫斯基就曾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裡。」由於航天事業的發展,人類已經能夠比較自由地在天空飛行並飛向太空。當人們終於飛向太空時,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地球其實很小。由於發達國家無度的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由於國際壟斷資本為獲取超額利潤而不顧保護大氣環境,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樹木森林都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著巨大危機,江海湖泊受到汙染,樹木遭到亂砍亂伐,沙漠迅速吞沒良田,近海生物大量死亡,人類所有這一切,在太空或者通過航天技術已經看得一清二楚,人們看到,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自私自利的行為所造成的惡果不得不由全人類共同承受,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才成為了人類共同的呼聲。《星際穿越》是一部集科技、人文、情感於一體的佳作,值得我們反覆品嘗。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