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到崗、最後一個離開,負責東城區核酸檢測點場地消毒、應急公廁等保障的26歲小夥兒王鑫是東城區渣土消納管理所年紀最小的員工。雖然剛提交入黨申請書成為預備黨員沒多久,但疫情當前,王鑫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衝鋒陷陣,成為人人豎大拇哥的「後浪」。
「街道已在現有場地完成核酸檢測,請馬上撤除場地的應急公廁,做好消殺、堅決杜絕潛在病毒。」6月25日,當千家萬戶正在歡度端午佳節之時,接到緊急通知的王鑫戴上口罩、直奔檢測點。
5個檢測點、14座公廁,王鑫和環衛中心員工共同協作,緊鑼密鼓幹起來。先對每一個公廁進行全面噴灑消毒,拐角、廁體後側、天花板......王鑫仔仔細細、一處也不落。然而,活兒幹到一半,忽然間大雨傾盆,「夏天的雨一陣陣的,大伙兒加把勁兒,抓緊在下一波雨情前拆完嘍!」稍待雨勢減弱,王鑫發出動員令,大家做好防護,終於冒著雨在半小時之內將公廁挨個拆除。統一存放到和平東橋的存放點,王鑫又帶著大家對公廁統一進行了高壓水槍的清洗。一通忙活下來,王鑫臉上、身上雨水夾雜著汗水往下直流,但他毫不在意,「新冠病毒無孔不入,廁所說不定就是其隱秘的藏身點,我們累點沒事,但一定要無死角消殺,切斷可能存在的感染途徑。」他說。
如此「拼命三郎」,對於王鑫是常態,尤其是疫情當前,他更是用勇氣和擔當逆行一線。疫情爆發初期,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緊缺,幾升、十幾升都十分寶貴。2月8日晚上7點左右,東城區環衛中心購買了一批消毒液,但由於時間緊張,要連夜將消毒液從南四環的中轉點轉運到環衛中心。500桶、一桶50斤、8個小夥兒擼起袖子連夜裝運,「當天晚上運輸完已經是凌晨四點,回到家天都蒙蒙亮了。」王鑫笑著說,之後因為工作也常常熬夜,還被大家戲稱為「夜貓子」。
由於表現突出,年輕的王鑫上任東城區渣土消納管理所三產公司的總經理。受到身邊黨員、逆行者的感召,前段時間王鑫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身份可以預備,但是行動不可以預備。」他說,在這場戰疫中,每一個人都在付出,作為青年環衛人,在環衛人力所能及的地方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榮幸也是使命。說完,他背起消殺設備,重新投入到檢測點保障中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