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吃草莓的好時節。看著那鮮紅的顏色,讓人垂涎欲滴。網上有帖子教人如何辨別打激素的草莓,說「草莓個頭大,是用了膨大劑」。真是這樣嗎?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阮繼偉,他說:「這有一定道理,但不客觀,有可能是品種的關係。」
【網傳】
激素草莓形狀不規則
熱傳網帖《草莓季到了,如何辨識打激素的草莓?》,就教人們怎麼分辨打激素的草莓,帖子中打激素的草莓是長這樣的:
外形:激素草莓形狀不規則,但是可能特別大,這種就是過量使用激素的草莓,果面凹凸不平,果形不整。
果色:激素草莓上色不均勻,光澤度差,果柄處顏色發青發白。
果腔:切開草莓後,激素草莓空腔現象比較多、空腔大,果肉顏色發白,上色很差。
【走訪】
草莓個頭越大賣得越貴
昨天,記者來到昆明市新聞路篆新農貿市場,門口就見到一個賣草莓的小攤,擺著兩個籮筐,一筐裝著顏色鮮紅呈圓錐形的小草莓,另一筐草莓形狀略大。此外,記者在市場中還發現,有常見的小草莓,也有中等圓錐形的,還有大大的呈扁圓錐形、頂部帶白色的草莓。其中,最大的草莓有桌球那麼大。草莓個頭越大賣得越貴。
從顏色上看,形狀各不相同的草莓並沒有太大差異,都是鮮紅或者暗紅。為什麼有的草莓果柄部帶白色?有攤販說是因為太陽照射不均。而有的草莓之所以呈扁平狀,則是因為品種不同。
【解讀】
形狀怪異可能是品種原因
那麼,真如網帖說的這樣嗎?目前市場上售賣的草莓究竟有沒有用激素催大催肥?記者就此專訪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阮建偉。他曾在韓國留學5年,研究方向就是草莓。回國後主要做的也是草莓研究。
聽了記者的描述,他說:「網上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客觀。形狀怪異、空腔大的草莓有可能是用了激素,也有可能是品種的關係。」除了品種關係外,溫度、生長條件、光照等因素也會影響草莓的果型、果柄周圍的留白。
目前,昆明周邊草莓種植基地越來越多。以前,國內栽種的草莓品種大多是從日本引進的,最早的有豐香、寶交早生。比較流行的還有紅顏、章姬(又稱牛奶草莓)。這幾個品種個頭適中,甜度比較好,一般沒有空腔,或者是空腔很小。「如果打了激素,空腔就會大一些。」
激素草莓口感寡淡無味
阮建偉說,打了過量激素的草莓,從顏色、果形、大小上都不好做出判斷,一般都需要靠專業儀器來進行複雜的檢測,才能確認是否打了激素。不過,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來辨別。比如在購買草莓時,可以先聞一聞草莓的味道,新鮮的好的草莓具備特有的香味,而打了過量激素的草莓,草莓香味不濃,還會帶有略微的刺鼻氣味。另外,好草莓吃起來沒怪味,甜中帶酸,激素草莓吃起來寡淡無味。
【延伸】
鵪鶉蛋大小的草莓最好吃
記者在菜市場內看到,水果攤上的草莓,個頭大的放在最上面,越到下面,個頭越小。
那麼,是不是草莓越大越好吃?「現在的草莓品種和種植技術完全可以讓草莓越來越大,但並非越大越好吃。」浙江農科專家說,大的草莓,一顆有70克到80克重,相當於鴨蛋那麼大,但所佔比例很小。20~30克(比鵪鶉蛋大一點)、色澤紅潤的草莓最好吃。
個頭大的草莓有沒有使用過膨大劑?據了解,膨大劑是植物激素的一種,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黴酸,在我國屬登記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且在農藥標籤上規定了用藥時期、劑量、施用方法、使用範圍和安全間隔期。廣泛用在獼猴桃、甜瓜等水果上,能使果實體積增大,達到增產目的。美國、日本等國家將其列入不需進行毒性管理的物質。使用膨大劑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反季節草莓的產量和品質。用了膨大劑的草莓對食用安全沒有危害,但使用膨大劑會導致草莓儲藏期變短,果形不好看,因此不提倡使用。
專家提醒,總體來說大部分草莓在上市的時候農藥殘留並不高,不需要太擔心。如果擔心,那麼可以選擇用流水衝洗,衝洗相對浸泡的清洗能力要高很多。至於鹽水,除非用高濃度鹽水長時間浸泡,否則對殺菌消毒意義不大。(楊質高 賀姿智 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