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百花爭豔,夏至清風拂面,秋時漫山紅遍,冬日白雪裝點。龍山,被稱為太原「香山」。
悠久的人文遺存,千年的道教石窟,說不盡的文化故事,道不完的歷史風煙。龍山,一張太原人驕傲的文化「名片」。
▲秋色賦 作者:王鳳英
▲龍山秋日的回憶 作者:劉斌鈺
位於太原城西南二十餘公裡處的龍山,與古晉陽城並峙,背靠呂梁山,面臨汾河水,似一條青龍在崇山峻岭間飛舞盤旋。
▲龍山紅葉 作者:王濤
▲龍山綠 作者:索建設
早在秦漢之前,就有關於龍山的文字記載和民間傳說。而龍山文化的輝煌與壯美,更在於她是一曲佛道儒聯奏的和諧交響。從北齊到元明,數百年間,龍山形成了前山為道、後山為佛的基本格局。
如今,龍山主峰極頂,仍存有石窟八洞,為國內僅存的元代道教石窟群。無論是佛教的童子寺,還是道教的龍山石窟,延展到現在,都無愧於國字號的文化標識。
▲道 作者:王學富
▲龍山石窟 作者:司永明
▲龍山味韻 作者:司永明
▲龍山童子寺遺址 作者:申曉華
▲龍山大佛遺址 作者:寧東升
讓龍山的文物真正「活」起來,提升太原的文化影響力!
一場由太原市文物局、山西省攝影家協會和晉源區政府主辦,「山西晚報·文博山西」、太原日報社視覺策劃中心協辦,太原市龍山文物保管所承辦的「兼容並蓄、生態龍山」第二屆攝影大賽及短視頻大賽,讓龍山又一次火起來。
大賽中,百餘位攝影人拍攝的1300餘幅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季節展現了龍山之美,展現了龍山「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特質內涵。
▲古樹新葉 作者:張曉偉
▲晨光映龍山 作者:王夏華
▲亭亭玉立紅葉中 作者:馬青海
▲龍柏 作者:靳亞萍
▲大美龍山 作者:戎丕成
▲龍山——起航 作者:王利斌
▲滄桑 作者:趙金喜
▲龍山深處 作者:郝仁喜
進入龍山,恍若步入悟道養心的禪境。丁香谷、桃花谷的秀美,綴點著翹角飛簷的亭、臺、廊、榭。
暮鼓晨鐘,佛號經聲,在歲歲年年裡,綿延著龍山的古老和久遠,吟誦著龍山的深邃和博大。
▲陽光普照 作者:郭明生
▲昊天觀晨曦 作者:郭明生
▲龍山晨練 作者:郭明生
▲龍山演藝 作者:王維平
▲靈秀龍山 作者:高勁鵬
▲巧遇 作者:閆振環
▲雪後煙雨龍山嬌 作者:郝思道
▲醉龍山 作者:王寶轉
▲龍山秋色 作者:郭明生
有道龍山,美在內質。
編輯出品:太原日報社視覺策劃中心
選題策劃:平 原
責任編輯:孫舒婷
封面設計:王金國
統籌監製:宿曉健
【來源:太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