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性引力研究獲300萬美元大獎

2020-09-19 南方都市報

據新華社電 美媒稱,科學突破獎今年將四個3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獎項授予生命科學領域,一個授予數學領域,兩個授予基礎物理學領域。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因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檢驗萬有引力定律而獲得了300萬美元獎金。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10日報導,科學突破獎的代表10日宣布,2021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授予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延斯·貢特拉赫和布萊恩·赫克爾,因為他們所做的「精確基礎測量工作檢驗了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探查了暗能量的性質,並確定了暗物質耦合的極限」。

這三名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製造出的設備靈敏度足夠高,能夠測量極短距離下的引力,引力是自然界四種基本力中最弱的一種。他們的工作幫助塑造了物理學家對宇宙的全面理解。

例如,該團隊研究了牛頓的平方反比定律,根據該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兩者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關係。

平方反比定律經受住了迄今為止的每次考驗。但物理學家一直致力於在越來越小的尺度上對它進行探究,因為小尺度上違背定律的情況可能會揭示「新物理學」,例如弦理論所預測的額外維度。

科學突破獎的代表在10日發布的頒獎公告中稱,阿德爾貝格爾、貢特拉赫、赫克爾及其同事最近的測量結果顯示,平方反比定律即使對相距僅52微米的物體也適用,「證實了任何額外維度在半徑不到人類頭髮絲直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都會捲起來」。

報導稱,科學突破獎由馬克·扎克伯格和普麗西拉·陳、謝爾蓋·布林、安妮·武伊齊茨基、尤裡·米爾納和尤利婭·米爾納等人於2012年創立。科學突破獎的代表說,該年度獎項旨在激勵生命科學、數學和基礎物理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並鼓舞孩子們從事科技事業。

德克薩斯大學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獲得了第二個物理學獎——特別突破獎,原因是他「在基礎物理學領域持續擔當領軍角色,在粒子物理學、引力和宇宙學領域帶來了廣泛影響,並向更廣泛的受眾傳播科學」。

溫伯格還曾獲得諾貝爾獎,他在1979年與謝爾登·李·格拉肖和阿卜杜勒·薩拉姆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對基本粒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做出了貢獻」。

科學突破獎基金會今年還向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頒發了一些獎金較少的獎項,獎金總額因而達到2175萬美元。所有這些獎項都於10日公布。

相關焦點

  • 引力研究獲得300萬美元的物理突破獎
    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因測試引力定律而前所未有地陷入困境,花費了300萬美元。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Eöt-Wash小組獲得了2021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其精確的基本測量可測試我們對重力的理解,探測暗能量的性質並建立與暗物質耦合的極限」。獲獎代表今天(9月10日)宣布。
  • 科學突破獎得主揭曉 開拓性引力研究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美媒稱,科學突破獎今年將四個3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獎項授予生命科學領域,一個授予數學領域,兩個授予基礎物理學領域。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因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檢驗萬有引力定律而獲得了300萬美元獎金。
  • 開創性引力研究獲得300萬美元突破獎,是諾貝爾獎的3倍
    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剛剛獲得了300萬美元的資金,他們前所未有地測試了萬有引力定律。埃裡克·阿德爾伯格(Eric Adelberger)、延斯·岡拉克(Jens Gundlach)和布萊恩·赫克爾(Blayne Heckel)今天(9月1日)宣布,突破獎代表們獲得了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因為他們的精確基礎測量測試了我們對引力的理解,探索了暗能量的本質,並建立了對暗物質耦合的限制。」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盧煜明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最新一屆科學突破獎於2020年9月10日公布獲獎名單。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盧煜明教授於2016年獲得第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為100萬美元,最新一屆未來科學大獎於9月6日公布獲獎名單,張亭棟(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振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校友陳志堅博士獲生命科學突破獎,獎金300萬美元
    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傑出華人科學家陳志堅再獲科學界大獎。當地時間10月17日,被稱為「科學界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在美國舊金山揭曉2019年度獲獎名單。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和其他三位(組)科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每人獎金300萬美元,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領域做出的重大突破性貢獻。「科學突破獎」是目前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因此,又被稱為豪華版諾貝爾獎。
  • 黑洞照製作者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獎金300萬美元
    據法新社9月5日報導稱,合作製作出世界首張黑洞圖像的347名科學家5日榮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並獲得300萬美元獎金。該獎項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今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次公布了一個巨大黑洞被橙色白熱等離子體光環包圍的圖像,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
  • 4名科學家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 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共獲「生命科學獎」。獲獎評語稱,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曾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他們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
  • 4名科學家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 單項獎金達100萬美元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張素)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4名科學家上榜。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共獲「生命科學獎」。獲獎評語稱,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曾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他們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委員會將「物質科學獎」頒給盧柯。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華人科學家獲300萬美元獎,距諾獎再近一步
    今年的突破獎的獎金共計 1875 萬美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與其他三位生物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與另外兩位研究者共同獲得新視野數學獎。突破獎下設生命科學獎、數學獎和基礎物理學獎,每項獎金金額為 300萬美元。
  • 獎金100萬美元!2020未來科學大獎得主還有咱河南老鄉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 百萬美元獎金!高官獲評「未來科學大獎」的背後的故事
    高級官員也能獲評「未來科學大獎」得百萬美元獎金,小編一語驚人!在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頒發揭曉之時,就有這麼一位副省級官員獲此殊榮。官員與科學獎?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秘辛,小編便和各位朋友一起探究一下「未來科學大獎」官員獲獎背後的故事。
  • 山東大學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山大人已4次獲獎
    彭實戈教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2019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公布,三位物理學家分享300萬美元大獎!
    Sergio Ferrara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工作,Daniel Z. Freedman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Peter Van Nieuwenhuizen在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工作。他們在1976年,為了統一所有自然力,這三位物理學家創建了超引力理論,該理論將引力與一種量子場論整合在一起,拉開了通過量子變量描述時空幾何結構的序幕。
  • 獎金100萬美元!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今天上午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國內百萬美元基礎科學大獎揭曉
    掃碼觀看視頻回放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我國科研學者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下設生命、物質、數學與計算機三大科學獎。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6日上午消息,今天2020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上,大會宣布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視頻|未來科學大獎: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許,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獎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將近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未來科學大獎」揭榜 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未來科學大獎」有「中國諾獎」之稱,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因其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 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獲百萬美元獎金!團隊發現新型納米結構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正式公布,共4人獲獎。張亭棟和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該獎項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盧柯曾獲第一屆中國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橋口隆吉獎;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第三世界科學院TWNSO技術獎;何梁何利基金技術科學獎;全國勞動模範;國際亞穩及納米材料年會 (ISMANAM) 金質獎章和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香港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物理類);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 兩名江西籍科學家獲300萬元大獎
    播報江西【兩名江西籍科學家獲300萬元大獎】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將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王開雲、黃芊芊兩位江西籍科學家獲獎。 王開雲,46歲,江西萍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