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屹立在合作市中心的羚羊雕塑是這樣來的!

2020-12-06 騰訊網

駐足凝望三十載 藏漢兩地手足情

——合作市標羚羊雕塑背後的故事

1986年8月18日10時,合作鎮「盤旋路」環島,一尊白色羚羊雕塑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當人們站在這個極具地域代表性的雕塑前,談論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自豪的向朋友們介紹它時,鮮有人知道這尊雕塑背後,見證了一段三十年前無錫市和甘南州青年聯合會難以忘懷的友誼。

「羚羊百獸之靈,自古合作之地,羚羊生息於此,故得羚城之名」。

1985年初冬,一尊用無錫惠山泥捏成的羚羊雕塑被裝在盤子裡,呈現在大家面前,隨即,羚羊雕塑設計方案被確定下來。次年8月,羚羊雕塑在合作落成。

從此這座羚羊雕塑駐足觀望,它們目睹了合作三十年的翻天覆地,三十年的手足之情。

當人們站在這個極具地域代表性的雕塑前,談論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自豪的向朋友們介紹它時,鮮有人知道這尊雕塑背後,見證了一段三十年前無錫市和甘南州青年聯合會難以忘懷的友誼。

「羚羊」造型逐漸成型

1985年秋天,無錫市泥人研究所創作員陳鋼被時任甘南州青聯主席的才寶甲為塑造一座羚羊雕塑邀請至甘南。年輕的陳綱從未見過大草原,作為東道主,才寶甲又將陳鋼帶到了他的老家甘加。

在甘加,陳鋼看到了草原的遼闊壯美,在才寶甲家,感受了藏族兄弟的淳樸的熱情。在甘加的這些日子,他萌生了為合作市創造雕像的想法,通過大量的採風和文獻研究和與才寶甲的數個徹夜長談中,陳鋼接觸到了大量的與合作歷史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到有關羚羊的民間傳說及其背後厚重的文化底蘊,「羚羊雕像」的造型也在陳鋼的腦海裡逐漸成型。

1986年初,一尊用無錫惠山泥捏成的羚羊雕塑被裝在盤子裡,呈現在甘南州相關領導面前。隨即,羚羊雕塑設計方案被確定下來。

在建設過程中,陳鋼和才寶甲為羚羊雕塑的建成想了不少辦法,除建築材料費用外,陳鋼及前來援建的三名技術人員的工資和前期銜接人員的交通費用均由無錫市青聯及陳鋼個人承擔。

1986年8月18日10時,合作鎮「盤旋路」環島,一尊白色羚羊雕塑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象徵著兩地青年友誼的合作城標羚羊雕塑落成,數百名群眾冒雨見證了這尊合作城標雕塑的誕生……

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年滄桑巨變,「合作鎮」已成為」合作市」,三十年間,靜謐的小城不斷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寬闊的馬路旁綠樹成蔭,人間香巴拉的美名處處傳揚。

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蜂擁而來,在羚羊前留影紀念,而羚羊雕塑,仿佛是存活在所有人心中的精靈一樣,以至於讓人每次見到時,都平添幾分親切和幾分靜謐。

雕塑僅僅是個紐帶。

「故事要從1984年秋天講起。」 已是花甲之年的才寶甲在接受採訪時說。1984年秋天,時任共青團甘南州委書記、甘南州青聯主席的才寶甲帶領瑪曲縣牧民參觀團赴內地考察參觀。

「前期動員工作難度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才寶甲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依然感慨萬千。

當「讓農牧民群眾去內地考察」,這個想法提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是幹勁十足的他想了很多辦法,終於促成了這次考察圓滿成功。同時,在這次考察中,他與無錫市青年聯合會建立了聯繫,此後,兩地青聯結也為友好單位,之後,甘南州上百名各族青年先後赴無錫教育學院等院校培訓,無錫市青聯對甘南的幫助工作就此拉開序幕。

1986年8月,來自無錫市的36名各界青年精英,來到甘南了解經濟、科技、文化、體育、衛生及青年衛生以及青年工作等方面的情況,並與甘南各族青年開展廣泛交流。當時,《無錫日報》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導:「甘南各級青年組織和一些企事業單位把我市青年考察學習小組當作「智囊團」……建立了博拉、立節兩所無錫希望小學。」

幫助工作在隨後的幾年時間內深入到甘南各個領域,無錫市青聯先後共組織50餘人次赴甘南開展幫助,在教育、科技、衛生等領域,累計為甘南實施了30個援助項目。智力支邊活動在「七五」期間,受到全國青聯和國家民委的表彰。

彩虹另一個著地處

在無錫對甘南「智力支邊」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件件讓人感動的事和一個個讓人敬佩的人,在《無錫日報》塵封的新聞稿件中,這些人和先進事跡得以還原:

——無錫教育學院挖掘內部潛力,破例在計劃外招收了24名英語、數學、中文等專業甘南學員。

——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無錫泥人研究所派出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員到甘南進行對口服務。

——孫文華委員雖患腿疾,但她毅然跟隨援助工作團來到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與醫務組的同志一起上街為藏族群眾服務。

——趙國榮委員白天在單位工作,下班就為落實智力支邊項目而奔波,他一個人就落實了五個項目。

——我市青聯的10位青聯企業家委員率先捐款2000元,救助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0名兒童返校學習。

——9月1日,一幢二層樓的教育大樓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博拉鄉竣工,博拉鄉唯一的中心小學將告別9間坍塌的教學環境,300多名牧民子弟有了一個舒心的上課地方。………

一條條簡短的新聞報導,說不盡無錫和甘南兩地青聯人深厚的友誼和血濃於水的真情。《無錫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彩虹另一個著地處》的散文,作者正是才寶甲。他說三十年後的今天,他回憶起那段時光時,覺得無錫青聯委員們正是彩虹那一頭的使者。空間的距離、時間的推移,沒有阻斷兩地之間的情誼,反而從三十年前那一刻開始,變得愈發深厚起來。

再續三十年羚羊情

2016年夏天,主題為「甘南情——無錫青聯老委員參與民族團結東西互助活動30年回顧」活動舉行,曾經參與過智力支邊甘南援助工作的數十位老委員再次踏上甘南這片高原淨土,再次前往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再次在羚羊雕像前合影,一切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而眼前的景象卻又天翻地覆。原無錫市青年聯合會主席,團市委副書記楊福良在激動地寫道:「這是一個血濃於水的兄弟情結,這是一段團結互助的民族佳話。」

老人們在座談會上,回憶過去的在甘南的歲月。

陳鋼說:「羚羊雕塑誕生過程中的藏漢文化交流給予了我無限的創作靈感,並在以後的設計中取得了讓我滿意的藝術成就。

」楊福良說:「重走甘南路,再續民族情,我看到了當年的無錫、甘南部分青聯委員再聚合作,相約在羚羊雕像前,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藏漢團結、兄弟情深,祝願甘南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是啊,祝願甘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甘南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攜手各地援建幹部,集聚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的強勁力量,攻堅克難努力奮鬥,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農牧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甘南州地區生產從1986年的2.22億元,到2017年的135.95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266元,到2017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8元,藏區落後的醫療、教育、人才、技術,思想的都得到了長足的改變和進步。

而這一切成績和變化,離不開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無數熱愛家鄉的青年幹部、無錫的愛國熱血青年、以及天津的援藏幹部等一大批人士三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竭力付出,正是他們,推進了甘南藏區的快速全面發展。

三十年,不單純是數字的增加,而是一座城市的轉折與興盛,更是兩座城市血脈相融的見證,這三十年,不僅僅是真情的往來,而是援藏幹部奮鬥在甘南的一幅幅壯麗畫卷,更是各族幹部譜寫的一曲曲心手相連的高原讚歌。

陽光慷慨的灑遍合作的每一個角落,駐足在羚羊雕塑前,時光在這裡慢了下來,仿佛時間也在這裡駐足、聆聽,而關於羚羊雕塑的記憶隨同時間的潮水湧向了歲月的另一端,羚羊也在用深邃的眼眸凝望著這一片雪域高原之上的純淨之城。(記者 馬保真 石凱平 何學忠

來源/中國甘南網

本期責編/石凱平

審核/張佳

相關焦點

  • 甘肅甘南州副州長、合作市委書記劉永革:讓「羚羊出沒的地方」保...
    原標題:讓「羚羊出沒的地方」保生態又鼓口袋 ▲劉永革(左二)在那吾鎮塔瓦行政村調研小康村建設工作記者姜偉超攝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藏語叫「黑措」,意為「羚羊出沒的地方」。如何既保生態又鼓口袋?鄉村振興從何處發力?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如何破題?……如何走出一條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綠色崛起之路,是甘南州副州長、合作市委書記劉永革一直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 合作市:建誠信一條街 助文明城市創建
    合作市:建誠信一條街 助文明城市創建每日甘肅網5月13日訊據甘南日報報導(記者 張金鑫 通訊員 卓瑪吉 光有瑾) 自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合作市以打造誠信一條街作為窗口,在日常買賣交易中,把誠實守信是做人之本、立業之根植入商戶和市民心中,以示範帶動文明城市建設,
  • 合作市工信局開展樓院「蜘蛛網」整治工作
    近日,合作市工信局聯合移動、電信、聯通等通信運營公司,通過上門宣傳、現場督辦等形式,著重開展樓院「蜘蛛網」整治工作。    供電線路密布於街頭巷尾、小區內外,電力通訊、網絡等各種線纜縱橫交錯,盤旋於空中,猶如一張張「蜘蛛網」,不但影響城市美觀,還存在安全隱患。
  • 南非羚羊斷角後會怎樣?原來還能慢慢長回原樣
    南非羚羊斷角後會怎樣?原來還能慢慢長回原樣 一隻好望角大羚羊跟捕食者打架後一隻角被折斷。63歲的Lukas Groenewald住在南非豪登省,這位退休的副校長在遇到這隻羚羊時感到十分震驚,他見過不少羚羊,但他從沒親眼看著羚羊斷裂的角慢慢長回原樣。 南非羚羊斷角後會怎樣?
  • 這種醜帥醜帥的羚羊,活得太痛苦了
    短短幾周內, 多達22萬隻賽加羚羊死去, 差不多是全球賽加羚羊數量的62%。 攝影:BAKHTIYAR TAIKENOV/AСBK 非營利組織哈薩克斯坦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簡稱ACBK)的賽加羚羊專家Albert Salemgareyev說:「不僅幼崽的數量大幅增加,而且這也是近10年來,當地成年賽加羚羊的種群數量最多的一次。」
  • 美西之旅,羚羊谷
    羚羊谷,被朋友圈安利了好久,終於在2018年的春假達成了小心願。藏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小城佩吉不聲不響,卻有羚羊谷、馬蹄灣、鮑威爾湖這三大頂級作品壓陣撐場。今天小小叨先來分享這最有名的羚羊谷。來到佩吉的第二天,上午去完馬蹄灣,11點左右便向這夢幻的羚羊谷駛去,也叫七彩羚羊穴。
  • 誰還記得初一語文書上的《羚羊木雕》:竟然藏著這樣辛酸的故事!
    《羚羊木雕》,原名其實叫《反悔》。編者對作者的原文,作了比較大的改動。而這篇小說中竟然藏著這樣辛酸的故事!彩蛋:作者對於自己作品,被人大改後的吐槽。我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送禮物的事情可以寫成一篇小說,禮物就是眼前這只比較貴重的羚羊木雕。至於是不是告訴孩子要講信用?是不是表現家長不理解孩子?以至於是不是批評家長重財輕義?說實話,在寫作的時候還來不及想,要想的就是寫出人物之間的關係和矛盾以及他們的矛盾心理!爭取做到每個人的行為和語言站在他的角度上似乎都是和合理的。
  • 中國人工繁育賽加羚羊種群逐年擴大
    ,中國唯一的人工飼養賽加羚羊種群已經由1987年的12隻增加到近50隻。在世界範圍內人工馴養賽加羚羊屢遭失敗的情況下,這個中心的繁育研究卻取得突破性進展。    賽加羚羊又名高鼻羚羊,在中國曾分布在荒漠、半荒漠的新疆準噶爾盆地和甘肅北部,隨著棲息地急劇縮小,這種羚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中國絕跡。
  • 吳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鳳凰中心
    金秋九月,「超越時空的對話——吳為山雕塑作品展」藝術沙龍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步入鳳凰中心,老子、杜甫、白居易……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雕塑令人仿佛置身歷史長廊,觀眾與先賢跨越時空神交。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的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出版過多部理論著作。吳為山先生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
  • 不必遠赴美國,原來國內竟然也藏著一個「羚羊彩穴」
    世界十大最著名攝影地點之一【羚羊彩穴】。前往馬蹄灣 — 美國十大最佳攝影地點之一,站在峭壁邊,沉醉於碧水藍天紅巖鉤織出的動人心魄的美。這想必一定是大家內心嚮往的旅行方式吧!畢竟羚羊彩穴是世界七大地質攝影奇觀之一。但應該很少有人知道,在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村也有一個「羚羊彩穴」,它鮮為人知、不露聲色的、獨一無二的封存於這裡。
  • 羚羊之殤——迷途知返
    半路上碰見了一群志願者,他們打算去可可西裡幫助羚羊「開路」。處於好奇,他也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在途中,他了解到,所謂的「開路」就是在羚羊遷徙過程中,穿行公路時,志願者打開橫幅,攔截過往的車輛,等到羚羊穿過馬路後再放行,他挺喜歡做這件事,於是他們朝著可可西裡走去。
  • 自然的傑作,神秘的羚羊谷
    羚羊峽谷在過去幾十年裡都被媒體評選為地球上一生必去的十大自然奇蹟之一。據納瓦荷族的歷史傳述,該地過去是叉角羚羊棲息處,峽谷裡也常有羚羊漫步,這也是此峽谷名為羚羊峽谷的由來。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南非大羚羊vs豹子,吃羚羊玩起了遊戲,此時羚羊的內心要多麼強大
    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手選擇不同的方法,這不管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在動物界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只用運用好這些萬能句子才方可收穫一些成果,而即使這些東西十分強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便是隨機反應,雖然計劃周全,或者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都不能防止可能會有意外出現,這也是我們常常做到最後一步發現離成功還差一點的原因,因為很多東西是不能由自己控制的,因此在對待不同的突發情況,隨機應變的解決方法是最為重要的,在大自然中就要這樣運有極好的存在
  • 羚羊彩穴
    彼此招呼,微笑,旅行就是這樣,各種遇見。羚羊彩穴(Antelope Canyon)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面,狹縫型峽谷,百萬年來洪流和大風侵蝕而形成的,是世界地質史上最獨特的洞穴,也叫羚羊谷,號稱世界七大地質攝影奇觀之一。
  • 復活島雕像還是挖出來了,原來下邊是這樣
    復活島石像復活島巨人石像和同為美洲的瑪雅文化齊名,吸引了很多學者的研究,根據推算巨石像可能建於2000多年前,但是很多疑點還沒有被解開,譬如這些石頭是哪來的?為什麼只有大腦袋?下半身為什麼埋起來?巨石雕塑有些雕塑看起來很有趣。有些雕塑背後還有奇怪的銘文和紋飾。還有一些下半身有大肚子。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原來她曾有過一段十分坎坷的經歷。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即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那時的世界形勢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只有四大文明古國,即亞洲的中國、中亞地區的波斯(現伊朗一帶)、非洲的古埃及和歐洲的古希臘。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
  • 三聯生活周刊:羚羊的人民——南非桑人
    到金山大學採訪,是因為5年前這裡建了一所「起源中心」(Origins Center)博物館,其巖畫藝術研究所的收藏和學術水平位於世界前列。巖畫現在是非洲一些著名大學的重要考古項目,南非巖畫藝術研究所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設計組建的,由前任總統姆貝基親自撥款立項。就像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南非文學一樣,對於南非和南非人,巖畫藝術在某種層面上已經超越了巖畫本身,被寄託了複雜的情感。
  • 欣賞吳慧明的雕塑,其中雕塑最大的特點是簡潔
    大家好,這裡是油油說,今天要帶來是以前的事情,介紹一位傑出的女藝術家,她對雕塑的看法是跟其他人不同的哈!把厚厚的一疊照片一張張翻過去,這照片上的作品都是熟悉的,我從中找不出一致的風格,卻希望能夠理出一條線索。吳慧明的雕塑形式風格多變,從這些作品裡看得出她把中國畫的線條,木刻的刀法和油畫的塊面結構,裝飾畫的誇張變形都吸收入形象。
  • 原來甘孜還藏著這樣的地質公園(組圖)
    原來甘孜還藏著這樣的地質公園(組圖)   墨石公園。(羅昱 攝)   人民網甘孜7月23日電 (羅昱)說起甘孜,如果你只知道新都橋、貢嘎冰川、康定情歌,那就該重新來看看了!或許你還不知道,這兒還藏著一座鬼斧神工的地質公園——墨石公園,她神奇又低調地屹立在甘孜州道孚八美鎮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處。   墨石公園,是中國唯一高原石林景觀,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第八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