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暮雪總喚春
陳習珍
我相信每個人的記憶中,總有一些年份因一些根植於心的特殊事件而成為特別之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舉世銘記這非凡的365天。
這一年,於我也是特別之年。既有破冰之喜,也有收官之悵;既有生命感悟,亦有砥礪成長,這一年,註定給我的人生塗上了一筆濃墨彩妝--
年初,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的首部詩歌散文自選集《鋼鐵玫瑰》由光明日報出版社順利出版。而我也因此領受了一場隆重儀式--新書發布會。那天,來自武漢、黃石、黃岡三地作協領導及著名作家詩人齊聚我家鄉,為我送上祝福與指點,家鄉黨支部書記、全國人大代表陳燎原也出席此會致辭祝賀。
在我人生履歷中,共領受過兩次為我舉辦的隆重儀式。一次是1984年我從鄉村的"走出";一次是這次的"回歸"。時隔36年,兩次儀式居然巧合在同一日子--8月23日,巧合在在同一地點--黃梅縣柳林鄉,這怎不值得記憶?怎不值得感激?
這一年,在我職業生涯即將落幕之際,我還收穫了"湖北新冶鋼十佳優秀幹部"榮譽稱號。參加工作33年了,明年將告別職場,當我再次走上領獎臺,手捧證書和獎盃時,感慨與從前完全不一樣,我意識到這是我職業生涯的收官之獎。
會後,我獨自去車間端坐在機器中間,靜靜地看著這一堆堆撫摸過千百次的沉重而又冰冷的鋼鐵,猶如看見自己的江山。那一刻,所有的苦累都煙消雲散,內心只湧動出一個詞--感恩!感恩企業,感恩同事,感恩奮鬥的歲月。我看著看著,仿佛看見機器裡有一個鮮活的自己;我摸著摸著,似乎在鋼鐵裡摸到了自己的體溫……
這一天是12月28日。
如果說這些收穫都是有形的,那麼更有無形的收穫珍藏於心,那便是我對人生、對生命、對自然的深層感悟--
2月26日,是我送別兒子回武漢做抗疫志願者的第六天,按公司規定,我要在這天去愛康醫院做復工前的體檢,這是困於疫情一個月之久的我,首次出遠門。一大早,我收拾清爽走到街上,卻見平時熙攘的幹道空無一人,整個城市出奇地靜涼,我數著行人和車輛,15分鐘,只有三人四車,不禁悵然。而路邊的小草卻在兀自嫩綠,樹上的鳥兒在自鳴歌唱,一種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回到小區,我俯身緊貼大地,感受著厚地的力量,那一刻,我聽見自己的心跳合著遠山布穀啼鳴,我知道春潮在望!
這一年,也有遺憾。11月23日,我生日那天,恰好收到大學同學從上海寄來的《畢業30年紀念冊》,本冊源於2018年同學聚會,我負責主編、撰稿工作,卻因故一直拖到今年10月才完工,待同學印製出來寄到每人手中,便整整遲了兩年。
晚上,大學班主任葉老師特地給我打來電話,聊了一個多小時,電話中,80多歲老教授激動不已,幾度哽咽。他說,收到紀念冊很開心,沒想到我們班級製作出了這麼一本精美的紀念冊,只是遺憾姚老師一個月前已去世,看不到這本冊子。聽聞此訊,我黯然神傷,深深自責,時不我待呀。
這一年,親情與離別也撞擊過我。10月15日,家人來電說母親病危,怕熬不過當晚,催促我們儘快回家見上一面,於是兄弟姊妹七人從各地紛趕回家。
一連幾天,我們圍著88歲老母親呼媽喊娘,竟然從死神手中奪回了母親性命。那幾天,我們誰都不外出,伴著雙親,一起做飯,一起圍坐,這情景,純粹而安然,也只在40多年前的兒時才有過。
一天午飯時,我望著父親:"爸爸,你這幾天看起來好開心啊",93歲父親笑眯眯說:"都是託你媽的福,你們平時總是忙進忙出,哪能悠悠伴我一日三餐啊,我就喜歡這樣的日子,圍在一起,熱熱鬧鬧。"
聽罷此言,徒生傷感。我想,奔忙的我們是否都該擠出一點時間給予親情?趁父母尚在,好好陪伴,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經歷這些事情,我的性情變得更為恬靜,我知道遼闊在展現。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歲月的年輪又添新環。今天是2020年歲末,在此我用一首小詩《我愛人間》表達我的心聲:
我愛人間
愛穹頂之下的江河、清風與稻田
我愛五嶽三山,愛日月星辰
愛人間的煙火與素顏
無數個靜夜
我俯下身子緊貼大地
只為聆聽胸膛之音敲打地殼之壁
每逢此時,總能聽到
地心深處傳來心的胎音
伴著花開之聲
我漸入安寧
啊,這是多麼美妙的時刻啊
是人間賜予我的仁愛與厚禮
時光來去
人間巋然
我該如何回報這份恩澤
又該怎樣把世間的美好傳承?
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唯有在每一個
昨天、今天和明天
奉赤子之心,把勤勞與良善
拋向人間
——END——
《黃石文學》本期責編|小玉
作者簡介|
陳習珍,筆名習小小,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專業,教授級高工,系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武漢市作家協會會員,黃石市作家協會會員。專業論文散見於《風機技術》《通用機械》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文學作品散見於《武漢作家》《廈門文藝》《黃石日報》《楚天文學》《大河》《詩苑》《黃石視聽》《東坡文藝》《長江詩刊》等報刊雜誌,著有詩歌散文自選集《鋼鐵玫瑰》。
【來源:黃石文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