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Matrix 機器人:
2020 年是喜慶之下的暗流湧動,是圓滿背後的意料之外;是漫長隔離期間的百無聊賴,也是重新走上街頭時的熱淚盈眶;它有不少讓人為之振奮的喜悅,也有無數個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
在你我生活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之後,2020 年終於走到了盡頭 —— 少數派2020 年度活動現已上線,作為對過去一年的回顧,Matrix 機器人也採訪到了幾位「不平凡的少數派們」,想和他們聊一聊過去這一年的工作與生活。
介紹一下你自己,2020 年主要是在哪兒度過的?
妻子愛做飯和收集食器,因為工作原因一般早餐是家裡最認真的一頓飯2020 年的特殊感想/經歷
這一年太特別了,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
上節主要是和疫情相關的。大年二十九的時候,公司群裡面就炸了,因為當時疫情已經出現人傳人的趨勢了,當時留在公司沒有走的人開始集中做疫情地圖。
年初二剛過完,因為擔心路線封鎖,我和妻子就從老家趕緊回到杭州。剛到杭州採購完,各個小區的隔離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候家裡沒有囤很多口罩,只能每天深夜去等盒馬或者叮咚買菜的外送機會。
那會疫情地圖已經有很大的流量了,公司讓我們開始準備對接。我們動員了好多醫生參與支援武漢的義診,但是那場面太……可以用壯烈來形容。許多醫生的義診名額一上線,幾乎都被秒殺光。在醫生群裡面看到有些醫生說,根本不敢睡覺,就想多安撫幾個人,別讓他們再出去跑醫院交叉感染;而同期全國各地都在支援武漢,能看到群裡陸續有醫生說,兄弟們我下了準備去前線,醫院組織要去增援武漢了,這裡交給你們了,那一會眼淚真的止不住。
當時有個機緣讓我加入了 YO!群的增援武漢的行動,是因為我們群裡有個武漢周邊城市的醫生在群裡說能否支援點口罩什麼的,馬上就用完了。我就把這個消息發到了 YO!群裡面,很快就有人來對接了,那會主要是子雄、大鵬、大力 Summer 等同學在對接,一方面聯繫海外的供應商往國內送貨,一方面聯繫有什麼渠道能進武漢。我記得當時還有個在武漢協和的醫生朋友自發組織了車隊,在武漢周邊對接貨物往市內的醫院運輸。
那時候每天基本上只睡五六個小時,睜開眼就開始忙,一直捨不得下線,倒不是為別的什麼,只是基於一個樸素的想法——能幫一個是一個。
這段經歷還有很多故事(這裡有詳情),但也就先在這裡告一段落吧。套用一句 B 站常見彈幕「此生無悔入華夏」。
人在過度應激之後會產生許多後遺症,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今年下半截便是後遺症的作用,一個不斷和 ego 對抗的過程 ——你會思考活著的意義和自己想要到達的遠方是什麼。
圖片來自好友 fonter 設計
所以下半年除了工作之外,就開始設計flomoapp.com,希望能完成自己一個未竟之夢,做一款好的思維工具出來。這可能是古典產品經理的執念吧哈哈(笑)
另外對我比較重要的就是,在山裡漫步的時間變多了。幾乎只要是晴朗的周末我都會去杭州的山裡待著,最喜歡的就是從靈隱寺走小路去法喜寺的那條小路,崎嶇陡峭但是非常安靜,空氣中迴蕩著寺廟的鐘聲,這時候最適合思考和獨白。
推薦 3 個你覺得不錯的年度好物
1/ 雲鯨掃拖一體機器人:
因為家裡養了三隻貓,妻子對衛生要求又很高,所以幾乎是每天都要吸塵和拖洗。雖然之前用戴森也還行,但是清洗起來太麻煩了。雲鯨這個好處在於,除了吸塵之外,還能自動化地把地板給拖乾淨(自己還會把抹布烘乾),除了換水之外基本上就能自己搞定,所以節省了不少時間(寫稿這會機器人正好從腳下溜過)。
2/ iPhone 12 Pro MAX
我是被蘋果生態捆綁很重的人,之前因為拍照原因一直使用華為,這次的 iPhone 終於從工業設計到拍照,以及續航和屏幕都讓人達到了滿意的狀態。其實單說手機各家真的差異不大,但是如果日常經常要開發或者協同,這一點蘋果的生態還是讓人望塵莫及。
想起當年喬老爺吐槽 MobileME、開啟新的 iCloud 業務時還覺得,5G 空間太大了根本用不完,但現在已經是乖乖的 2T 用戶了,不得不感慨其眼光之深遠。而從 hand-off 到雲剪貼板,再緩慢地把文稿以及桌面放到 iCloud,再支持 iPad 的隨行,整個漸進的過程則是篤定又悄無聲息。
攝於廈門紅點博物館 Apple 專區
3/ factorio
這是一款開發了很多年的小遊戲,但是開創了一個獨特的品類「工廠模擬」。這款遊戲幾乎沒有劇情:你的飛船在外星墜毀了,你需要不斷得開採各種礦產資源來生產各種材料,最終造出火箭離開。不過過程中隨著汙染越來越重,星球上的蟲子會對你的工廠不斷地攻擊。所以是一個塔防 + 模擬建造的遊戲。
喜歡這款遊戲是因為,它把整個人類的工業發展給抽象到一個遊戲中來,如果你看過陳平老師的《代謝增長論:技術小波和文明興衰》,那麼就會對其中提到的能源機、傳輸機、製造機、控制機的概念會心一笑。
而如果你學過一點點編程或者是個產品經理,則更推薦這個遊戲了。一方面是遊戲本身裡面存在大量「模塊調用」和「接口設計」,如果設計不好則會「緩存溢出」,對於設計產品的思維很有幫助。另一方面是看開發者的 releasenotes,以及看這個小遊戲建立的兩個小生態 —— MOD 和模板,對於設計開放型產品的架構也會很有啟發。
今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把體重減下來了,成功從穿 XL 的尺碼,變成了可以穿 M 的尺碼。而且遊泳的時候能一口氣遊上 30 個來回,對於長期不運動加從未進過深水區的人來說,是個很大的成就吧。
有哪些事情是你今年新開始做的?
「浪費」一些時間。之前似乎總是被什麼東西追著,非常沒有安全感,所以總想把每一分一秒利用到極致。有一陣很抑鬱的時候和心理諮詢師聊,她說我可能是小時候因為是個學渣導致的應激反射,成年之後對自己要求過於苛刻。
所以今年會花時間在杭州的城市裡找一些有趣的角落發呆,走一條沒走過的山路,騎車在湖邊遛彎,在家裡玩玩遊戲,約老朋友來杭州玩玩等等,主要是避免內心對於「投資」這種時間的負罪感。可能年輕的時候需要把時間都「投資」出去,而現在希望能拿一點點利息來「消費」一下。
夏日,和老友們約在杭州爬龍井山今年最難忘的幸福/開心時刻?& 有沒有今年特別喜歡/特別有紀念意義的照片?背後有什麼故事?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在我們上海的小屋拍照,一小時之後這個承載我們在上海回憶的小屋就會過戶給另外一戶人家,而我們也在杭州的六和塔的江對面,定居了下來。
2008 年剛來上海的時候,說是身無分文也不會太離譜。記得當時還和一幫大學同學在外灘溜達時候說,這輩子有沒有可能在上海有一間自己的房子,說完兩個人把兜裡僅有的錢拿去買了麥當勞的蛋筒,然後走路回的家。2014 年想買房的時候,覺得貸款一百多萬實在是太嚇人了,何時才能還清,然後好死不死的那時候又開始創業,妻子一身廚藝都是那時候逼出來的 —— 畢竟工資微薄只能在家做飯省錢。但其實沒過幾年,這些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了,記得之前百姓網 CEO 健碩寫過一篇文章讓我們都印象深刻 ——對貢獻有激情,對回報有信心,回頭看看,確實如此。
雖然那時候拮据,但是日子過得卻很豐富。這個小屋是妻子設計的,有個天井養了很多花草和魚,貓咪也經常在屋子內外溜達。但這個小屋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家」不是一間房子,而是一個不斷流動的概念,並不是在某一次盛大的慶典之後就不再更新,需要不斷地迭代和變換,像一幅作品,永遠沒有完成的狀態。
在年富力強的時候還有隨時遷徙的能力,是一種幸運吧。
推薦一本今年看過的書
項飈的書《把自己作為方法》,以及還想私心多推薦一本陳嘉映老師的《何為良好生活》。
這兩本書的特點都是非常「誠實」,沒有坐而論道的虛無縹緲的概念,就是如長輩的生活經驗一樣。
比如關於焦慮。我們總說焦慮,總調侃被福報,總對未來憂心忡忡。我們習慣性抱怨為社會競爭壓力大,但是也就此作罷。而「對現在的否定」這個洞察,點明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目標及意義由內化轉向外化帶來的副作用——我們都在別人設定的框架下狂奔, 為了達到一個世俗意義上「成功」的目標。
比如關於做事。項飈說道:任何東西都是一點一點做出來的,所以要重視創造的物質性過程。物質性包含你在哪個空間,喝什麼茶用什麼紙寫。布羅代爾說:看上去很大的一件事,比如全球性貿易,仔細看下來是由許多小環節構成的,一定要看整個物理性的過程。
這種過程,需要很多耐心,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其實做產品(也包括其他許多事情)沒有什麼捷徑,沒有幾本書幾堂課就能讓能力突飛猛進,必須去一線調研,去挨個分析數據,做失敗一個又一個產品,從中得到反思,然後慢慢地將這些經驗累積起來。不是說宏觀的分析不對,而是許多時候缺少豐富的細節和經驗,只能止步於某個層次,再難深化執行,而變成了坐而論道。最終就變成了所謂的「溝通技巧」,成了嘴炮型選手。
攝於廣東揭陽大槐樹村衛生院
比如關於理想。陳嘉映在書中寫道:我們並不是先有個與現實無關的理想,然後面對一個與理想無關的現實。我們生在具體的現實裡面,理想是在這個現實裡呈現的。我們在成長和做事的過程中變得具體,是具體的事情在發生,而許多時候我們忙著做事,忽略了和理想之間的關係。而無論你抱有怎樣的理想,都無法原封不動地體現在這些實際工作中。理想因此變得微弱,變形。
我該怎樣生活?不是選擇道路的問題,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知道這條路怎麼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
自身通透,洞明自己行在何處,渾然一體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從而能貼切著自己真實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路上。
最後項飈還提到了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認命不認輸。
今年思考最多的問題?
如何誠實地面對自己。
曾經我認為誠實就是簡單地「不對別人說假話」,但後來發現這樣解釋過於狹隘。其實人最容易欺騙的是自己,所以後來我理解誠實為坦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但 follow your heart 就是誠實麼?這要看目標是內化還是外化的,倘若是外化的目標(即別人期望你怎麼做),那麼這件事本身就是不誠實的事情。只有自己內化的目標,才是真正值得 follow 的,才是真正的誠實——因為你已經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可要什麼,不要什麼。
誠實不僅僅是表現在溝通,還表現在做事。比如一個產品設計是否誠實,不僅僅是不欺騙,也還包含不誇大,不自己感動自己,坦誠的將優缺點暴露出來,將事實和你的欲望,他的動機,擺在他的面前。
可以在全球自由移動後,第一個想去的地點
三鷹之森美術館,和妻子因為都愛宮老爺子的動畫相識,加上自己曾經學動畫的,家裡還有一堆宮老爺子的畫集,趁著老爺子還在,去朝聖。
展望 2021
尋找到「餘生只做一件事」的那件事,就像《不了神話:宮崎駿》裡面的宮老爺子那樣,一邊說煩躁,一邊又投入了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