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R 大講堂」大牛、學霸們的精華分享一次看個夠 | 年度盤點

2020-12-06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2017 年,在 GAIR 2017 大會成功舉辦後,雷鋒網旗下宣布成立了一個全新的高端學術分享品牌「GAIR 大講堂」。在過去的一年裡,GAIR 大講堂通過舉辦高頻次的學術分享活動(包括線上和線下),實現了學術專家、AI 業者與高校學術青年之間的深度交流。以下是我們的年度盤點。

國際頂會論文解讀(線下)

AAAI 2018預講會哈工大場(上)

AAAI 2018預講會哈工大場(下)

內容簡介:本次 AAAI 2018 預講會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 15 所高校和研究單位的老師和同學分享他們在 AAAI 2018 中接收的 25 篇論文,內容覆蓋有聊天機器人、語義依存圖、文本摘要、機器翻譯、信息抽取、表示學習等多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會議吸引了 200 多名老師和學生來此參會並進行交流。

CVPR 2017 專場

CVPR(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是 IEEE 舉辦的年度學術性會議,會議主要關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等方面的技術內容。在各種學術會議統計中,CVPR 有著非常強的影響力和高排名。在美國夏威夷舉辦的CVPR 2017 大會上,學術界和工業界都給予了極高的關注度,無論是收錄的論文數和參會人數都刷新了 CVPR 的歷史紀錄。

CVPR上海交大專場回顧

內容簡介

吳佳俊(MIT EECS 系三年級博士生)分享了 A Point Set Generation Network for 3D Object Reconstruction from a Single Image,提出的點雲生成網絡解決了如何用深度神經網絡從單張圖片中恢復重建三維物體這個難題。

汪洋(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資深算法工程師)分享了阿里人工智慧實驗室入選的論文:Contextual Attention-based Memory Networks for Scene Labeling。

論文提出了一種 Episodic CAMN 方法,並在該方法的基礎上定義了一種由全卷積神經網絡和帶有反饋連接的注意力機制記憶網絡構成的統一框架來實現上下文信息的選擇和調整。

楊蕊(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分享的是 Video Segmentation via Multiple Granularity Analysis,講解了視頻目標分割傳統方法,以及該論文中提到的新方法遇到的挑戰,比如視頻模糊,有遮擋,形變,和光照等因素影響。

林天威(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分享的是 Single Shot Temporal Action Detection,並且利用該論文中提到的方法獲得CVPR舉辦的ActivityNet Challenge 2017兩項冠軍。

王敏思(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分享的是 Recurrent Modeling of Interaction Context for Collective Activity Recognition,論文提出了一個基於多層次遞歸神經網絡的群體行為識別算法,在群體行為資料庫Collective-Activity獲得了目前很好的識別精度。

CVPR清華專場回顧

內容簡介

段嶽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三年級博士生 )分享的論文題目是:Learning Deep Binary Descriptor with Multi-Quantization 。 他分別從四個方面介紹了他的論文研究:背景介紹,文章方法,實驗結果,參會心得。

孫剛(Momenta 研發總監&聯合創始人)分享的論文題目是:Squeeze & Excitation Networks。這篇論文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穎的神經網絡模塊稱為Squeeze & Excitation(簡稱SE),以此大幅提升模型的精度。

鄭賀亮(中科大&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生)分享的是:Look Closer to See Better: Recurrent Att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Fine-Grained Image Recognition。論文中設計一種RA-CNN的網絡結構,將不同尺度的重要區域綜合起來進行分類,實現了定位和精細化特徵學習之間的相互促進,在精細化物體分類的任務上取得非常理想的結果。

邱釗凡(中科大&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生)分享的題目是:Deep Quantization: Encoding Convolutional Activations with Deep Generative Model。論文中提出了基於深度生成模型的卷積層特徵的提取整合方案,並將最終得到的全局特徵應用在不同分類問題當中。在圖片精細分類和視頻動作識別兩個問題上,該方法均體現出較好的性能。

CVPR哈工大(深圳校區)回顧

內容簡介

左旺孟(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分享的論文題目是:Deep learning models for image restoration and depth enhancement 。文章設計了一種新的去噪CNN網絡,並結合半二次分裂方法將其推廣應用於廣義的圖像復原問題的求解。

黃偉林(碼隆科技首席科學家)& Matt Scott(碼隆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TO)分享的主題是:CVPR WebVision 挑戰賽分享與展望。他們共同分享了參加競賽的算法思路和方法方面的相關經驗,以及針對現實場景中非人工標註數據的訓練和學習技術的探索。

陳曉智(清華大學博士)分享的是:Multi-View 3D Object Detection Network for Autonomous Driving 。論文中提出了一種多視角三維物體檢測網絡(MV3D),通過融合雷射點雲和 RGB 圖像來實現物體的三維定位與檢測。

李琛(浙江大學博士)分享的主題是:Biological Human Skin Color Model: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李博士和團隊其他人在CVPR 2017 發表的兩篇論文《Radiometric Calibration from Faces in Images》和《Specular Highlight Removal in Facial Images》中利用人臉膚色的生物學模型先驗知識,在高光分離、相機響應函數校準這兩個問題上,效果取得顯著提升。

NIPS 2017 專場

繼 CVPR 2017 會議在報名人數以及論文收錄等方面創下多項「歷史第一」之後,計算神經科學頂級學術會議之一——NIPS(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在文章收錄結果僅僅公布 10 天之後,官方數據顯示註冊名額已滿。人工智慧關注度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NIPS 清華專場回顧 

內容簡介

NIPS 2017 共收到 3240 篇論文投稿,有 678 篇論文被選中作為大會論文,比例 20.9%,其中有 40 篇被選中進行口頭報告(oral),112 篇選為 spotlight 進行展示。這些數字刷新了大會歷史記錄。

陸洲(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大四本科生)分享題目是:The expressive power of neural networks : A view from the width。這篇論文從寬度入手,分別從寬度帶來的相變,以及寬度與深度對效率的影響來做實驗,得到了關於神經網絡表達能力的新結果。

鄧志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智所博士生)分享題目是:Structur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該論文提出結構化生成對抗網絡(SGAN) 來解決半監督條件產生式建模問題。

陳鍵飛(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智所博士生)分享題目是:Population Matching Discrepancy and Applications in Deep Learning。主要介紹了他們在NIPS 2017上提出的樣本匹配差異(PMD)。

汪躍(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博士生)分享的是:Finite sample analysis of the GTD Policy Evaluation Algorithms in Markov Setting。這篇論文中首先證明了在數據來自於馬爾科夫鏈的情況下,鞍點問題的期望意義下和高概率意義下的有限樣本誤差,進而得到了更接近於實際情形下的GTD的算法的有限樣本誤差分析。

單小涵(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分享的是:Influence Maximization with epsilon-Almost Submodular Threshold Function 。論文中提到了一種近次模函數,並以這類函數作為閾值,研究通用閾值模型下的影響力最大化問題。

學術青年分享會(線上)

達觀數據張健:文本分類方法和應用案例 

內容簡介:此次分享中,張健按照 NLP 概述、文本分類的傳統方法、深度學習在文本分類中的應用和案例介紹四個板塊,結合在達觀數據的系統設計和應用經驗,分享了他的見解。

優必選雪梨 AI 研究院王超嶽:基於生成對抗網絡的圖像編輯方法   

內容簡介:對於圖像編輯任務,現在面臨的兩個重要的挑戰分別是:如何提升生成圖像的質量和如何靈活控制生成圖像內容。如何解決,王超嶽帶來詳細解讀。

極限元算法專家:深度學習在語音生成問題上的典型應用 

內容簡介:深度學習在語音生成和語音增強上的新穎應用方法

Video ++孫兆民:人工智慧行業報告——視頻內容識別行業分析   

內容簡介:這份報告並非針對人工智慧領域全局觀,而是解構視頻行業,圍繞國內視頻內容識別這一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展開討論,從市場、產品、技術、商業模式、人才等多個維度出發,淺析人工智慧技術在視頻中的發展方向。

搜狗研究員講解基於深度學習的語音分離 

內容簡介:語音分離的目標就是從環境等幹擾中分離出主說話人的語音,本文介紹的是基於深度學習的語音分離。

如何用超大規模真實駕駛視頻數據集做端到端自動駕駛

內容簡介:文章中主要分享的是基於徐華哲和他的同學們發表的 CVPR 2017 的收錄文章「End-to-end Learning of Driving Models from Large-scale Video Datasets」,這是對端到端自動駕駛的一個嘗試。

BasicFinder 標註平臺數據科學家吳昊:從數據採集與標記行業看數據與深度學習之關係   

內容簡介:本文主要介紹的是數據規模、數據質量等與深度學習算法之間的關係,以及為算法做數據準備的一些經驗。 

中科院曹婍:基於深度學習的社交網絡流行度預測研究 

內容簡介:本文主要介紹的是目前網絡信息流行度預測研究的進展,以及中科院博士生曹婍提出的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端到端流行度預測框架(DeepHawkes 模型)。該工作已被國際會議 CIKM 2017 錄用並發表。

香港科技大學施行健:深度學習用於短臨降雨預報的一個基準和一個新模型

內容簡介:本文介紹了 NIPS 2017 論文: Deep Learning for Precipitation Nowcasting: A Benchmark and A New Model 中提到的核心算法模型。該論文的作者之一施行健給我們詳細講解了論文中的核心思想以及模型的演進過程。

清華大學馮珺:當強化學習遇見自然語言處理有哪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內容簡介: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強化學習技術,更好地解決自然語言處理中的兩個經典任務:關係抽取和文本分類。  

多倫多大學博士生趙舒澤: 如何在FPGA上實現動態電壓的調節?

內容簡介:本文介紹了其中一種降低 FPGA 能耗的方法——基於自測量的 FPGA 動態電壓調節解決方案。

浙大博士生劉漢唐:帶你回顧圖像分割的經典算法 

內容簡介:本文第一部分介紹的是傳統視覺的圖分割算法,第二部分是近幾年流行的深度學習算法中的經典技巧。

新的一年雷鋒網「AI科技評論」會持續輸出更多優質內容,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CCF 會員,這是屬於您的 CCF-GAIR 2019 優惠門票
    在辦會質量上,CCF-GAIR 2019 延續了過去 3 屆的嚴謹與專業——外行人士眼中,CCF-GAIR 是個「有質感」的盛會;業內人士卻知道,CCF-GAIR 在學術含金量上決不妥協。外行人士眼中,CCF-GAIR 是個優質內容「聽不完」的盛會;業內人士卻知道,CCF-GAIR 無論在專場還是議題設置上都緊跟時代脈搏。
  • 「少數派們」的 2020 回顧:少楠的年度推薦
    ,2020 年終於走到了盡頭 —— 少數派2020 年度活動現已上線,作為對過去一年的回顧,Matrix 機器人也採訪到了幾位「不平凡的少數派們」,想和他們聊一聊過去這一年的工作與生活。 而如果你學過一點點編程或者是個產品經理,則更推薦這個遊戲了。一方面是遊戲本身裡面存在大量「模塊調用」和「接口設計」,如果設計不好則會「緩存溢出」,對於設計產品的思維很有幫助。另一方面是看開發者的 releasenotes,以及看這個小遊戲建立的兩個小生態 —— MOD 和模板,對於設計開放型產品的架構也會很有啟發。
  • AAAI 七大精華大盤點,零距離體驗國際人工智慧大會
    而在今年的「Ordinal Constrained Binary Code Learning for Nearest Neighbor Search」中,黃飛躍採用了一種新型的保持排序散列方法,即 Ordinal Constraint Hashing (OCH),並在三個大規模視覺搜索基準數據集(LabelMe, Tiny100K 和 GIST1M)中取得了性能較好的結果。
  • 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但清華招生卻官方評價: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怎麼回事?不妨一起來從幾位候選人的履歷裡,一探究竟。劉泓:三篇一作頂會來自電子系的劉泓同學,可能是所有候選人中,學術最「硬核」的。還是本科生的他,目前在Google Scholar的累計引用已有86次。在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龍明盛副教授指導下,以一作身份發表的論文達到了5篇。
  • 中科大學霸們愛看哪些書? 絕版書成榜首
    日前,中科大圖書館發布《圖書館紙質圖書2015年度借閱報告》。過去一年裡,中科大的學霸們都愛看哪些書?  根據這份借閱報告,2015年度,中科大的學霸們借閱最多的依然是《電磁學千題解》。
  • 清華年度演講震撼無數人! 哪有什麼天生學霸, 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
    原標題:清華年度演講震撼無數人!哪有什麼天生學霸, 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 2018年清華大學新年聯歡晚會上, 2017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揭曉也許答案就在這句話中「沒有什麼大牛學霸,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是的,其實秘訣只有4個字—— 厚!積!薄!發! 清華學生狄迪用平凡的語言, 講述了一個個年度人物不平凡的故事。
  • 當清華北大學霸遇見抖音
    在不少人的觀念裡,學霸和抖音,應該像是地球的兩極那樣不會相遇,但事實卻是,當學霸們遇上抖音,往往能爆發出一種有別於其他短視頻博主的魅力。常有人給這些博主們留言說,「師哥,三年後等我」,還有人說「每次太累了學不下去了就來看看你的視頻」,一個四川的考生考上985大學之後興奮地給張自豪留言:「以前我覺得我不行,但我從你的視頻裡獲得了力量。」
  • 美國兩院院士、超級計算機專家陳世卿將出席 CCF-GAIR 2019...
    20 世紀 90 年代,作家麥可·克萊頓寫「侏羅紀公園」時,就在書中「安排」了四臺克雷公司的 X-MP 超級計算機為主題公園的 DNA 測序儀提供動力,最終成功讓恐龍恢復生機。投入「第三腦」研究在超級計算領域可算是「功成名就」的陳院士,卻未因此停下求知的步伐,而是在意識到類腦計算的巨大潛力後,開始組織美國矽谷的非盈利第三腦研究院,專注於世界領先的研究腦、保護腦、發展腦和延伸腦的研發項目。
  • 關於「復聯3」的影評,看這一篇就夠了
    那時候誰都沒想到,6年之後,滅霸會血洗MCU;而曾經的「六人小組地球和平保衛隊」會壯大到如此規模。而今天的漫威粉們圍起來都可繞地球好幾圈了。香玉也不玩虛的,劇情介紹什麼的太沒意思,我就直接講大家最感興趣的東西。警告:以下內容嚴重劇透!!
  • 100+文娛作者,18位首批嘉賓,「娛刺兒」年度盛典來了
    十天前,我們發布了《「娛刺兒」2020年度盛典|跨越山河大海,我們就要見第一面了》,向所有人公布了我們即將舉辦的年度文娛大會。2020年充滿意外,我們在不確定性中忐忑前行。但也發現,在這個複雜危險的時代裡,仍有一批探索者,於內容的長河裡發出微光。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美國時間 4 月 9 日,扎克伯格放棄了他的 T 恤加牛仔褲,穿上了西裝,步入美國國會,向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提交「8700 萬 Facebook 用戶數據是如何被不當分享給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的書面證詞。
  • 威鋒十年:叫一聲「果粉」,你還敢答應嗎?
    「鋒友」們也許不知道,他們每天的極度活躍每年能給威鋒至少帶來一千多萬的收入。威鋒也給鋒友們制定了完善複雜的積分等級制度,名字從「爛蘋果」、「小蘋果」、到「金蘋果」、「白鑽蘋果」。不同的等級對應著不同的權限,至少要混到「白蘋果」才可以給自己覺得差勁的內容「扣分」。當我問起身邊一個威鋒「紅蘋果」,為什麼那時候那麼愛上威鋒,他的答案是這樣的:「刷論壇看各種教程再折騰手機,這是一個馴化手機的過程。
  • 2018 年度人工智慧熱門事件大盤點:「悲喜交加」
    AI 科技評論的讀者們又與我們度過了相伴相隨的一年,與我們一起見證了人工智慧在這一年所面臨的發展與挑戰。以下 AI 科技評論就帶領讀者們回顧一下 2018 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熱點事件。如果用「高歌猛進」來作為人工智慧 2017 年發展的形容詞,那它在 2018 年的發展則可稱得上是「悲喜交加」了。
  • 她從「壞學生」逆襲成學霸!史丹佛大學真正看重的,並不是成績
    她從「壞學生」逆襲成學霸!史丹佛大學真正看重的,並不是成績《一刻talks》曾經辦過一期主題為「未來教育」的演講,邀請了幾位教育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當前教育的境遇與挑戰。當中有個演講令我印象極深,演講者是史丹佛大學女子網球隊前隊長李若琦。整個演講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卻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和啟發,因為它讓我看到了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 繼施堯耘之後,又一量子計算大牛入職阿里巴巴達摩院
    施堯耘對馬裡奧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他為「我最崇敬的科學家之一」,評價他是「天才式解決問題的高手」。施堯耘認為這位新晉大牛「不屬於象牙塔內的人,很喜歡與做應用的人合作,希望自身研究對實際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 親密的關鍵,是彼此分享內心的脆弱|「沉迷學習」
    美劇「Upload」中父女間的談話Nora在和父親聊起這個「假約會對象」Nathan和現實生活中炮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準約會對象」Byron時,父親察覺到了諾拉對於兩個男生的不同態度,就問她是不是因為工作關係預習過了
  • 「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26位嘉賓首公布,直覺會火 | CCF...
    (特價1999元五折門票限量搶購中,購票參會連結:https://gair.leiphone.com/gair/gair2019。)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 24 項,總經費 1.1 億元。發表論文 210 餘篇,SCI、EI 收錄 160 餘篇;發表文章被他引 361 次;出版著作 1 部。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獎 1 項,航天部二等獎 3 項。
  • 品一杯「經濟學人」咖啡 – The Economist Espresso #iOS #Android
    品一杯「經濟學人」咖啡 – The Economist Espresso #iOS #Android 生活中能讓我們不明覺厲的東西很多,可有三個標籤除此之外還讓我們望而卻步
  • 「美女學霸」錢璐璐: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學霸札記」一個免費下載學習資料的地方 每晚22:00與你相約~ ▼ 眾所周知,自計算機初始發明以來,科學家們就在不斷用複雜的發光二極體和微電路,刷新著人們對於智能的認知,試圖製造著微小精確
  • 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中國科普博覽x知乎年度盤點
    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馬上要過去。 過去的這一年,哪些科學事件讓我們銘記?哪些科學人物讓我們關注? 中國科普博覽與知乎共同推出科學年度盤點「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讓我們一同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