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練過功的人或者具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感覺到宇宙中有一種神秘力量。由於早期人類還沒有產生自然科學,因此對這種自然現象不理解,於是印度產生「魂論」,西方產生「神論」,而中國產生「道論」,「氣論」,道論,氣論是同一事物。所有人類文明,不過是這三論。
現代自然科學知識的成果,已經能夠解釋人類早期文明的三論,用科學原理,科學成果,分析人類早期文明的成果,哪些屬於科學部分,哪些屬於宗教迷信部分,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是科學發展的必然過程。
現代科學,只是人類文明的一小部分,現代科學,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但同時這種反自然,與自然選擇規律對著幹的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其雙刃劍效果越來越明顯,西方人類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出現綠色組織,環保組織等,甚至呼籲回歸自然,但無法解決。在人類繁榮與人類毀滅的矛盾中,這是當代人類面臨的最重大問題。
分析人類文明,必須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自然科學的理論,成果,規律,作為證據,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這種結論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從目前的人類認知看,人類是最相信科學的。之所以有人還相信迷信,是因為自然科學還無法解釋那些現象。如果能用自然科學解釋那些現象,迷信也就變成了客觀存在事物。本團隊力圖用自然科學,解釋宇宙的一切現象,絕不摻雜半點迷信。宇宙中的神秘力量是什麼?我們用大一統理論,解釋了宇宙的本體論,宇宙的物質世界究竟是誰創造的,解釋了中國易經五行相生相剋的科學原理,解釋了人神相通的科學原理,解釋了人體特異功能及超自然現象的科學原理。詳情本文不再贅述,擇要回答宇宙的神秘力量究竟是什麼?
宇宙的物質世界究竟是誰創造的?是宇宙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神秘力量,現代科學稱為暗能量,這種暗能量是由陰陽兩種能量構成的,它們的矛盾運動,氣化交合,誕生了宇宙物質世界,中國萬餘年前的氣生萬物神話傳說,指的就是這種暗能量。其實這並非神話傳說,這是中國古人早斯發現的宇宙科學規律,也是中國氣論哲學的開端。
暗能量這種自然力,是客觀存在的,一般練功的人都能體會到。暗能量作為暗能量場,瀰漫於整個宇宙世界,按能量的所有變化,作為一種記憶力,瀰漫於整個宇宙世界,形成記憶力場。宇宙是由暗能量場和記憶力力組成了,他們既是物質同時也是意識,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這種暗能量場和記憶力場的基本規律是什麼呢?恩格斯說,自然是流動的,和循環的,這就是宇宙的兩大基本規律。流動和循環,構成宇宙的本質特點。宇宙是流動的,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宇宙是循環的,怎樣理解?宇宙怎麼個循環法?本文今天探討這個問題。
在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吸引,煙滅,轉化過程中,每一百萬個單位中,誕生出六個熱引力,這是一種熱引力自旋團, 這就是暗能量轉化為暗物質。科學稱為暗物質。 最初是一個熱引力,後來不斷積累,出現六個熱引力。從第一個熱引力出現時,開始互相,輻射,吸引,交流,積累到六個熱引力時,於是宇宙世界出現了重大革命,真正的物質粒子誕生了,中微子。
六個熱引力誕生出中微子,並不是自然而言過度的,而是通過一種大爆炸實現的。六個熱引力大爆炸,然後出現了中微子。熱引力自旋團大爆炸,熱引力被打回了原形,又變成了吸引力和離心力。暗物質又變成了暗能量,同時誕生了中微子。這是宇宙最重要的一次循環。暗能量(吸引力和離心力)→轉化為暗物質(熱引力自旋團)。接著反轉:暗物質(熱引力自旋團)→爆炸為暗能量→出現中微子。科學家已經觀測到,暗能量正在吞噬暗物質,就是這種宇宙循環現象。暗能量和暗物質,是互相轉化的。
宇宙物質世界中微子誕生後,通過五次大爆炸,形成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出現星雲,星系,恆星,形成今天的宇宙物質世界。這五種宇宙運行形態當今是同時存在的,同時影響和決定宇宙物質世界的運行。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律是一個拋灑→集聚→再拋灑,再集聚的過程。每次拋灑→集聚一個循環過程,誕生出一個更高級的宇宙運行形態。
運行圖是這樣的:
第一次拋灑,暗能量→轉化為暗物質。反轉集聚,通過爆炸,暗物質轉化為暗能量,誕生中微子物質運行形態。這是第一次大循環。
第二次拋灑,中微子大爆炸階段,全部變成暗能量,打回原形,隨後出現暗物質,中微子,誕生夸克。然後開始聚集,夸克→變中微子→變暗物質→黑洞→奇點→變暗能量。這是宇宙第二次大循環。
第三次拋灑,夸克大爆炸階段,全部變成暗能量,打回原形,隨後出現暗物質,中微子,夸克,誕生中子質子。然後開始聚集,中子質子→變夸克→變中微子→變暗物質→黑洞→奇點→變暗能量。這是宇宙第三次大循環。
第四次拋灑,中子質子大爆炸階段。全部變成暗能量,打回原形,隨後出現暗物質,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誕生原子。然後開始聚集,原子→變中子質子→變夸克→變中微子→變暗物質→黑洞→奇點→變暗能量。這是宇宙第四次大循環。
第五次拋灑,原子大爆炸階段。全部變成暗能量,打回原形,隨後出現暗物質,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誕生分子。然後開始聚集,分子→變原子→變中子質子→變夸克→變中微子→變暗物質→黑洞→奇點→變暗能量。這是宇宙第五次大循環。當今宇宙正處於第五次大循環階段。
暗能量→變暗物質,暗物質→變暗能量。暗能量→變中微子,中微子→變暗能量。暗能量→變夸克,夸克→變暗能量。暗能量→變原子,原子→變暗能量。暗能量→變分子,分子→變暗能量。這就是宇宙大循環。中國的氣論,指的就是這種暗能量。氣→生萬物是科學哲學原理。萬物→轉變為氣,也是科學哲學原理。
這是宇宙暗能量場和記憶力場規律,中國哲學叫木,火,土,金,水五種宇宙運行形態。在宇宙第五種運行形態,也就是水的運行形態,出現地球生物場。這種更深刻,更複雜的變化。宇宙中的所有存在變化,都是生生滅滅變化過程,是相生相剋的過程。這種相生相剋過程並不是兩種事物互相相生相剋,更不是一個事物自生自滅。而是宇宙五種運行形態相生相剋。是多種事物的普遍聯繫,是誕生存在的客觀規律,因此五行相生相剋宇宙所有事物的規律。這種規律只有中國人懂,其他人類所有民族都不懂。這是中國古代先賢,以中華民族的智慧,通過與宇宙暗能量場和記憶力場相通獲得的。而且在8千年之前。印度佛教沒有這種智慧,佛祖只是2500年的事。西方的一神論是西方人類 童年智商,而耶穌也不過兩千年,同中華民族智慧無法相比。
地球生場規律,繼承宇宙大循環的所有規律,類推出宇宙生物場自己的規律。關於地球水的來源,爭論很多。在宇宙第四種運行形態,金的形態,也就是原子運行形態,就有了元素周期表,因此,水分子,是地球固有的,是宇宙第五次大爆炸誕生的。水是誕生生命的物質條件,由於大氣層中閃電的作用,地球中最原始的無機物質形成胺基酸等最基本的生命體的單體,米勒實驗驗證這一點。然後經過漫長的化學反應,胺基酸逐漸形成肽鏈的高分子的物質,然後再經過漫長的演化而與其他大分子物質形成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聚集起來,形成團聚的多細胞團,多細胞內部功能出現分化,這種演化是按照陰陽互根,對立統一,相生相滅的規律出現的。
多細胞生物從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等單細胞動物到線形動物,多細胞動物演化出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進一步演化到脊索動物,逐漸出現脊椎動物的雛形。脊椎動物從魚類開始進化,魚類向著兩棲類發展,離開水而相對獨立生活,呼吸系統進化很大,從鰓到肺和皮膚呼吸.兩棲類再到爬行類,表皮能夠防止水分蒸發,呼吸系統進一步進化.然後到了鳥類,最終演化成哺乳類。整個進化過程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
這只是自然演化進化的現象,真正的科學規律是什麼?宇宙中存在著三個場,第一個是宇宙暗能量場和記憶力場,基本規律是十天幹,五行相生相剋。第二個是地球暗能量場和記憶力場,也就是生物場,基本運行規律是12地支。宇宙的十天幹與地球的12地支,組成地球萬事萬物的五行相生相剋規律,而在某些區域,某些局部,某些系統,形成第三個場,這就是小物候的生態平衡場。事物存在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按照推類的法則不斷誕生新事物,新存在。地球的演化進化,同樣是通過量積累質飛躍,通過大爆炸大滅絕的形式進行的。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此次災難曾導致大約85%的物種滅絕。奧陶紀約開始於5億年前,結束於4.4億年前。 當時氣候溫暖,全世界幾乎都被淺海海水淹沒。生物種類極多,有海生藻類和多種海生動物。其中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動物中的海豆芽,軟體動物中的鸚鵡螺類、腹足類、瓣鰓類等,棘皮動物海林檎等,還有海生節肢動物中的大型板足鱟和低等魚類等,形成大規模的無脊椎動物。地球生物場已經十分完美,但是軟體動物已經達到了量積累,動物現象不能只停留在軟體動物階段。記憶力場要類推出脊椎動物,必須大規模滅絕高等軟體生物,在保留生命的基本因素下,記憶力場會牢記軟體生物的所有智慧,然後把這些智慧集中起來,再類推出比軟體生物更高級的智慧,脊椎動物。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當時陸生植物,兩棲動物大發展,特別是海洋脊椎動物飛越發展,爬行動物也開始出現,脊椎動物魚類,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動物現象不能只停留在海洋中生存,要向陸地發展。向陸地發展就必須出現陸地脊椎動物。要出現陸地脊椎動物,必須大規模滅絕海洋脊椎動物。在保留生命的基本因素下,記憶力場會牢記海洋脊椎動物的所有智慧,然後把他們滅絕,出現陸地脊椎動物。這次大滅絕,使得那時75%的生物永遠的消失,包括頂級掠食者鄧氏魚在內的所有盾皮魚,首種胎生脊椎動物艾登堡母魚、陸地脊椎動物的祖先真掌鰭魚和提塔利克魚以及所有頭甲魚都在這場浩劫中滅絕了。但在這場災難中,有一項了不起的進化:出現了首次能在陸地行走的脊椎動物:提塔利克魚。提塔利克魚雖滅絕了,但其中一支進化成更先進的物種,魚石螈。魚石螈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四足脊椎動物的祖先,它們迅速代替節肢動物成為陸地主人。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古生代早期的三葉蟲,海蠍,四射珊瑚、橫板珊瑚、蜓類有孔蟲以及海百合等全部絕滅,腕足動物、菊石、棘皮動物、苔蘚蟲等所剩無幾。陸棲的單弓類群動物和許多爬行類群也滅絕了。 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於新生物種類。新 生態系統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什麼發生這次大滅絕?海洋生物有了,陸地生物有了,還沒有空中生物,陸海空三個空間,要均衡發展,建立新的生物圈系統,實現新的生物場平衡。飛行類動物大量出現。各種有翅昆蟲,比如:蝴蝶、蛾、甲蟲、蜜蜂、蚊、蒼蠅、蟬等, 它們的祖先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植物的面貌在在二疊世晚期也發生重要變革,出現了繁榮於中生代的裸子植物如松柏類和銀杏類。二疊紀的植物景觀特點說明古生代的植物已趨衰退,逐漸過渡為中生代植物。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這次生物大滅絕也造成了75%左右的物種消失,其中主要為海洋生物。生物變革方面,陸生爬行動物明顯發展。古老類型的代表(如無孔亞綱和下孔亞綱)基本絕滅,新類型大量出現,並有一部分轉移到海中生活。淡水無脊椎動物發展很快,海生無脊椎動物的面貌也為之一新。菊石、雙殼類、有孔蟲成為重要門類,而筳及四射珊瑚則完全絕滅。
爬行動物在三疊紀崛起,主要由槽齒類、恐龍類、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其總體結構是後來主要的爬行動物以至於鳥類的祖先模式;恐龍類最早出現於晚三疊世,有兩個主要類型:較古老的蜥臀類和較進化的鳥臀類。海生爬行類在三疊紀首次出現,由於適應水中生活,其體形呈流線式,四肢也變成槳形的鰭;似哺乳爬行動物亦稱獸孔類,四肢向腹面移動,因此更適於陸地行走。這一時期是陸海空生物類大量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恐龍家族的整體覆滅,地球上80%左右的物種滅絕,除恐龍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在這次事件中滅絕。哺乳動物則存活下來,並輻射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陸地上只有一些昆蟲,能在水邊生活的兩棲和爬行類,以及一些小型的獸腳類恐龍和哺乳動物生存了下來,其中獸腳類恐龍都演變成了如今的鳥類。滅絕的主要原因是為高級智慧生命,人類的出現做準備。
科學家從地球變遷,氣候變化以及外星撞擊等分析生物圈五次大滅絕的原因,有一定道理。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滿足生物從簡單到複雜,從低向高級發展的需要,記憶力場智商不斷豐富複雜的需要,這就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由暗能量場與記憶力場組成的生物場導演的大戲。這就是宇宙中某種神秘的力量。每次生物智商的提高,都是量積累質飛躍,通過大滅絕實現的。這是生物場大循環的過程,恩格斯講的,自然是流動的,循環的。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決定一切。生物場的智商,會類推出誕生什麼形式的,新的特點的,新的生物。地球變遷,氣候變化,以及外星撞擊,只是完成生物飛躍,智商提高,誕生新物種的手段。許多動物能預先知道地震情況,能預測天氣預報,什麼原因?不但天人合一,而且天與動物也是合一的。在天與生物之間,有一種神秘的信號聯繫,這就是記憶立場的聯繫,所有的存在都逃脫不了這種聯繫。記憶力場的暗能量與動物相通,與人類相通。暗能量→與動物循環轉化。暗能量→與人類循環轉化。這種神秘的溝通方式,人類已經掌握。人就是氣,氣就是人。氣生萬物,也會毀滅,回收萬物,重新變成氣。一切都是空空空,四大皆空。哪有什麼神創論。我國的道學氣化,佛學的虹化,就是這樣的科學原理。
愛因斯坦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臨終,他留下了遺言:&34;現在終於找到了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原始宇宙的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無窮無盡的能量源,創造了宇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