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黃河溼地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

2020-12-08 洛陽網

眼下,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鷺、斑嘴鴨等鳥不時從蘆葦蕩裡飛出,落到不遠處的河裡玩鬧嬉戲。保護區監測人員郭準與同事看到此景格外欣喜,近期他們發現保護區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近年來,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變好,這裡還有哪些鳥屬於首次發現的?請郭準來給大家介紹。

草原雕

  眼下,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鷺、斑嘴鴨等鳥不時從蘆葦蕩裡飛出,落到不遠處的河裡玩鬧嬉戲。保護區監測人員郭準與同事看到此景格外欣喜,近期他們發現保護區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近年來,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變好,這裡還有哪些鳥屬於首次發現的?請郭準來給大家介紹。

  前不久,郭準與同事在保護區觀測時發現,1隻草原雕被十幾隻蒼鷺追逐,由南向北穿過保護區。郭準說,草原雕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在東北西部和西北等地繁殖,棲息於平原、草原以及荒漠草地上。草原雕身長可達七八十釐米,羽毛以褐色為主,上體還有土褐色,容貌兇狠,屬於典型的大型猛禽,主要吃鼠類、野兔和昆蟲等。

  「這是我們首次觀測到草原雕。」郭準說,這隻猛禽之所以遭到蒼鷺追逐,他猜測是侵犯了後者的「領空」,雖然是個狠角色,但終究寡不敵眾,只得落荒而逃。

鐵嘴沙鴴

  日前,郭準與同事還在保護區首次觀測到鐵嘴沙鴴,只見23隻鐵嘴沙鴴在黃河的淺水處悠閒地散步、覓食。郭準介紹,鐵嘴沙鴴屬於「三有」保護動物,繁殖於新疆、內蒙古等地,喙較長、較厚,腿較長而呈偏黃色,一般沿海岸線、河道遷徙。

紅頸瓣蹼鷸

  「快看,這種鳥還沒見過!」近日,在同事的提醒下,郭準藉助望遠鏡觀測到兩隻水鳥在黃河水面上暢遊,它們體型小而纖巧,喙極其細長,腿略短,經辨認是紅頸瓣蹼鷸。

  郭準介紹,紅頸瓣蹼鷸也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主要以水生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為食,繁殖於北極苔原和森林苔原地帶,在我國屬罕見旅鳥,遷徙季節在內陸水域偶有記錄。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也不斷改善提高,保護區監測人員多次觀測到「新朋友」。

疣鼻天鵝(網友供圖)

      疣鼻天鵝

  去年1月,監測人員在孟津黃河溼地首次觀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疣鼻天鵝是大型遊禽,體羽潔白,脖頸細長,並且嘴部有明顯的突起,因此得名,在水中遊泳時頸部彎曲略似「S」形。大小天鵝的嘴部一般是黑色或粉色,監測人員看到的兩隻疣鼻天鵝屬於幼鳥,因為嘴部有大塊的黑色印記,身體棕灰色,很明顯是還在發育中。

黑雁

  黑雁

  2018年12月,監測人員在日常監測過程中,又發現一種在我國極為罕見的珍稀水鳥,經鑑定確認為黑雁,此次發現在我省尚屬首例。黑雁屬雁形目鳥類,「三有」保護動物,全身披黑色羽毛,頸下一道狹窄白色頸環,是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鳥,耐嚴寒,喜棲於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屬於遷徙型鳥類。

火烈鳥

  火烈鳥

  2018年11月,監測人員在黃河溼地會盟段核心區發現一隻火烈鳥,該物種為近年來在孟津首次發現。火烈鳥亦名紅鸛,羽毛主要為朱紅色,特別是翅膀基部羽毛,光澤閃亮,從遠處看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郭準說,火烈鳥屬世界瀕危物種,在保護區出現實屬罕見。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保護區監測人員今年共記錄到鳥類262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等1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灰鶴、白琵鷺、大天鵝等31種,省重點保護動物32種,鳥類數量達10萬餘只。近年來,黑鸛、灰鶴、白琵鷺、鴛鴦等珍稀鳥類均以較大種群出現,黑鸛數量最多時達到84隻,鴛鴦達到112隻,崖沙燕達到上萬隻,比較罕見。(洛報融媒記者 魏巍

相關焦點

  • 孟津黃河溼地首次發現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
    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迎來了許多旅鳥在此停留。保護區監測人員在觀測過程中,首次觀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草原雕,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均為洛陽市鳥類新記錄物種。 草原雕屬鷹形目、鷹科,大型猛禽,繁殖於東北西部、西北等地,常棲息於平原、草原及荒漠草地上。草原雕容貌兇狠,體羽以褐色為主,上體土褐色,尾型平。觀測時發現,1隻草原雕被10餘只蒼鷺追逐,由南向北穿過保護區飛走。
  • 三門峽黃河溼地新發現鳥種:鐵嘴沙鴴
    鐵嘴沙鴴出沒三門峽黃河溼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通訊員 張樹魏 文圖近日,三門峽黃河溼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靈寶溼地拍攝到數隻不知名鳥,經鑑定,確定該鳥為鐵嘴沙鴴,屬於三門峽黃河溼地保護區新發現鳥種。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馬朝紅 郭準)8月19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在稻田裡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近年來,隨著孟津縣多措並舉持續強化溼地保護和恢復,黃河溼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鳥類種類和數量顯著增加,草原雕、火烈鳥、疣鼻天鵝等新物種首次被發現,黑鸛、灰鶴、鴛鴦、白琵鷺等珍稀鳥類均以較大種群出現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發現80餘只珍稀野生鳥類黃胸鵐(wú)(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前幾天,我在稻田裡發現了這群黃胸鵐,大概有80多隻。」說起發現經歷,該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還很激動。「我經常進行野外監測,遇到黃胸鵐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多。」
  • 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洛陽孟津黃河溼地驚現「極危」物種
    近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野外監測時黃胸鵐「顏值頗高」,雄鳥和雌鳥的模樣有差別。雄鳥上體呈慄色或慄紅色,下體呈鮮黃色,胸有一深慄色橫帶,而雌鳥上體呈棕褐色或黃褐色,下體呈淡黃色,胸無橫帶。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w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近年來,隨著孟津縣多措並舉持續強化溼地保護和恢復,黃河溼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鳥類種類和數量顯著增加,草原雕、火烈鳥、疣鼻天鵝等新物種首次被發現,黑鸛、灰鶴、鴛鴦、白琵鷺等珍稀鳥類均以較大種群出現
  • 孟津黃河溼地黑鸛「扎堆」成風景
    初冬季節,一群黑鸛在孟津黃河溼地休憩。(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馬朝紅供圖)初冬季節,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又成群出現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鐵嘴沙鴴    與此同時,鳥友還有了鳥類新記錄——鐵嘴沙鴴。  候鳥來揚越冬  有記錄的冬候鳥達90多種  揚州,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的重要一站。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很多候鳥遷來越冬。根據多年來的記錄,揚州冬候鳥種類多達9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黑鸛、東方白鸛、白琵鷺、黑臉琵鷺等。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孟津黃河溼地迎來「國寶」黑鸛扎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通訊員 郭準/文 馬朝紅/攝近日,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今冬又成群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其體態優美,頸、腳很長,嘴和腳紅色。周身羽毛除胸腹部為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黑色羽毛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映下,可以變幻多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透著金屬般的光澤,絢麗奪目。
  • 洛陽孟津黃河邊發現「極危」物種,你見過嗎?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意外發現了大約八十餘只的黃胸鵐,這種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不過,隨著人們的捕殺和生態環境的改變,黃胸鵐的數量逐年減少,2004年,黃胸鵐由「無危」改為「近危」,2013年改為「瀕危」,直到2017年12月5日又升級為「極危」物種。
  • 比大熊貓還稀有的「極危」鳥類現身孟津黃河溼地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孟津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監測時意外發現了大約八十餘只的黃胸鵐,這種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在世界上存活很少。黃胸鵐繁殖於西伯利亞至中國東北,越冬至中國南方及東南亞,棲息於低山丘陵、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草地和林緣地帶。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世界「極危」物種禾花雀來洛陽了
    孟津黃河溼地又引得央廣關注一起了解一下吧8月20日央廣《新聞進行時》欄目播發新聞《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極危」物種禾花雀》點擊收聽節目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物種瀕危等級經歷了「近危」、「易危」、「瀕危」直到2017年上升到「極危」物種近年來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檢察官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現場查看檢察建議落實整改情況。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河南孟津段意外發現了大約80餘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的到來,標誌著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
  • 孟津黃河邊飛來小天鵝,長長的脖子,黑黑的嘴……
    日前,攝影網友「光影漫步」在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發現,成群的小天鵝在孟津黃河南岸覓食、棲息。生性文雅、羽毛純白、體態優美,這種集百美於一身的溼地精靈,讓人聯想到純潔和高貴。 11月上旬以來,孟津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已發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