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鷺、斑嘴鴨等鳥不時從蘆葦蕩裡飛出,落到不遠處的河裡玩鬧嬉戲。保護區監測人員郭準與同事看到此景格外欣喜,近期他們發現保護區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近年來,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變好,這裡還有哪些鳥屬於首次發現的?請郭準來給大家介紹。
草原雕
眼下,在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鷺、斑嘴鴨等鳥不時從蘆葦蕩裡飛出,落到不遠處的河裡玩鬧嬉戲。保護區監測人員郭準與同事看到此景格外欣喜,近期他們發現保護區新來了仨「明星」——草原雕、鐵嘴沙鴴和紅頸瓣蹼鷸。近年來,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變好,這裡還有哪些鳥屬於首次發現的?請郭準來給大家介紹。
前不久,郭準與同事在保護區觀測時發現,1隻草原雕被十幾隻蒼鷺追逐,由南向北穿過保護區。郭準說,草原雕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在東北西部和西北等地繁殖,棲息於平原、草原以及荒漠草地上。草原雕身長可達七八十釐米,羽毛以褐色為主,上體還有土褐色,容貌兇狠,屬於典型的大型猛禽,主要吃鼠類、野兔和昆蟲等。
「這是我們首次觀測到草原雕。」郭準說,這隻猛禽之所以遭到蒼鷺追逐,他猜測是侵犯了後者的「領空」,雖然是個狠角色,但終究寡不敵眾,只得落荒而逃。
鐵嘴沙鴴
日前,郭準與同事還在保護區首次觀測到鐵嘴沙鴴,只見23隻鐵嘴沙鴴在黃河的淺水處悠閒地散步、覓食。郭準介紹,鐵嘴沙鴴屬於「三有」保護動物,繁殖於新疆、內蒙古等地,喙較長、較厚,腿較長而呈偏黃色,一般沿海岸線、河道遷徙。
紅頸瓣蹼鷸
「快看,這種鳥還沒見過!」近日,在同事的提醒下,郭準藉助望遠鏡觀測到兩隻水鳥在黃河水面上暢遊,它們體型小而纖巧,喙極其細長,腿略短,經辨認是紅頸瓣蹼鷸。
郭準介紹,紅頸瓣蹼鷸也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主要以水生昆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為食,繁殖於北極苔原和森林苔原地帶,在我國屬罕見旅鳥,遷徙季節在內陸水域偶有記錄。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也不斷改善提高,保護區監測人員多次觀測到「新朋友」。
疣鼻天鵝(網友供圖)
疣鼻天鵝
去年1月,監測人員在孟津黃河溼地首次觀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疣鼻天鵝是大型遊禽,體羽潔白,脖頸細長,並且嘴部有明顯的突起,因此得名,在水中遊泳時頸部彎曲略似「S」形。大小天鵝的嘴部一般是黑色或粉色,監測人員看到的兩隻疣鼻天鵝屬於幼鳥,因為嘴部有大塊的黑色印記,身體棕灰色,很明顯是還在發育中。
黑雁
黑雁
2018年12月,監測人員在日常監測過程中,又發現一種在我國極為罕見的珍稀水鳥,經鑑定確認為黑雁,此次發現在我省尚屬首例。黑雁屬雁形目鳥類,「三有」保護動物,全身披黑色羽毛,頸下一道狹窄白色頸環,是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鳥,耐嚴寒,喜棲於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屬於遷徙型鳥類。
火烈鳥
火烈鳥
2018年11月,監測人員在黃河溼地會盟段核心區發現一隻火烈鳥,該物種為近年來在孟津首次發現。火烈鳥亦名紅鸛,羽毛主要為朱紅色,特別是翅膀基部羽毛,光澤閃亮,從遠處看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郭準說,火烈鳥屬世界瀕危物種,在保護區出現實屬罕見。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保護區監測人員今年共記錄到鳥類262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等1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灰鶴、白琵鷺、大天鵝等31種,省重點保護動物32種,鳥類數量達10萬餘只。近年來,黑鸛、灰鶴、白琵鷺、鴛鴦等珍稀鳥類均以較大種群出現,黑鸛數量最多時達到84隻,鴛鴦達到112隻,崖沙燕達到上萬隻,比較罕見。(洛報融媒記者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