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媛》是2013年韓國上映的一部電影,它以兒童性暴力為題材,講述了被害人和其家屬在絕望中療愈傷痛的故事。除了劇情虐心之外,此片引起巨大關注的原因還在於,它改編自真實事件。
劇中罪犯的原型叫趙鬥淳,他於2008年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強姦了一名8歲幼童,最終造成被害者娜英(化名)需要裝人工尿袋和人工肛門,且大小便都需他人幫助。
趙鬥淳因此獲刑15年,但其在庭審時堅稱自己喝酒喝到不省人事,根本不記得自己做過這樣喪盡天良的事情。後來被害者忍受著巨大的心理痛苦當庭指證,但他仍舊拒不認罪,最終法官裁定其12年徒刑。而在這次犯案之前,他已經有過17次犯罪前科。
也正因為他讓人心驚膽戰,且有過惡劣的過去,80多萬韓國民眾請願表示,12年的徒刑對他來說太輕了,希望能夠從重量刑。
遺憾的是,在當時的法律下,12年的判決已經無法再重新量刑。即便後來韓國因為這起案件更改了部分法律規定,但不適用於已經宣判的案件。隨著趙鬥淳在今年12月刑滿的日子越來越近,人們對他出獄這件事也非常關注。
今年7月份罪犯透露,出獄後將回到京畿道安山市居住。那裡是他的老家,妻子在那裡,當然也是性暴力案件的發生地。至於他在出獄之後,會不會繼續犯罪,在服刑期間的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可能性極高。也正因為如此,韓國民眾聯名請願,希望能禁止釋放趙鬥淳,但顯然無法阻擋他出獄的步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趙鬥淳是非常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即便是他已經接受了幾百小時的心理諮詢和治療,但對於其心理和行為改變的效果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出獄後,他需要佩戴7年具有定位功能的電子腳鏈,此舉也許能起到制約作用,但人們仍需高度警惕。
所以,韓國民眾因為擔心他再次犯案傷害到自己家人而請願,此舉並不多餘。一個典型的反社會人格的人,並且有著將近20次的犯罪記錄,放回社會就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反社會型人格的一些事兒。
01反社會型人格:沒有感情的惡魔
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人格通常是一系列穩定的行為表現所呈現出來的,所以通常用特徵來描述:他們具有高攻擊性,缺乏愧疚感,行為具有偶然性並且不能從經歷中得到教訓。
對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是要很謹慎的,因為它在所有的人格障礙中,對社會的破壞力是最大的。一旦診斷,就意味著一個標籤貼在了他身上,如果誤診則是非常悲劇的。
日常生活中,理論上所有人都會表現出反社會行為,只是更多人只是在特殊情況下會有一些行為失控,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則會「穩定輸出」。所以不論哪種人格,都是有表現強弱的,而且每個人都會有多種人格在身上,只是看哪種人格表現更為突出。
趙鬥淳非常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曾經的拳王泰森、名著《水滸傳》裡的李逵、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都是非常典型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在他們三個人身上你會發現重複的攻擊行為,連續出現攻擊行為、毫無悔改之意甚至殺人如麻。同時,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他是不是反社會人格也沒有必然聯繫,甚至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人,也可以是反社會型人格突出的人。所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反社會型人格特徵,不能靠教育背景,而是要看具體的行為表現。
02反社會型人格的三大主要特徵
上文列出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可以歸納成大致三種具體的行為,我們可以依據這些來分析生活中的人。
1、攻擊性強,易怒,行為衝動極端且不計後果
每個人都有脾氣,表達脾氣的方式也不同,有人是用語言攻擊、有人採用冷暴力,而反社會性人格的方式最為直接——暴力解決且不分事情大小。即便只是走路被人踩了一腳這種小事,他們都能直接拿刀和對方拼命,反應強度很大而且從來不會考慮這樣做值不值。
2、忽視親情、忽視家庭責任
這一點是反社會型人格比較核心的一條,他們無法體會親情,也正因如此,很多連續犯罪的人不論家裡人有多麼傷心,都不會停止他們犯罪的步伐。
3、不斷違反規則,藐視權威
反社會型人格的人,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對待權威都是毫無畏懼的。越不讓做什麼,越做什麼,形容的就是他們了。生活中也許是派出所的常客,工作中所有的制度對他們都是無效的。
基本上,在以上三種行為上持續表現出行為特徵的人,我們就可以判斷他是反社會型人格突出的人了。而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成就還很高,比如漢尼拔,比如《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女主角。
03如何應對反社會型人格
四個字:敬而遠之。
也許你會說,我想要感化他們,或是幫助他們走出反社會行為的困境。如果在他們成年之前,這種想法還有可能實現,但如果是一個成年人,你是無法感化或是改變他們的。
所以,不論你是想要談戀愛、結婚,還是在工作中有了這樣一位上下級,都建議儘快離開。
當然,高強度的反社會型人格或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也不必那麼擔心。
04總結
願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文|鴕鳥說話
圖|網絡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