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Facebook HipHop作者、阿里研究員趙海平:生物與計算機交織的...

2020-12-05 CSDN技術社區

3月26日,杭州的天陰沉沉,這是一種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麗,還是霧靄籠罩下的怪異,對於來訪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人們來說,沒人關心這些。人們行色匆匆,興奮地往各自目的地奔赴而去。我也來不及細思這些,因為今天要和剛從Facebook來到阿里的趙海平聊天。


就語言之爭,趙海平稱,有人會去爭論錘子和斧子哪更好使嗎?它不是要根據你做的事來定嗎?

趙海平是非常著名的軟體工程師,曾在微軟工作過。2007年加入不到50位軟體工程師的Facebook(是第一位中國工程師),期間他創建了HipHop項目。HipHop可以將PHP腳本代碼先轉換成抽象語法樹(AST),之後再轉換成優化的C++代碼,使其速度提高5到6倍,為公司節省了數十億美元。2015年3月他回到中國,加入阿里巴巴技術保障部,重點攻克阿里在軟體性能以及Java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採訪在園區圖書館進行,四周書籍環繞長窗落地,趙海平看上去顯然剛從另外一場繁忙的事務中抽身過來,但在這場長達1小時47分鐘的採訪中,他一直神採奕奕、興致高昂地談論了各種話題:小時候的趣事、生物和計算機間的痛苦抉擇、HipHop項目中的艱辛……

「計算器有什麼好學的?」

趙海平中學時代就讀於秦皇島市山海關第一中學,學校雖然非常小,但很特別——恰好在天下第一關腳下,所以長城就成了這個學校的一面校牆,坐在部分班級裡甚至能領略到山海關的雄姿。

在他的那個時代,計算機還是個稀罕物,別說是高中,可能在大學,計算機都很少見。所以當他們北大物理系畢業的校長組織數學好的同學,參加學習計算機的課外活動時,趙海平很是疑惑,「計算器?這個需要學嗎?」事後趙海平才知道,他把「計算機」聽成「計算器」。不過那個時候他真不知道什麼是計算機,並且《計算機報》也是在幾年後才出來,就連當初學習的時候,整個書店也只有一兩本計算機相關的書籍,而內容早被他們翻爛。

起初學習的過程很原始,「一開始連計算機都沒有,學校雖然已經去買,但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學Basic語言時,完全不知道在幹嗎,就純粹硬學,學到最後連循環都學了,還沒見到計算機。」後來計算機到了——是Laser-310,趙海平對這個記得特別清楚,談到這裡的時候,他還繪聲繪色地形容「一按那個鍵盤,還『嗶啵、嗶啵』響」。趙海平回顧稱,當時的遊戲也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小人在屏幕上又唱又跳。放到現在看這哪是遊戲,但在那個時候覺得這很奇特。

小時候學計算機發生了兩件事讓趙海平記憶猶新,一是利用彙編命令列印系統。大家都知道利用彙編命令可以把刪掉的文件再找回來,那個時候的趙海平覺得這很牛,於是去找彙編命令然後到學校實踐,然而卻把整個系統都給列印了。他至今仍很興奮地說到:「蘋果有反彙編的工具,它可以不斷地反彙編作業系統,所以一邊反彙編一邊列印。機房老師不知道這事,但機器卻一直在列印,列印了一宿,把機房的一摞紙全用了,而那個時候的列印紙特別貴……」

另一件事則是,「廢寢忘食」地輸入飛機。當時整個學校只有一臺計算機,趙海平每天中午都是趕緊扒完飯,省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去機房。有次在機房按照雜誌上的坐標輸入顯示飛機。「圖的列印很簡單,實際上就是從這一點到另一點畫一條線,但是它有很多條線,最後能畫出一個特別漂亮的飛機圖。」沒想到快要結束時,有人碰掉了把電線,內容全沒了,大家面面相覷,又心有不甘。於是第二天又跑到機房重新輸入一遍,最後看著蘋果綠顏色的屏幕上呈現的飛機,趙海平覺得那種成功的感覺至今仍很興奮和微妙。

抉擇:繼續生物or計算機?痛苦!

如此喜愛計算機,為什麼最後去了北大生物專業?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疑惑。趙海平稱,沒有選擇最愛的計算機專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生物在當時太熱門——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而當時趙海平高考的分數恰恰很高,「要低一點就能報計算機系,但高一點的全都直接進生物系,所以當時各個地方的高分學生都去學生物了。」第二個原因則是大家對計算機的認識。「那個時候還認為計算機只是一個工具,不管做什麼,你都會『玩到』計算機。」大家都把計算機當玩具,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專業。

不過當生物學了很長時間之後,趙海平發現自己還是喜歡計算機,他這麼描述當時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歡生物,也做不好生物。身邊學生物的人可能不比我更聰明,但他們做得比我好,因為他們熱愛這個專業,願意花很多時間去看文獻做實驗。我更多的是在生物實驗室裡寫程序,找與計算機相關的活……這是一種很彆扭的感覺。」於是他決定踏上痛苦的轉行之路。

之所以痛苦,主要是不願意就這麼放棄生物,用趙海平的話來講就是「生物系的機會也很寶貴,而且已經學了這麼久,又不確定自己的將來做計算機會不會更有意思?」另一方面則是生物實驗室的臺灣導師對趙海平格外青睞,他知道趙海平很聰明,但心思並沒放在生物上,不過他仍然希望趙海平能夠繼續把博士讀完……

這些因素讓趙海平一直很痛苦地思考這個問題,直到一件事讓他下定決心轉專業。那時候他已在美國紐約大學,「一上選修的計算機課感覺喜歡的不得了,聽老師講東西都有一種觸動——原來是這樣。」後來選修課的老師也鼓勵他去學計算機,於是他下定決心,並整理自己做過的小項目去申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碩士。

半聽半睡狀態下,突然舉手「老師這不對」

進入普林斯頓計算機系後,趙海平如魚得水,門門功課都是A+,學習過程更像是在印證他以前的實踐,並補上自學摸索中所缺失的東西。「來到普林斯頓後感覺特別好,不僅僅是因為終於學了自己喜愛的專業,還有機會和非常優秀的人在一起,覺得特別快樂。」

談起在普林斯頓最大的感觸,趙海平稱,好幾個同學都是當年奧林匹克金牌得主,雖然年齡較小,但都非常聰明和優秀。「所以我們工作一定要進入一家好公司,因為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工作,就自動地有那種很快樂的感覺。」

在普林斯頓學計算機的趙海平同時也很瘋狂:經常打遊戲、做小項目,有次到第二天早上五六點才睡,但發現八點還有課,於是他在那半聽半睡,聽到半途突然醒了,舉個手說老師這不對……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他還不忘給老師挑錯,而老師也覺得,這學生挺神奇,一邊睡還一邊提問題。

原本趙海平打算讀完計算機碩士,然後再把生物學博士讀完,但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他就拿到了四個Job Offer。是讀博,還是工作?趙海平又陷入了抉擇,但最後還是聽取了生物實驗室同學先工作的建議。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在騙自己。」

為什麼?

「一旦幹上計算機這行,生物博士對我並不是特別的重要。」趙海平如此坦言。

不後悔讀生物,非常感謝生物的訓練教他如何系統「偷金子」

對於趙海平改行學計算機,不少人都有誤會,因為那個時候計算機恰好也火了,很多人以為他是因為計算機火了才改行。「其實真的不是這樣子,那個時候MBA更火,工資也更高。也有朋友勸我去讀MBA,但經驗告訴我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能再跑到第二個不喜歡的行業,不然這輩子就廢了。」而這也是趙海平改行之後,為什麼老是如饑似渴地去學習和工作的原因,因為他老覺得耽誤的時間特別長,心理上老想去補償。

但對於讀了這些年生物,趙海平並不後悔,他稱讀生物的那些訓練非常有用,對他幫助很大。「它教會了我,怎樣系統地去解決一個問題,而不只是把這個問題解決。」趙海平非常善於舉例子,他打了個比方:如果我們是一群海盜,有一個島有很多金子。本科畢業的學生划著船弄來一箱金子就很出色;但如果是博士畢業的學生去弄金子,除了弄來金子之外,他還必須帶來一句話才合格——沒必要再去那個島了,金子全被拉回來了。「這就是博士的訓練,它告訴你要系統化的去解決一個問題。等解決問題後,你已經看到問題的所有方面,等別人再想解決,你已經全部想到。」

趙海平放棄生物學博士學位,雖然有些許遺憾,但他慶幸的是這些訓練沒有白費。

微軟如日中天時去了Facebook

2006年前後,微軟如日中天、風頭正勁,而當時的Facebook全部工程師還不到50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海平離開微軟,去了前景仍不太明朗的Facebook。

離開微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微軟當時的流程非常規範,強調人和人之間按部就班做事,非常條理化。這也許是大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但趙海平希望尋找節奏更快的平臺,「畢竟我在生物上已經耽誤10年了。」趙海平解釋到,「當時的微軟和矽谷公司在文化上還是有明顯差異的, 矽谷文化強調個人的主動發展遠遠大過公司給你規劃好的發展。」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家庭因素,最終他來到了Facebook。

Facebook的經歷太獨特、珍貴

那個時候Facebook人特別少,只有40多個程式設計師,大家都叫工程師沒有分組,當時所有人都擠在一個特別擁擠的辦公室。桌子很小,彼此離的很近,出了問題,一吆喝就行。Facebook用戶數增長的特別快,大家的工作也都圍繞著快速增長帶來的問題進行,「一旦有什麼問題,大家就往上撲,你願意解決什麼就什麼,特別的沒有章法。」趙海平稱,這恰恰和微軟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毫無章法,亂到你有時候覺得微軟還不錯,它挺有章法。

趙海平在Facebook待了8年多,他稱無論是用戶的增長、公司上市的奇蹟,還是Facebook對整個世界的影響,都太獨特。當初沒有人想到,至少趙海平以及他身邊的同事都沒想到Facebook會是今天這麼大的一個規模,當時只是看到在不斷增長,並不知道增長之後意味著什麼。獨特也還包括做項目的艱辛,「我們是被逼的把網絡和伺服器做到極致,因為我們每省0.1%,就是幾百萬美元,所以必須把東西做到最好。」

現在回頭看這些經歷真太特殊,當年坐你旁邊的人都成了高管,這是一種特別奇妙的感受,「像當年Facebook的的聯合創始之一 Dustin Moskovitz就坐在我旁邊寫過程序,你現在讓他坐在我旁邊寫程序,不太可能!」但當時大家沒有想這麼多,所有人都幹的熱火朝天,討論問題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十一二點,下班了也可能在工作——網頁怎麼設計、後端應該怎麼做…一大堆意見。

這麼瘋狂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是Facebook用戶不斷地增長,一直在鼓舞著大家;另一個則是這些人都非常優秀——哈佛、CMU、MIT、斯坦福…,每一個人都特別有才、特別有想法。

到阿里是想擁有另一段獨特的經歷

從Facebook到阿里,並不是一個很突然的決定。趙海平來之前,已經跟阿里技術保障的劉振飛、周明、畢玄聊過,對阿里已經有了整體的了解。

正式接觸是在2014年阿里IPO前後,阿里組團來美國,王堅博士和趙海平深入聊了聊。發現技術很對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新鮮——Java、JVM從來沒做過。他又來了趟杭州,發現杭州挺美、阿里員工腳踏實地的公司文化很符合他的性格,對阿里很有好感。

而讓他下定決心回國則是阿里面臨的技術難題和挑戰。「在Facebook經歷非常特殊,而阿里就更特殊——大規模的交易、單天的交易量、雙十一的交易量,不是任何一家美國公司有的,這種獨特性是我尋找的東西。當你去解決這樣的技術難題時,你就會有新的認識:這個量級的問題可以這樣解決,提升一個量級,就要用新的解決方法,最後你就能看到問題的全部。」體會不同角度去看不同的技術難題,對趙海平來說恰恰就是最享受的一件事情。

HipHop不為人知的故事:一開始野心並沒有那麼大

其實最初做HipHop項目時,他們的野心並沒有那麼大,不是一定非要把它轉換成C++,但後來發現,這麼做確實可以提高性能,所以就思考是否可以用工具把整個網站都編譯。

那時Facebook內部有好幾個項目都處於半競爭關係,每個人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想改變PHP引擎實現,有人想在PHP應用層做調整,有人說可以轉成Java,而趙海平則傾向於保持PHP不變。「之所以傾向於不變,是之前大家已經嘗試過將PHP轉換成其它語言(Python),但四五個人轉,根本趕不上二三十個人寫Code的速度。」另外,團隊裡有很多PHP專家,突然改成Java,讓人怎麼寫代碼?於是趙海平一直在這個領域探索,到最後只剩下HipHop和轉Java兩種方案。這時大家意見又不一,到底用哪個?討論問題也有了情緒,怎麼辦?用數字說話!誰性能提高大,就用誰,最後HipHop勝出。

線上執行的時候,趙海平內心很忐忑,很怕出現什麼問題。「因為你改的是底層,只要有一個新問題出來,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這裡出了bug,事實上十有八九都是應用本身的問題。」當時趙海平對其他團隊的承諾是,有任何問題24小時內一定響應。有一年感恩節,正在別人家做客的趙海平,一個電話就立刻趕回去調試,雖然事後證明也不是底層的問題。「當時我跟團隊說,我們要有阿信賣魚的精神,不論是哪裡的問題,我們都要幫他們debug,贏得別人的信賴。」對於這些,趙海平雖然感覺非常辛苦,但卻又感覺很爽,因為當時他們可能是最熟悉全部應用的團隊。

再回首HipHop,趙海平感慨項目非常艱辛。「最累的時候,我開車都在想怎麼寫Code,一邊開車一邊想,到了公司只是把腦子裡想好的寫下來而已。那個時候別人跟我說話,我都不大反應的過來,因為腦子一直在想這個東西。沒有辦法,面鋪的太大了,等於整個程序語言的所有都要去實現。有時也想偷點懶,想著這個資料庫函數這麼冷門,肯定沒人調用,先不做它,結果第二天就有人來找你……」

雖然過程很痛苦,但痛並快樂著。趙海平找Bug每次都很快,半小時、一小時就能找到。但有一次Bug太底層,花了十幾個小時才找到,最後找到Bug跟大家解釋怎麼回事時,「大家聽到我說為什麼還都聽不明白時,那快樂真的很難用語言形容。」趙海平接著補充到,「其實人有的時候就是喜歡解決大問題、大影響的那種快感,希望自己做得工作特別有意義——擲地有聲的那種。」

本文為CSDN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換成@)

相關焦點

  • 阿里給什麼職位才值得你回國?中美網際網路公司級別對比
    是的,大華為16級的,既有樓上這樣20多萬的,也有100萬的身邊一個p7去深圳華為19級的年薪包大概100多萬吧《六》回國例子很感興趣的一個話題:2015年,趙海平回阿里的級別是多少?趙海平是Facebook前50號員工,據說也是第一個華人員工。2015年回阿里有很多新聞報導。
  • Facebook開源物體識別工具Detectron,加速計算機視覺研究
    大數據文摘作品作者:龍牧雪 馮曉麗1月22日,Facebook的人工智慧實驗室(FAIR)開源了計算機視覺研究平臺Detectron。近日,Facebook的人工智慧實驗室(FAIR)開源了計算機視覺研究平臺Detectron。Detectron系統實現了最先進的物體檢測算法,包括Mask R-CNN。 它是用Python編寫的,支持Caffe2深度學習框架。
  • 獨家專訪 | 從亞馬遜到阿里,任小楓想用計算機視覺推動生活智能化
    作者:劉燕6 月 28 日,任小楓從西雅圖飛回中國,第一站落地北京在優酷參加入職阿里巴巴之後的第一次國內會議。會後,他接受了機器之心的獨家專訪,從這篇訪談中可以看到這位務實的科學家,如何看待即將展開的新事業、過往學習與工作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計算機視覺技術的變遷。
  • 網際網路績效考核阿里最殘酷,用361末位淘汰,員工調崗會背鍋
    2019年,曾經有一項圍繞3.25的消息是,阿里P10員工,軟體工程師趙海平,在面試一名計算機博士王垠時產生不愉快,進而引發雙方在網上的論戰,以及外界針對阿里面試和HR制度的質疑,使得趙海平在次年考評時被直屬領導打出3.25的評分。隨後,趙海平離開阿里,加入字節跳動。
  • 路透社專訪: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駁斥病毒陰謀論
    參考消息網4月29日報導路透社28日播發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的專訪。全文如下:中國武漢一家實驗室負責人對路透社稱,新冠疫情大流行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
  • 生物谷專訪-中科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葉明亮研究員
    10月26-27日,生物谷有幸邀請到中科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的葉明亮 研究員在2018(第三屆)蛋白質修飾與疾病研討會上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規模化分析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歡迎大家過來聆聽報告,以下為葉教授的專訪!
  • 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盟阿里,出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作者:胡祥傑;36氪經授權發布。在接受新智元的獨家專訪時,施教授談到了為什麼加入阿里、量子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和現狀、量子技術與人工智慧的關係等等話題。 根據新智元獲得的最新消息,量子技術領域重量級人物施堯耘已經確認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阿里雲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 施教授是最新入職阿里巴巴的又一名領軍型的人物。
  • 從春暉中學走向世界 80後AI大牛將入職阿里?
    、TensorFlow核心作者之一,參與打造了全球最流行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的賈揚清從Facebook離職,並即將加入阿里矽谷研究院。全球人工智慧頂尖技術大牛 即將入職阿里在科技圈裡,賈揚清到底有多牛?在矽谷,賈揚清的個人履歷是教科書式的。2013年賈揚清博士畢業,加入之前就已實習了2年的Google,在Google首席架構師Jeff Dean麾下任職。Jeff Dean被稱為目前整個Google、甚至整個矽谷、整個計算機科學界的頂尖人物。
  • Facebook AI的DETR,一種基於Transformer的目標檢測方法
    目標檢測在計算機視覺中,目標檢測是一項任務,我們希望我們的模型將對象與背景區分開,並預測圖像中存在的對象的位置和類別。當前的深度學習方法試圖解決作為分類問題或回歸問題或綜合兩者的目標檢測任務。例如,在RCNN算法中,從輸入圖像中識別出幾個感興趣的區域。
  • 【愛我中華】 作者/阿里 朗誦/無花果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平臺聲明:本文由作者授權
  • 第一作者何慶林有話說
    崔玉賢/文如果將量子計算機比喻成一架飛機,那麼我們現在普通的計算機也就是輛自行車。因此,不僅科技巨頭,甚至國家之間都展開了對量子計算機的研究競賽。目前,馬約拉納費米子是製造量子計算機的完美候選對象。
  • 阿里任小楓:「無人商店」出發點不是為減少人力成本
    加入阿里iDST後,任小楓(左)和金榕(中)、華先勝(右)的合影。任小楓加入阿里備受業內關注,不僅是因為「人工智慧」概念的火熱——他還曾領導亞馬遜計算機視覺算法團隊,參與創建無人便利店項目Amazon Go。
  • 黃色黏菌或助人類研製全新生物計算機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資料圖)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校友星耀武研究員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校友星耀武研究員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31日,青島農業大學農學1999級校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星耀武研究員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ncient orogenic and monsoon-driven assembly
  • 作者:吳章生 來源: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16/1...
    ,來自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郭華東院士、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遲學斌、《中國科學數據》編輯委員會委員、相關媒體等50多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由遲學斌致歡迎辭、宣讀編委名單,並為主編頒發聘書,聘任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郭華東院士任編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主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研究員葉玉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家睿、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於貴瑞,以及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黎建輝任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副主編;同時聘任了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多位專家任編委會委員。
  • 阿里資料庫掌門人獲選美國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
    11月8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公布2018年度的傑出科學家名單,全球資料庫領域領軍人物、達摩院資料庫首席科學家、阿里巴巴資料庫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教授入選。ACM是國際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權威的計算機專業學會,著名的圖靈獎即由該組織評定頒布。ACM傑出科學家必須是對計算機領域做出重大成就和影響的研究人員。
  • 專訪中科院聶廣軍研究員:如何清除腫瘤微環境中的血小板?他與團隊...
    聶廣軍 研究員這一創新成果於今年8月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聶廣軍研究員是文章的通訊作者,國家納米中心副研究員李素萍、博士生張銀龍和副研究員王婧為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
  • 阿里文學舉辦第二屆作者年會 將啟動超2000萬獎勵徵文大賽
    6月8日下午,阿里文學第二屆作者年會在西安召開。現場百餘位阿里文學籤約作者齊聚一堂,分享了過去一年的成長與收穫。會上,阿里文學與陝西省作家協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為網文作者和傳統作家創造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推進文學行業的持續發展。阿里文學還宣布將啟動超2000萬獎勵的徵文大賽,旨在挖掘具有創新精神的作者,扶持一批小眾題材創新作品。
  • Facebook像素是什麼?facebook像素的安裝方法及功能
    最近隨著shopify+facebook跨境電商模式的熱度,Facebook像素(Facebook Pixel)功能也漸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對於眾多做Facebook廣告投放的跨境電商朋友來說,Facebook 像素更是獲得各環節精準數據的重要法寶。
  • Facebook 今年被 CVPR 收錄的論文都說了啥?
    :Jeong Joon Park,Peter Florence,Julian Straub,Richard Newcombe,and Steven Lovegrove計算機圖形學、3D 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領域的研究者已經提出了多種方法來表示用於 3D 幾何的渲染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