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黏菌或助人類研製全新生物計算機

2020-12-05 網易新聞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資料圖)

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黃色黏菌對能給其帶來傷害的壓力反應非常靈敏。藉助這種能力,它創建起一個能夠標註出存在危險信號的網絡,解決了電腦都處理不了的導航難題,該網絡創建的原理是研發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

「我對利用黏菌創建生物計算機的研究十分感興趣,因為黏菌的信息處理系統與人類大腦的信息處理系統十分接近,」日本埼玉縣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青野正秀(說。如今其他研究人員也認同了這個觀點:理解這些黏菌的導航功能,是理解人類智慧的關鍵。以這種原理為基礎,科學家可能研製出全新的生物計算機。 (信蓮)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_遊俠網 Ali213.net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是由黏菌微生物群形成的。
  • 黃色黏菌具超強抗壓反應能力 或為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研發關鍵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黃色黏菌避險求食或助力生物計算機開發
    說起來生物計算概念已經活躍多年,各國一直都苦於沒有找到有效可靠的載體,不過最近日本科學家可能找到了一種實現它的可能性——黃色黏菌,祝他們好運。生物的科學行為多種多樣,而黃色黏菌擅長的是處理危險環境和求食,有這種屬性的生物自然是老不死的,它們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了
  • 黏菌具有智慧「思考能力」 可以巧妙穿越迷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變形黃色黏菌看上去不太像是構造未來「生物計算機」的基礎元素,但目前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黏菌能夠思考,在迷宮路徑中最直接有效地尋找到食物,它將顛覆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智慧生命體。  黏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微生物,其進化歷史可追溯至數億年前,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其工作能力遠超出一些先進計算機和軟體包,它的「信息處理」水平使我們無法相信是由單細胞微生物能夠完成的。  日本函館市未來大學的中垣俊之(Toshiyuki Nakagaki)在接受法新社記者採訪時說:「簡單的微生物可以解決一些難題。
  • 未來計算機:DNA、黏菌和其他奇怪玩意兒
    說起計算機,我們都知道它是用金屬、塑料和晶片做成的神奇機器,能將電流轉變為數字現實。再過一個世紀,計算機將和現在完全不同。未來的計算機可能由神經和化學試劑組成,也可能用細菌菌落和光線構築——它們將令我們這些帶著21世紀過時觀念的人類相見不相識。不切實際?是有那麼一點。
  • 「黏菌算法」繪製「宇宙蛛網」
    然而,《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若對地球上的單細胞生物——黏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也許能在微觀世界中揭示宇宙奧秘。數百萬黏菌常組成黏菌群,通過一個結構複雜的纖維狀網絡集體移動,共同攝食。科學家們從這張聯結不同位置的蛛網入手,用算法模擬黏菌的行為,進而繪製出三維的宇宙星河網絡。項目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研究員約瑟夫·伯切特表示,從最簡單生命體的行為表現裡,竟然可以發現宇宙中最大結構的規律,簡直太神奇了!
  • 「黏菌算法」繪製「宇宙蛛網」
    然而,《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若對地球上的單細胞生物——黏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也許能在微觀世界中揭示宇宙奧秘。 數百萬黏菌常組成黏菌群,通過一個結構複雜的纖維狀網絡集體移動,共同攝食。科學家們從這張聯結不同位置的蛛網入手,用算法模擬黏菌的行為,進而繪製出三維的宇宙星河網絡。
  • 看黏菌如何在聖誕老人的鬍子上不斷生長
    但英國華威大學的一名技術人員卻採用了一種極為另類的方式--在聖誕老人的鬍子上放了黏菌。黏菌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它們是單細胞生物、生長在野外黑暗的地方,但在實驗室則用於癌症研究。黏菌愛好者Ian Hands-Portman日前分享了一段黏菌在聖誕老人鬍子上生長的過程視頻。幸運的是,這個實驗用的是假聖誕老人而不是人類。
  • 黏菌(粘菌)簡介
    這是一種不同於綠黴菌,毛黴菌等雜菌的生物,也是一種對食用菌的危害程度很大的生物。下面兩張照片是平菇和黑平雞樅子實體上布滿黏菌的營養體。根據現代生物系統學的研究分類叫黏菌的種類很多,但是現在所說的黏菌,一般是指原生動物界、黏菌門中的,我們一般叫黏菌、真黏菌或原生質團黏菌的生物種類。它們的特點是外表及生長繁殖過程看起來像真菌,卻能像動物一樣自由活動和取食,以真菌、細菌和其它原生動物作為食物。下面兩張照片是菌包感染黏菌的兩種照片。
  •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時間:2015-05-01 06:46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森林裡隱藏的「外星人」黏菌 黏菌是一群類似黴菌的生物,會形成具有細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沒有菌絲的出現,而有一段黏黏的時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
  • 奇妙真世界,小小黏菌成為交通設計領域權威專家!
    從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英國斯託克頓—達林頓鐵路)修建至今,科學家、數學家、計算機學家孜孜不倦的參與到交通網絡設計上來。因為在有限的資源下,對於鐵路、地鐵、高速公路等動輒上千億的國家工程,每提高一點效率,回報都是巨大的!
  • 新「四不像」:巴黎動物園新添「神秘生物」——黏菌
    而近日,法國巴黎動物園也展出了一種「四不像」的生物,它像真菌又不是真菌,像動物又不是動物……更重要的是,連科學家都還沒搞清楚,它到底屬於哪個物種。那麼,這種「神秘生物」究竟是什麼呢?近日,在法國巴黎動物園,黏菌完成了它的「個人首秀」——公眾可以在這個器皿裡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 生物電子誕生(二)聰明控制 :黏菌和魚
    東麗社長專訪:材料改變社會,為環保作貢獻   魚、昆蟲只有簡單的腦,黏菌甚至根本沒有腦。但與人類相比,這些生物的動作性能卻非常高。通過分析其機制,可以實現前所未有的聰明控制。 「迄今仿生製造的著眼點大多是生物的『物(結構)』。而今後,研究生物的動作及其原理,也就是『事』將更加重要」。
  • 黏菌:沒有大腦也能學習,還是超越人類的城市規劃師
    這個神奇的物種,就是黏菌。黏菌是單細胞原生生物,形狀各異,色彩紛呈,是人類發現的首個沒有大腦卻具有決策能力的有機體在地球生存的漫長歲月裡,黏菌進化出了一種特殊的存活策略,我們通過一個迷宮實驗來了解下。研究人員利用黏菌避光的特性,用光斑模擬出了關東地區的地形。然後,在一張A4紙大小的容器內擺上燕麥片,用最大塊的燕麥塊模擬東京中心,把黏菌放到這個位置上,而其他小塊燕麥塊則用來代表其他小的車站。
  • 實名史萊姆,這種黏菌出現在巴黎動物園
    近期,法國巴黎動物園將展出一種「神秘生物」——黏菌。它沒有嘴巴、眼睛和四肢,卻能夠「偵測」吞噬食物;沒有大腦,卻具備驚人學習能力,它會選擇最優路線到達放置食物的位置;它生長極快,被切成兩半隻需2分鐘就能「自愈」目前,人類還不是很確定它究竟屬於什麼。
  • 養「會認路」的黏菌呀
    近日,法國一家動物園展出一種特別的生物,外表像真菌、行為像動物的有機體。沒有嘴、沒有眼睛但是卻找到食物,沒有大腦但是「學習」走迷宮卻不費勁。更神奇的是,即使把它切成兩半,短時間之內還能「自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毒液」既視感。這種神奇的生物其實是黏菌。
  • 單細胞生物愛思考 黏菌有時也犯錯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Tanya Latty和Madeleine Beekman利用單細胞的黏菌進行了一項「食物試驗」:在簡單的測試中,這種類似於真菌的生物體必須在不能吃的瓊脂中選擇食用濃度為2%、6%或10%的燕麥片——這之間的差別是相當明顯的。在複雜的測試中,它們必須在濃度為6%、8%或10%的燕麥片中作出選擇——其中的差別則更加細微。
  • 黏菌竟有記憶力?
    黏菌竟有記憶力?黏菌是一類單細胞生物,沒有大腦,似乎不可能有記憶力。然而生物界總是大出我們的意外。澳大利亞科學家在用一種叫做多頭絨泡菌的黏菌進行實驗時,無意中發現這種生物會避免自己之前走過的路徑,這讓他們開始猜測,黏菌會不會具有某種外部空間記憶能力?為了揭開謎團,他們把這種黏菌放入一個U型容器,結果96%的黏菌能夠順利地爬過容器,找到另外一端的糖水——它們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