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子誕生(二)聰明控制 :黏菌和魚

2020-12-08 人民網

【新聞連結】

生物電子誕生(一)生物體內的寶藏,將帶來控制、傳感器和節能革命

一盤磁帶容量達154TB !IBM和富士膠片創磁帶存儲密度新記錄

九州大學教授談TADF有機EL材料開發(下)

萬億傳感器社會靠什麼來實現?

東麗社長專訪:材料改變社會,為環保作貢獻

 

魚、昆蟲只有簡單的腦,黏菌甚至根本沒有腦。但與人類相比,這些生物的動作性能卻非常高。通過分析其機制,可以實現前所未有的聰明控制。

「迄今仿生製造的著眼點大多是生物的『物(結構)』。而今後,研究生物的動作及其原理,也就是『事』將更加重要」。

控制技術專家、大阪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機械工學專業教授大須賀公一強調說。大須賀是「仿事」的提倡者,就是從控制的角度來看生物的動作和活動等,解明並利用生物的控制結構。意圖是通過探求其本質,獲得「放之生物而皆準」的知識。

大須賀指出,東北大學電氣通信研究所教授石黑章夫的研究成果就是仿生技術的一個好例子。石黑髮現生物具備的自主分布式控制的原理,並將其應用於四足行走機器人,使機器人實現了像馬一樣的自然行走。

此前的行走機器人大多採取的是依賴高性能中央運算裝置的「集中式強壓控制方法」(石黑)。而自然界連沒有腦的原始生物,也能相應於無法預測的環境變化而移動。就是說,即使沒有高性能的中央運算裝置,也有可能實現像生物那樣靈活的動作。這是因為生物體的動作是以自主分散的控制方法進行的,其體內分散配置的各個單元都會自主地協調動作。實際上,在某些昆蟲的體內,存在著名為「擴散神經」的分散式神經網絡。

研究真黏菌的動作

在研究生物的自主分布式控制方式的時候,石黑把目光對準了結構和動作單一的「真黏菌」(圖1)。這是「變形菌」的一種,沒有腦和神經。即便如此,這種菌依然會像動物一樣到處尋找食物。真黏菌由溶膠狀的「內質(原生質)」與凝膠狀的「外質」組成。在移動時,真黏菌是通過外質各個部分的收縮、舒張,使內質發生流動,從而帶動身體運動。

圖1:試製模擬真黏菌的機器人

東北大學試製了真黏菌型機器人(a)。真黏菌由溶膠狀的「內質」和凝膠狀的「外質」組成(b)。裝滿水的氣球充當內質,配置在氣球周圍的多個「摩擦控制單元」通過彈簧連接成環狀,作為外質(c)。真黏菌的自律控制規則運用於蛇型機器人,成功對其進行了驅動(d)。(圖:《日經電子》根據東北大學的資料製作)

石黑為了探索真黏菌的自主分布式控制方法,試製出了模仿真黏菌的機器人。用裝滿水的氣球代替內質部分。外質採用的則是用彈簧連接多個機械單元(摩擦控制單元)組成的環狀體。

彈簧既能被動也能主動運動。這款機器人的原理,是在調整彈簧的長度和摩擦控制單元與地面之間的摩擦係數的同時,通過擠壓、拉伸內部的氣球,使整體實現移動。

石黑為這臺機器人採用自己推測出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在驅動機器人運動後,再根據結果修改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重新在機器人身上進行嘗試。經過不斷摸索,終於得到了動作與實際真黏菌一致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其重點是在彈簧伸縮的時候,增加調整伸縮時間(相位)的項目,以防止彈簧承受超出其能力範圍的力。在這一項目中,要以「差距函數」減少為前提,調整伸縮的時機。差距函數以公式的形式,表現出了控制系統與機構系統、周圍環境之間產生的「差距」。

具有普遍性的齟齬函數

石黑髮現,通過真黏菌得到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與很多生物相通之處頗多。實際上,在對蛇型機器人直接採用這種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後,與石黑開發的老式蛇型機器人相比,其動作更接近於真蛇。當然,蛇的結構比真黏菌複雜得多,要想實現更接近蛇的動作,還需要研究出專用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

然而,「基於齟齬函數的設計方案可以運用於其他生物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石黑)。根據這一思路,石黑成功試製出了四足行走機器人(圖2)。並且通過這臺機器人,得到了能夠像馬、貓等四足行走的動物一樣運動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這種控制規則「適用於馬、駱駝、貓等所有四足行走的生物」(石黑)。四足行走生物實際的行走方式存在許多差異,例如四肢中只有一條離地的「正常步」,右前腿和左後腿對角線同時落地、離地的「斜對步」等。這是「因為每種動物的重心不同」(石黑)。實際上,在四足行走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中加入不同動物的重心信息後,行走方式也會隨之改變。使貓像貓,馬像馬,駱駝像駱駝那樣行走。

圖2:流暢的四足行走成為現實

東北大學為試製的多種四足行走機器人採用了真黏菌的自律控制規則(a)。在實驗過程中,又發現了能夠實現「正常步」、「斜對步」、「側對步」等四足行走的公式(b)。(圖:《日經電子》根據東北大學的資料製作)

而且,試製的四足行走機器人可以從靜止狀態馬上進入行走狀態。一條腿發生故障時,其他腿會採取相應的動作,消除故障的影響。

今後,石黑還將把範圍擴大到雙足行走機器人、海星型機器人等眾多機器人,繼續致力於研究不同生物的自主分布式控制規則。

 

相關焦點

  • 最聰明的細菌?黃色黏菌避險求食或助力生物計算機開發
    說起來生物計算概念已經活躍多年,各國一直都苦於沒有找到有效可靠的載體,不過最近日本科學家可能找到了一種實現它的可能性——黃色黏菌,祝他們好運。生物的科學行為多種多樣,而黃色黏菌擅長的是處理危險環境和求食,有這種屬性的生物自然是老不死的,它們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了
  • 新「四不像」:巴黎動物園新添「神秘生物」——黏菌
    而近日,法國巴黎動物園也展出了一種「四不像」的生物,它像真菌又不是真菌,像動物又不是動物……更重要的是,連科學家都還沒搞清楚,它到底屬於哪個物種。那麼,這種「神秘生物」究竟是什麼呢?近日,在法國巴黎動物園,黏菌完成了它的「個人首秀」——公眾可以在這個器皿裡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 未來計算機:DNA、黏菌和其他奇怪玩意兒
    他曾利用通電液晶、化學黏液和碰撞粒子構建計算機,但他最享有盛名的工作是利用一種低等黏菌——絨泡菌所做的研究。黏菌這種長得像變形蟲的生物生活在敗枝腐葉之中。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他們可能是單細胞生物,也有可能數以百萬計地融合起來,成為蛞蝓一樣的一坨原生質團。原生質團的形式在黏菌覓食時展現出來。
  •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時間:2015-05-01 06:46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森林裡隱藏的「外星人」黏菌 黏菌是一群類似黴菌的生物,會形成具有細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沒有菌絲的出現,而有一段黏黏的時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
  • 神奇的史萊姆,人類花百年規劃路線,這些無腦生物26小時就搞定
    筆者-小文史萊姆,是一種在近代電子遊戲和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怪物,但與一般怪物不同的是,史萊姆的長相併不嚇人,這是一種果凍狀、身體半透明的具有粘性的虛擬生物。在科幻影片中,史萊姆可以任意地分裂或者變形,它們還能吸附在牆體或者天花板上,還能依靠柔軟的身體進行彈跳和攻擊。但所有人都認為史萊姆是虛構生物的時候,科學家卻找到了它的原型,在生物學當中,人們將史萊姆稱作「黏菌」,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具有粘性的類似黴菌的生物。
  • 黃色黏菌或助人類研製全新生物計算機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資料圖)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黏菌(粘菌)簡介
    根據現代生物系統學的研究分類,黏菌雖然叫菌,但是它不屬於真菌,也不是細菌,是介於真菌和動物之間的一種原生動物。叫黏菌的種類很多,但是現在所說的黏菌,一般是指原生動物界、黏菌門中的,我們一般叫黏菌、真黏菌或原生質團黏菌的生物種類。它們的特點是外表及生長繁殖過程看起來像真菌,卻能像動物一樣自由活動和取食,以真菌、細菌和其它原生動物作為食物。下面兩張照片是菌包感染黏菌的兩種照片。
  • 黏菌竟有記憶力?
    黏菌竟有記憶力?黏菌是一類單細胞生物,沒有大腦,似乎不可能有記憶力。然而生物界總是大出我們的意外。澳大利亞科學家在用一種叫做多頭絨泡菌的黏菌進行實驗時,無意中發現這種生物會避免自己之前走過的路徑,這讓他們開始猜測,黏菌會不會具有某種外部空間記憶能力?為了揭開謎團,他們把這種黏菌放入一個U型容器,結果96%的黏菌能夠順利地爬過容器,找到另外一端的糖水——它們的美食。
  • 快和黏菌"工程師"一起走迷宮吧
    如果告訴你,有一群「沒頭沒腦」的生物天生就是走迷宮的天才,還能設計出優秀的軌道系統。它是誰?它就是黏菌(Slime mold)!有的人飼養過它,是介於動物和真菌之間的一類生物。它們的生活史分為兩個部分,一段是動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運動形式類似於變形蟲,生殖時很像植物,因為它會產生孢子,而且具有纖維素壁。
  • 黏菌具有智慧「思考能力」 可以巧妙穿越迷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變形黃色黏菌看上去不太像是構造未來「生物計算機」的基礎元素,但目前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黏菌能夠思考,在迷宮路徑中最直接有效地尋找到食物,它將顛覆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智慧生命體。  如圖,這是斯洛伐克一個枯死樹幹上黏菌的行進路線,目前科學家指出,這種擁有1億年進化歷史的微生物可以「網絡」狀分布巧妙地避開障礙和危險物尋找到食物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_遊俠網 Ali213.net
    在斯洛伐克,黏菌沿著一棵枯死樹幹前進。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是由黏菌微生物群形成的。
  • 單細胞生物愛思考 黏菌有時也犯錯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Tanya Latty和Madeleine Beekman利用單細胞的黏菌進行了一項「食物試驗」:在簡單的測試中,這種類似於真菌的生物體必須在不能吃的瓊脂中選擇食用濃度為2%、6%或10%的燕麥片——這之間的差別是相當明顯的。在複雜的測試中,它們必須在濃度為6%、8%或10%的燕麥片中作出選擇——其中的差別則更加細微。
  • 實名史萊姆,這種黏菌出現在巴黎動物園
    近期,法國巴黎動物園將展出一種「神秘生物」——黏菌。它沒有嘴巴、眼睛和四肢,卻能夠「偵測」吞噬食物;沒有大腦,卻具備驚人學習能力,它會選擇最優路線到達放置食物的位置;它生長極快,被切成兩半隻需2分鐘就能「自愈」目前,人類還不是很確定它究竟屬於什麼。
  • 全國賣黏菌菌核第一人:她飼養單細胞生物,拍出最美微生物大片
    日本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用燕麥片替代各個城市,在培養皿裡讓黏菌繪製線路圖,這些「無腦生物」居然走出了最佳路徑。黏菌並不罕見,枯枝落葉、腐木上常能找到。它不是植物,不是動物,也不是真菌,而是一類獨特的單細胞生物。各種動漫、遊戲裡的黏糊狀角色——史萊姆,就和黏菌非常相似。據說,黏菌僅用26個小時繪製出的東京鐵路系統,可以和人類百年來反覆試錯修建出來的鐵路網相媲美。
  • 全國賣黏菌菌核第一人:她飼養單細胞生物,拍出最美微生物大片
    日本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用燕麥片替代各個城市,在培養皿裡讓黏菌繪製線路圖,這些「無腦生物」居然走出了最佳路徑。黏菌並不罕見,枯枝落葉、腐木上常能找到。它不是植物,不是動物,也不是真菌,而是一類獨特的單細胞生物。各種動漫、遊戲裡的黏糊狀角色——史萊姆,就和黏菌非常相似。
  • 酷似「毒液」的黏菌—世界上最小的道路規劃師。
    本周開始,巴黎動物園將展出一種神奇的生物「黏菌」擁有驚人的生長和自愈能力,還能選擇最優的尋找並路線吞噬食物。當我第一眼看到黏菌,我想到的便是電影《毒液》中的共生體。不過黏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真菌,科學家暫時將這個「四不像」的生物歸為原生生物,單列黏菌門類,它外形類似黴菌一類,會形成具有細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沒有菌絲的出現,但有一段黏黏的時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這段黏黏的時期是黏菌的營養生長期,細胞不具細胞壁,如變形蟲一樣,可任意改變體形。
  • 看黏菌如何在聖誕老人的鬍子上不斷生長
    據外媒報導,大多數人都會掛彩燈和裝飾聖誕樹來慶祝聖誕節的到來。但英國華威大學的一名技術人員卻採用了一種極為另類的方式--在聖誕老人的鬍子上放了黏菌。黏菌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它們是單細胞生物、生長在野外黑暗的地方,但在實驗室則用於癌症研究。
  • 「黏菌算法」繪製「宇宙蛛網」
    然而,《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若對地球上的單細胞生物——黏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也許能在微觀世界中揭示宇宙奧秘。數百萬黏菌常組成黏菌群,通過一個結構複雜的纖維狀網絡集體移動,共同攝食。科學家們從這張聯結不同位置的蛛網入手,用算法模擬黏菌的行為,進而繪製出三維的宇宙星河網絡。項目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研究員約瑟夫·伯切特表示,從最簡單生命體的行為表現裡,竟然可以發現宇宙中最大結構的規律,簡直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