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麋鹿又叫「四不像」。因為其角似鹿而非鹿,臉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驢而非驢。
而近日,法國巴黎動物園也展出了一種「四不像」的生物,它像真菌又不是真菌,像動物又不是動物……更重要的是,連科學家都還沒搞清楚,它到底屬於哪個物種。那麼,這種「神秘生物」究竟是什麼呢?
近日,在法國巴黎動物園,黏菌完成了它的「個人首秀」——公眾可以在這個器皿裡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不過,想要看清楚它運動的樣子,還得通過延時攝影。
「黏菌究竟屬於哪一類生物?」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仍然讓科學家們頭疼不已。首先,黏菌不是什麼粘液細菌,而是一種單細胞「真核生物」,在全球各地約有900個類似種類。它們的一生呈現出兩種不同形態。平時,它們雖然沒有嘴巴和眼睛,卻能夠偵測和吞噬食物,就像變形蟲等原生動物一樣。
但和原生動物不同的是,黏菌又擁有著「集體意識」——當周圍食物短缺時,它們就會發出信號召喚周圍的黏菌 「合體」捕食。
而到了繁殖期,它又像真菌一樣,利用孢子進行有性繁殖。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只好把這個「四不像」歸為原生生物界,屬於黏菌門。不過,黏菌最吸引科學家的並不是它的屬性,而是它的「智慧」。
據說,30多年前,當生物學家首次將黏菌帶進實驗室時,就發現了它的與眾不同。它不但會通過迷宮獲取食物,還擁有驚人的線路規劃能力。在覓食過程中,黏菌們伸展形成複雜的管道網,並通過一些簡單規則管理網絡,那些與食物沒有連接的管道逐漸衰退,而找到食物的管道不斷強化,並將營養物質送回中心。正是利用黏菌的這一特性,科學家們在實驗中模擬出了整個日本東京地區的鐵路網,而且兩者驚人的相似。
正因為「無腦」卻又表現出了智慧,黏菌還受到仿生學和人工智慧方的極大關注。有人甚至猜想,黏菌就是打開未來人工智慧大門關鍵的一把鑰匙。
就算沒有腦子,智力仍然碾壓人類。這是什麼?我們有理由懷疑,「黏菌」就是潛伏在地球的外星人。開個玩笑。不過,單細胞的黏菌倒是提醒我們,以後不能再用「單細胞」或「史萊姆」,來形容別人蠢了。因為,別說「聰明」了,就連「與眾不同」這一點,很多人都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