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不像」:巴黎動物園新添「神秘生物」——黏菌

2020-12-06 秒聞視頻

我們知道,麋鹿又叫「四不像」。因為其角似鹿而非鹿,臉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驢而非驢。

而近日,法國巴黎動物園也展出了一種「四不像」的生物,它像真菌又不是真菌,像動物又不是動物……更重要的是,連科學家都還沒搞清楚,它到底屬於哪個物種。那麼,這種「神秘生物」究竟是什麼呢?

近日,在法國巴黎動物園,黏菌完成了它的「個人首秀」——公眾可以在這個器皿裡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不過,想要看清楚它運動的樣子,還得通過延時攝影。

「黏菌究竟屬於哪一類生物?」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仍然讓科學家們頭疼不已。首先,黏菌不是什麼粘液細菌,而是一種單細胞「真核生物」,在全球各地約有900個類似種類。它們的一生呈現出兩種不同形態。平時,它們雖然沒有嘴巴和眼睛,卻能夠偵測和吞噬食物,就像變形蟲等原生動物一樣。

但和原生動物不同的是,黏菌又擁有著「集體意識」——當周圍食物短缺時,它們就會發出信號召喚周圍的黏菌 「合體」捕食。

而到了繁殖期,它又像真菌一樣,利用孢子進行有性繁殖。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只好把這個「四不像」歸為原生生物界,屬於黏菌門。不過,黏菌最吸引科學家的並不是它的屬性,而是它的「智慧」。

據說,30多年前,當生物學家首次將黏菌帶進實驗室時,就發現了它的與眾不同。它不但會通過迷宮獲取食物,還擁有驚人的線路規劃能力。在覓食過程中,黏菌們伸展形成複雜的管道網,並通過一些簡單規則管理網絡,那些與食物沒有連接的管道逐漸衰退,而找到食物的管道不斷強化,並將營養物質送回中心。正是利用黏菌的這一特性,科學家們在實驗中模擬出了整個日本東京地區的鐵路網,而且兩者驚人的相似。

正因為「無腦」卻又表現出了智慧,黏菌還受到仿生學和人工智慧方的極大關注。有人甚至猜想,黏菌就是打開未來人工智慧大門關鍵的一把鑰匙。

就算沒有腦子,智力仍然碾壓人類。這是什麼?我們有理由懷疑,「黏菌」就是潛伏在地球的外星人。開個玩笑。不過,單細胞的黏菌倒是提醒我們,以後不能再用「單細胞」或「史萊姆」,來形容別人蠢了。因為,別說「聰明」了,就連「與眾不同」這一點,很多人都做不到啊。

相關焦點

  • 巴黎動物園新增黏菌觀賞項目:自然界最神秘物種之一
    據外媒報導,如果你這周末剛好要去巴黎動物園那麼你可能會在那裡發現一個你通常不會在動物園看到的生物。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也沒有大腦,但它卻有著驚人的智力水平,它就是一種黏菌,暱稱Blob。資料圖黏菌是自然界最神秘的物種之一,它就像一個微小的個體有機體群落,為了一個單一的目標而工作。黏菌會散布在一個表面以此來尋找它消化並能用作能源的食物。據悉,已知黏菌的種類已達近千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都各不相同。
  • 實名史萊姆,這種黏菌出現在巴黎動物園
    近期,法國巴黎動物園將展出一種「神秘生物」——黏菌。它沒有嘴巴、眼睛和四肢,卻能夠「偵測」吞噬食物;沒有大腦,卻具備驚人學習能力,它會選擇最優路線到達放置食物的位置;它生長極快,被切成兩半隻需2分鐘就能「自愈」目前,人類還不是很確定它究竟屬於什麼。
  • 神秘生物猶如現實版毒液,沒有大腦卻能學習,2分鐘就能「自愈」
    近期,法國巴黎動物園將展出一種「神秘生物」——黏菌。它沒有嘴巴、眼睛和四肢,卻能夠「偵測」吞噬食物;沒有大腦,卻具備驚人學習能力,它會選擇最優路線到達放置食物的位置;它生長極快,被切成兩半隻需2分鐘就能「自愈」。目前,人類還不是很確定它究竟屬於什麼?是動物還是真菌?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一種植物,它是不是介於真菌和動物之間的一種生物呢?
  • 酷似「毒液」的黏菌—世界上最小的道路規劃師。
    本周開始,巴黎動物園將展出一種神奇的生物「黏菌」擁有驚人的生長和自愈能力,還能選擇最優的尋找並路線吞噬食物。當我第一眼看到黏菌,我想到的便是電影《毒液》中的共生體。不過黏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真菌,科學家暫時將這個「四不像」的生物歸為原生生物,單列黏菌門類,它外形類似黴菌一類,會形成具有細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沒有菌絲的出現,但有一段黏黏的時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這段黏黏的時期是黏菌的營養生長期,細胞不具細胞壁,如變形蟲一樣,可任意改變體形。
  • 深圳野生動物園 禿鸛家族又添新成員
    amp;nbsp&nbsp語音朗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前,記者從深圳野生動物園獲悉
  • 俄羅斯動物園新添獅獅虎 獸寶寶很萌很可愛
    2013年6月18日,一個月大獅獅虎寶寶凱拉在新西伯利亞動物園中漫步。凱拉的父親山姆凱拉的母親思蒂【環球網綜合報導】2012年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動物園,一個月大的獅獅虎寶寶凱拉首次公開亮相。凱拉的爸爸是獅子,媽媽是獅虎獸(獅子與老虎的混血),它是世界上首隻獅獅虎。
  • 黃色黏菌或助人類研製全新生物計算機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資料圖)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生物電子誕生(二)聰明控制 :黏菌和魚
    【新聞連結】 生物電子誕生(一)生物體內的寶藏,將帶來控制、傳感器和節能革命 一盤磁帶容量達154TB !IBM和富士膠片創磁帶存儲密度新記錄 九州大學教授談TADF有機EL材料開發(下) 萬億傳感器社會靠什麼來實現?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_遊俠網 Ali213.net
    在斯洛伐克,黏菌沿著一棵枯死樹幹前進。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是由黏菌微生物群形成的。
  • 重慶動物園:雙角犀鳥家族再添新成員
    7月22日,重慶動物園傳來好消息,繼去年首次成功繁殖雙角犀鳥「淘淘」後,今年曆經近6個月的等待,雙角犀鳥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員。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供圖:周邦靜)「雌鳥在洞中孵化、育雛,既安全,又舒適,不怕風吹日曬,還有利於保護雛鳥免遭蛇類、猴類和猛禽等的威脅和侵害。」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但這種習性,也增加了犀鳥的繁殖難度,目前全國動物園繁殖犀鳥的成功案例非常少。
  • 巴黎動物園將展出奇特生物,可自愈並有720種性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巴黎動物園本周六將展出一種奇特的生物,其表皮是亮黃色的,能以每小時4釐米的速度爬行,儘管沒有大腦也能解決問題,被切成兩半也能自愈。這種生物被稱為「斑點」(blob),即一部1958年由史蒂夫·麥奎因主演的美國恐怖電影中的外星生物名字。它的學名其實是「多頭絨泡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或真菌。這種生物沒有雌雄兩性,而是有720種性別。根據動物園的一份新聞稿稱,它還可以分裂成不同的生物體,然後再融合在一起。
  •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時間:2015-05-01 06:46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森林裡隱藏的「外星人」黏菌 黏菌是一群類似黴菌的生物,會形成具有細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沒有菌絲的出現,而有一段黏黏的時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
  • 黏菌(粘菌)簡介
    這是一種不同於綠黴菌,毛黴菌等雜菌的生物,也是一種對食用菌的危害程度很大的生物。下面兩張照片是平菇和黑平雞樅子實體上布滿黏菌的營養體。根據現代生物系統學的研究分類叫黏菌的種類很多,但是現在所說的黏菌,一般是指原生動物界、黏菌門中的,我們一般叫黏菌、真黏菌或原生質團黏菌的生物種類。它們的特點是外表及生長繁殖過程看起來像真菌,卻能像動物一樣自由活動和取食,以真菌、細菌和其它原生動物作為食物。下面兩張照片是菌包感染黏菌的兩種照片。
  • 全國賣黏菌菌核第一人:她飼養單細胞生物,拍出最美微生物大片
    日本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用燕麥片替代各個城市,在培養皿裡讓黏菌繪製線路圖,這些「無腦生物」居然走出了最佳路徑。黏菌並不罕見,枯枝落葉、腐木上常能找到。它不是植物,不是動物,也不是真菌,而是一類獨特的單細胞生物。各種動漫、遊戲裡的黏糊狀角色——史萊姆,就和黏菌非常相似。據說,黏菌僅用26個小時繪製出的東京鐵路系統,可以和人類百年來反覆試錯修建出來的鐵路網相媲美。
  • 全國賣黏菌菌核第一人:她飼養單細胞生物,拍出最美微生物大片
    日本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用燕麥片替代各個城市,在培養皿裡讓黏菌繪製線路圖,這些「無腦生物」居然走出了最佳路徑。黏菌並不罕見,枯枝落葉、腐木上常能找到。它不是植物,不是動物,也不是真菌,而是一類獨特的單細胞生物。各種動漫、遊戲裡的黏糊狀角色——史萊姆,就和黏菌非常相似。
  • 養「會認路」的黏菌呀
    近日,法國一家動物園展出一種特別的生物,外表像真菌、行為像動物的有機體。沒有嘴、沒有眼睛但是卻找到食物,沒有大腦但是「學習」走迷宮卻不費勁。更神奇的是,即使把它切成兩半,短時間之內還能「自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毒液」既視感。這種神奇的生物其實是黏菌。
  • 你所不知道的黏菌 導航能力絕不輸給機器
    >> 黏菌是什麼生物?   黏菌是變形蟲門錐足亞門黏菌下門的生物總稱,和變形蟲是近親。系統發生學上變形蟲們應該是動物和真菌共同的姐妹群。   黏菌平時像動物一樣四處爬動覓食,但又能像蘑菇一樣長出子實體來散播孢子,它們沒有大腦,卻能計劃出最佳的行走路線。
  • 春天裡,動物園添了好多「小鮮肉」
    今天上午,一隻小斑馬剛剛降生,北京動物園又新添了一個小生命。現在又到了動物生產的高峰期,一批萌萌的小傢伙們也陸續亮相了。「從現在到7月,將有10餘種、數百隻各類小動物出生,大到河馬,小到鸚鵡。」北京動物園飼養隊副隊長張耀華樂呵呵地說。  「快看呀,剛出生不久的小動物!」早晨9時,北京動物園西北角的食草動物區前已圍滿了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