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洛伐克,黏菌沿著一棵枯死樹幹前進。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是由黏菌微生物群形成的。黏菌微生物群形可以自我組織,這樣就可以找到穿過迷宮的最直接路徑快速尋找食物,同時還可以避開光線的傷害。此外,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還發現,黏菌似乎還能夠記憶「危險區域」並提前避開。
經過上億年的進化,這種微生物似乎已懂得如何應對危險的環境。它們的這種能力已超越現代許多先進的計算機和軟體的「信息處理」水平。大多數人似乎難以相信,這種單細胞生物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
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中垣俊之介紹說,「黏菌能夠解決某些類型的難題。如果你想研究生物智能的本質,利用這些簡單的生物可能更容易實現。」不過,黏菌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智能。但是,通過靈活地應對和適應光線等外界壓力,它們能夠解決許多導航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制約計算機發展的因素之一。
通過研究,這些黏菌細胞似乎是以一種網絡的形態在工作,它們甚至能夠記住所經歷過的壓力和危險,並且學會適應之。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最原始的網絡或許可以成為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製造設計原理。中垣俊之介紹說,通過這種原始的導航系統,黏菌還能夠「設計」出一種類似於東京鐵路網絡的網絡系統。中垣俊之也因為相關研究獲得了2010年搞笑諾貝爾獎。
如今,許多科學家開始認同中垣俊之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這些原始生物導航系統或許可以成為理解人類智能的關鍵。日本其他一些研究人員也開始致力於對這一現象的深入研究,他們設計出多種計算機算法來模擬黏菌所使用的原始導航系統。
日本埼玉市一家研究所研究人員青野正秀表示,「最終,我們將能夠利用真正的黏菌製造出生物計算機,並且它的信息處理系統將非常接近人類大腦。」根據這種基本原理,科學家們或許真的能夠研製出新一代計算機。(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