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020-12-08 央視網科教

  在斯洛伐克,黏菌沿著一棵枯死樹幹前進。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是由黏菌微生物群形成的。黏菌微生物群形可以自我組織,這樣就可以找到穿過迷宮的最直接路徑快速尋找食物,同時還可以避開光線的傷害。此外,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還發現,黏菌似乎還能夠記憶「危險區域」並提前避開。

  經過上億年的進化,這種微生物似乎已懂得如何應對危險的環境。它們的這種能力已超越現代許多先進的計算機和軟體的「信息處理」水平。大多數人似乎難以相信,這種單細胞生物竟然擁有如此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

  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中垣俊之介紹說,「黏菌能夠解決某些類型的難題。如果你想研究生物智能的本質,利用這些簡單的生物可能更容易實現。」不過,黏菌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智能。但是,通過靈活地應對和適應光線等外界壓力,它們能夠解決許多導航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制約計算機發展的因素之一。

  通過研究,這些黏菌細胞似乎是以一種網絡的形態在工作,它們甚至能夠記住所經歷過的壓力和危險,並且學會適應之。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最原始的網絡或許可以成為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製造設計原理。中垣俊之介紹說,通過這種原始的導航系統,黏菌還能夠「設計」出一種類似於東京鐵路網絡的網絡系統。中垣俊之也因為相關研究獲得了2010年搞笑諾貝爾獎。

  如今,許多科學家開始認同中垣俊之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這些原始生物導航系統或許可以成為理解人類智能的關鍵。日本其他一些研究人員也開始致力於對這一現象的深入研究,他們設計出多種計算機算法來模擬黏菌所使用的原始導航系統。

  日本埼玉市一家研究所研究人員青野正秀表示,「最終,我們將能夠利用真正的黏菌製造出生物計算機,並且它的信息處理系統將非常接近人類大腦。」根據這種基本原理,科學家們或許真的能夠研製出新一代計算機。(彬彬)

相關焦點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
    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 奇特黏菌擁有思考導航能力可研製生物計算機_遊俠網 Ali213.net
    在斯洛伐克,黏菌沿著一棵枯死樹幹前進。這種擁有上億年進化歷史的生物可以像網絡一樣為自己導航,從而避開危險和障礙,快速地尋找食物。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科學家近日在研究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即一種黃色黏菌能夠像變形蟲那樣調整和組織自己的形態,能夠在迷宮中「思考」最佳的直接路徑以穿過迷宮。科學家認為,這種黏菌似乎擁有某種不確定的智能跡象,或許有可能用於未來「生物計算機」的研製。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現象其實是由黏菌微生物群形成的。
  • 黃色黏菌或助人類研製全新生物計算機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資料圖)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黏菌具有智慧「思考能力」 可以巧妙穿越迷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變形黃色黏菌看上去不太像是構造未來「生物計算機」的基礎元素,但目前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黏菌能夠思考,在迷宮路徑中最直接有效地尋找到食物,它將顛覆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智慧生命體。  如圖,這是斯洛伐克一個枯死樹幹上黏菌的行進路線,目前科學家指出,這種擁有1億年進化歷史的微生物可以「網絡」狀分布巧妙地避開障礙和危險物尋找到食物
  • 黃色黏菌具超強抗壓反應能力 或為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研發關鍵
    ,幫助解決計算機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你所不知道的黏菌 導航能力絕不輸給機器
    黏菌是變形蟲門錐足亞門黏菌下門的生物總稱,和變形蟲是近親。系統發生學上變形蟲們應該是動物和真菌共同的姐妹群。   通過實驗你會發現,黏菌會伸展自己的細胞質並覆蓋住整個迷宮平面直至發現食物,然後縮回多餘的部分只剩下最短路徑,黏菌能夠思考,在迷宮路徑中最直接有效地尋找到食物
  • 未來計算機:DNA、黏菌和其他奇怪玩意兒
    黏菌這種長得像變形蟲的生物生活在敗枝腐葉之中。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他們可能是單細胞生物,也有可能數以百萬計地融合起來,成為蛞蝓一樣的一坨原生質團。原生質團的形式在黏菌覓食時展現出來。在覓食過程中,黏菌展現出驚人的航行技藝和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
    森林裡隱藏著奇特而漂亮的生物《黏菌》時間:2015-05-01 06:46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森林裡隱藏的「外星人」黏菌 黏菌是一群類似黴菌的生物,會形成具有細胞壁的孢子,但是生活史中沒有菌絲的出現,而有一段黏黏的時期,因而得名(slime molds)。
  • 黃色黏菌避險求食或助力生物計算機開發
    說起來生物計算概念已經活躍多年,各國一直都苦於沒有找到有效可靠的載體,不過最近日本科學家可能找到了一種實現它的可能性——黃色黏菌,祝他們好運。生物的科學行為多種多樣,而黃色黏菌擅長的是處理危險環境和求食,有這種屬性的生物自然是老不死的,它們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了
  • 《科學》:黏菌具有建立高效運輸網絡的能力
    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一種單細胞生物——黏菌具有建立高效運輸網絡的能力。他們希望在將來的城際鐵路網絡、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中發揮黏菌的這種能力。
  • 全國首臺!浙大成功研製真正像腦一樣「思考」的類腦計算機
    杭州網訊近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自然界中,很多神經元遠低於100萬的昆蟲就能做到實時目標跟蹤、路徑規劃、導航和障礙物躲避。 潘綱介紹說,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就是類腦計算。其特點在於存算一體、事件驅動、高度並行等,是國際學術界與工業界的研究焦點,更是重要的科技戰略,「類腦計算已被看作是解決人工智慧等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
  •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組走進青海 發布時間:2017-02-20 19:23:12.0新華網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頻道呼號:CCTV-10科教)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是以教育、科學、文化為主體內容的專業電視頻道。
  • 單細胞生物愛思考 黏菌有時也犯錯
    一個生物體沒有大腦並不能說明它不會思考。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Tanya Latty和Madeleine Beekman利用單細胞的黏菌進行了一項「食物試驗」:在簡單的測試中,這種類似於真菌的生物體必須在不能吃的瓊脂中選擇食用濃度為2%、6%或10%的燕麥片——這之間的差別是相當明顯的。
  • 生物計算機:計算能力超強的細菌計算機
    計算機一直在不斷「進化」之中,就在科技界爭辯著上網本與筆記本電腦優劣之際,合成生物學家正在將傳統電腦完全拋在身後。美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將細菌加以巧妙設計,用以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而且其速度遠比由矽製成的任何電腦等來得快。這臺使用大腸桿菌研製的活體生物計算機能夠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版今起開設「新中國日曆」欄目,回顧新中國歷史上的今天,呈現發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展現這一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敬請關注。    「我國自製的第一架電子計算機,今天(5月25日)下午七時半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作了一次表演,經過初步試算,性能良好。」
  • 我國研製成功第一臺生物計算機
    新華社上海1月28日電(記者劉軍)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經過兩年多協作攻關,最近已在試管中完成了DNA計算機的雛形研製工作,在實驗上把自動機與表面DNA計算結合到了一起。這在中國屬首次,相關論文已發表在中國《科學通報》49卷第1期的英文版上。
  • 中國成功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
    新華社長沙10月29日電(記者白瑞雪、喻菲、王玉山)隨著第一臺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29日在湖南長沙亮相,作為算盤這一古老計算器的發明者,中國擁有了歷史上計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作為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這臺計算機將部署在天津濱海新區,面向國內外用戶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天河一號」工程辦公室主任李楠說。    「天河一號」的研製單位是以研製國防關鍵技術和先進武器裝備聞名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作為中國軍隊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最高學府,這所大學也是中國第一臺超級計算機「銀河一號」的誕生地。
  • 快和黏菌"工程師"一起走迷宮吧
    生活在森林系統中,熱帶地區多具有這樣的環境條件和較高的植物多樣性,因而也可保持較高的黏菌物種多樣性。目前,全世界有1000多種,包含六目12科60屬。我國已報導的約460種,分屬於6目11科45屬。會走迷宮、有學習能力、可以模擬人造交通網絡布局。它幾個小時就能實現一群人類工程師幾十年才能完成的道路規劃。可以想像,這群單細胞生物有多厲害!Part 2&34;找出最優解。
  • 新「四不像」:巴黎動物園新添「神秘生物」——黏菌
    而近日,法國巴黎動物園也展出了一種「四不像」的生物,它像真菌又不是真菌,像動物又不是動物……更重要的是,連科學家都還沒搞清楚,它到底屬於哪個物種。那麼,這種「神秘生物」究竟是什麼呢?近日,在法國巴黎動物園,黏菌完成了它的「個人首秀」——公眾可以在這個器皿裡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 藉助黏菌繪製宇宙大尺度結構?也許我們的宇宙就是個培養皿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項有趣新研究——天文學家基於黏菌(slime mold)的行為模式設計了一種計算機算法,用以繪製宇宙大尺度絲狀結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簡單介紹本項研究中的兩個主角,黏菌和宇宙大尺度絲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