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知名入侵者」:美麗雀鱔,和食人魚同名的「水中殺手」?

2021-01-09 shans心理

從白堊紀走來,在漫長的生物進化歷程中,無數的物種都被大自然的變遷淘汰了,其中有很少的一部分生物個體變成化石,成為遠古時期那些物種曾經存在的證據。

還有極少數的物種,在千百萬年的變化中,能夠基本保持其祖先的模樣,繁衍至今,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比如眾所周知的大熊貓、銀杏、紅豆杉、鸚鵡螺、鴨嘴獸等,它們的形態與億萬年前的祖先基本上是一樣的,為現代人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科學證據。

鴨嘴獸

在現生的魚類中,也有一些堪稱活化石的物種,如拉蒂邁魚、中華鱘、弓鰭魚等。此外,人們比較熟悉的,被稱為「尖嘴鱷」「火箭」的觀賞魚——雀鱔 ,也是魚類「活化石」中的一員。

雀鱔是一類比較原始的種類。人們在歐洲發現的雀鱔化石,距今已有1.2億年。那時正好是中生代的白堊紀,也就是恐龍繁盛的時代。

雀鱔化石,說明雀鱔自和恐龍是同時代生物

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時間最長的一個紀,始於距今1.455億年,結束於距今6550萬年,其間經歷了8000萬年。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生物物種十分豐富,尤其是爬行類從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達到極盛,佔領著海、陸、空三大空間。

恐龍的種類更是空前繁榮,比如最著名的霸王龍,是陸地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動物,其兇狠、殘暴的形象成為眾多遠古題材影片的招牌,還有渾身披甲的甲龍、頭上長角的三角龍、關愛幼子的竊蛋龍、鴨嘴龍等。不過,恐龍也是在白堊紀從繁盛走向滅亡的。

除了恐龍之外,在白堊紀的天空中,飛翔著翼龍;在白堊紀的海洋中,遊動著魚龍、蛇頸龍和身長超過15米、比現在的逆戟鯨和大白鯊都大的滄龍,以及數量眾多的菊石等無脊椎動物。陸地上最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以及各種真蕨類,這些植物仍有很多種類至今還生活在地球上。

除此之外,雀鱔也在這個時代廣泛存在,現在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都有它們的化石被發現。但與上述的那些著名的生物類群相比,它們只是生活在河流中的一個魚類類群而已。

白堊紀晚期發生了一次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大量植物種類以及超過半數種類的動物滅絕,曾經不可一世的恐龍也是在這次事件中從地球上徹底消失的。雀鱔,這個在白堊紀不顯山不露水的「小角色",卻在這個類群更迭、物種演變的過程中,幸運地繁衍至今。

雀鱔為什麼能從白堊紀存活至今?

在如此艱難的世事變遷中,雀鱔有什麼獨特之處得以保全至今呢?

科學家認為,白堊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所造成的,這次撞擊致使地球內部的巖漿洶湧噴出、超級火山爆發。整個地球被濃濃的火山灰和毒氣所籠罩,地球上的生物長時間不見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因而大批死亡,而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也隨之死亡。

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

但是,在淡水河流中生活的動物大多以陸地衝刷下來的小型生物和有機碎屑等為食,較少直接取食植物體,因此在河流中生活的很多物種得以保存下來。雀鱔的食物主要是小魚,小魚吃有機碎屑,小魚活下來,雀鱔也就能活下來了。

雀鱔在這次滅絕事件中能夠躲過滅頂之災,除了得益於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外,可能還要歸功於它自身所擁有的三件獨特的防身之寶。

第一件寶,是它們渾身披裹著無比堅硬的魚鱗。這些鱗片把雀鱔的身體包得嚴嚴實實,其堅硬的程度真能稱得上「刀槍不入」。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漁民,在捕獲雀鱔以後,即便使用砍刀或能剪金屬片的剪子來解除它們的魚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普通刀具在雀鱔身上那鎧甲一般堅硬的鱗片面前,毫無用武之地。有些性急的漁民有時候甚至只能用鋸子來解除它們的護甲。

早些時候的人們會用雀鱔堅硬,鋒利的鱗片製作弓箭的箭頭,其威力一點兒也不比金屬箭頭差。現在美國一些獵魚愛好者仍然在用這個方法來捕獲雀鱔:由於在雀鱔的頭頂、兩眼之間的地方,有一小塊只有皮膚、沒有硬骨遮蓋的區域,如果射中這個位置,就能夠獵殺這隻雀鱔。這種獵殺方式,對一個獵魚者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有精準的射術,利用雀鱔的這個「阿喀琉斯之踵」來取得成功。

在捕魚季節,獵手們便劃著小船,到河裡去尋找雀鱔。一般情況下,雀鱔喜歡靜靜地浮在水的上層,獵手們發現它以後,就會將小船悄悄靠近,找好伏擊點,取出弓和用從前捕獲的雀鱔的鱗片作箭頭的箭,瞄準雀鱔那個薄弱的位置,射向獵物。

雖然存在「阿喀琉斯之踵」,但全身都有如此堅硬的鎧甲護體,雀鱔的生存自然就比其他的物種輕鬆一些。在淡水河流中,絕大多數動物是吃不了它的。那是否就天下無敵了呢?世上萬物,總是一物降一物。在美國,短吻鱷就是雀鱔的天敵。短吻鱷有堅韌、鋒利的牙齒和強壯的頜骨,足以咬碎雀鱔的鎧甲。

雀鱔的第二件寶是其可以靠之呼吸的魚鰾。現生魚類的魚鰾,主要功能是調節魚體的比重:當魚鰾中充滿氣體時,魚的比重較輕,魚上浮;魚鰾中的氣體排出,魚體比重大,魚下沉。通過魚鰾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可以調節魚在水中的位置,所以有魚鰾的種類常常能夠在水的中層停留,沒有魚鰾的種類要麼趴在水底,要麼必須一直在水中不停地遊動。

雀鱔的魚鰾有鰾管與食道相連,鰾分隔出許多小室,鰾壁上密布毛細血管,結構跟陸生動物的肺相似,空氣通過食管進入魚鰾,可以與鰾璧上的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因此它的魚鰾不僅僅具有調節比重的作用,還有呼吸的功能。當水中氧氣不足時,雀鱔還可以遊到水的表面呼吸。

絕大多數魚類必須通過鰓上的毛細血管與水中的氧氣進行氣體交換,因此當魚離開水時,很快就會缺氧而死。但是,雀鱔離開水,只要身體溼潤,通過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常常能存活三四個小時以上。因此,當環境缺水時,雀鱔往往可以渡過難關,而其他魚類就只有死路一條。這個特有防身術也可能幫助雀鱔經歷了1億多年的地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的考驗。

雀鱔的第三件寶是有毒的魚卵。自然界中生物生存最大的威脅,一是天敵,二是惡劣的自然環境。不過,雀鱔少有天敵,不怕缺水。如果還有什麼威脅的話,那就是毫無反抗能力的下一代。在魚類的世界裡,很多小型魚類都把其他魚的魚卵當作主要食物,無論多麼兇狠的魚,它們產的卵都是沒有保護、不會遊動的一團美味,只能靜靜地待在一個地方,任人宰割。當然也有極少數種類的父母會守在魚卵的旁邊,等待魚卵孵化。

沒有父母看管的魚卵,無論父母把它們藏在草叢中、沙礫下,都會被那些不起眼的小魚發現、吞食。但是,雀鱔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它們並不守著魚卵,不耽誤自己「吃喝玩樂」,而是讓自己產下的魚卵含有劇毒,誰吃誰死。這個方法輕鬆地解決了保護後代的問題,使後代的生存得到保障。

為什麼說雀鱔是入侵的觀賞魚,和食人魚同樣臭名昭著的「水中殺手」?

有趣的是,雀鱔主要是作為觀賞魚而被世人所認識的。

觀賞魚之所以得到人們的喜愛,要麼是體色鮮豔漂亮,要麼是體形奇特,要麼是它們的習性惹人憐愛,雀鱔能夠受到眾多觀賞魚愛好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們獨特的體形和奇特的捕食習性。

雀鱔長有銳利的齒,模樣兇猛。它的捕食手法,很像沉著冷靜的狙擊手。它在水中總是單獨活動,不喜歡劇烈的運動,常常是一副孤傲冷漠的樣子,或是緩緩遊動,或是靜靜地漂在水的上層。如果發現獵物,就悄悄遊動到適合伏擊的位置,然後一動不動地埋伏在那裡,如同一截浮在水中的木棍,不容易引起獵物的懷疑。

實際上,雀鱔像狙擊手一樣,注視著獵物的一舉一動,而自己異常的冷靜、放鬆。一旦時機成熟,它猛一擺尾,衝過去,迅速張開長有利齒的長嘴,準確地咬下去,往往一擊成功。然後,雀鱔又很快平靜下來,慢慢地遊到一邊。 那些養殖雀鱔的觀賞魚愛好者,就是喜歡觀賞雀鱔那種狙擊手般的感覺:守望獵物的時候冷靜得讓人窒息,但最後突然一擊讓人賞心悅目 。

經過了一億兩千萬年的磨難,雖然雀鱔所剩種類不多,但雀鱔從寂寂無名的小卒,成為學術界、觀賞魚界的知名魚種。除此之外,近年來又因人類的過失,雀鱔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它們的孤傲獨特,以及它們的強大和危險。它被列為和食人魚同樣臭名昭著的「水中殺手」!

通過觀賞魚貿易,雀鱔漂洋過海向美洲以外的地區擴散。但常常會有一些人把雀鱔買回家,沒有興趣後就任意拋棄,在我國長江流域就常常有漁民或垂釣愛好者發現雀鱔的蹤跡。

雀鱔是一種十分兇猛的魚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它的存在,會對所在水域內所有的魚帶來致命的危害。那些被隨意投放在自然環境中的雀鱔,沒有天敵制衡,也沒法用人工方式殺滅,它們一旦適應環境,形成自然種群,結局將會無法收拾。

由於雀鱔可能帶來的危害,現在它的名字被列入了外來入侵物種的名單,時刻警示人們對引進和養殖雀鱔進行嚴格管理,不能讓它們進入非原產地的自然環境。

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年由於專業人士的宣傳和呼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應該謹慎對待外來物種,各種媒體也在發現外來物種入侵現象後,及時報導和警示百姓,提醒人們進行防範。

相關焦點

  • 「水中殺手」雀鱔魚驚現文成 含有劇毒誤食會致命
    據了解,雀鱔魚,原產於美洲,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該魚鱗質異常堅硬,被稱為骨鱗,是原始硬鱗魚類。雀鱔出現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生活在淡水區域,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億多年,被稱為活化石。它曾作為觀賞魚類被出口到世界各地。  據漁政專家猜測,這兩條抓到的雀鱔魚可能是有人不養了,而將它們扔到了水庫裡。
  • 石獅魚友網上叫賣10條食人魚 數秒可撕碎小白鼠
    知情人士表示,在泉州,尤其是晉江和石獅,飼養食人魚的人並不罕見,10條食人魚也不算多,養一缸上百條食人魚的也有。另外部分水族館也偷偷銷售食人魚。  一名知情人士查看帖子上的照片後表示,這名網友飼養的的確是食人魚,一共有兩個品種,分別為紅腹水虎和黑斑水虎,應該是從特殊渠道購買的,市面上一般不會公開叫賣國家禁止引進的食人魚。
  • 廣東一魚塘現1米7長雀鱔 堪稱"水中殺手"
    廣東一魚塘現1米7長雀鱔堪稱"水中殺手" 2017-12-31 10:09
  • 網友叫賣10條食人魚叫價4500元 數秒撕碎小白鼠
    據了解,近年來食人魚頗受一些獵奇的魚友追捧,有些商家甚至出售山寨食人魚贏利。在一些知名的購物網站上,有網店就在銷售食人魚苗,而且價格低廉,一條十多元,但是這些食人魚大多為白鯧。「白鯧在普通菜市場裡就有賣,它和食用魚的幼苗長得很像,不仔細辨認根本分不出來。有些人跟風購買所謂『食人魚苗』,養大後才發現是假貨。
  • 超級食人魚出沒溫州一水庫
    據了解,雀鱔魚,原產於美洲,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該魚鱗質異常堅硬,被稱為骨鱗,是原始硬鱗魚類。雀鱔出現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生活在淡水區域,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億多年,被稱為活化石。它曾作為觀賞魚類被出口到世界各地。據漁政專家猜測,這兩條抓到的雀鱔魚可能是有人不養了,而將它們扔到了水庫裡。
  • 莆田水族館出售食人魚?「紅食人鯧」和「雀鱔」都有(圖)
    記者在莆田購買到的這條魚與水虎魚很相似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9月12日訊(記者 周德慶 馬俊傑 文/圖) 今年7月,廣西柳州的一條食人魚咬傷人,引起全國對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的警惕。昨日,莆田一市民向本報968111報料,莆田的一些水族館出售食人魚。
  • 閬中漁民嘉陵江中捕到雀鱔 頭扁嘴尖牙齒鋒利被稱「水中殺手」
    經閬中市漁政站專家鑑定:這是被稱之為「水中殺手」的雀鱔,屬於原產於北美的熱帶魚類。「水中殺手」長著鋒利的牙齒  經測量,漁民楊波捕撈的這條雀鱔長約50釐米,重1.2千克。閬中市漁政站站長謝波介紹,成年雀鱔體長可達3米以上,是大型肉食性兇猛魚類,會攻擊遇見的所有其它魚類,和「食人鯧」同是臭名昭著的「水中殺手」,也是「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  雀鱔本屬於熱帶魚類,為何在冬季的閬中市自然水域中被發現呢?謝波稱「非常罕見」,他推測可能是不明真相的人放生到嘉陵江中的,因為慢慢的適應了本地的生態環境,雀鱔才得以生存。
  • ...在榕城內河釣到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的雀鱔,更兇猛的食人魚...
    這引起市民擔心,福州是否也有食人魚,它們會像雀鱔一樣「遊」進福州江河嗎?對此,福州漁業部門表示,目前未在福州花鳥市場上發現公開銷售的食人魚。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食人魚的身影卻在福州一些本土論壇中浮現。 市場不見食人魚但見雀鱔 昨日,記者暗訪福州鰲峰洲、左海等花鳥市場。在一家觀賞魚店內,水族箱裡遊動著成群類似食人魚的熱帶魚,最大的有巴掌般大小。
  • 廣東男子釣起90斤水中殺手:齊名食人魚
    經過丹灶農林漁業局工作人員的鑑定,這條「魚怪」原來是鱷雀鱔,是和「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這種「淡水殺手」在國內暫時沒有天敵,會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工作人員猜測有市民將鱷雀鱔當觀賞魚養殖,後在仙湖內放生,因此出現在丹灶仙湖內。
  • 食人魚竟在網上公開賣 國家明令禁止但廈仍有人在賣
    緣起為兜售10條食人魚網友發「血腥」視頻「實拍:落入水中的小白鼠,慘遭五條食人魚爭相分食」——近日,網上出現一段視頻。在長約一分鐘的視頻中,一隻小白鼠在水族缸裡奮力向上遊,裡頭遊動著五隻食人魚。在第一隻食人魚發起攻勢後,其餘的食人魚一擁而上,10秒內這只可憐的小白鼠就被分食乾淨,連骨頭都沒有剩下,整個場面讓人看起來十分不適。「太血腥了!食人魚在我國不是不能養嗎?」看了視頻,不少網友提出質疑。記者獲悉,視頻的拍攝者是一名石獅人,這些食人魚是他飼養的「寵物」之一。他拍攝視頻,是為了將這些魚出售,十條食人魚開價高達4500元。
  • 亞馬遜河又一「殺手」,沒有天敵,比食人魚還可怕?
    像眾所周知的食人魚就是亞馬遜河中的常居物種,因殺傷力強而被人評選為「亞馬遜十大殺手」之一。不過食人魚在這個榜單中並不算最危險的,奪得該榜單榜首的水中生物是一種名叫刺鯰的魚類。當刺鯰與食人魚「狹路相逢」時,食人魚即便再兇殘都無法拿刺鯰怎麼樣。刺鯰在沒有遇到危險的情況下,它身上帶有的背刺是貼在身上的。
  • 同名電視劇小說《食人魚事件》出版
    本報訊 2006年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的熱銷和電視劇《暗算》的熱播引發了懸疑類題材電視劇和小說的關注熱潮。今年年初,懸疑類電視劇《食人魚事件》在眾多大部頭電視劇中脫穎而出、悄然躥紅。
  • 【江西吉安】淡水魚殺手雀鱔「入侵」贛江
    經當地漁政部門鑑定,這是近年來江西多個水域頻現的淡水魚「頂級殺手」——雀鱔。汪先生說,自己一直喜歡釣魚,前幾天他從青原區附近的一條人工河撈上來這條長約30多公分的魚,和以前捕撈的魚都不一樣。叫不上名字,又不知是否有毒,汪先生不敢隨便處理這條魚,於是找到青原區水產站的工作人員,經初步觀察,工作人員排除了是鱘的可能性。
  • 白雲湖兩條「水中殺手」被抓住了 被證實是鱷雀鱔
    白雲湖兩條「水中殺手」被抓住了 被證實是鱷雀鱔金羊網  作者:何偉傑、劉婧婷  2019-02-18 廣州市水務局提醒市民要科學放生文/圖 金羊網記者 何偉傑 通訊員 劉婧婷2月17日下午,金羊網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方面獲悉
  • 我市市場未見食人魚蹤跡
    在一家水族店,店主小陳說,目前花鳥市場裡沒人銷售食人魚,原因是食人魚攻擊性強,並且價格很高,每條通常500元左右。  隨後,記者到遼寧路和南昌路交叉口附近的洛陽花卉市場博覽中心走訪。一店主表示,多年前曾有人銷售食人魚,但近年沒有發現。
  • 胡八一和胖子差點命喪食人魚,水中狼族—食人魚為何這麼兇猛?
    近日熱播的盜墓電視連續劇《龍嶺迷窟》,有一段關於食人魚的片段。胖子被困在滿是食人魚的湖中,胡八一冒險救援。面對一群兇猛飢餓的食人魚,胡八一一行人差點把命交代給了食人魚,場面刺激過癮。實際上,尖牙利齒的食人魚在現實中也是異常兇猛的,一旦發現獵物便會群起而攻之。
  • 亞馬遜河中的「頭號殺手」,連食人魚、鱷魚也要退讓三分
    在亞馬遜河流域有一種水生生物被稱為「頭號殺手」,就連食人魚、鱷魚等這類兇殘的生物也要退讓三分。如果大家選擇來到亞馬遜河流域探險旅遊,千萬要祈禱自己不要在水裡面遇到這種生物。那麼這麼恐怖的水生生物到底是什麼?它的名字叫做電鰻,生活在蓋亞那地區,一般喜歡棲息在河水混濁的岸邊或水位較淺的池沼活動。
  • 神秘食人魚的天敵電鰻 食人魚生性兇狠卻不是百毒不侵
    根據資料顯示,食人魚是卵生魚類,繁殖並不困難,且一年可繁殖多次。食人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弱酸性水質即可飼育良好,食人魚,一聽到這名字你一定就能夠猜到這個水中殺手一定是兇猛的樣子。會吃人的魚一直都很恐懼,然而如此厲害的水中生物,怎麼講有沒有天敵呢?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食人魚的奧秘面紗。
  • 亞馬遜河殺手排行榜TOP5
    亞馬遜孕育了許許多多的精靈,靈活敏捷的叢林豹,兇猛殘暴的鱷魚,神秘巨大的森然,孤獨獵手的怪魚,玲瓏美麗的鳥兒……,在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食人魚,可食人魚卻不是亞馬遜河流最強的殺手,那讓我們來看看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內還有哪些頂級殺手。
  • 江西贛州現"淡水魚殺手"雀鱔 或危及當地漁業安全
    中廣網南昌9月22日消息(記者李竟成)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原產於北美地區的雀鱔是一種兇猛的食肉魚,被列為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近日,這種魚被人發現,出現在江西省贛州市章江水中。漁政人員表示,若任其在本地繁衍,會對當地漁業造成巨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