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窮的國家,首都堪比中國農村,喝不起水卻頓頓有肉吃!

2020-12-03 騰訊網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吃不起飯菜,可是卻頓頓是肉。這個國家就是非洲的尼日了,在2012年的全球的的國家經濟統計中,尼日排在後面的幾位。其國土面積跟我國西藏地區差不多大小,人口也有一千多萬。

尼日在歷史上並未形成統一的王朝,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領地,192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尼日逐步取得了自治地位,後再1960退出了法蘭西的共同體,這時才開始建立國家。尼日自獨立以來,其局勢一直很混亂,直到2013年之後才開始逐漸穩定起來,可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差,所以一直處於很貧窮狀態。就拿去年的GDP說他們的總值才81億美元人均更是才300多,可以想像拿人民幣來算每個人的人均收益才不到10塊。為什麼會這麼窮呢?

首先是脫不開地利因素的。尼日是撒哈拉沙漠的南部邊緣國家,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南部是熱帶草原地域,一年只有三個可能下點雨水,其他時候都是旱季。尼日就是靠著西南部尼日河帶著這一地區的人們生存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尼日一直不是一個國家,在上個世紀一直是法國的殖民地,可是又因為當時法國並沒有發現當地有什麼好的資源,所以一直沒有被重視。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時期,因為在當地發現了鈾礦的儲量,並探查出有30萬噸的儲備量,佔全世界10%,這一發現使得法國重新成為了法國的關注的重點。尼日全國出口鈾就佔了70%,可是這也只佔其國家GDP的7%,從這個數據上看,這個鈾的發現並不能改變其窮困的現狀。

尼日是一個農業大國,全人口中8成的人是從事農業的工作,有超過100萬人從事畜牧業,因此畜產品是第二大出口產品,出口值僅次於鈾礦。尼日養的牛的數量達到400萬頭、養1700萬頭、駱駝120萬峰,從這方面看尼日雖然吃不起飯和蔬菜,也喝不起水,可是肉的話還是很充足的。在尼日的大家小巷全是各種肉香。

尼亞美是尼日的首都,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位於西南部尼日河左岸,現狀卻是有著百萬人口的大城。不過,尼亞美雖然是首都,但除了規模較大外,卻非常貧窮,絕大部分建築都是適應當地乾熱氣候的泥土房,只有少部分是現代化建築,尼日的首都現代化程度看起來還不如現在我國的農村。

尼日因為一直太窮,一直靠著外界的援助生活。其中有美國法國等國家。不過由於局勢不穩,所以外界的經濟援助很不穩定。在1974年尼日與我國建交,可是由於他們與我國寶島建立外交所以斷了一段時間,在96年又開始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之後兩國關係發展的一直很好,我國也大力幫助其國發展,幫助他們建造了大量的民事建築,有橋梁、水庫、學校等大量工程,尼日人們紛紛贊我國是真正的好朋友。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首都到處是土磚房,百姓生活困苦卻餐餐有肉吃
    相信不少朋友看到標題就想起了我國赫赫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故事,當年西晉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很多老百姓餓到挖草根、吃樹皮,即使這樣仍然每天都有人餓死,得知此事的晉惠帝驚呼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意思是——百姓們肚子餓沒米吃,為什麼不去吃肉呢?臣子們直接無話可說。
  •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1天賺不到10元,「被迫」只能吃肉!
    中國近些年經濟高速發展,人們都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中國遊客去世界各國旅遊或者工作都為國家的發展感到驕傲。同時,遊客發現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仍然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每日在溫飽線上掙扎。由聯合國評選出來的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尼日,在這裡的公民平均一天賺不到10元,甚至被外國網友調侃窮的只能「吃肉」。
  •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一天收入不到10元,窮得只能吃大魚大肉
    杜拜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相反,一些非洲國家由於土地分布不均衡,發展緩慢,非洲也變成了一個緩慢的大陸,今天的國家是聯合國選定的世界最貧窮國家尼日。尼日位於非洲中西部,如果你想去看撒哈拉沙漠的壯觀景觀,去尼日絕對不會去旅行,尼日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有世界著名的城市阿加德斯,這裡有清一色的紅泥建築,歷史悠久,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許多著名的標誌性景觀,讓人感受到撒哈拉人的智慧。
  •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每天工資不到10元,卻頓頓有牛肉羊肉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在我國有些地方經濟發展還是不太理想。放大到整個世界亦是如此,有些國家很富有,如歐洲的一些國家,也有些國家尚在發展中,甚至很貧窮,如非洲一些小國。
  • 非洲這個國家頓頓吃燒烤,肉是主食,確實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
    喜歡旅遊的朋友,可能去過非洲,非洲有大草原,各種野生動物。但是,你們隊非洲的國家了解多少呢?非洲是世界大陸中最貧困的大陸之一,這裡的人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們的日常生活為外界所苦惱, 但是,有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他們窮得只能吃。
  • 世界上把鯊魚肉當食物的國家,冰島人真就那麼喜歡吃鯊魚肉嗎?
    世界上把鯊魚肉當食物的國家,冰島人真就那麼喜歡吃鯊魚肉嗎?魚類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人民主要的食物來源,即使是在很久以前,居住在沿海的人就已經掌握了相當程度的捕魚技術,可以說明魚類對於人類飲食結構的重要性。
  • 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曾窮到頓頓吃海鮮,現在呢?
    有攜家帶口的,有三三兩兩散步的,有攝影的……16歲的京族少女蘇琪嵐和幾位小夥伴站在村子裡金色的沙灘上,面朝大海,用獨弦琴彈唱著京族民歌《過橋風吹》「風吹了風吹了,衣服被吹上了天空,今天過橋遇大風……」天籟般的弦歌聲,令遊客們不由得駐足傾聽。正在沙灘上幹活的幾名戴著彩色鬥笠的京族婦女,也很自然地跟著哼唱起這首傳統歌曲。
  • 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有何講究?
    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有何講究?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農村人講究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的年代有很豐富的野生資源,所以人們依靠打獵也能解決溫飽。儘管古代的百姓生活沒有辦法頓頓有肉,但是作為獵戶可想而知這生活水準有多爽了。生活在農村的人,或者是去山裡遊玩的人,可能都會有在山中看到動物屍體的情況。這要是擱在古代貧窮人家,簡直是餡餅掉進嘴裡了,白白到手的美味。然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山中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呢?
  • 世界上「最冷的首都」,緯度不是最高,就在中國旁邊
    一般來說,緯度越高越冷,但世界上最冷的首都也不是丹麥、芬蘭、俄羅斯、加拿大等北極圈的國家,的確,這些國家都位於高冷地帶,所以冬天非常冷,給人一種一年四季都在下雪的印象。但是,這並不是「最冷的首都」的意思,也有比起這些首都,南方更冷的國家,但是遠遠超過了這些北極圈附近的城市,這個最冷的國家的首都必須是蒙古的首都烏蘭巴託,這裡位於蒙古高原的中部,海拔1351米,這裡位於內陸,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天的最低氣溫達到-40,夏天的最高氣溫達到35,年平均氣溫達到-1.5。
  • 爆笑一刻:一看家裡就窮,靠著兩座山峰騙吃騙喝
    來自小恩編輯:當年跟女友蝸居的時候,窮得快要吃土了。月底的時候,頓頓都是稀飯配榨菜,女友還安慰我調侃說吃的是稀(西)餐。現在想想當時真是虧待了人家,即使她現在飆升到快200多斤,咱也不能說啥!來自小恩編輯:閨蜜最近練車,可把教練急死了,油門往死裡踩,又不記得踩剎車,這天教練特別冷靜,沒罵她,也沒幫她踩剎車,閨蜜戰戰兢兢開著,一個急剎車後,閨蜜驚恐地看著旁邊的教練,教練您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教練淡定道,沒什麼,就是不想活了。
  • 農村裡流傳「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真不能吃嗎?
    我國也一直以來就有吃驢肉的習慣,關於驢肉的傳統美味也是各色各樣,比如驢肉火鍋、驢肉火燒、紅燒驢肉、滷驢肉、醬驢肉、燻驢肉等等等等。馬肉,雖說它被人們的接受度遠沒有驢肉來得廣,但也是能吃的。在國外,就有很多國家都將馬肉當成了日常食用的肉類之一。
  • 全世界蔬菜最貴的國家:一顆白菜售價100元,窮人只能頓頓吃肉
    你知道蔬菜比肉還貴的國家在哪裡嗎?無論是各類肉類海鮮,還是各種水果蔬菜農產品,在中國都不緊缺。中國人年均消耗77.7斤豬肉和80多斤的水產品,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吃貨大國。除了日本韓國這樣的小國之外,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國家,他們並不缺少肉禽類產品和水產類產品,但是水果蔬菜這類的生鮮農產品卻堪稱天價,號稱是全世界蔬菜最貴的國家,而窮人只能頓頓吃肉,它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馬爾維斯群島又名福克斯群島,位於大西洋南端,與阿根廷很近,是南極旅行的主要線路之一。
  • 中國最窮困人口1年吃3次肉(高清組圖)
    四川省大涼山區美姑縣拉木阿覺鄉馬依村的幾名孩子站在村裡的一處空地上(3月25日攝)。中國最窮困的人口生活得怎麼樣?在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這個問題似乎游離於很多人特別是都市人的視野之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尚有7017萬貧困人口,約佔農村居民的7.2%。
  • 人類只吃鯊魚魚鰭,不吃鯊魚肉?鯊魚肉難吃是因有「尿味」?
    拋開魚翅營養是不是智商稅的問題不論,可能很多人的腦海都會有這麼一個疑惑:為什麼人們只吃鯊魚魚鰭(魚翅),而不吃鯊魚的其他部分?那麼多肉丟掉不浪費嗎?難道是鯊魚肉不好吃,還是真如網上所言的鯊魚肉有「尿味」? 人們只吃魚翅而不吃鯊魚肉麼? 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都看過了「拒絕魚翅」的公益廣告,裡面提到漁民捕撈到鯊魚後直接割下背鰭、胸鰭,然後把鯊魚軀體丟回海裡。沒有了魚鰭的鯊魚緩緩沉入海底,最後在無力的掙扎中死亡。
  • 見識一下湛江的婚宴流水席,龍蝦海參吃到飽!看完誰還敢說農村窮
    見識一下湛江的婚宴流水席,龍蝦海參隨便吃到飽!看完誰還敢說農村窮,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中國很多的傳統文化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像中國每逢喜事的時候,都是會宴請親朋好友一起來吃飯慶祝的。這種情況尤其在在農村就跟常見了,不過在以前農村的生活比較艱苦,但是農村人就算在窮也是會擺上幾桌酒席的。不過這農村的酒席給人們的影響就是比較簡單的,跟城裡大酒店的菜品肯定也是沒法比的。
  • 為何很多歐美人不吃動物的內臟?是不喜歡吃還是嫌棄內臟比較髒?
    西藏人基本上不吃魚,特別是無鱗魚!但來內地習慣了也就吃了!山西農村人本來也不吃魚。我在雲南工作期間一個廣東人告訴我昆明人原來也不吃豬下水。他50年代初從廣東到昆明讀衛校,就住在昆華醫院附近。當時學生生活待遇也不高,一個星期吃上2~3次葷菜就很好了,但量太少,對十幾歲的大孩子解不了饞。當時衛校宿舍就在一個屠宰場隔壁,有人發現屠宰場下水道中有很多豬下水流不來竟然無人弄來吃!
  • 以前農村覺得這是窮,現在卻覺得是邋遢不愛運動
    農村也常常認為肥胖的人是有錢人,因為只有吃得好才能長胖,而能吃胖的人絕不會是窮人,換做以前農村很多人吃了上頓沒下頓,全都餓成皮包骨,哪裡還能長胖。大家也知道,肥胖的人大多臉上容易油,腦門也容易出腦油,很多還是油性發質,反正整個人看起來就是很油膩的,但農村卻覺得這樣的人是有錢的象徵。
  • 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
    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家家戶戶都裝了空調!荷蘭:即使有圖紙,中國也造不出光刻機!當然了,這些都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嫉妒而已,中國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克蘭阿斯麥就曾表示過,中國是造不出光刻機的,之後上海微電子就造出了28nm的光刻機。歐洲表示中國人是怕熱的,那代表中國的電力系統完善。
  • 從「靠山吃窮」到「靠山吃蜜」——首都最大「天然蜂場」的小康...
    「以前靠山吃山把山吃窮,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5月,正是密雲花開如詩的季節。萬木蔥蘢的山坡上,知名的、不知名的花睜開了眼,連成片,匯成海。日頭漸高,溫潤的山間蔓延著欒樹、洋槐的花香,有的淡雅,有的濃鬱,令人心曠神怡。60歲的蜂農楊奇早早就上了山,他的300多箱蜜蜂正處於繁殖和採蜜的高峰期,需要料理的事情很多。
  • 農村「最好吃」的4種魚,刺少肉多,鮮嫩好吃,你吃過幾種?
    農村「最好吃」的4種魚,刺少肉多,鮮嫩好吃,你吃過幾種?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特色的飲食和文化,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在飲食方面也都是非常講究的,除了一些常見的豬肉牛肉之外魚,累也是受到了大家的喜歡,而且魚的種類也都是很多的,不管是淡水魚還是大海裡面的魚都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雖然魚肉類,但是吃起來卻沒有肉的油膩味,而且肉質吃起來特別的細膩可口,即便吃多了也不用害怕長肉,而魚身上本身有很多的營養價值,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農村河裡面最好吃的三種魚不僅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