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生物技術的我,沒有未來了嗎?

2021-01-21 職慧

我是一個大三的學生,現在所學是生物技術專業,雖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然而生物領域的就業依舊得不到較好的發展,就業難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難題。好多學長學姐要麼轉專業,要麼轉行,要麼當銷售,或者走向考研的道路,我現在很迷茫。


說真的,我並沒有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專業有多滿意,我有跨專業考研的想法,但又不想走出舒適圈,同時我也不知道我會喜歡其他什麼專業。


做實驗、寫論文很痛苦,尤其是我語文不太好,經常熬夜一個人的時候我才有靈感。因為科研我養成了睡懶覺、熬夜、吃外賣的惡習,感覺生活規律被打破了,整個人調整不過來狀態,覺得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了。但放棄又捨不得,如果堅持,得到的回報一定不會少,等出了成果,才會嘗到甜頭。


我要繼續在生物這個領域深造下去嗎,因為最近我參加科研,做實驗讓我體會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和坎坷。我想過轉專業考研,能考慮哪些方向?


我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玻璃心。希望老師能提出寶貴的意見。

A:


這位同學你好,


很高興通過職慧平臺和你交流。和你類似,我於200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工程系,因此你的情況和迷茫勾起了我的回憶,希望分享一些我的經歷和觀點供你參考。



來信中提到,你對自己的專業很迷茫,因為生物技術的發展和你預期的不同,而身邊的朋友也給了你很多信息。


我認為,你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學會對信息做鑑別和分析,最後得出自己的判斷。比如:

很多學長學姐都轉行,背後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

除了行業發展的客觀原因外,是否還有他們主觀意願的因素?

有人選擇做銷售,為什麼是銷售?是因為銷售上手容易?還是因為銷售容易賺快錢?

如果要考研你會選擇哪個方向繼續深造?

你有和研究生導師聯繫過,進一步了解每個導師的研究方向嗎?


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深入了解或者思考過,那麼你聽的信息越多,只會越迷茫,因為你並沒有一個自己消化信息的能力。這種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你處理眼前的問題至關重要,而這種能力可以伴隨你一生。



以我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十多年的經驗和對多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的了解,我說說我對行業選擇的判斷。


所謂行業的好壞,主要判斷幾個維度:


第一是適用範圍。


一個行業應用場景越廣,適用人群越多,通常效益會比較好。比如我們平時所說的「衣食住行」這些需求剛性比較大,需求相對穩定,大行業內的細分市場眾多,行業內的企業也相對多,用人需求大,未來找工作和跳槽的機會都會多一些。



第二是稀缺程度。


有些行業能供應的產品和服務是相對稀缺的,這樣的行業更容易牟取高額利潤。而導致稀缺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為資源壟斷,有些是因為技術壁壘。如果沒有掌握稀缺的人脈資源、財務資源、自然資源或者行政權力的話,那麼科技創新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第三是發展趨勢。


行業發展都必須順應時勢,今天好的行業未必明天也會好,有些行業的發展是可以提前做出預判的,比如從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判斷未來養老產業可能興起,其中就會有很多針對這個細分市場的服務和消費。


生物技術是一門基礎課程,能衍生的場景非常多。應該說我非常羨慕你,我畢業的2003年,生物技術在國內確實沒有什麼應用場景,我大部分選擇繼續在本專業發展的同學最後都選擇了去國外深造或者去研究所工作,而如今華大基因等一批知名企業陸續走上正軌,就業機會遠比當年要多。


農業中的化肥、種子技術、農藥等領域,都頗具規模效應;

食品行業中的酒類和乳製品是典型的生物技術應用場景,這些都屬於日常剛需,尤其是酒類行業,利潤頗為驚人;

醫藥技術方面,藥品和生物製劑都是適應範圍廣且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行業,也屬於高利潤行業,基因技術一旦普及更不必說;

環保領域,水處理、垃圾降解等也是熱門領域,不僅是生活必須,還能享受國家補貼……


生物技術相關的行業還遠遠不止這些,而你目前所學的基礎知識是不足以勝任工作崗位的,肯定需要經過培訓和學習才能逐步上手,專業相關能讓你學得比別人略快一點,僅此而已,至於如何選擇,由你自己決定。



我不太清楚當時考大學的時候,專業是不是你自己選的,也不知道你當時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如果你現在換專業,你又會選什麼專業?這些在你來信中沒提到,我無法臆斷。


但是我並不同意換專業會打破舒適區的說法。如果你都不喜歡你的專業了,你待在裡面又怎麼會舒適呢?我不清楚你的專業成績如何,如果你的專業成績並不突出,我想問,你真的確定你在舒適區裡嗎?還是說,你只是沒有自信和勇氣去做新的嘗試呢?



因此,關於要不要換專業的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你先選出你要換的專業,然後用方法去分析判斷:

這個行業到底好不好;

你自己願不願意去嘗試;

如果失敗了自己能不能承擔後果。


決定前不要衝動,決定時不要糾結,決定後不要後悔。畢竟你還年輕,無論你做什麼決定,都還有可以再選擇的機會。


關於你的狀態


你覺得寫論文很痛苦,並且歸結為自己語文水平差,對此我不敢苟同。


據我了解,理工科的論文並不強調文字優美,但邏輯思維必須清晰,用詞必須客觀嚴謹,寫論文遇到困難,大部分是邏輯思維部分出了問題,因此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是關鍵。嘗試用邏輯思維梳理大綱,推理論證,或許會事半功倍。


至於你提到的因為搞科研養成了睡懶覺、熬夜、吃外賣的習慣,恕我無法理解兩者的聯繫,因為大部分科研人員並不是這樣工作的。


而你非要說為了期待看到成果而堅持這樣的方式,更令我感到不解,不明白你到底在堅持什麼。



以我的拙見,未來的生活中,所謂吃苦耐勞並非受窮挨餓,也不是廢寢忘食,而是能控制自己,將自己的時間安排、飲食結構、工作生活都做好平衡,抵制各種誘惑,專注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才是你需要去堅持的,而那些不必要的自虐並不會增加成功的機率。


說到這裡,關於你要不要繼續深造,還是換專業的問題,我想還是留給你自己判斷,可以根據我介紹的方式找出你覺得有前途的行業,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堅持下去。


當然,職場和校園有一點不同。讀書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興趣選擇,你喜歡的專業只要考分夠,就可以去讀,而找工作是雙向的,並沒有一個崗位在等著你,能否勝任才是對方是否選擇你的理由。


這時候就需要結合你自己的情況去考慮,比如你說自己性格內向,可能你要去做銷售就要付出加倍努力,當然如果你想好了,那就去堅持。


我2003年畢業後去了某大型企業集團的研究所,後來因為個人興趣轉到醫藥公司做銷售,一年半的時間小有成就。


而後機緣巧合進入國內最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跨行專做人力資源服務,目前是這家公司某區域分公司總經理。


我在2012年重新回上海交通大學就讀MBA,平時同時從事各類公益講座,還在2016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


所以你會發現,是否轉行並不重要,四年理工科的思維方式一直伴隨著我,保持自己的判斷能力,堅持自己的決定,投入時間和精力,才是能逐步走向成功的秘訣。



最後請原諒我通篇的毒舌,儘管看到了你「性格內向」和「玻璃心」的自我評價,我依然選擇講真話,而現實可能遠比我想像的殘酷,但願我的經驗分享能給在迷茫中的你些許指引。


職慧志願者丨邱曉峰


相關焦點

  •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Q:我是一個大三的學生,現在所學是生物技術專業,雖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然而生物領域的就業依舊得不到較好的發展,就業難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難題。好多學長學姐要麼轉專業,要麼轉行,要麼當銷售,或者走向考研的道路,我現在很迷茫。
  • 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現在學還來得及嗎
    未來十年最緊缺職業到底是什麼職業在未來的十年都可能是緊缺的職業呢?當然是網際網路技術了。那麼現在再去學it技術的話還來得及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現在如果學網際網路的話去學什麼技術比較好。java工程師如果你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水平,那麼java這個工作就比較適合你。
  • 生物技術將是未來科技的基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共同創辦人Nicholas Negropont在日前的NXP/FTF論壇發表專題演講,他強調,生物科技將「成就」未來的所有運算等技術發展。
  • 宏基因組學技術對生物冶金的貢獻
    宏基因組學技術與微生物浸出技術宏基因組學作為新興的微生物研究方法,其不依賴於有機體的培養技術手段,以微生物多樣性、種群結構進化關係、功能活性相互協作關係以及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為研究目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基因晶片技術是目前宏基因組學研究最為成熟的兩個關鍵技術, 其準確性、全面性和信息的深入程度都令其它傳統技術無法企及。
  • 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學什麼技術最賺錢
    學什麼技術最賺錢現在的社會是金錢社會,賺不到錢朋友看不起你,家人看不起你,自己也看不起你自己。還能改變嗎?我想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問題,因為學歷,因為家庭背景,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只是從事一些相對平常的工作,人生也沒什麼起色。想學門技術卻又不知道從哪方面開始。首先第一點,自己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我們並不比誰差,我們缺的就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 如果人工智慧科學和基因技術不斷進步,人類還有未來嗎?
    ……倫理學家、北大哲學系何懷宏教授的新作《人類還有未來嗎》從底線倫理和中西傳統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慧和基因技術與我們的現實關係,並提出了預防性的道德與法律規範設想。今天,我們不僅要學會調節「人際關係」,還要學會調節「人機關係」。
  • 「生物轉基因」——誤入歧途沒有未來的科學邪路
    生物轉基因會讓人類沒有未來請不要讓「所謂」的科學——顛覆眾生的「生物轉基因」搶了自然規律的方向盤!不要讓資產階級搶了無產階級的方向盤!不要讓少數人搶了大多數人生存繁衍的的方向盤!大家都知道搶了方向盤是什麼後果的。必定車毀人亡!
  • 這裡有10G的生物信息學中個層次的分析技術匯總
    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是研究生物信息的採集、處理、存儲、傳播,分析和解釋等各方面的學科,也是隨著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迅速發展,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形成的一門新學科。它通過綜合利用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揭示大量而複雜的生物數據所賦有的生物學奧秘。
  • Nurture.Ai研究員:我眼中的3大前瞻性技術,以及我要怎麼學它們
    3大前瞻性技術技術是世界變革的引擎,因此,我總結了3大革命性技術,並認為它們會把人類推向幻想世界的邊界。它們是:人工智慧 區塊鏈技術 (麻煩親們設計個適合區塊鏈的表情)遊戲設計 我選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顯而易見,它倆已經帶來了很多進步。
  • 沒有人體解剖學的醫學,可信嗎?
    解剖學跟醫學有關係嗎?我覺得一點關係都沒有。人體解剖學是不存在的,只有屍體解剖學。醫學的對象是人,解剖學的對象是屍體。人和屍體根本不是一回事。這不是我在扣字眼。西方科學恰好就是中醫的路子。比如牛頓物理,牛頓解剖過地球嗎?牛頓解剖過月亮嗎?
  •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學的未來是什麼?網友:扶我起來,我還能學
    尤其在最近疫情時期,這句話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眾,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第一類:來到學校從事生態學的教學與人才培養、科學 研究、技術開發等專業工作。 第二類:從事與生物密切相關的農業、林業、水利、環 保等行業或產業的生態規劃與管理工作 第三類:從事與生物類專業不相關的行業如網際網路/電 子商務、房地產、計算機服務等
  • 大數據專業學什麼?未來好就業嗎
    那麼大數據專業學什麼?未來好就業嗎?今天我們來具體聊一聊。大數據專業,在本科層次,通常叫做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而在專科層次,通常叫做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目前來說,本科和專科層次,都有不少可選的學校和專業。我們就以本科層次來說,大數據專業學什麼?大數據,本身屬於交叉學科,涵蓋計算機、統計學、數學三個學科的專業知識。
  • 圓桌討論: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 | 2018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
    接下來這一環節請到本場圓桌對話的嘉賓是:邁瑞醫療集團總裁成明和、藥明生物CEO陳智勝、復星凱特CEO王立群、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聯席總裁張強!同時有請本場主持人第一財經產經新聞中心副主任彭海斌先生,有請各位!彭海斌:謝謝主持人。我們這一場是關於生物醫藥與人類健康的未來。我們請的4位嘉賓在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裡面最重要的幾家企業,他們走在中國的醫藥和器械研發的前沿。
  • 重磅|未來農業新武器:農業生物技術
    作者:馬雲華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網際網路技術、生物技術統稱20世紀和21世紀最偉大技術發明。尤其,生物技術被稱作為未來農業革命性的技術。未來,農業生物技術將會成為制勝市場的新武器,也必將會重新劃分是世界農業新格局。
  • 賈躍亭沒有夢想 法拉第未來還有未來嗎?
    原標題:賈躍亭沒有夢想 法拉第未來還有未來嗎?   可惜,現在的法拉第未來漸漸沒有了追趕特斯拉的勇氣。據悉,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曾考慮過,要使用法拉第未來的純電動車技術。   但是現在沒有錢的賈躍亭,似乎難以支撐法拉第未來繼續走技術路線。   一則,公司獲得的專利已經開始有些落後了。
  • 生物識別技術:歷史、風險和未來
    以IBM為例,在聲明中,它只宣布退出「通用」的人臉識別軟體市場,那麼對於「專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市場呢?它並沒有表態。這一點是很微妙的。事實上,只要我們對行業有所了解,就會知道通用人臉識別設備的利潤是較低的,而專用人臉識別設備的利潤則較高。從這個角度看,IBM等巨頭其實也只是就坡下驢,藉機放棄了利潤較為微薄的市場,而把力量集中到了利潤更為豐富的領域。
  • 技術困境、價值虛無與人類的未來
    是什麼促使海德格爾在後期回歸書齋,對現代技術進行深入思考的?是因為人被「連根拔起」的恐懼感嗎?馬丁·海德格爾哲學分前、後兩期。前期以實存論(此在分析)為重點,也就是重在對人的存在分析,企圖以此重構歐洲-西方的存在學/本體論哲學傳統。然後有一段政治歧途,就是當了10個月的納粹時期弗萊堡大學校長。
  • 十二位分子遺傳學家萬字長文,燭照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未來
    這種泛孟德爾觀點與泛多基因觀點的替換是基因組學對遺傳學最重要的一個的貢獻。不幸的是,這種mapping沒有成功弄清楚涉及的基因數量,沒有弄清楚這些基因的「身份」,沒有弄清楚基因型如何決定表現型。事實上,一些人已經得出結論,許多GWAS分析得到的基因座與每個表現型的生物學核心無關。因此,為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需要研發新的技術和方法去理解生物體的複雜性狀而不僅僅是盲目增加GWAS的生物學樣本。
  • 我想學醫,一定要選學物理嗎?
    近日,後臺有同學留言問小高選科分班的事,她說自己想學醫,但選歷史+生物+化學是否可行?因為物理成績不好,所以想選歷史,但又想學醫,這樣行不?在廣東省2021年新高考「3+1+2」模式下,由於物理或者歷史是必選的,要求學生二選一,所以物理幾乎成了所有醫學院絕大多數專業的必選學科。
  • 填志願準備選生物專業?我勸你慎重!
    主要課程有: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生理學、基因工程技術、化學、生物信息學、動植物生物技術等。部分不同方向可能有所區別,總之,課程就是很多很雜,涵蓋的面很廣。生物專業的需要具備哪些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