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觀】James是Nurture.Ai的人工智慧研究員,2018年以前,他過著廢柴般的生活,每天打打遊戲,混吃等死。突然有一天,他頓悟了,想起畢業時母校的那句座右銘——學無止境。於是他為自己列了一份學習計劃,並啟動了開掛的人生……
上完大學拿到學位後,我從這段經歷中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母校的那句座右銘—— Ancora Imparo(學無止境)。
2018年之前的生活跌宕起伏,但大多時候,我都很浮躁。直到2017年底,我才意識到,積累的記憶和經歷需要被記錄和反思,以免忘記迄今為止學到的一切。
30秒自我介紹
我出生於新加坡,在吉隆坡長大。差不多在5個國家生活過。
長大後,學習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我只要花一點點精力就能通過考試,直到過度自信和傲慢致使我從美國的大學退了學。
我極度沮喪。收拾好糟糕的心情,我在馬來西亞得到了第二次機會,學習計算機科學。後來我去英國做交換生,研究了一個學期的機器學習,去年我在澳大利亞又從事了這個方向。可以說,情況基本好轉了。
我是千禧一代,大概知道這世界沒有科技會是什麼樣子。說實話,看到科技改變周圍事物的速度,我既害怕又著迷。
2017年,我意識到,無論我知道多少知識,對自己掌握的有多了解,都不足以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足夠的安全感。
3大前瞻性技術
技術是世界變革的引擎,因此,我總結了3大革命性技術,並認為它們會把人類推向幻想世界的邊界。
它們是:
人工智慧
區塊鏈技術 (麻煩親們設計個適合區塊鏈的表情)
遊戲設計
我選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顯而易見,它倆已經帶來了很多進步。另一方面,我個人認為遊戲設計這個領域會在未來大有發展。這也是我最熱衷的領域。
下面的視頻基本概括了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是一個好創意,你可以教別人一些隱含的東西,而不必給出誤導人的指令。你想啊,這是否可以應用於教育、培訓或任何形式的知識共享呢?創造無縫的體驗,就算是國外的遊戲,也能立即讓用戶覺得熟悉和直觀。
蘋果的做法就令人驚嘆,他們使事情變得超級有用,而且直觀,不需要明確地教用戶怎麼做事。但是他們使用了不同的指令,而這也是遊戲設計一直試圖解決的問題。自從雅達利遊戲出現以來,遊戲中的指令就佔用了寶貴的空間。
2017年底,我決定開始學習所有這些知識,而不是袖手旁觀,眼睜睜看著這場革命在沒有我參與的情況下發生。
我的目標
成為這3大技術的主人。我學習這些技術不是單純為了學習。我要用學到的知識改變世界。
將這3大技術結合起來,為世界創造價值。我要找出將這3大技術結合的方法,並將它們轉化為推動人類前進的可用技術。
激勵他人擁抱技術革命並為之興奮。改變世界並不是我唯一的目標。通過寫下我的經歷和分享我學到的東西,我想激勵其他人也成為旅程的同行者。
我發誓,為了學好這3大技術,我要……
2018年,我為自己設定了目標,在3大前瞻性技術領域中尋求知識。
認真聽課
為了學習3大技術,我要完成6門課程:
David Silver 的加州大學強化學習課
吳恩達Coursera上的機器學習課
Fast.ai的課
Udemy 的課「利用以太坊和Solidity語言成為區塊鏈開發者」
待定
待定
我決定重拾那些學過的課程,因為我意識到很多材料往往會部分重疊,如果不對領域多加了解,不知道的東西永遠不會知道。
多讀書
讀關於這3大技術的6本書,提升自我:
Yuval Noah Harrari的《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人類簡史)》
Chris Kohler 的《Final Fantasy V(最終幻想5)》
Derek Yu 的《Spelunky(洞穴冒險)》
Nick Suttner的《Shadow of the Colossus(霸主的影子)》
待定
待定
同樣的,即使已經讀完,書還是要勤翻。你可能發現了,其中3本書來自boss fight books公司。如果你曾經尋找過遊戲案例研究或經典遊戲的個人見解,一定要看它們。這家公司現在是我最喜歡的獨立出版商之一。
當然,我的閱讀不僅僅局限於這幾本書。每當我興趣盎然的時候,經常會看一些簡書或短文。我還重點關注近期的人工智慧研究論文。
推薦大家兩篇值得留意的文章:
Daniel Bourke的《My Self-Cre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ster’s Degree(我自學了人工智慧碩士學位)》(如果你留心,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從Daniel和他的生活、學習方式中得到許多啟示)
Serge Faguet的《I’m 32 and spent $200k on biohacking. Became calmer, thinner, extroverted, healthier & happier(我32歲,花20萬美元做生物黑客,卻變得更平靜,更瘦,更外向,更健康,更快樂)》
研究電子遊戲
我要研究6個電子遊戲。
Final Fantasy IV
Shadow of Collossus
Final Fantasy XV
Hyper Light Drifter
待定
待定
我是一個超級電子遊戲鑑賞家,在steam上有超過200個遊戲,此外,還有一個PS4以及任天堂3DS。實際上,我每周只玩3 - 5個小時。收集遊戲只為了能在退休後,一邊喝威士忌,一邊解決所有「積貨」。
現在看來,這似乎是個毫無價值的目標,因此,我仔細整理了收藏的遊戲,保證它們要麼是經典的,要麼是在遊戲設計領域對我有一定幫助的。我不確定能說服所有人,不過如果你不是遊戲玩家,「牆裂」建議你看看這幾篇文章,了解為什麼遊戲能爆發如此大的能量:
《Final Fantasy VI Retrospective: Simply The Best》
《Shadow of the Colossus review》
《FINAL FANTASY 15 REVIEW》
《Hyper Light Drifter: The Kotaku Review》
為什麼這麼做?
以前,我完全把時間浪費在電子遊戲和物質生活上。漫無目的,任時光在生命中流逝。給大家看看我玩Dota 2遊戲的時間紀錄。
2017年,我決定停止這種廢柴般的生活,追求令自己滿意的生活。讓未來的每一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像個流浪漢一樣守株待兔,等著天上掉餡餅。於是,我進入了密碼學、人工智慧領域。
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在行動。
現如今,我發起了一個名為「AI Saturdays」的全球運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推廣免費的人工智慧教育,並在一家名為「Nurture.AI」的公司擔任人工智慧研究員。目前我有兩個項目,一個涉及區塊鏈,另一個涉及AI遊戲設計。
我對生活從來沒有這麼滿意過。
然而,我仍然渴望更多。當技術革命發生時,我也想參與其中。當第一個人去火星,當飛往月球的航班商業化 (此處@埃隆·馬斯克)……而我想成為這一切的促成者,推動這些事情向前發展。
只是因為,這一切,是那麼激動人心啊。
來源:hackernoon作者:James Lee智能觀 編譯
—完—
親愛的朋友:讀完本文,你作何想?作者從不滿意的廢柴狀態,逆襲成行動派,最終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這樣的故事恐怕並不陌生。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更好的自己。願你也能在尋找更好的自己的路上,無畏前行。歡迎你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眼中的前瞻性技術。祝安!智能觀 一米2018-5-16 於北京中關村
聲明: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