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日訊,凌晨2時30分,在門頭溝某部營區,一隻30多斤重的大鳥從天而降,它因為翅膀受傷而無法飛翔。看到這種情況,營區戰士急忙聯繫了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原來,受傷的大鳥名叫大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全國範圍內不超過400隻,目前它已被救助人員帶走進行治療。
受傷的大鳥名叫大鴇 圖片由李先生提供
前天2時30分,門頭溝區某部警衛連哨兵孫東陽、任發偉在執勤時,突然聽到哨位附近的樹林裡傳來一聲悶響。孫東陽和任發偉隨即進入樹林檢查。經過一番搜索,連一個人影都沒發現,這麼大的動靜是怎麼回事呢?兩名戰士繼續尋找,最終他們在樹林東南側找到了一隻黑黃相間的大鳥,這隻鳥半米多長,一看到有人過來,大鳥立刻扇動翅膀,嘴裡發出「哈哈」的聲音。「看樣子它是從樹上掉下來的。」 兩名哨兵發現大鳥的翅膀還在流血,他們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將情況報告給代理連長林秀雨。
「這鳥以前還真沒見過,太兇了。」雖然不知道它是什麼鳥,戰士們還是想盡辦法幫助它。由於翅膀受傷,大鳥已經飛不起來了,在戰士們的轟趕下,它不情願地被「請」進了營區崗亭裡。「我們用雲南白藥給它止血包紮,然後給它拿來水和小米,但大鳥不吃也不喝。」營區的李幹事告訴記者,在救助時,大鳥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面對好心給它包紮傷口的戰士,它不但不領情,反而一看到有人靠近就用嘴啄咬。由於受傷的位置在翅膀根部,戰士們想盡了辦法,跟大鳥鬥智鬥勇,直到凌晨5時許,傷口才包紮完畢。
因為從來沒見過這種鳥,又怕耽誤救治,林秀雨將情況向張清強政委做了匯報。張清強政委看著這隻像鷹但又不是鷹的大鳥犯了難,他連忙撥打114,終於聯繫上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由於地處偏遠,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趕到時,已經是上午10時許了。經過仔細辨認和檢查,工作人員告訴戰士們,他們救助的這隻大鳥名為大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耐寒機警,很難靠近。之所以它在受傷時嘴裡會發出『哈哈』的喘氣聲,就是想嚇退陌生人。」工作人員說,目前大鴇的數量在全國範圍內不超過400隻,非常珍稀。經過一番檢查,工作人員發現這隻大鴇除了兩側翅膀受傷外,其他生命體徵正常,他們會在進一步治療後,視情況將其放回大自然。
新聞名詞
大鴇(學名:Otis tarda)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棲息於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動,善於奔跑,廣布於歐亞大陸。雖然分布很廣,但大鴇在世界範圍內的種群數量都普遍處於下降趨勢,總數估計在29700隻左右,我國僅有300到400隻。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環宇 實習生 姚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