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了我,又是我殺了誰?」在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原本決定將眾人殘忍殺害的姬無命面對呂秀才一系列邏輯悖論的輪番轟炸,最終對自己痛下殺手。儘管過程中,姬無命數次對呂秀才的花言巧語產生質疑,認為呂秀才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但最終卻還是陷入了邏輯的漩渦,腦子一熱就把自己給解決了。
呂秀才提出的難題是否有道理我們暫且不多討論,但邏輯悖論這種東西,確實是有這樣的特點:一開始讓你覺得毫無意義,但就是面對這樣「無意義」的問題,你還是會陷入困局,直至懷疑人生。這篇文章我們就列舉五個著名的邏輯悖論,看看你是否能理清其中的前因後果,得出一個最終答案。
一,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拯救這五個無辜的人。但是同時,另一條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救五個人,便會犧牲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應該拉拉杆嗎?
或許第一反應,很多人都會選擇拉動拉杆拯救五個人。但真正面臨這個選擇的時候,我們要思考的除了拯救五個人和五個家庭之外,也要明白自己親手且主動地害死了一個無辜者。而如果不拉動拉杆,你就會成為一個面對慘案無動於衷的旁觀者。這兩種選擇,都是不道德的。有人認為終極答案是,「不作為就不犯法」,那五個人的死是必然的,但五條命和一條命的價值,誰又有權利衡量呢。這是一個悖論,更是一個道德難題。
(電車難題)
二,空地上的奶牛
這個悖論描述的是,一個農民的奶牛走丟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他告訴農民不要擔心,因為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件的一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還是親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間的顏色,感到很滿意。過了一會,送奶工到那塊空地上再次確認。那頭奶牛確實在那,但它躲在樹林裡,而且空地上還有一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很明顯,農民把這張紙錯當成自己的奶牛了。問題出現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
看到這個悖論,很多人的反應就是,農民知道奶牛的位置不就好了?探討的意義是什麼?當然有意義。這個悖論其實從側面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所熟知的自然萬物,或者規則定律,很大程度是旁人或者科學家告知我們的,而我們自己發現的事物或者定律,即使符合旁人或科學家告知我們的事實,但也極有可能並不真實。簡單來說,這個悖論向討論的重點在於我們對於真相的了解方式。也算得上是一個讓我們懷疑世界的悖論。
(空地上的奶牛)
三,定時炸彈
如果一個炸彈藏在你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現在有一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但不肯說出來。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與電車難題類似,定時炸彈情景也是強迫一個人從兩個不道德行徑中選擇的倫理問題。它一般被用作對那些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駁。但撇開法律層面來講,是否要為了救一群好人去折磨一個壞人,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但一份英國報紙提出了更為極端的看法。這份報紙提議說,如果那個恐怖分子對酷刑毫無反應,那麼當局者是否願意拷打他的妻子兒女來獲取情報?當更多無辜的人被牽扯進來,這個問題就又變得棘手了。就像「救女朋友還是救老媽」,太糾結,但不得不思考。
(定時炸彈)
四,特修斯之船
最為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麼在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託馬斯·霍布斯後來對此進來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這個問題討論的點在於,一件事物的定義,是取決於它的本體,還是它的靈魂。與之幾乎相同的一個悖論是,人類的身體由基因粒子構成,且每時每刻進行著新城代謝,今天身上的細胞,與昨天有很大不同,時間越長,發生改變的地方就越來越多,直至完全改變。那麼,你覺得,以後的你,還是你嗎?這就回到了呂秀才戲弄姬無命所使用的悖論,我到底是誰
(忒修斯之船)
五,缸中的大腦
這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臺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臺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臺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這個悖論的設定,就有點「黑客帝國」了。承認「缸中之腦」這個悖論並進行推理時,這個問題是無解的,那是因為當思考者這麼做時,他將更有可能成真的依據來源於「未知領域」,因而不論怎樣,人都無法徹底推翻這樣帶有懷疑的問題
(缸中之腦)
當然,在研究邏輯悖論時所採用的實驗方式大多是極端和抽象的。就像「女朋友和母親同時掉河裡要救誰」這樣的問題,即使是發問者也自知過於刁難。對邏輯悖論的研究更多時候需要懷疑精神和實踐精神,對事物的探討更是追求極致的。有興趣的話大可研究一下,但並不需要苛求一個答案。畢竟生活並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