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天外來客正向你飛來…

2020-09-04 中科院物理所

來源公眾號:圖圖是道

最初的幾億年,在年輕的太陽系中,天體吸積、碰撞,行星形成……從早期的動蕩到如今「塵埃落定」,太陽系中仍有大量碎片未被耗盡。有些碎片在行星際空間中遊蕩,被稱為流星體,ta們進入地球大氣層,摩擦燃燒的光跡就是流星,主要有偶發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這幾類,ta們通常在大氣層中燒毀,不會落在地球上。更大的「碎片」是小行星,ta們由巖石或金屬組成與行星一樣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要小得多,直徑從數米至數百公裡不等,超過98%的小行星都集中在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上,而更多與地球發生故事的是少數近地小行星,他們的軌道會與地球相交。而彗星大多來自太陽系更遙遠的寒冷地帶,短周期彗星通常來自柯伊伯帶或離散盤,繞日周期小於200年……

單 詞 表

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y)

流星(meteor) 流星體(meteoroid) 彗星(comet)

宇宙塵埃(cosmic dust) 小行星(asteroid)

隕⽯(meteorite) 隕石坑(crater)

柯伊伯帶(Kuiper Belt) 奧爾特雲(Oort Cloud)

科學顧問 / 澳門科技大學SSI太空科學研究所 徐璐媛博士後

監製 / 柯榮誼 統籌 / 張若瓊 總策劃 / 王曉瑩

主筆 / 李維 策劃 / 楊冉 張周項 劉彥伯(實習) 繪製 / 梁晨

原標題:一大波天外來客正向你飛來… | 圖圖是道

來源:圖圖是道

編輯:小林綠子

相關焦點

  • 劃破夜空神秘「天外來客」究竟在哪?
    幾天來,他們在松原地區行進500多公裡連續走訪,搜尋範圍雖然在不斷縮小,卻依然未見那個神秘的「天外來客」。11日凌晨,疑似隕石墜落時產生的火光瞬間照亮夜空,吉林、黑龍江、遼寧多地網友稱目睹到了這一時刻。專家初步預判,這個「天外來客」或墜落在吉林松原地區。
  • 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外來客
    網際網路金融的天外來客,運營商來攪局,根據最近網絡報導,中國電信旗下第三方支付「翼支付」聯合民生銀行推出一款名為「添益寶」的理財產品,面向高級實名認證用戶。這是國內運營商率先推出的「寶寶」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5%~7%。據證實,該款理財產品對接的是一隻貨幣基金。
  • 「天外來客」又出現了?正向著太陽系靠近,這次不是奧陌陌!
    新的天外來客  就在前段時間,國外的科學家也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他們在探測太陽系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不明物體,這個不明物體正向太陽系快速移動,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他們發現這個不明物體很有可能與奧陌陌一樣都是天外來客
  • 「天外來客」亮相合肥
    夏夜墜落於西雙版納的「天外來客」、採集自月球的隕石、戴上VR設備徜徉於小行星帶中。日前,31塊國內外珍貴隕石樣本在合肥一中展出,揭開了該校「天文主題月」活動的序幕,尤其是校園首次通過顯微鏡觀察隕石內部結構,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
  • 神秘天外來客第一次衝入太陽系:外星人飛船?真相意外
    2017年10月19日,發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侵入太陽系的太陽系外天體,其獨特的形狀、軌道、速度備受矚目,很多人以為是宇宙飛船或探測器。 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的神作《與拉瑪的相遇》將會實現。包括像哈佛大學天文系Avi Loe這樣體面的科學家在內,都有這樣的想法。
  • 《問道》探案之天外來客任務怎麼做 探案任務之天外來客圖文攻略
    問道手遊探案之天外來客任務完成了嗎?很多人對於數字的那一塊不是很清楚,小編為大家整理匯總了全部的任務攻略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有明白的可以參考一下哦~ 問道手遊探案任務之天外來客圖文攻略: 1.找到李捕頭,獲得一封奇奇怪怪的書信,打開使用,點下一頁,會出現這樣一個界面(實測:有很多種組合,所以沒有固定的辦法,找規律最重要)
  • 難道我們真的都是天外來客?
    科學家們從這塊被稱為默奇森隕石的天外來客上面發現了100多種胺基酸和有機物,由此給生命的種子來自地外太空的說法增加了砝碼。事實上,從19世紀開始,天文學家們就觀測到星際空間並不是一片真空,證實了星際之間存在著星際物質,這些星際物質由氣體和微型塵埃組成。
  • 記者親歷科考隊尋石記:劃破夜空的天外來客在哪?
    記者親歷科考隊尋石記:劃破夜空的天外來客在哪?幾天來,他們在松原地區行進500多公裡連續走訪,搜尋範圍雖然在不斷縮小,卻依然未見那個神秘的「天外來客」。科考隊伍來到查幹湖附近調取監控錄像。 石洪宇 攝  11日凌晨,疑似隕石墜落時產生的火光瞬間照亮夜空,吉林、黑龍江、遼寧多地網友稱目睹到了這一時刻。專家初步預判,這個「天外來客」或墜落在吉林松原地區。科考隊員參考地圖尋找行進方向。
  • 科學家南極848米冰下發現一巨物,直徑達56公裡,天外來客?
    科學家南極848米冰下發現一巨物,直徑達56公裡,天外來客?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南極位於地球的最南端,這裡的氣候寒冷,最低溫度可達零下50度,人類在此難以生存,所以這裡也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區域,正因如此,很多科學家才推斷,南極可能是最接近原始狀態的一種自然環境,每年來到南極進行科考實驗的科研人員不計其數,之前就有消息稱,科學家在南極848米的冰下發現一巨物,直徑達到56公裡,難道是天外來客?
  • 上海:「天外來客」長興島隕石首次對外展示
    上海:「天外來客」長興島隕石首次對外展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19:26 來源:   新華網上海1月27日電(賈遠琨)上海科技館日前展出了1966年墜落上海長興島前衛農場的兩塊隕石,這是天外來客「落戶」上海40年後首次向公眾展示。
  • 是大氣現象還是天外來客?—歷史上的「天外羽衣」現象
    隨著時代的與時俱進,關於UFO神秘飛行物和天外來客的傳說、記載、照片、視頻層出不窮。這些到底是事實還是當事人的幻覺?是人為製造的還是真的存在地外生命?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網絡的發達,無數所謂的神秘飛行物和現象都有了正確的解釋,但還是有部分神秘現象的謎底至今無法揭開。
  • 插畫故事:天外來客——隕石
    根據美國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隕石與早期太陽系Ⅱ》一書的描述《中國日報》(國際版)11月1日頭版因此,科學家們建議百姓、星友、藏家收集到這隕石後,應捐到科研部門或博物館,讓更多的大眾觀賞到這些「天外來客通過這些更有意義的展示和研究,幫助人類解開浩瀚宇宙之鎖,這恐怕才是這些「天外來客」的真正所願吧?(插畫作者:李旻)
  • 拾影|勐養的「天外來客」
    拾影|勐養的「天外來客」 2020-11-26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外來客(Exo One)》上線Steam 風景秀麗的太空飛行類遊戲
    近日,一款風景秀麗的太空飛行類遊戲《天外來客(Exo One)》正式上線Steam平臺,該遊戲將於2018發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下。
  • 天外飛來的寶貝
    你知道嗎?天上真的是會掉寶貝的,而且隨處都有可能撿到!只不過,它們大多數情況下都太小,所以大多數人也不會注意到——那就是微型隕石。一粒微型隕石也許是你能拿在手裡的最古老的東西了,太空中飛來的一顆塵粒,也許比太陽的年齡還要古老。
  • 隕石:天外的來客
    事實上,這些天外「不速之客」對我們地球的影響,確實有著不少的淵源。  史料中的隕石記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最系統地觀測與記載隕石的國家。  一本名叫《竹書紀年》的書上寫道:「帝禹夏氏八年六月,雨金於夏邑」,這則關於公元前2133年隕落在山西夏縣附近的鐵隕石雨記載,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隕石雨的文字。
  • 2019世界精品隕石聯展:60件「天外來客」降臨山西
    它們,就是被稱為「天外來客」的隕石。8月6日上午,60件「天外來客」來到山西。為更好地普及隕石知識,挖掘與提升隕石文化內涵,當天上午,「天外來客——2019世界精品隕石聯展」在山西地質博物館拉開帷幕。開幕式後,山西晚報·文博山西講壇和山西地質博物館·地博科普講堂還聯合舉辦了科普講座「天外來客群英譜——解讀隕石精品展」。
  • 到訪地球的「天外來客」
    2019年9月7日,天津,「天外來客作為「天外來客」的隕石,是科學家們了解宇宙的窗口。隕石指的是來自外太空,穿越地球(或其它行星)的大氣層並與之撞擊後,未被毀壞的小行星或流星體的殘餘部分。與深空探測採樣返回的地外樣品相比,降落在地球的隕石是自然免費贈予人類用於研究地外物質的天然「考古」樣品。
  • 3個世界第一,稻城有個捕捉「天外來客」的神器
    4種探測器在高原組成「天網」,用複合、精確的測量手段,「捕捉」從外太空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天外來客」,對它們進行全息式的「體測」,測量它們的能量、種類、幾何信息等指標。這些「天外來客」就是宇宙線粒子。為什麼科學家們要在高海拔地區建設探測器?這要從「天外來客」進入大氣層後的變化說起。
  • 星太奇網友甜美可愛,小桂子網友亭亭玉立,而奮豆竟約會天外來客
    導語:冬瓜中學的同學已到了懵懵懂懂戀愛的年級,自從星太奇把自己約會網友的經歷告訴同學們,真正在課堂掀起了見網友的浪潮,三人在公園角落雖然如願以償見到網上摯友,可為何奮豆約會的是天外來客呢?星太奇網友甜美可愛,小桂子網友亭亭玉立,而奮豆竟約會天外來客其實奮豆之所以約會天外來客,這和他對網友顏值的過度要求有直接關係,起初星太奇在課堂託著下巴,說出自己網友近視以及結巴的缺點,而小桂子的網友臉上有一塊不太明顯的胎記,內心的虛榮讓奮豆炫耀自己網友的完美容顏,至此才是掉進網戀陷阱的第一步,公園的見面自然讓奮豆啞口無言,話說回來,天外來客的每一個五官都無可挑剔,但強行拼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