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及實驗室製取氧氣習題匯總,必須掌握!

2020-11-21 搜狐網

原標題:九年級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及實驗室製取氧氣習題匯總,必須掌握!

實驗室製取氧氣是中考的必考點,而且所佔比重很大。通常在選擇題和實驗探究題中以多幅實驗裝置圖的形式考查。涉及的知識點有:藥品的選擇,實驗原理,實驗裝置的選擇、連接;氣體的收集、檢驗、驗滿、乾燥與除雜,多功能能瓶的使用,裝置的評價與改進等。(馬上點標題下藍字"初中化學"關注可獲取更多學習方法、乾貨!)

今天化學姐姐整理的是空氣和氧氣,以及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知識點以及測試題,一定要認真看!(因格式問題,下標無法顯示,O2即氧氣,請同學們知悉)

空氣與氧氣

空氣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裡,分別發現並製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後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佔瓶子容積的1/5。

2.實驗結論:說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後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後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E.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換用木炭、硫磺、鐵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2)可否用鎂代替紅磷?不能用鎂,因為鎂不但跟氧氣反應而且還跟氮氣等反應,結果測得的不只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會遠遠大於氧氣的體積。

5..實際在實驗中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紅磷量不足;B.裝置氣密性差;C.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D.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三、空氣的主要成分

(按體積分數):氮氣(N2)78%,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空氣成分口訣: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零點零三有兩個,二氧化碳和雜氣

四、物質的分類:純淨物和混合物

1.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淨」是相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不至於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淨物。

2.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注意:劃分純淨物、混合物的標準是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劃分的。只含一種物質的就屬於純淨物,含有幾種物質的就屬於混合物

五、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六、空氣的汙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氣汙染的物質: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2.汙染來源: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3.被汙染的空氣帶來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存在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飛機的尾氣、氟裡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氣汙染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態、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5.目前空氣汙染指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臭氧。

七、未來化學將朝著「綠色化學」——「綠色消毀」和「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汙染。

特點: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原料無毒無害②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納,實現零排放(在化合反應中體現)④生產出環境友好產品。

氧氣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於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態變化:降溫後,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一)與非金屬(碳、硫、磷)的反應

1.木炭(黑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做木炭燃燒實驗時,燃燒匙應慢慢從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內的氧氣)。

2.硫粉(淡黃色)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在氧氣中: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實驗時,要在瓶底裝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汙染空氣)。

3.紅磷(暗紅色固體)的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體,不是氣體

(二)與金屬(鎂、鐵)的反應

1.鎂帶(銀白色固體)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2鐵絲(銀白色固體)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注意: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三)與某些化合物(蠟燭、甲烷)的反應——產物均為: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現象:比空氣中燃燒劇烈,發出白光,集氣瓶內壁出現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產生。

空氣中燃燒情況: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稍有黑煙。

(四)其他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為緩慢氧化。緩慢氧化也放熱。

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鏽蝕,食物的腐爛、酒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等等。

總結:

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稱為氧化反應。氧氣便是常見的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物質在純氧氣中燃燒程度比空氣中燃燒要劇烈。說明物質燃燒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質燃燒時有的有火焰,有的會發光,有的會冒煙。一般來說,氣體燃燒會有火焰產生,固體直接燃燒,產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體,一般都會產生煙,即固體小顆粒;

4.物質與氧氣反應不一定是燃燒現象,如緩慢氧化。

三、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實驗室製取氧氣

一、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蒸餾)

(1)具體過程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化學變化)

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

B.實驗原理:

註: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C.裝置: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雙氧水的為一類)

注意事項:

①分液漏鬥可以用長頸漏鬥代替,但其下端應該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中逸出;

②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③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鬥活塞,向漏鬥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④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⑤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D步驟:連、查、裝(二氧化錳)、定、倒(過氧化氫溶液)、收

2.用高錳酸鉀、氯酸鉀製取氧氣

A.藥品:、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氯酸鉀(白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

注意: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② 加熱高錳酸鉀:

C.裝置:加熱固體制氣體(加熱氯酸鉀的為一類)

D.操作步驟:(連)查、裝、定、點、收、離、熄

① 連接裝置: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②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鬆開手後,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

③ 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④固定裝置 :固定試管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⑤加熱藥品: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後加熱。

⑥收集氣體:

a.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剛排出的是空氣;水排完後,應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氣大)(防止氣體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為了排盡瓶內空氣)

用排水法收集時,導管放在集氣瓶口

⑦先將導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熱

E.易錯事項:

(1)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藥品應平鋪在試管底部

(2)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於產生的氣體排出。

(3)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汙染製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4)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於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5) 實驗結束後,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後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F、收集方法:

① 排水法(不易溶於水)

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氣大)

G、檢驗、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發現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三、催化劑

1.概念: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加快或變慢),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2.特點:兩不變(質量、化學性質)、一改變(反應速率)

注意: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不能決定反應的進行

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劑僅針對某一反應,並不是所有反應的催化劑

④某一反應的催化劑可能不只一種

3.二氧化錳在一些反應中不只作催化劑,催化劑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中,催化劑可以用硫酸銅溶液、氧化鐵、氧化銅、紅磚粉末)。在氯酸鉀製取氧氣中,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但質量分數變大。

製取氧氣專題練習

1.下列裝置操作圖不能用於檢查氣密性的是( )

2. 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熱就能夠直接產生O2的是( )

A.H2O2 B.MnO2 C.Fe2O3 D.KClO3

3.小亮同學設計右圖裝置來製取並收集氣體,你認為他能製得的氣體是( )

A.用KMnO4粉末製取O2

B.用KClO3和MnO2製取O2

C.用Zn和稀硫酸製取H2

D.用石灰石和稀鹽酸製取CO2

4.過去教材中實驗室制氧氣,常用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製取,從預熱到收集滿一瓶(250mL)氧氣大約需8~10分鐘,從反應後剩餘的固體中回收二氧化錳比較困難,曾有同學去聞自己收集到的氧氣,想找找吸氧的感覺,結果卻聞到刺激性氣味(少量氯酸鉀發生副反應生成有毒的氯氣)。 現行教材已改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製取氧氣,你認為這樣做的優點都有哪些?

(1)_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

5.在下列中學化學實驗常見的實驗裝置中。

(1)請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②____

(2)若製取的一種氣體是氧氣,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 (填序號,下同)。

(3)在常溫下,用亞硫酸鈉固體和稀硫酸製取二氧化硫氣體,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 ;由於二氧化硫是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的有毒氣體,所以應用__ 裝置進行收集,以便將尾氣吸收處理,避免造成大氣汙染。

6. 請結合圖10所示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裝置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 ___;b___ 。

(2)寫出一個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根據該反應原理,可選擇圖10中____(填標號,下同)與_____組裝一套製取氧氣的裝置。

(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

你所組裝的上述製取氧氣的裝置____(填「能」或「不能」)用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

點擊空白處查看本部分答案

1.A 解析:A裝置即便沒有塞子也會有氣泡冒出現象,因此不能用來檢查氣密性,其它都可以。

2.A

3.D

4.(1)常溫反應,不需加熱(或操作簡便) (2)反應速率快 (3)便於回收二氧化錳 (4)製得的氧氣純淨(或無汙染)

5.(1)試管 酒精燈 (2)C、D、E (3)B E

6. (1)酒精燈 試管

(2)2H2O2 2H2O+O2↑ B D

(3)CaCO3+2HCl==CaCl2+H2O+CO2 (3分) 能

反應物的狀態都是固體和液體,且都無需加熱;生成的氣體密度都比空氣大,都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1.有一批混有MnO2的KMnO4樣品。一位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去檢驗其純度。取4.00g樣品放入圖中充分加熱,直到反應完全,並用下圖的裝置測量出生成氧氣的體積。氧氣的密度為1.41g/L,溶於水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濃H2SO4具有吸水性,在此作乾燥劑)

請回答:(1)寫出a儀器名稱:____。

(2)指出A裝置中的一處錯誤是:____,該錯誤可能造成的後果____。

(3)撤去B裝置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____ (填「有」或「無」),原因:________。

(4)改正A的錯誤後,A的裝置還可用作下列哪一種氣體製取:______ 。

A.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NH3

B.加熱濃鹽酸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Cl2

C.加熱濃H2SO4和酒精混合物制C2H4(乙烯)

(5)反應結束,量筒內液面處於227mL刻度處(量筒內外液面高度一致),則氣體質量為_____g。

2.陶店中學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

(1)用高錳酸鉀製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2)粗略測定加熱2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用文字表達式表示)

高錳酸鉀制氧氣:_______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_______

儀器認識:

寫出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②_____

裝置連接:

為達到實驗目的(2),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 )( )→d

問題分析:

(1)實驗過程發現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 ____

(2)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發現瓶底炸裂,發生失誤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

(3)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算出理論上2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氣0.203g。而實際測得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77ml,換算成質量為0.253g,超過理論量為:0.253g-0.203g=0.05g。從理論上推測,你認為超過理論量的氧氣可能來源於什麼物質?(寫出所有可能,空氣、水因素忽略不計)

點擊空白處查看本部分答案

1.(1)試管

(2)試管口朝上,產生的水蒸氣倒流入試管的底部使試管炸裂。

(3)無;該裝置為排水法收集氧氣,故不需要乾燥

(4)A (5)0.32g

[點撥:①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的混合物製取氨氣,因為反應物是固體,且反應需要加熱,故和改正後的A裝置相同,②O2的質量為0.227L×l.41g/L=0.32g]

2.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鐵+氧氣氧化三鐵  ①試管;②量筒;c、b;試管口沒有放一團棉花或高錳酸鉀粉末進入瓶中;瓶中沒有留少量水 K2MnO4、MnO2[點撥:高錳酸鉀受熱後,顆粒會變得很微小]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方法: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知識點】九年級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匯總,必須掌握!
    原標題:【知識點】九年級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匯總,必須掌握! 實驗室製取氧氣是中考的必考點,而且所佔比重很大。通常在選擇題和實驗探究題中以多幅實驗裝置圖的形式考查。
  • 九年級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及實驗室製取氧氣考點匯總
    實驗室製取氧氣是中考的必考點,而且所佔比重很大。通常在選擇題和實驗探究題中以多幅實驗裝置圖的形式考查。涉及的知識點有:藥品的選擇,實驗原理,實驗裝置的選擇、連接;氣體的收集、檢驗、驗滿、乾燥與除雜,多功能能瓶的使用,裝置的評價與改進等。
  • 《中考化學-實驗室製取氧氣》考點、重點、易錯點深度解析
    每年的中考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其知識點是不變的;我們必須掌握這些知識點,而且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下面重點講解用高錳酸鉀來製取氧氣實驗中的重點、難點、考點和易錯點分析。一、必須熟悉高錳酸鉀法製取要氧氣的藥品和文字表達式1、藥品知識學生必須掌握高錳酸鉀的顏色:是一種深紫紅色的晶體或粉末,其
  • 2019初三化學氧氣的製取習題總結
    初三化學氧氣的製取習題總結 1、檢驗氧氣的方法的是() A.向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聞集氣瓶中氣體的氣味 C.觀察氣體的顏色 D.用帶火星的木條插入瓶中,看是否復燃 2、在「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反應中二氧化錳是()
  •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探究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了解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主要考查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實驗裝置選擇、主要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裝置的遷移運用等。此類題在近年中考中均有涉及,常在實驗與探究中出現。
  • 中考化學易錯方程式:實驗室製取氧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化學易錯方程式:實驗室製取氧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分解反應)   2KClO3=MnO2(作催化劑)=2KCl+3O2↑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餘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洗淨、乾燥、稱量
  • 初中化學空氣、氧氣考點匯總,收藏!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裡,分別發現並製得了氧氣。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
  • 專題04 氧氣的製取及性質
    【遼寧省葫蘆島第六初級中學2019屆九年級中考化學4月模擬】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C.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D.將硝酸銨固體溶於水,溶液的溫度升高4.
  •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和製取氣體
    初中主要掌握以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三大氣體的製取和性質實驗主線,將許多儀器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實驗裝置圖,再根據要求進行分析解答;測定氧氣含量掌握其實驗思路、藥品選擇原理、儀器、步驟、誤差分析和注意事項,具體分析即可。
  • 九年級化學上冊微教案系列——第二單元 課題3 製取氧氣
    No.1 核心素養目標1.了解實驗室中製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製取新物質的方法;2.練習連接儀器的操作,學習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動手製取氧氣,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3.認識催化劑及催化作用,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
  • 實驗基本操作與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實驗基本操作與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化學規律、運用實驗結論,來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本文將為同學們介紹初中階段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及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實驗基本操作的難點梳理.
  • 中考化學專題複習之實驗室製取氧氣
    實驗室製取氧氣1.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1)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實驗裝置如圖B或C所示)(2)加熱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製取氧氣(3)加熱氯酸鉀(白色固體)製取氧氣(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也可以使用如圖D所示裝置,這樣就可以通過調節分液漏鬥的活塞來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從而可以控制反應速率,得到比較穩定的氧氣流。
  •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實驗室製取氧氣
    課題3 實驗室製取氧氣一、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化學變化)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B實驗原理:表達式:過氧化氫(H2O2) -----水(H2O) + 氧氣(O2)
  • 2019中考初三化學實驗室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
    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8 實驗室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三化學實驗室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 實驗室製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反應原理: 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製備氣體的裝置。
  • 九年級化學||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再研究
    sdfd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再研究《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實驗,是九年級化學學習的第一個實驗,涉及到具體的實驗原理本文就該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拓展裝置做了整理、匯總及比較,資料來源自歷年中考真題、網絡上獲取的各位老師的科研文章。1化學反應原理利用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從而使容器內形成負壓,打開止水夾後,水進入容器內。
  • 《化學提高》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原理
    實驗室製取氧氣主要有加熱氯酸鉀、加熱高錳酸鉀,雙氧水制氧氣這三種方法。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實驗室製取氧氣
    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實驗室製取氧氣》,僅供參考!   實驗室製取氧氣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分解反應)     2KClO3 =MnO2(作催化劑)=2KCl + 3O2↑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
  • 中考化學實驗題: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
    化學實驗操作試題需要大家好好看書複習, 網小編整理了 化學實驗題: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中考化學實驗題: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 一、實驗目的:正確組裝一套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並做好排水集氣的準備。
  • 2019年中考:化學實驗之氧氣的製取
    氧氣的製取   2KClO3 =MnO2△=2KCl+3O2↑或   2KMnO4=△=K2MnO4+MnO2+O2↑   1、實驗操作步驟:   ①連:按要求把儀器連接好   ②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 2019九年級化學知識點上冊複習:空氣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上冊複習:空氣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保護: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後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目前環境汙染問題: 臭氧層破壞(氟裡昂、氮的氧化物等)溫室效應(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汙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特有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