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基本操作與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化學規律、運用實驗結論,來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本文將為同學們介紹初中階段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及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實驗基本操作的難點梳理.
物質的加熱.實驗室中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墊上石棉網)的儀器有燒杯、燒瓶、錐形瓶.(1)固體藥品在試管中加熱,裝置如圖1所示.①試管內裝的固體藥品應平鋪試管底部,對試管進,行預熱後,將酒精燈外焰對準固體藥品(有利於充分加熱).②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③試管內導管稍微伸出膠塞即可(有利於氣1體排出).④鐵夾應夾在距試管口二處(既安3全又容易操作).(2)液體藥品在試管中加熱,裝置如圖2所示.①添加液體藥品時,藥品體積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3".②加熱前要用試管夾夾在距管口約-處.3③加熱時手捏試管夾長柄,試管口向上,試管傾斜,與桌面成45°角.④加熱時應小心給試管裡液體的中下部加熱,並不時上下移動試管.
2.藥品的取用原則.(1)「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將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品嘗藥品.(2)節省原則:按規定用量取用藥品,沒說明用量的,液體取用1 mL~2 mL,固體蓋滿試管底部即可.5(3)處置原則:剩餘的藥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要拿出實驗室,應放人指定容器.
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1)熱脹冷縮法(如圖3):①將導管口放入水中,形成密閉體.系.②手握試管,用體溫給試管加熱,使試管內氣體體積膨脹從而使試管內氣體壓強高於外界大氣壓.③燒杯中有氣泡冒出,鬆開手一小段時間後玻璃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則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2)壓差法(如下頁圖4):①關閉止水夾.②從長頸漏鬥向試管中注人一定量的水.③使漏鬥內液面高於試管內液面,靜置後若漏鬥內液面不下降,則裝置的氣密性良好;若液面下降,則裝置漏氣注意:(1)利用熱脹冷縮法檢驗裝置是否漏氣時,除了用手,還可以用熱毛巾、酒精燈微熱.(2)利用壓差法檢驗裝置是否漏氣時,一定要先關閉止水夾,形成密閉體系.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如表1.
圖5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①的名稱:
(2)實驗室中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製取並收集較乾燥的氧氣時,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3)若實驗室中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在組裝好儀器後,應先;停止加熱時,應先
(4)利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當觀察到 時再收集.
解析8 (1)儀器①是集氣瓶.(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來製取氧氣,屬於固-固加熱型的實驗,所以發生裝置應選擇A.收集乾燥的氧氣要採用排空氣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大,要用向上排空氣法,所以收集裝置應選擇(3)組裝好儀器後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停止加熱後,應先從水中撤離導管,防止水倒吸進試管內使試管炸裂.(4)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當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才能收集氣體,剛開始冒出的氣體中混有空氣,不純淨.
答案:(1)集氣瓶」(2)AC氯酸鉀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 (3)檢查裝置的氣加熱密性從水中撤離導管 (4)氣泡 連續均勻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