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專題丨氧氣的製取實驗知識複習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複習專題丨氧氣的製取實驗知識複習

化學姐

今天化學姐整理的是空氣和氧氣,大家在學習同時一定要複習前面的知識,讓自己保持對前面知識的熟練度,這樣做題如果用到前面知識就能拿來直接用,好了,一起看今天的知識點吧~!

空氣與氧氣

空氣

一、空氣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的科學家化學家普利斯特裡,分別發現並製得了氧氣。

2.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

二、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測定

1.實驗現象:

A.紅磷燃燒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冒出白色濃煙

B.(過一會兒白煙消失,裝置冷卻到室溫後打開彈簧夾)燒杯內的水倒流入集氣瓶,約佔瓶子容積的1/5。

2.實驗結論:說明空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後才能打開彈簧夾,

C.裝置的氣密性要好,(否則測量結果偏小),

D.要先夾住橡皮管,然後再點紅磷(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E.點燃紅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緊瓶塞(否則測量結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換用木炭、硫磺、鐵等物質?如能,應怎樣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蠟燭(燃燒產生了氣體,瓶內體積變化小),不能用鐵(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2)可否用鎂代替紅磷?不能用鎂,因為鎂不但跟氧氣反應而且還跟氮氣等反應,結果測得的不只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會遠遠大於氧氣的體積。

5..實際在實驗中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紅磷量不足;B.裝置氣密性差;C.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D.沒有預先在導管中裝滿水

三、空氣的主要成分

(按體積分數):氮氣(N2)78%,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空氣成分口訣: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零點零三有兩個,二氧化碳和雜氣

四、物質的分類:純淨物和混合物

1.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淨」是相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只要雜質含量低,不至於對生產和科學研究產生影響的物質就是純淨物。

2.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注意:劃分純淨物、混合物的標準是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劃分的。只含一種物質的就屬於純淨物,含有幾種物質的就屬於混合物

五、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

2.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六、空氣的汙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氣汙染的物質: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2.汙染來源: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及汽車排放的尾氣。

3.被汙染的空氣帶來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存在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飛機的尾氣、氟裡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氣汙染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態、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5.目前空氣汙染指數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臭氧。

七、未來化學將朝著「綠色化學」——「綠色消毀」和「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汙染。

特點: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原料無毒無害②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納,實現零排放(在化合反應中體現)④生產出環境友好產品。

氧氣

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於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態變化:降溫後,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一)與非金屬(碳、硫、磷)的反應

1.木炭(黑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做木炭燃燒實驗時,燃燒匙應慢慢從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內的氧氣)。

2.硫粉(淡黃色)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在氧氣中: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實驗時,要在瓶底裝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汙染空氣)。

3.紅磷(暗紅色固體)的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體,不是氣體

(二)與金屬(鎂、鐵)的反應

1.鎂帶(銀白色固體)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2鐵絲(銀白色固體)在氧氣中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注意: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三)與某些化合物(蠟燭、甲烷)的反應——產物均為: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現象:比空氣中燃燒劇烈,發出白光,集氣瓶內壁出現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產生。

空氣中燃燒情況: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稍有黑煙。

(四)其他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為緩慢氧化。緩慢氧化也放熱。

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鏽蝕,食物的腐爛、酒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等等。

總結:

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稱為氧化反應。氧氣便是常見的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物質在純氧氣中燃燒程度比空氣中燃燒要劇烈。說明物質燃燒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質燃燒時有的有火焰,有的會發光,有的會冒煙。一般來說,氣體燃燒會有火焰產生,固體直接燃燒,產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體,一般都會產生煙,即固體小顆粒;

4.物質與氧氣反應不一定是燃燒現象,如緩慢氧化。

三、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實驗室製取氧氣

一、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原理:利用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蒸餾)

(1)具體過程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化學變化)

1.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

B.實驗原理:

註: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C.裝置: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雙氧水的為一類)

注意事項:

①分液漏鬥可以用長頸漏鬥代替,但其下端應該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中逸出;

②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③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鬥活塞,向漏鬥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④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⑤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D步驟:連、查、裝(二氧化錳)、定、倒(過氧化氫溶液)、收

2.用高錳酸鉀、氯酸鉀製取氧氣

A.藥品:、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氯酸鉀(白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

注意: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② 加熱高錳酸鉀:

C.裝置:加熱固體制氣體(加熱氯酸鉀的為一類)

D.操作步驟:(連)查、裝、定、點、收、離、熄

① 連接裝置: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②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鬆開手後,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

③ 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④固定裝置 :固定試管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⑤加熱藥品: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後加熱。

⑥收集氣體:

a.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剛排出的是空氣;水排完後,應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氣大)(防止氣體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為了排盡瓶內空氣)

用排水法收集時,導管放在集氣瓶口

⑦先將導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熱

E.易錯事項:

(1)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藥品應平鋪在試管底部

(2)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於產生的氣體排出。

(3)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汙染製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4)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於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5) 實驗結束後,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後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F、收集方法:

① 排水法(不易溶於水)

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氣大)

G、檢驗、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發現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三、催化劑

1.概念: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加快或變慢),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2.特點:兩不變(質量、化學性質)、一改變(反應速率)

注意: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不能決定反應的進行

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劑僅針對某一反應,並不是所有反應的催化劑

④某一反應的催化劑可能不只一種

3.二氧化錳在一些反應中不只作催化劑,催化劑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中,催化劑可以用硫酸銅溶液、氧化鐵、氧化銅、紅磚粉末)。在氯酸鉀製取氧氣中,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但質量分數變大。

(文章選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化學姐刪除)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方法: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考專題複習三——氣體製取
    實驗室製取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是中考必考內容,而且平時的每次考試也都是必考項目,必須做好複習。但是儘管老師反覆講解、訓練,總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記住又忘,或者根本就記不住,今天在這裡對這個問題進行總結,以便大家隨時可以複習、查看。
  • 中考化學專題複習之實驗室製取氧氣
    實驗室製取氧氣1.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1)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實驗裝置如圖B或C所示)(2)加熱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製取氧氣(3)加熱氯酸鉀(白色固體)製取氧氣(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也可以使用如圖D所示裝置,這樣就可以通過調節分液漏鬥的活塞來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從而可以控制反應速率,得到比較穩定的氧氣流。
  • 高考化學實驗複習要注意四劑歸納及使用!
    二 催化劑 中學化學實驗中用到的催化劑有:二氧化錳、硫酸、鐵粉、氧化鋁等。 1、二氧化錳催化劑。 如,KClO3分解製取氧氣的實驗;過氧化氫分解實驗。
  • 中考化學實驗題: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
    化學實驗操作試題需要大家好好看書複習, 網小編整理了 化學實驗題: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中考化學實驗題:組裝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 一、實驗目的:正確組裝一套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並做好排水集氣的準備。
  • 專題04 氧氣的製取及性質
    中考化學專題複習系列1.】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鋅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氣體,放出熱量B.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C.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紅色固體D.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黑色固9.【2019年上海市奉賢區五四學校中考化學二模】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 2019中考化學易錯知識點:製取氧氣
    化學複習易錯知識點辨析,主要包含常見錯點、例題辨析、詳細答案等。下面是有關 易錯知識點:製取氧氣的內容,供大家閱讀參考。 氧氣的製取不但是學習的重點,而且是考試的熱點,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實驗原理和實驗儀器的選擇、實驗裝置的確定、實驗步驟的設計、錯誤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及對實驗方案的分析和評價等。下面是中考化學易錯辨析:製取氧氣,供大家參考。
  • 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實驗室製取氧氣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方程式之實驗室製取氧氣》,僅供參考!
  • 2018初中化學實驗之氫氣的製取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化學實驗之氫氣的製取》,僅供參考!
  • 中考化學重點複習——實驗探究題 類型七 教材實驗拓展類探究
    下面小編帶來分享給大家的是中考化學中實驗探究題類型七 教材實驗拓展類探究,我們來共同學習,希望對你的複習有所幫助!1.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探究二氧化碳氣體能否用排水集氣法收集。【猜想】Ⅰ.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實驗基本操作與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實驗基本操作與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化學規律、運用實驗結論,來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本文將為同學們介紹初中階段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及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實驗基本操作的難點梳理.
  • 2019中考化學複習專題:化學口訣(二)
    教育小編為您整理中考化學複習專題:化學口訣(二),希望能給大家中考化學複習帶來幫助! 化學口訣(二) 12、實驗中的規律: ①凡用固體加熱製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 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化學》重點複習知識二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化學》重點複習知識二下面整理了一些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點《化學》重點複習知識:氣體製取和收集和化學用語,供各位同學參考。氣體製取和收集1、選擇氣體發生裝置考慮:①反應物的狀態 ②反應的條件2、收集裝置的選用應考慮:①密度和空氣比較 ②該氣體對水的可溶性3、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應伸到集氣瓶的底部:4、制氧氣的注意事項:①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並放一小團棉花②氯酸鉀制氧氣時不能混有可燃物
  • 中考化學三輪複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化學總複習進行的有條不紊,抓住重點知識,讓學生考入理想的高中是值得教師總結與反思的問題。複習備考應當明確分為三個關鍵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特定的使命。
  • 祈福英語實驗中學:聚焦物理複習研討,提高期末複習效率
    各位老師對凌夏瑜老師的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對於物理複習教學中如何上好複習課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物理科組會議照片張小紅老師,給科組老師分享了「如何有效的複習初中物理」。張師給大家介紹了複習課的四個功能:1.融會貫通,是知識系統化;2.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3.總結規律和學習方法;4.拓展提升。
  • 2019中考初三化學實驗室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
    走進 的衝刺時光中,多多總結複習。 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8 實驗室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三化學實驗室製取氧氣知識點總結 實驗室製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反應原理: 發生裝置:由於反應物是固體,反應需要加熱,所以選擇加熱固體製備氣體的裝置。 收集裝置: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 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實驗
    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反應裝置:鐵架臺、酒精燈、試管、橡皮塞、橡膠管收集裝置:水槽
  • 2021高考化學複習「五合一」專題設計-82-化學實驗中的安全問題
    課程簡介 2021高考化學複習「五合一」專題設計,包括教學設計PPT、教學視頻、配套練習Word版、學案Word版、問卷星在線測試、問卷星在線測試Word版。
  •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探究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了解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主要考查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實驗裝置選擇、主要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裝置的遷移運用等。此類題在近年中考中均有涉及,常在實驗與探究中出現。
  • 初中化學:實驗操作步驟+專題訓練,細緻全面,中考複習必備1份
    舉報   進入初中階段,我們開始學習和接觸化學學科,這門學科我們接觸學習的時間最晚,是到了初三總複習階段才開始這門學科的學習
  • 高三化學第二輪複習計劃 如何制定合理的複習計劃
    高三化學複習過程一般分三輪進行,第一輪按章節複習,第二輪主要進行專題複習,同時進行相應的專項訓練。那麼,高三化學第二輪要怎麼複習呢?高三化學複習計劃1.專題複習,構建知識網絡二輪複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好專題複習,構建知識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