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上發現了一種特別可愛的植物,紫色的花,形狀如鍾,整齊排列在花序軸上,如一串串小鈴鐺。
紫色的「小鈴鐺」
這好看又可愛的模樣,桔梗科(Campanulaceae)無疑了。再看那花冠裡伸出來的長「舌頭」,很像小鈴鐺吊線嘛,非沙參屬的長柱沙參Adenophora stenanthina莫屬了。(備註:桔梗 jié gěng)
長柱沙參,顧名思義,就是它的花柱很長,常常伸出花冠筒外,猶如鈴鐺的吊線,又感覺是花兒向外吐舌頭一樣,依靠這個特徵它在沙參大家族裡還是比較好辨認的。
「吐舌頭」的長柱沙參
長柱沙參的花多以藍紫色為主,它的花冠筒狀,或筒狀鐘形,在靠近口部的地方,有一個稍稍往裡的收口,花冠在收口處裂成五瓣向外翻卷。
「收口」位置
長柱沙參所在的沙參屬主要分布在咱們中國,全世界大約有50種,咱們就有約40種。它們一般生長在草地、灌叢或巖石上,在多石的環境中也能發現它們的蹤影。主產於中國東部,四川至東北一帶最多。
也很像風鈴嘛
很多人一看這花的模樣,都會覺得是風鈴草,因為長得也很像風鈴嘛。確實,沙參屬和風鈴草屬有時候令人傻傻分不清楚。不過,沙參屬在雄蕊與花柱之間有一個筒狀或環的花盤,依靠這個特點可以把它和風鈴草屬區分開來。
這裡還發現了另一種更像風鈴的桔梗科植物
一提到「參」,腦海裡就會想到這是一種藥材。沒錯,沙參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們的根形狀和胡蘿蔔根類似,根是主要的藥用部位。如果掰斷植株,會流出白色乳汁,白色乳汁在植物體內可以傳送營養物質。
據神農傳人介紹:「沙參」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有六參和六芝。六參為首的是人參,主補五臟;沙參,用於肺;丹參,用於心;苦參,用於胃;紫參,用於肝;玄參,用於腎(六芝指赤芝、紫芝、黃芝、黑芝、白芝、青芝)。這裡的沙參指的是桔梗科植物。
「沙」,並不是指植物的生態環境,不是說它長在沙地裡,所以就叫它沙參,而是指植物的形態,比如它的根,又深又長,質地松泡如沙堆,這種形態特別像人的肺,「蓬鬆如肺,故名沙」。
後來在明代時期人們把傘形科植物也叫做沙參。為了區分清楚,就把原來的沙參(桔梗科植物)叫做南沙參,把後來的沙參(傘形科植物)叫做北沙參。
這兩種沙參是不一樣的,但一般認為藥效相似,都有清養肺胃的功效。若要細分開來,則南沙參更偏向於清肺祛痰,而北沙參偏向於養胃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