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杜拜旅遊,帶回一些椰棗,食之,特別甜,其核長圓,據說可串成手鍊。事實上,所謂的菩提子,許多都是棕櫚植物種子,並非菩提樹的種子。菩提樹是桑科植物,其種子跟無花果一樣,是無法打磨成各種菩提子的。
菩提果實
吃的叫椰棗,其樹叫棗椰樹。把棗字去掉,那就是椰樹。沒錯,棗椰樹跟椰子樹一樣,都是棕櫚科植物。
椰棗是棗椰樹(Phoenix dactylifera)的果實,別稱海棗、波斯棗、無漏子、番棗、海棕、伊拉克棗、棗椰子、仙棗、千年棗等。初識,以為只在中東地區才有這種植物,經過查閱資料發現,早在唐朝,棗椰樹就傳入到中國。從波斯棗這個名稱,就可以推斷一二。
棗椰樹原產地大約是北非的沙漠綠洲或是亞洲西南部的波斯灣周圍地區。唐朝引入中國。天寶五載(746年),陀拔思單國(Tabaristan)曾向唐朝獻「千年棗」。 唐朝人還知道它的波斯名「窟莽」或「鶻莽」以及可能是古埃及語譯音的「無漏」,段成式曾詳細描述棗椰樹及其果實的各種性狀,稱:「波斯棗,出波斯國,呼為窟莽。樹長三四丈,圍五六尺,葉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狀如蕉花,有兩甲,漸漸開罅,中有十餘房。子長二寸,黃白色,有核,熟則紫黑,狀類幹棗,味甘如飴,可食。」
目前在中國的福建、廣西、雲南、廣東等熱帶或者亞熱帶地區都有種植,新疆也有。
椰棗樹主要生長在中東地區,呈喬木狀,非常高大,達35米,這跟椰子樹很像。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上部的葉斜升,下部的葉下垂,形成一個較稀疏的頭狀樹冠。葉長達6米;葉柄長而纖細,多扁平;羽片線狀披針形,長18-40釐米,頂端短漸尖,灰綠色,具明顯的龍骨突起,2或3片聚生,被毛,下部的羽片變成長而硬的針刺狀。許多棕櫚樹的形狀都相似,該科有202屬,大約2,800餘種。如果不仔細辨別,認真研究,是不太被分辨出來。
椰棗吃起來,口感更似蜜餞中的蜜棗,果肉結實厚重,口感有嚼勁兒,甜度很大。蜜棗吃多了會膩,畢竟是在糖裡面煮過的。而椰棗天然的果糖,不會覺得膩。椰棗一般被譽為最有營養的乾果,它被稱為沙漠麵包,椰棗的三分之二為糖分。
椰棗裡面浸出的糖汁經過凝結可作為調料,常用於煮肉,甜而不膩。椰棗性甘,溫、無毒、功效是:補中益氣,止咳潤肺、化痰平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