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及古埃及文明,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存在六千餘年的古埃及文明,素來以其曠古悠久而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博大精深且絢爛多彩的繪畫與雕塑作品等而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關於古埃及的方方面面,學術界都有所研究,但對常人而言,最感興趣的應該還是法老、金字塔和木乃伊,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今天,子淵就和大家談談其他的,介紹下古埃及人的飲食習慣和常見食物。
客觀地說,在諸多古代文明中,古埃及人比其他文明的大多數人都享有更好的食物,這要歸功於尼羅河。尼羅河流經古埃及人定居的大部分地區,使流域土地異常肥沃,並為灌溉農作物和牲畜提供水源。
更重要的是,在古埃及,尼羅河的洪水泛濫是可以預見的,每年的時間相差無幾,因此古埃及人可以在尼羅河周圍規劃種植他們每年的作物。這種對自然規律的把握,令古埃及人生活穩定的同時,也令他們對尼羅河充滿崇敬之情,他們將尼羅河視為母親河,還為尼羅河神哈比(Hapy)寫下不少讚美詩。
尼羅河對古埃及人飲食的影響
由於衣索比亞季風的影響,三角洲地區每年從6月到9月洪水泛濫。一般說來,當某一地區出現洪水或乾旱時,往往會發生饑荒,而古埃及人則學會了通過灌溉來部分控制尼羅河的洪水,因此尼羅河的泛濫反倒促成了豐收。時至今日,埃及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尼羅河及其三角洲附近,直接依賴尼羅河。
除了作為水源之外,尼羅河還是魚類和水禽的來源,也是連接上下埃及所有地區以及連接古埃及與鄰國的主要交通幹線。正是尼羅河的存在,加上古埃及靠近如今的中東地區,貿易非常頻繁且相對容易實現,因此古埃及人尤其是貴族非常喜歡外國的食品,他們的烹飪也深受外來飲食習慣的影響。
和其他地區以及其他時代一樣,古埃及人的飲食種類及豐富程度,直接取決於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古墓壁畫、醫學檢測和考古發現,揭示了古埃及人的食物組成。通常情況下,農民和奴隸能吃到的食物比較有限,主要包括麵包和啤酒等主食,輔以椰棗、蔬菜、醃漬食品和鹹魚,富人和貴族的選擇範圍則要大得多。對於這部分古埃及人來說,可供選擇的食物幾乎和現代人一樣廣泛,甚至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穀物製成的麵包和啤酒
早在距今約9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在尼羅河河谷定居,在岸邊建立房屋和村落,進行農業畜牧業的生產活動。在法尤姆地區附近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5450年,生活在此地的埃及先民就已經種植大麥和小麥。
大麥、斯佩爾特小麥和二粒小麥,是古埃及人製作麵包的基本原料,這種麵包需要用酸麵團或酵母先進行發酵,再進行烤制。與此同時,這些穀物還會被古埃及人搗碎並發酵製成啤酒,不過在一些學者看來,古埃及啤酒的出現其實是有著很明顯的環境因素,與其說這是一種休閒飲料,倒不如說是一種從渾濁不乾淨的河水中製造安全飲料的方法。古埃及人一生會飲用大量的啤酒,大部分是用大麥釀造的。
尼羅河和其他河流每年泛濫的洪水,帶來了大量富含有機質和無機物的淤泥和雜質,使得沿岸平原的土壤異常肥沃,非常適合種植穀物,再加上河流本身也被灌溉溝渠引導,用以灌溉作物和飼養家畜。憑藉這些操作,古埃及人的農業和畜牧業非常發達,飲食基本是能夠得到保障的,而且在古代,尼羅河流域特別是上三角洲地區,一片欣欣向榮,絕非如今的沙漠景觀。
蔬果、油類、香料及葡萄酒
古埃及人種植和食用的蔬菜最常見的有洋蔥、韭菜、大蒜和生菜,豆類包括羽扇豆、鷹嘴豆、蠶豆和小扁豆。至於種植和食用最廣泛的水果,則有甜瓜、無花果、椰棗、椰子、蘋果和石榴。比較特殊的是角豆,這種果實被古埃及人普遍用於醫藥用途,或許也會作為食物——但這僅僅只是學術界的猜測。
從蔬果之中,古埃及人也得到了不少食用油及香料。其中,食用油主要是從豆類果實中提煉榨取的,此外也有一定數量的芝麻油、亞麻籽油和蓖麻油被古埃及人食用。至於調料,除珍貴的食鹽以及蜂蜜需要另外採集製造外,剩下的基本都來自於蔬果本身——比如杜松子、茴香、香菜、孜然、茴香、胡蘆巴( fenugreek,至今在東南亞料理中被廣泛使用)和罌粟籽。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掌握髮酵技術的古埃及人,也有可能製造和使用醋作為調料。
古埃及人栽種的葡萄則是用來釀酒的。葡萄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從地中海其他區域引進的,古埃及人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改變了葡萄的種植方式,比如樹蔭狀的遮陽結構通常被用來保護葡萄免受埃及強烈的陽光照射。古埃及的葡萄酒主要是紅葡萄酒,可能主要用於上流社會的禮儀用途。雕刻在金字塔和寺廟中的壁畫生動展示了古埃及人釀酒的場景。由於種植量相對不大且製作工藝繁瑣,對於普通埃及人來說,啤酒是一種更典型的酒精飲料。
肉類及蛋白質來源
對於大多數古埃及人來說,蛋白質是一種比較難以獲取的食物,這也是古埃及人飲食結構和現代人的主要區別之一。相對而言,古埃及人作為農業民族,打獵行為是比較少見的,儘管一些平民會為了維持生計而獵殺動物,富人則會為了運動消遣而追求狩獵,但這畢竟不是持續性的日常肉類來源。
因此,這裡討論的動物蛋白來源,很大程度上是家養動物,包括牛、綿羊、羚羊、山羊和豬等家畜,以及鵝、鴨、鵪鶉、鴿子和鵜鶘等家禽,這些動物能夠提供乳製品、肉、蛋和一些特定的副產品——古埃及人用獻祭動物的血液做血腸,用豬、牛及鵝的脂肪來作為動物油進行烹飪。有意思的是,雞這種如今常見的家禽,似乎直到公元前5世紀才出現在古埃及。
在古埃及,豬、綿羊和山羊是消費量最大的肉類,相比之下,由於牛可以用於耕種農作物,其價格要高得多,因此牛肉並不經常被人們食用,平民百姓只在慶祝或一些儀式上才吃牛肉,古埃及王室倒是更常吃牛肉。
尼羅河中捕獲的魚,為窮人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而富人吃魚的頻率則較低,畢竟他們有更多的家養豬、羊和山羊。事實上,在三角洲和法尤姆地區,漁獵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第五和第六王朝的貴族墓室中留下了許多古埃及人用網捕魚、用魚鉤釣魚以及獵殺河馬的場景。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古埃及僧侶被禁止吃魚,而鱷魚作為聖獸,在底比斯和法尤姆地區也是被禁止食用的,不過在厄勒藩汀地區,人們還是會偶爾食用。按照希羅多德的記載,古埃及人除了吃燒烤和煮熟的魚,還會食用生魚、曬乾的魚以及鹽水醃漬過的魚。
此外,還有證據表明,較貧窮的古埃及人會「飢不擇食」,其食譜中不乏齧齒動物和一些小型野生的身影,比如老鼠和刺蝟,都曾被古埃及人烤熟之後食用。
參考資料:《古代埃及史》《埃及考古學》《歷史》(希羅多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