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淬鍊「精工之心」

2021-01-09 光明日報

9月19日,學生代表在北京理工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 任超攝

9月19日,北京理工大學迎來建校80周年。

王越、毛二可、周立偉、朵英賢4位院士收到一份特殊禮物——一把精緻的「80周年校慶」小錘子。

車、銑、刨、鉗、磨、鑄、鍛、焊……金工實習,是大多數北理工學子都要完成的必修課。將一塊鐵坯按照規範流程加工成一把「金工錘」,是每個人的結課作業。

每把小錘子,從無到有,磨礪著學生們的匠人精神,也見證著難忘的大學時光。80周年校慶之際送上這份特殊的禮物,激蕩起一代代北理工人的共同回憶。

1940年9月,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自然科學院在延安南門外的杜甫川畔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

從為陝甘寧邊區培養急需人才,到受命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大學,為國鑄劍、矢志強國,再到實施「由單一工科向以工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發展轉變」等「五個歷史性轉變」,從自然科學院到華北大學工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再到北京理工大學,80年來,時代變遷,校名更迭,北京理工大學始終走在「紅色育人路」的徵程上。

孕育報國英才

2月25日,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作為代表中國參賽的唯一隊伍,北理工「飛鷹隊」在阿布達比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上成功衛冕。

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的那一刻,他們齊聲宣示:「我們來自北理工,我們代表中國。」

在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中心教學樓的顯著位置,矗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是北京理工大學建校80年來幾代師生員工崇德尚行、學術報國的真實寫照。

零下40攝氏度的海拉爾,62歲的孫逢春院士已經和團隊在室外工作了4個小時。

「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全世界沒有一輛純電動車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條件下放72小時還能自己發動的。只有我們現在能做到。」孫逢春說。

孫逢春在北理工學習、工作了38年,抱著「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在中國行駛無禁區」的報國之志,帶領團隊創造了很多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第一」。

「中國第一個電視信號接收發射裝置,是毛二可院士本科階段參與的畢業設計」,北理工廣為流傳這樣一段佳話。

20世紀50年代,北京工業學院先後成立了100餘個學生課外研究小組。其中,雷達專業學生毛二可所在小組成功研製出一個初級的電視發射和顯示裝置,並將此作為本科畢業設計。研製成功後,學校特別向國家申請了新中國第一個用於電視信號發射的無線電頻率49.75兆赫。

已是耄耋之年的毛二可,現在仍然戰鬥在我國雷達領域教學科研的第一線,踐行著自己「為國家做事」的諾言。「我們當前的科技相對國外強國還有差距。」他寄語年輕人,「彌補科技上的差距,年輕人要責無旁貸,一定要讓我們國家強盛起來。」

北理工師生的故事,生動詮釋了「德以明理、學以精工」校訓精神的滋養:德以明理,是道德高尚,達到以探索客觀真理作為己任之境界;學以精工,是治學嚴謹,實現以掌握精深學術造福人類之理想。

這種精神在北理工有著深厚的歷史土壤。

「藍天是我們的屋頂,高山是我們的圍牆……為了祖國的新生、為了民族的解放,任何困難也不能把我們阻擋!」這首自然科學院師生編創的詩歌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得益於自然科學院老院長徐特立倡導的「德育為首」思想。他強調,教育首先就是要「塑造人」。為開展好德育工作,學校每周安排一天政治理論教育,周恩來、朱德、陳雲、葉劍英等領導同志經常來校為師生上課。延安時期,學校明確提出了培養「革命通人、業務專家」的目標。

從「德育為首」,到「以智養德、以德養才、德育為首、全面發展」,從「學術為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到「價值塑造、知識養成、實踐能力」三位一體,80年來,北理工人才培養始終緊緊圍繞「育人」這一主線,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可靠人才。

「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並組織高等教育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和創舉。此後不同階段,學校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辦學實踐中不斷詮釋『紅色育人路』的深刻內涵。」北理工黨委書記趙長祿說。

而今,北理工30餘萬畢業生中走出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現代預警機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王小謨等50餘位院士,一批批學子投身國防、紮根「三線」,用青春甚至生命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

投身強國偉業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搭載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國北鬥系統「獨步天下」的一大優勢就是短報文系統,可不依靠任何系統實現北鬥終端之間的通信,這一功能領先全球。在這背後,是北理工作為核心單位從2013年起承擔的MEO報文通信接收處理機的研製工作,學校先後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讓北鬥衛星實現了自如「發簡訊」。

1958年9月9日,河北宣化某靶場。伴隨巨響,新中國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成功升空。這背後,凝聚的是北京工業學院師生的付出和心血。

「做火箭推力實驗沒有實驗室,我們就挖個坑,底下弄平,墊層鐵板,上面有3個銅柱墊著,再放一塊鐵板,發動機再放上去,當時就是這麼做實驗的。」北理工宇航學院教授萬春熙回憶。

射向中華蒼穹的火箭,是學校發展壯大的一個小小縮影。這所從革命聖地走來的大學,在服務黨和國家重大需求中培養人才、歷練隊伍,是學校辦學探索中一以貫之的主線。

「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在這樣的辦學理念的驅動下,學校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若干「第一」,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第一套電視發射接收設備、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探測雷達、第一臺20公裡遠程照相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對我們來說,祖國的大地就是國家急需的特種車輛裝備。」中國工程院院士項昌樂說。

20世紀90年代初,機械與車輛學院項昌樂團隊毅然挑起了我國第三代特種車輛傳動關鍵技術專項研究重擔。30年來,團隊在特種車輛傳動理論研究、技術創新、裝備研發及應用等方面做出開拓性工作,實現了我國特種車輛傳動技術的兩次技術跨越。

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衛星導航、特種裝備……把尖端科技書寫在祖國大地上,把一流成果應用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北理工的「紅色育人路」在與黨和國家同向同行中,迸發生機活力。

傳續奮鬥新程

1949年,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美國,正在美國舊金山堪薩斯大學留學的吳大昌振奮不已。當他得知,由重工業部領導的華北大學工學院正急需大批教師時,本來立志投身農業的他毅然改變了決定,加入其中。

為了為新中國培養優秀工業建設人才,學校在全國廣攬名師大家,力學專家張翼軍、化學專家周發岐、物理專家馬士修等知名專家相繼加入,吳大昌等一批剛從海外歸來的優秀青年學者也慕名而來。

這是學校家國使命感召有志青年的結果。老中青三代、「六世同堂」。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有這樣一支教師隊伍,老師們畢業參加工作的時間,從20世紀50年代持續到今天。20世紀50年代畢業的「中國槍王」朵英賢院士、六七十年代畢業的國家突出貢獻專家、80年代畢業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0年代和21世紀畢業的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17年8月,一篇題為《膠體納米晶的異價摻雜:陽離子交換提供摻雜發光和摻雜能級調控新途徑》的論文,在國際知名物理化學學術期刊《美國物理化學快報》發表,並受邀以視頻形式在美國化學會網站進行專題報導。該雜誌主動約稿的封面文章,來自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張加濤團隊,也代表了國際業界對北理工在納米級半導體研究領域成果的積極評價。

「世上無難事,只要敢想敢做、堅持去做、努力去做,一定會有所收穫。」「科研工作不能有半點兒『雜質』。」張加濤的話體現了他對科研的忘我執著。2011年,剛剛結束海外學習的張加濤,被北理工聘為首位徐特立特聘教授,在學校有力支持下,張加濤投入他所熱愛的研究中,不斷取得研究突破。

張加濤的成長軌跡,是近年來北理工青年人才成長的一個縮影。北理工校長張軍表示:「北理工青年教師職業發展離不開3個元素——家國、沃土、夢想,這是我們代代傳續的紅色基因、不變使命。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堅持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理念,為青年教師盡全力營造學習、工作、成才的綠色生態環境,助力大家的事業發展。」

說起北理工的今天,期頤之年的吳大昌滿懷欣慰:「學校的傳統好,教的學生很好,學風很好,前途很好。這個學校發展是有潛力的,現在看我們的估計沒有錯。」

(本報記者 周世祥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王徵 劉曉俏)

相關焦點

  • 裝備淬鍊開放 《神魔大陸》提升自我
    《神魔大陸(微博)》將於4月18日為各位勇士開放裝備淬鍊系統,新的裝備增強體系,助各位勇士提升能力,馳騁克蘭蒙多更加容易。神的賜禮 神秘淬鍊捲軸裝備是勇者的最好的夥伴,它們被主人賦予靈魂和意念,拼盡全力保護主人安全。
  • 許昌:建好紅色基因庫 凝聚團結奮進心
    重溫入黨誓詞,到其他革命遺址接受紅色教育達1.5萬人次。」許昌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裴紅慶告訴記者,「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許昌是黨在河南較早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之一,建強紅色基因庫是許昌『黨史人』的光榮使命。我們一直用心守護革命遺址,精心開發利用,加強挖掘闡發,努力構築傳承紅色基因的時代高地。」
  • 新時代,為靈魂注入紅色基因
    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靈魂,要求黨員幹部擔起帶頭之責,體現于堅定信念、維護核心、踐行使命的生動實踐之中。本期「修養視點」的三篇文章,從傳承紅色基因方面和讀者交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平時期,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形勢日趨複雜,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需要保持高度警覺,常以先烈先輩為鏡,與革命傳統對表、向使命任務對標,堅決做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把紅色基因轉化為軍魂永駐的精神支撐,永葆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政治本色。
  • 發揮好革命紀念館「紅色基因庫」作用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革命紀念館是珍藏紅色基因的主平臺。珍藏在這裡的紅色基因,是凝聚在黨史文化中的珍珠。
  • 在大考淬鍊中綻放美麗燦爛的青春之花
    危難時刻,年輕的「中國心」更加強勁地跳動,這是贛鄱大地上最為激昂的青春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青年是生力軍和突擊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重任在身,青年有為。
  • 《夢幻西遊》器靈淬鍊系統怎麼玩 器靈淬鍊系統玩法攻略
    經過了許久的期盼,器靈系統終於在最近正式登陸測試服,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器靈的淬鍊方式攻略。 器靈淬鍊 為了獲取器靈屬性,我們就要進行器靈淬鍊,器靈+同等級對應造型珍品裝備+淬靈露即可進行淬鍊。 初始的器靈是沒有屬性的,經過淬鍊後,器靈就會成為給你增加屬性的強大助力。 用來淬鍊的裝備評分越高,淬鍊時的靈氣值就越高,淬鍊出的器靈屬性也就越好。
  • 腕錶與搖滾的碰撞——新精工5號布萊恩·梅聯名限量款國內首發!
    2019年9月,精工全新的SEIKO 5 Sports系列在國內煥新上市。從1963年第一塊精工5號的問世,其優秀的五大特性就驚豔了世人。發展至今,新精工5號傳承了半個多世紀的內涵與技術,結合新穎造型和強大功能強勢登場,喚醒了無數人的機械情懷。
  • 淬鍊精品 《神魔大陸》打造「金剛俠」
    自克蘭蒙多大陸的研究人員還原了「淬鍊」技術,《神魔大陸(微博)》勇士迅速提升自身實力變成強悍「金剛俠」。那麼,你想了解「淬鍊」的秘密嗎?快跟著女神姐姐了解這神奇技術的歷史淵源。研究人員發現這個魔法捲軸不能夠釋放出任何魔法,卻能在一件裝備上附加額外的魔法效果,他們壓抑著激動的心情開始從各種史書中查閱,最終確定這種魔法捲軸正是曾經在魔法城邦中被普遍用於強化武器裝備的「淬鍊捲軸」。
  • 乳山市教研中心開展普法教育和紅色研學活動
    10月28日,乳山市教研中心與二中、體校聯合開展普法教育和紅色研學活動,邀請專家做《民法典》專題講座併到膠東公學歷史陳列館接受紅色主題教育。它將共產主義紅色之火燃遍膠東大地,在生死危難中淬鍊,在聯繫群眾中成長,成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基因。它注重將科學知識、革命精神、戰爭和生產勞動本領融會在一起,使每位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夠把國家和人民交給的任務承擔起來。在研學的過程中,大家邊走邊看,在這裡採集「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精神火種,結合各自的崗位職責思考著教育教學的思路和策略。
  • 江湖悠悠武器淬鍊選擇什麼屬性好 三測武器淬鍊屬性匯總
    江湖悠悠這款遊戲讓各位玩家們十分喜歡,充滿挑戰性的遊戲內容讓玩家們十分喜歡,不少玩家們都拿到了一把屬於自己的武器,武器也是可以淬鍊的哦,今天40407小編和各位玩家們介紹一下淬鍊的屬性,分析武器適合什麼屬性吧!
  • 獸力爆發《新熱血江湖》獸裝淬鍊全新出爐
    神獸之力全面爆發,《新熱血江湖》獸裝淬鍊玩法全新出爐,玩家可以為自己的坐騎打造性能更加強大的專屬裝備,獸裝淬鍊之後還將激活淬鍊連鎖效果,為玩家帶來更加強力的屬性加成!在新年的全新版本中,玩家可以對坐騎的裝備進行淬鍊,使獸裝獲得更大的能力提升。
  • 海報時評丨讓紅色基因傳承有支點有抓手有實招
    新中國成立71年來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也表明,紅色基因永遠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正能量。今天,對於行進在偉大復興徵途的中華民族,紅色基因蘊藏於心靈、作用於精神,是牽引我們前行的不可或缺的深層動力。紅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傳中才能煥發光芒,價值坐標只有牢牢錨定才不會迷失方向,觸碰暗礁。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磅礴力量,我們就一定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創造新的時代輝煌。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我們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芒。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堅持用紅色文化育人。建校初期,招生十分困難、條件設施簡陋、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基礎較差……經歷一系列困難和挫折,學校只剩下8名老師。在這8名老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我深知:只要有黨組織和黨員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傳承紅色基因對老師十分重要,對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 北涼悍刀行裝備淬鍊提升品質心得分享
    北涼悍刀行是一款江湖與廟堂上的3DMMORPG手遊,裝備進行淬鍊提升的屬性也會變高,接下來就讓18183小編陪你一起來看看這個遊戲具體攻略吧!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傳承紅色基因鍛造忠誠警魂
    近年來,梅州公安立足梅州市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的豐富紅色資源優勢,全力推動「紅色工程」建設,挖掘考證紅色警史、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把加強黨性錘鍊和革命傳統教育擺在重要位置,讓民警得到心靈洗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工作,在戰疫情、懲犯罪、保平安、護民生、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 海派城市品格,淬鍊於你手邊的這一杯咖啡
    一座令人心神嚮往的城市,既像希望一樣剛強,亦如春水一般柔軟。這正是上海,她的美好和獨特,深藏於其品格:開放、創新、包容。每一個「非標」的個體,每一種「迥異」的生活方式,都能在此得到包容與安慰,實現融合與延展。
  • 深圳精工UV平板印表機廠家匯總
    深圳作為高校科技都市,是國內UV平板印表機的發源地,僅在深圳大大小小的UV平板印表機廠家就有近100家,廠家雖多但大致分為精工、理光、柯尼卡、愛普生、京瓷、東芝噴頭等UV機,不同噴頭的UV機有著不同特性和優勢。
  • 白銀有色: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讓紅色土地熠熠生輝
    【鋁道網】紅色基因、紅色土地、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初心所在和革命傳承,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均因「紅色」而典藏了歷史,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均因
  • 卡西歐首款潛水記錄手錶DEP500 與精工潛水大師深海之戰拉開序幕
    自1990年精工創立了Scubamaster潛水大師系列,推出了真正意義的潛水電腦表SBBK001,並取得世界上第一支潛水電腦的稱號。從此開啟了九十年代潛水電子表百花爭鳴的潛水盛世,精工卡西歐西鐵城等經典的潛水手錶相繼湧現。